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5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5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2分)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2.(2分)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
B.
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3.(2分)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菜刀的刀刃很锋利
B.
穿滑雪板滑雪
C.
书包背带较宽
D.
铁轨下铺枕木
4.(2分)下列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托盘天平
B.
镊子
C.
钢丝钳
D.
起子
5.(2分)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电饭锅
B.
抽油烟机
C.
电视机
D.
笔记本电脑
6.(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2分)关于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
B.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8.(2分)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9.(2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10.(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2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无示数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有示数
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有示数
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无示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1.(2分)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在对接过程中,地面的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通过传送给载人飞船,飞船加速追赶天宫二号时,载人飞船的机械能(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2.(2分)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两侧的窗口打开后,窗帘没有飘向窗内,反而会飘向窗外。

这是因为车外空气的。

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13.(2分)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

船闸是根据原理工作的。

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米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Pa.(g=10N/kg,ρ水=1.0×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4.(6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电流表的示数为A.温度计的示数为℃。

15.(4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它的匝数和通过它的电流有关。

为了证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匝数有关”,小美用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电阻不同)设计了二种连接方式:
A.将两个电磁铁直接串联在电路中B.将两个电磁铁直接并联在电路中(1)以上二种设计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2)简述你的理由。

16.(8分)小美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用的器材如下:二节干电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设计的电路图如甲图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开关闭合前,使滑片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端(填“左”或“右”)。

(3)根据小美记录的数据信息,要让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应是V。

(4)电路中电流表及导线的电阻都很小,对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且小美所测量的数据准确无误,通过对实验记录中的数据计算分析,你发现的新问题是:。

导致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7.(5分)如图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18.(5分)如图所示,画出气球在空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8分)LED灯发光的颜色与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小美用一个150Ω的电阻与LED灯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成功的让LED灯发出了蓝光,如图所示。

问:(1)定值电阻R 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是多少?
(3)LED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4)LED灯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5)小美通过电阻与LED灯串联,实现了LED灯发蓝光。

请你在不使用电阻的情况下,设计一个让LED灯发出蓝光的方法。

20.(8分)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4500”深海潜水器的质量是2×104kg,长度有8米,高为3.5米,宽度是3米。

潜水器被轮船上的机械牵引出水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

(g=10N/kg)问:潜水器离开水面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12米。

(1)牵引机械对潜水器的拉力有多大?
(2)牵引机械对潜水器所做的功是多少?
(3)假如牵引机械提升时间为2分钟,牵引机械的功率应为多少?
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2分)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分析】在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时都要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解答】解:
车厢小桌上的茶杯与火车的车厢、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关着的车门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火车的车厢、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关着的车门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从桌旁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时,茶杯与列车员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茶杯相对于列车员是运动的,故C正确。

故选:C。

2.(2分)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
B.
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分析】(1)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2)光的折射现象。

由物体发出的光斜射入另一种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3)光的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平面镜中小狗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正确;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3.(2分)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菜刀的刀刃很锋利
B.
穿滑雪板滑雪
C.
书包背带较宽
D.
铁轨下铺枕木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菜刀的刀刃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 符合题意;
B、穿滑雪板滑雪,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书包背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铁轨下铺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2分)下列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托盘天平
B.
镊子
C.
钢丝钳
D.
起子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A、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A错误;
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正确;
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错误;
D、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5.(2分)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电饭锅
B.
抽油烟机
C.
电视机
D.
笔记本电脑
【分析】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哪一用电器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解答】解:
A、电饭锅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A符合题意;
B、抽油烟机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D、电视机、电脑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
(2)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从环保角度,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
A、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故D正确。

故选:D。

7.(2分)关于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
B.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分析】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U<f,蜡烛的同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像时可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以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D正确,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C正确;
故选:B。

8.(2分)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分析】(1)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2)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将产生电流;(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解答】解:
A、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正确;
B、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只有切割磁感线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若导体不闭合或沿磁感线运动,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故C错误;
D、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原理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2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故A错误;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B错误;
C、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C错误;
D、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D正确。

故选:D。

10.(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2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无示数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有示数
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有示数
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无示数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所在支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再闭合S2时,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1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所在支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
再闭合S2时,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此时电压表有示数,故AD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开关S2闭合前后,通过R1的电流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1.(2分)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在对接过程中,地面的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通过电磁波传送给载人飞船,飞船加速追赶天宫二号时,载人飞船的机械能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会引起机械能的变化;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则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指令通过电磁波传送给载人飞船的;飞船加速追赶天宫二号时,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大,机械能变大。

故答案为:电磁波;增大。

12.(2分)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两侧的窗口打开后,窗帘没有飘向窗内,反而会飘向窗外。

这是因为车外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

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惯性,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当汽车开动后,车外空气相对汽车的流速就比车内的快,所以车内压强要比车外大,所以窗帘要向车外飘;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因为汽车行驶时,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的气压,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车外。

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惯性,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故答案为:流速大,压强小;惯性。

13.(2分)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

船闸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米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3.6×105Pa.(g=10N/kg,ρ
=1.0×103kg/m3)

【分析】(1)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2)根据p=ρgh计算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所以船闸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36m=3.6×105Pa。

故答案为:连通器;3.6×105。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4.(6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电流表的示数为0.28A.温度计的示数为38℃。

