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成语英译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际活动,涉及到语言的转换,但又比单纯的语言转换复杂。
综观翻译相关研究可知,翻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从其他学科汲取养分作为理论指导。
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如预设、顺应论、语篇结构、言语行为理论等都可为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1987年,Jef Verschueren 提出顺应理论,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应从认知、社会、文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其语言行为[1]。
翻译是多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因此,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译者能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1顺应论与翻译顺议论是指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语言的商讨性是指“所有选择都不是机械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完成的”;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
[2]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彼此又处于不同层次。
语言具有了变异性和商讨性才会产生顺应性。
因此,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结果。
而且,顺应性是语言与环境相互顺应、相互改变、彼此适应的过程。
顺应论的研究主要包括语境因素、语言结构选择、顺应的动态过程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等方面。
顺应论的这四个分析视角彼此分工合作,共同构成了分析语言活动的整体框架,其中,与成语翻译密切相关的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主要是语言结构和语境因素。
因此,本文从这两个维度探讨成语翻译的顺应性。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具备一般交际行为的共性,但也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翻译过程中,交际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即不在同一场所交流;译者作为交际主体得到反馈的时间间隔较长。
因此,翻译是一种时间、空间错位的特殊交际活动,而顺应论恰好适用于交际行为过程的分析。
[3]维索尔论指出翻译过程中对原语理解以及译语表达的选择必须积极顺应具体的语境。
翻译的过程包含多重动态的选择,即顺应过程,例如,原文文本与译语文本的之间的顺应过程;选择的语境也会顺应选择;文本与读者、读者与译者、译者与作者之间的顺应选择等。
因此,翻译的每个阶段都涉及对多种选择的取舍,在原语与译语之间达到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的。
[4]顺应论也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对等”的含义,为原文本的多元性及多种译本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顺应论在成语英译中的应用2.1语境因素2.1.1社会文化的顺应在成语的汉译英过程中,要想让英语读者获得与汉语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信息概念,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顺应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译入语中找准与汉语成语对应的词,这些是具有文化负荷意义
的词而不仅仅是表象相同的对应词。
[5]例如,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不惜一切代价决心战斗到底,源自秦末项羽与秦兵交锋时,过河后他命人
将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不留任何退路,只能抗战到底。
英语中也有对应的典故,“恺撒曾带兵攻夺罗马,在渡河之后命士兵烧掉战船,以示其必胜的决心”,即“To burn one’s boat”。
[6]所以将“破釜沉舟”译成“To burn one’s boat”即顺应了原语的历史和寓意,做到了对译入语文化的顺应。
2.1.2交际信道的顺应交际信道分为语言信道和非语言信道,而成语英译主要涉及语言信道。
语言信道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
[7]汉语成语主要来自文学作
品,诗词等,因此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但是,英语的一些习语主
要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多用于非正式场合。
在成语英译过程中需注
意这一点
,将语体进行适当转换。
如
“并驾齐驱”可以译为“be neck and neck”,或者使用英语中常见的短语表达“the same as,as well as,
be
similar as etc.”,实现了由正式到非正式的转换,顺应了语言的交际信道。
2.2语言结构
2.2.1语音层面的顺应成语一般形式固定,结构相对,韵律相符。
对其进行英译时,在忠实原文意义的同时,应尽量顺应原文的韵律美。
成语“蜻蜓点水”,源自
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此诗中上句与下句字字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十足。
要想保持原文的风格
,译者
应顺应原作的音韵美。
如译文:Butterflies flying betwixt
flowers are turning up in an innermost place ;dragonflies skimming over the water are
flying at a leisurely pace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译文中butterflies 与dragonflies,in an innermost place 与at a leisurely pace 对应,重复尾字,押韵恰到好处。
所以,译文既忠实了原文,又在语音上顺应原作的风格
,满足了译入语读者在声音和画面上的双重享受。
2.2.2词汇层面的顺应英汉词汇中大多数是载有文化意义的词,即文化负荷词,尤其是
成语。
成语英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负荷词并非一一对应的,因此,翻译时要尽量顺应原文的语言风格,也要顺应译入语的习惯表达,尽力保持两者的平衡。
如数词“一”,汉语成语中的意义与英语有时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可同时表达实义数字“一”,如可将“一气呵成”译成at one sitting ;“一笑置之”译成dismiss with a laugh。
但是汉语成语中的“一”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比喻义,不能与英语中的one 或a /an 对应。
这时需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找到译入语中与此义相符的词
汇
,如可将“一帆风顺”译成smooth going ;“一往情深”译成fall deeply
in love with。
[8]
2.2.3句法层面的顺应汉语句式一般注重意合和平衡美;而英语句式则注重结构的形合
和层次美。
在成语英译过程中,也应注意汉英句法层面的顺应过程,尤
其是句式结构的顺应,即将汉语中的“主谓结构”变为英语中的“主从结构
”,从而顺应译语的语法规则。
例如可将“趁热打铁”译成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勤能补拙”译成It is diligence that makes up for deficiency。
这两个成语英译后,每个成语在翻译成英(下转第233页)
作者简介:何东敏(1989.11—),女,湖北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成语英译为例
何东敏(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顺应论,探讨了顺应论与翻译的关系,并从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对成语英译进行顺应性解释,以期能够对成语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
关键词】成语翻译;顺应论;语言结构;语境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mainly introduced adaptation,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In order to mak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idioms translation,the paper has described idioms translation by using adaptation from two aspects,linguistic structure and context factor.【Key words 】Idioms translation;Adaptation;Linguistic structure;Context
