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
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共40个小题,共60分)
1.紫菜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它属于()
A.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时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运动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4.下列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空中飞行的动物都是鸟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来游泳
C.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
5.每块骨骼肌由()
A.肌腱组成 B.肌腹组成
C.肌腱和肌腹组成D.肌肉组成
6.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
7.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母鸡孵卵 D.小狗作算术题
8.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人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9.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这属于()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1.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A.大熊猫B.袋鼠 C.企鹅 D.家兔
12.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D.小河中的一群鱼
13.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有关骨骼肌和骨关节活动的情况是()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14.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就地保护 B.盲目引入国外物种
C.易(迁)地保护D.法制教育和管理
15.入夏后肉汤易变质,最合理的保鲜方法是()
A.煮沸、开盖冷藏B.煮沸、加盖冷藏
C.不煮沸、开盖冷藏 D.不煮沸、加盖冷藏
1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结构()
A.骨B.关节 C.骨骼肌D.神经
1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1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19.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主要由于是()
A.蝙蝠能用超声波定位B.蝙蝠能滑翔
C.蝙蝠四肢有爪 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20.农田生态系统中起非常关键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人D.分解者
21.下列各类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是()
A.昆虫 B.细菌 C.病毒 D.软体动物
22.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起点是任何一中生物、终点是任何一中生物
B.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
C.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分解者
D.起点是无机环境,终点是分解者
23.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延缓此交错,形成网状,又构成了(),()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A.食物链、生物富营养化 B.食物网、生物富营养化
C.食物网、生物富集 D.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聚集
24.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A.B.C.D.
25.下列对生态平衡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26.观察水中游泳的鲫鱼时,会发现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水,这是鲫鱼在()A.滤取食物 B.平衡身体 C.调节比重 D.呼吸
27.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
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29.喜鹊筑巢的行为很复杂,决定该行为的是()
A.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B.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遗传物质的控制作用
30.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
B.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将会堆积如山
C.生态系统依旧照常维持
D.生态系统中将会有更多的植物
31.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吃狼,但狼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
A.氧循环是单向的B.水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3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惟一证据
B.“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C.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33.洛阳江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 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
C.大面积围海造田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
34.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
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
35.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下列哪项除外()
A.净化环境 B.改良土壤,涵养水源
C.从野生生物中提取新药 D.调节气候
3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沙漠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37.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 B.原始大陆 C.原始海洋 D.原始森林
38.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39.所有的生态系统,其成分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非生物的物质、能量和消费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0.生态江西,绿色南昌,要努力打造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购物时尽量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
D.用餐时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41.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得行为是由其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头和牛奶的行为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
42.如图是上肢骨运动示意图,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②为
(2)当收缩时,舒张,此时为曲肘运动;当收缩时,舒张,此时为伸肘运动(用序号填写).
4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
(2)图中一共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3)在最长的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是.(4)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积累有害物质最多的是.
(5)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和.
44.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4)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4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A、B、C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生态系统称为.
(2)图中A表示的是者,B表示的是者.
(3)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46.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
(2)在生物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3)碳循环首先依赖于,并主要以状态进行循环,且该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4)图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都维持着一种动态上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身具有能力.(5)细菌的作用是.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共40个小题,共60分)
1.紫菜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它属于()
A.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分析解答.
【解答】解:A、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A错误.
B、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
C、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点评】关键点: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其他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也要掌握.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时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运动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分析】根据鹰的运动方式为飞行,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涉及到的生物有鹰和鱼,
鹰的生活环境为天空,鹰有一对翅膀,为鸟类的飞行器官,运动方式为飞行;
鱼的生活环境为水中,有鳍,为鱼的运动器官,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的运动,题目较易.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遗传物质.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4.下列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空中飞行的动物都是鸟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来游泳
C.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
【考点】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动物运动的意义;飞行动物的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运动.解答时可以从不同动物的运动结构和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凡是空中飞行的动物不一定是鸟,如飞行的昆虫靠翅的快速振动飞行;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来游泳也不对,如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变形虫没有鞭毛,依靠伪足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多为叶状伪足),这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结构,兼有摄食的作用.运动时先伸出伪足,然后整个细胞向前运动.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也不对,如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所以青蛙的运动方式有游泳和跳跃;草原上的马四肢发达,既可以行走,又可以在草原上快速奔跑,马的奔跑是同侧蹄同一个方向,也就是左侧两腿同时向后,与此同时右侧前后腿向前伸.海洋中的海龟,为了适应水中生活的环境,既可以在水中游泳,又可以在海滩上爬行.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比较迅速的改变自己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故只有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运动结构或器官.
5.每块骨骼肌由()
A.肌腱组成 B.肌腹组成
C.肌腱和肌腹组成D.肌肉组成
【考点】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
【分析】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6.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繁殖行为的概念、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体现了鸟类的占巢、筑巢行为,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7.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母鸡孵卵 D.小狗作算术题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BC、蜜蜂采蜜、公鸡报晓、母鸡孵卵,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正确;
D、小狗作算术题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8.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人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和学习行为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仅是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出生后也有先天性行为如膝跳反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与遗传因素有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不是遗传物质控制的,主要受环境影响,因此学习行为不能遗传.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学生容易误认为A、C也合理.
9.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这属于()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解: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有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生物钟.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物的防御行为.
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拟态、蜘蛛织网、公鸡报晓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猫捉老鼠、鹦鹉学舌、惊弓之鸟、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1.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A.大熊猫B.袋鼠 C.企鹅 D.家兔
【考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A、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哺乳类.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符合题意.
B、袋鼠,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符合题意.
C、企鹅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7种或18种,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不符合题意.
D、家兔是由一种野生的穴兔经过驯化饲养而成的.是我国常见的动物,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2.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D.小河中的一群鱼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群体内部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哺乳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群体中分工合作时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
【解答】解:蜜蜂、蚂蚁和白蚁的群体内部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而小河中的一群鱼没有分工,也没有明显的组织,不具有社会行为.
故A、B、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点评】区分是否具有社会行为,主要看是否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
13.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有关骨骼肌和骨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处于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B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4.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就地保护 B.盲目引入国外物种
C.易(迁)地保护D.法制教育和管理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