【分析】(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2)电流表读数要先看用的是哪个量程,再看指针位置;
(3)温度计读数时,要先分清分度值,再看液柱到达的刻度,即可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

【解答】解:(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3”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2)由图可知,电流表用的是0~0.6A,分度值是0.02A,故示数为:0.2A+0.02A
×4=0.28A;
(3)该温度计分度值是1℃,示数越往上越大,是零上,由液柱到达的刻度可知,温度计示数是38℃;
故答案为:3;0.28;38。

15.(4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它的匝数和通过它的电流有关。

为了证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匝数有关”,小美用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电阻不同)设计了二种连接方式:
A.将两个电磁铁直接串联在电路中B.将两个电磁铁直接并联在电路中(1)以上二种设计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2)简述你的理由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同的,即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同。

【分析】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匝数有关”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电流相同。

【解答】解:
为了证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匝数有关”,应控制通过两电磁铁的电流相同,改变线圈的匝数;
(1)A是正确的连接方式;
(2)理由: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同的,即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同;若两个电磁铁并联,由于电阻不同,则通过的电流不同。

故答案为:(1)A;(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同的,即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同。

16.(8分)小美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用的器材如下:二节干电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设计的电路图如甲图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开关闭合前,使滑片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右端(填“左”或“右”)。

(3)根据小美记录的数据信息,要让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应是 2.5 V。

(4)电路中电流表及导线的电阻都很小,对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且小美所测量的数据准确无误,通过对实验记录中的数据计算分析,你发现的新问题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导致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灯丝两端的电压不同,其实际功率不同,灯丝的温度不同,所以电阻不同。

【分析】(1)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
(2)为了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使滑片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最大处;(3)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4)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使滑片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最大处即最右
端;
(3)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应是2.5V;(4)灯泡的电阻:R1===5Ω;
R2===6.7Ω,;
R3===7.1Ω;
通过对实验记录中的数据计算知灯泡的电阻时逐渐增大的,因为灯丝两端的电压不同,其实际功率不同,灯丝的温度不同,所以电阻不同。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右;(3)2.5;(4)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丝两端的电压不同,其实际功率不同,灯丝的温度不同,所以电阻不同。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7.(5分)如图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分析】由图可知小磁针的指向判断磁感线的方向,从而确定螺旋管的极性。

【解答】解: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的;小磁针N极指向与磁感线的方向是相同的,由图可知,螺旋管的左端应为N极,右端为S极。

如图所示:
18.(5分)如图所示,画出气球在空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分析】不计空气阻力,空中飞行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但是气球在空气,因此还受到浮力作用,然后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画出浮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气球在空中沿虚线向上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气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过重心(球心),画出竖直向上的浮力,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8分)LED灯发光的颜色与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小美用一个150Ω的电阻与LED灯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成功的让LED灯发出了蓝光,如图所示。

问:(1)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是多少?
(3)LED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4)LED灯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5)小美通过电阻与LED灯串联,实现了LED灯发蓝光。

请你在不使用电阻的情况下,设计一个让LED灯发出蓝光的方法。

【分析】(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解答;
(2)由欧姆定律解答;
(3)由P=UI可求;
(4)由W=Pt可求;
(5)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1)已知电源电压,U=6V,由图表可知,让LED灯发出了蓝光时,U LED=3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1+U LED,
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U﹣U LED=6V﹣3V=3V;
(2)由欧姆定律可得,
定值电阻R1的电流:I1===0.02A;
(3)LED灯发出了蓝光时,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I1=I LED=0.02A,
LED灯发出了蓝光实际功率:P LED=U LED I LED=3V×0.02A=0.06W;
(4)LED灯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
W=P LED t=0.06W×1×3600s=216J;
(5)LED灯发出蓝光的电压为3V;电源电压为6V,根据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以用两个LED灯串联起来,实现了LED灯发蓝光。

答:(1)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3V;(2)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是0.02A;(3)LED灯的实际功率是0.06W;(4)LED灯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216J;(5)可以用两个LED灯串联起来,实现了LED灯发蓝光。

20.(8分)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4500”深海潜水器的质量是2×104kg,长度有8米,高为3.5米,宽度是3米。

潜水器被轮船上的机械牵引出水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

(g=10N/kg)问:潜水器离开水面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12米。

(1)牵引机械对潜水器的拉力有多大?
(2)牵引机械对潜水器所做的功是多少?
(3)假如牵引机械提升时间为2分钟,牵引机械的功率应为多少?
【分析】(1)潜水器离开水面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根据W=Fs 算出牵引机械对潜水器所做的功; (3)根据P=算出牵引机械的功率。

【解答】解:(1)潜水器离开水面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G=mg=2×104kg ×10N/kg=2×105N ; (2)牵引机械对潜水器所做的功:W=Fs=2×105N ×12m=2.4×106J ; (3)牵引机械的功率应:P==
=20000W 。

答:(1)牵引机械对潜水器的拉力2×105N ; (2)牵引机械对潜水器所做的功是2.4×106J ;
(3)假如牵引机械提升时间为2分钟,牵引机械的功率应为20000W 。

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
A
B
正方形ABCD 中,∠EAF =45° ∠1=1
2
∠BAD 推导说明:
1.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FAE =45°,求证:EF =BE +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