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
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
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
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
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
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
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
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
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
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
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
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
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
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
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
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
尽管立在路旁的音频显示器,提示分贝不超,但各路音乐汇聚起来,还是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
鲁迅墓很好寻,绕过一群咿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
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
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所以鲁迅的雕像免去了我在世界文豪广场所见的那种
尴尬,肃穆庄严。
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
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
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
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
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
这些表述绝非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就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
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
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
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
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
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
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
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
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
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鲁迅墓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开始写到了世界文豪广场,其实这并不多余,恰恰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有力地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
B.文章插入当年萧红买早点的事情并不显得突兀,由此又引出了鲁迅复信的内容,表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幽默风格,为文章平添了趣味性。
C.“我”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将它轻轻摆在鲁迅墓的墓栏上,这处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于喧闹之中对伟人的静静缅怀。
D.“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以借鲁迅之口的虚拟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时下人们缺少“敬仰和怀念”之情的状况的讽喻。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
(2)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
3.作者本来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谒鲁迅墓,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微软团队开发的机器人小冰近日在《华西都市报》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引发读者关注和议论。
清华走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去年宣布,他们的作诗机器人“薇薇”经社科院等唐诗专家评定,通过了“图灵测试”。
所谓“图灵测试”,指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通过语言和作品分辨其是人类还是机器。
当然,从结果上看,机器人的诗已经能够蒙骗大部分人,但机器人并不明白写诗的原理和意义,它只是堆砌词句的表达,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实际上,机器人在计算,记忆等脑力方面,目前确实超越了人类,但在两个方面还无法突破,一是创造,二是情感。
以小冰为例,它写诗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
而人类写诗,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进行创造性劳动。
(摘编自张涨《机器人开专栏写诗我们该怎么办?》)
材料二:
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
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
我在情感和价值上并不太愿意承认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但是我的理智又判断人工智能最后会成为超越人类的新物种。
我深陷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认为万物皆备于人,而人工智能可能不过是人类的又一个造物(玩偶)而已。
也许人真的不过是尼采所言的“过渡物”,是通向“超人”的桥。
毕竟,在“永恒轮回”的阴影和厌倦中,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并能够与人类抗衡,也许是“未来千年备忘录”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一天,也许我们既能得见人工智能的背,也能得见它的面,并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世界。
(摘编自杨庆祥《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
材料三:
也许你会质疑,类似灵感、价值、欲望,情感等所谓属于人类诗意的原创造力,机器不能跨越这样的鸿沟,过去,我也这样认为。
可是今天,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科技,量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在呈现数量级的跨越发展。
基因可剪辑,物质可改造,五官和大脑的信息可人工控制和传递等,令传统信念动摇。
当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包括给女朋友写情诗也请机器帮忙,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这才是我特别担心的景象。
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担心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
”机器写诗亦然,能够导致人类失去诗性的肯定不是机器诗人,而是诗人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以及这一趋势将由此往何处延伸。
(摘编自陈跃红《能让人类失去诗性的不是机器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表明人们如果只看作品,已很难分辨该作品是人所写还是机器人“薇薇”所写。
B.人工智能机器人虽然在计算、记忆等方面超越了人类,但因缺乏情感还不能受某种情绪的触动创造性地工作。
C.机器人小冰的诗综合中国诗人的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足以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D.目前,机器人自身没有创作诗歌的灵感,也不知道写诗的原因,只是被动地根据人们的指令完成其写作任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已意识到自己写作的困境,如果不能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人类写作早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B.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并不基于情感和价值来判断,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人工智能可能成为超越人类的崭新物种。
C.当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类同样高度时,人类对人工智能将会有一种新认知,并在和平友好相处中穷尽未知世界。
D.随着基因科技、神经网络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所独有的诗意原创造力并非完全不可能。
3.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带来哪些利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
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