.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电子档案使用的主要途径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1.1提供拷贝拷贝是电子档案使用的第一途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的原始状态,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
当向利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应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
的软硬件平台。
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也可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1.2通信传输通信传输可以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难题,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是电子档案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谓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在不同的馆际之间,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互相交流,以及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互联网络来实现。
1.3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指的是利用档案部门或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的网络上直接查询。
直接利用的特点是可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
这一方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意义2.1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为夯实档案基础管理,坚持严把“四关”:第一,严把资料形成关。
认真规范公文处理、业务办理、行政执法等各项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把关,严格程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严肃性。
第二,严把资料收集关。
第三,严把档案整理关。
对
当年的档案资料,严格按照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统一检查、指导、归档,确保档案整理的规范性。
第四,严把档案管理关。
档案室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形成记录。
档案借阅实行台帐管理,严格实行保密规定,确保档案安全性。
2.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高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电子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实现电子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大量的原始档案可以集中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可以使得用户在查阅时可以实现
对海量信息的快速筛选。
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为读者提高高质量的服务,要求我们必须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新技术,增长技能,提高驾
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3.1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为夯实档案基础管理,坚持严把“四关”:第一,严把资料形成关。
认真规范公文处理、业务办理、行政执法等各项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档
案管理的要求把关,严格程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严肃性。
第二,严把资料收集关。
第三,严把档案整理关。
对当年的档案资料,严格按照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统一检查、指导、归档,确保档案整理的规范性。
第四,严把档案管理关。
档案室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形成记录。
档案借阅实行台帐管理,严格
实行保密规定
,确保档案安全性。
3.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高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电子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实现电子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大量的原始档案可以集中在计算机存
储介质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可以使得用户在查阅时可以实现
对海量信息的快速筛选。
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为读者提高高质量的
服务,要求我们必须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新技术,增长技能,提高驾
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注重利用,强化服务保障
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根本。
我们坚持整理与利用相结合,利用与开发相结合,开发与效益相结合,环环相扣,推进档案管理建设,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的作用。
一是服务科学跨越发展。
二是服务工作。
发挥档案史志性和信息量全的优势,充分利用档案。
同时,
我们着力推行“高效服务、优质服务”,查阅档案资料做到准确、快捷,
人人争当
“档案活字典”;对待查询客户做到热情、周到,把档案室打造“利用者之家”。
[责任编辑:汤静]浅谈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
李元(枣阳市吴店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北枣阳441214)
【摘要】近年来,我们本着“依法治档、强化基础、管理创优、利用创效”的档案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优化档案建设,使档案工作逐步达到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
利用
(上接第218页)语后都有了自己的谓语动词和主干,在句式上顺应了英语的特点,层次分明,使汉语成语在达意的同时,达到了传形的效果。
4结论以顺应论指导成语英译对成语翻译有一定的启示:第一,注意成语翻译中的动态顺应过程。
语言需要顺应各种因素,包括历史,宗教,语音,句法等。
第二,成语翻译需要全面深入英语文化学习。
语言是文
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
深厚的目的语文化功底是做好翻译工作的支柱。
第三,成语翻译需要提升母语文化素养。
要想做好成语的翻译,要充分理解成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然后才能贴切地翻译成语蕴含意义。
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是译文如何既忠于原文,又合乎
译文语言特征,符合译语读者思维习惯、审美定势而被译文读者接受。
因此,顺应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有上述汉英成语的翻译实例可知,翻译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其它的因素,如语境、语言结构都应考虑,只有顺应了各种需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才有保证。
[1]Verschu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郭建中.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下
)[J].上海翻译,2006.[3]何自然
.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ren 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5]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
[6]李庆明,尹丕安,管晓蕾.科技英语翻译中汉语成语的审美功能[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7]
杨平.关联—顺应模式[J].外国语,2001.[8]杨武元.关于汉语教材中成语和俗语的英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责任编辑:薛俊歌]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