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答案不全)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生物试题(理科)
(试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姜格格校对人:王晓旭审核人:赵伟
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31-40每题1分)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里的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2.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到下的顺序是 ( )
①乔木层②灌木层③草木层④地衣苔藓层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3.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
A.光照的明暗 B.地形的起伏 C.温度的高低 D.种群的特征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C.同一地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叫群落
D.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与生态因素没有密切关系
5.对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原因是对光的利用程度不同
C.动物在群落中没有分层现象,植物在群落中有分层现象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6.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
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7.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
A.过度砍伐森林的演替 B.草原放牧的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演替 D.冰川过境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8.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
标记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
A、27
B、58
C、72
D、96
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10.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群数量的稳定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群的数量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群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群消失
11.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依
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1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ray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时间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植物的茎在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细胞分裂快
C.幼嫩的细胞比老一些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D.生长素与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关
15.棉花适时整枝修剪依据的原理是()
A.减少枝叶徒长
B.使果枝得到足够养分
C.避免花蕾和棉铃脱落
D.顶端优势
16.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苹果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
香蕉不久会变黄。

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
素 D.生长素
17.如下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
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
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对实验的结果分
析不正确的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18.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伸长不是生长素这单一激素的调节
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
C.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19.“秋风扫落叶”,但路灯下的树叶总是迟一点脱落,最主要的原因是
A.灯下的树叶照光的时间长,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养料多()
B.路灯光照的高温抑制了脱落酸的形成
C.路灯光照抑制了顶端优势
D.光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
20.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中一株水平方向生长的幼苗培养几天后根茎的()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B.根、茎均向下生长
C.根水平生长,茎向上生长D.根、茎均水平生长
21.水平放置的蚕豆幼苗,一段时间后根仍向下弯曲生长,茎则向上弯曲生长,
这是因为:()
①重力影响,使生长素移到靠近地面的一边
②光线影响,使生长素移到靠近地面的一边
③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
④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
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3.(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
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

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D.③①②
2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
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5.切除小狗的垂体之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
因是()
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26.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27.某人因外伤导致下丘脑受损,那么会导致()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②体温发生变化
③血糖浓度发生变化④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8.当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
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D.能够讲话,但看不懂文字
29.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消耗能量
30.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3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
B.血浆、组织液、淋巴
C.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3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指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代谢的正常结果也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条件
C.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其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
D.内环境不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等人体与外界连接的腔道
33.人体发生花粉过敏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
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34.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
A.血浆
C.血浆
35.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3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葡萄糖②有氧呼吸酶③血红蛋白④激素⑤DNA ⑥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⑥
37.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进行传导
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静息时,钠离子内流而造成细胞膜两侧为内负外正
3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
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
确的是()
39.治疗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性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4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D.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短暂
二、填空题(共30分)
41.(12分)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
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

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
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
序号)。

(3)除草剂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点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

42.(10分)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它出现的原因是
等四点原因。

(2)B曲线呈“S”型,其中“K”又叫,
它的含义是。

(3)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
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是。

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

43.(8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②代表的物质是
(2)④表示正常糖代谢水平,则④处表示的血糖浓度为。

(3)能够促进⑤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4)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2. A
3. D
4. D
5. C
6. B
7. D
8. D
9. D
10. D
11. B
12. B
13. B
14. B
15. D
16. A
17. D
18. B
19. B
20. D
21. C
22. C
23. B
24. B
25. D
26. B
27. C
28. C
29. D
30. B
32. C
33. B
34. B
35. D
36. D
37. B
38. C
39. C
40.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