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①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
击项羽将龙且、魏
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
赐婴爵列侯
..,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汉王立为皇帝,赐益婴邑三千户。
其秋,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
明年丛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
布已破,高帝归,
定令婴食颖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
..。
婴自破布归,高帝崩,婴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
太后崩,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
齐哀王闻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
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
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
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
三岁,绛侯勃免相就国,婴为丞相,罢太尉官。
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
匈奴去,济北王反,诏乃罢婴之兵。
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谥曰懿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尸:尸乡,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B.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C.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D.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缯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织物包含绡、绸、缎、锦、绢、绫、罗等。
B.列侯,古代爵位名,最初见于战国时期,是汉代爵位最高的--级,只有少数高级官吏和望族宗亲可以享有。
C.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皇后、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终于唐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出身低微,参加刘邦军队后,以骁勇著称。
在成武县打败了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扛里打败了驻守的秦军,被赐予七大夫的爵位。
B.灌婴担任中谒者之后,跟从汉王还师平定了三泰,攻取了栎阳,降服了塞王,回军又在废丘围困了章邯,并大败章邯,攻克了废丘。
C.太后去世以后,吕禄等人以赵王的身份自置为将军,驻军长安,妄图发动叛乱。
灌婴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周勃等人定下平叛之策。
D.灌婴担任丞相之后,虽为老将,还亲自领兵。
在匈奴大举人侵北地、上郡之际,灌婴率领骑兵迎击匈奴,匈奴大军闻风而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2)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
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以无句不巧也。
然皮、陆二子差有兴会,犹堪讽咏。
若韩退之以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饾辏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
黄鲁直、米元章益堕此障中。
近则王谑庵承其下游,不恤才情,别寻蹊径,良可惜也。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节选)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
2.文中提及的皮、陆、元章分别是谁?
3.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①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
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2.“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
(《文心雕龙》)
7、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 300 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
自行车跑向终点。
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
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 150 字。
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
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8、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
远古时代,“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坚忍不拔和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情怀;在现当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醒”功能。
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
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
②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继上海之后,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
为助力此项措施的推行,请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点儿进发的人们。
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
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歌。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孙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讲话,劝告学生做到“五个珍惜”,即请珍惜当下;请珍惜他人;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对于以上“五个珍惜”,你有什么感触或思考,请你选择两到三个“珍惜”,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脱离材料,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A
2.(1)上海每一处老弄堂,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沧桑变化,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
(2)这些人选择在世界文豪广场跳舞是对文化的不敬,是灵魂迷失的表现,需要找回或重塑灵魂。
3.①思想感情方面:以人们在世界文豪广场和鲁迅墓前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反衬出作者对世界文豪和鲁迅的敬仰之情,引发作者对当下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而缺乏缅怀前贤之心现象的思考。
②主旨方面:世界文豪广场和鲁迅墓本应静谧肃穆,可人们选择这些地方作为娱乐健身的场所,从反面深化了主旨。
③篇章结构方面: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和作者的行踪穿插交织,布局严谨巧妙,避免了单纯叙述;同时照应题目“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④场景设置方面:人们娱乐健身活动是现实场景,静谧肃穆、祭奠缅怀是理想场景,以实衬虚,拓宽了文章的广度,增加了文章的高度。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题A项,“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错,应为“从正面烘托”。
故选A。
2.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
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
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本题中,结合上下文“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注脚层叠”来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上海的老弄堂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
“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上下文“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来看,这些人选择在世界文豪广场跳舞是对文化的不敬,需要找回或重塑灵魂。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
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本题要求是“作者本来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谒鲁迅墓,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反衬了作者对世界文豪和鲁迅的敬仰之情,引发对当下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而缺乏缅怀前贤之心现象的思考;从文章结构结构来看,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和作者的行踪穿插交织,布局严谨巧妙,同时照应题目;从场景设置的角度看,描述人们娱乐健身活动是现实场景,而静谧肃穆、祭奠缅怀是理想场景。
这里以实衬虚,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