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第一节电离平衡(教案和作业) 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弱电解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良好的学习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电离平衡的建立;
2、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
1、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理解概念的关键:⑴化合物;⑵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即自身能否电离)。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

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

包括弱酸、弱碱等。

【注意】
⑴两者主要区别是在溶液里能不能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而不是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强。

⑵有些化合物(如BaSO4、AgCl)虽溶解度小,但属强电解质,因溶解的部分能完全电离。

【练习】判断下列,属强电解质的有哪些?属弱电解质的有哪些?化学键怎样?
NaCl NaOH H2SO4CH3COOH NH3·H2O Cl2Cu 例1: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电解质的是:(C )
A 硝酸钾溶液
B 硫酸铜晶体
C 溶融的氯化钠
D 无水乙醇
解析:导电的微粒一是自由电子,另一是自由的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应是化合物。

在上述物质中,硝酸钾溶液是属于混合物,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硫酸铜晶体虽然有阴、阳离子,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故答案为(C)。

例2: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D)
A 、溶化时不导电
B 、不是离子化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关键,是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讨论】为什么SO3、CO2、NH3等溶于水生成的溶液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
【小结】⑴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⑵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氯化氢气体等不导电;
⑶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如CO2、SO2、NH3溶于水能导电的原因是生成
的H2CO3、H2SO3、NH3.H2O电离所致,故它们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电解质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弱碱和水
化合物
非电解质NH3、CO2 、C2H5OH 、蔗糖
【思考】
电解质强弱与化学键类型有什么关系?
【板书】
一、电解质强弱与结构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强碱
某些金属氧化物强电解质
1、化合物
极性共价化合物如强酸
(极性较强,HF除外)
弱酸
共价化合物弱碱弱电解质
极性共价化合物水
(极性较弱)某些有机物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⑴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书写时用“=”号;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书时用“”号。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所以应当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如碳酸的电离:
H2CO 3 H++HCO3-, HCO3-
H++CO32- 不能写成H2CO 3 2H++CO32-
⑵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强电解质(除难溶性盐)一律写离子符号;弱电解质,不论是在反应物中,还是在生成物中,都一律写化学式。

例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A NaHCO3 = Na++H++CO32-
B (NH4)2SO
4 2NH4
++SO
4
2-
C H2S 2H++S2-
D Al(OH)3 H
++AlO
2
-+H
2O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每一步电离均有电离常数,各步的电离程度也不相同,其中第一级电离程度最大:K1>K2>K3>……>K i。

以磷酸电离为例:H3PO4H++H2PO4-K1=7.5×10-3
H2PO4H++HPO42-K2=6.2×10-8
HPO4H++PO43-K3=2.2×10-13
【强调】
⑴多元弱碱电离与多元弱酸电离情况相似。

⑵多元弱酸电离以第一级为主,只写第一级电离也可。

[练习]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H2CO3、H2SO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了解电离度的概念及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点: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学生阅读课本p58。

1、电离平衡的建立ν
以醋酸为例:CH 3
3COO -+H +
说明:醋酸的电离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一方面分子电离出离子,另一方面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当矛盾的过程势均力敌时,也可以建立平衡——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化)的速率与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分子化)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①从电离开始:CH 3
3COO -+H +
(醋酸加水)
②从离子结合成分子开始: CH 3COO -+H +
3COOH (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问题]什么是电离平衡?P58 2、电离平衡的特征 “逆”——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 “等”——V 分子化=V 离子化;
“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保持一定,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电离平衡也要发生移动。

CH 3COOH ++CH 3COO - V 电离 =V 结合
(电离方向为吸热反应)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讨论:
强调:
①对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多,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变大,再变小;
②电离均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离了数目增多,离子浓度增大。

结合
[讨论]P59。

在氨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盐酸、NaOH 溶液和NH 4Cl 溶液,对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

[练习]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F 、NH 4NO 3、NH 3•H 2O 、NH 4Cl 、KBr 、KHCO 3、KHSO 4、HCN (弱酸) 四、电离平衡常数
CH 3COOH H ++CH 3COO -
K a =)
()()(33COOH CH c COO CH c H c -+∙
NH 3•H 2O NH 4++OH -
K b =)
()()(234O H NH c OH c NH c ∙∙-+
【强调】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⑴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⑵电离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影响不大),与浓度无关。

【小结】
例3:在等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CO2,发生如下反应:
NaR+CO2+H2O→HR+NaHCO3,NaR’+CO2+H2O→HR’+Na2CO3则两弱酸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 HR较强 B HR’较强 C 两者差别不大 D 无法比较
解析:本题可采用逆向思维法,对于一元弱酸,酸性越弱越难电离出H+,而酸根离子结合H+能力就越强。

从上述两个反应可看出:R-结合H+ 比CO32- 弱,而R- 结合H+ 比CO32- 能力强,故酸性HR强于HR’。

应选(A)。

-+
33
平衡
解析:要证明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方法很多。

如可证明溶液中既存在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电离产生的离子。

也可证明在温度或浓度条件改变时,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浓度也随之改变。

答: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向溶液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C(H+)变小,说明加入CH3COO- 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证明在醋酸溶液存在着醋酸的电离平衡。

【小结】
作业布置
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作业时间:10月8日
【课堂重温】
1.氨水里有那些分子和离子,Cl2水中有哪些分子和离子?
2.下列各种物质的水溶液里,哪种含有Cl-
a:NH4Cl b:Cl2水c:KClO3
3:书写下列电离方程式(水溶液中)
NaHCO3____ ___ FeCl3
H2SO4 ___ ____ HCOOH ___ ___
HF Ca(OH)2________
H2CO3
【提升练习】
1.某化合物易溶于水,但其水溶液不导电,则该化合物是()
A 弱电解质
B 强电解质
C 非电解质
D 不能确定其类型
2.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硫离子最多是()
A H2SO4
B H2S
C NaHS
D Na2S
3.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熔化时不导电
B 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4.在硫化氢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后,不能使溶液的酸性增强的是()
A 亚硫酸
B 胆矾
C 氯水
D 盐酸
5.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氨水的加入体积V 的变化曲线图是()
6.1mol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3mol离子的是()
A H2S
B Fe2(SO4)3
C Ba(OH)2
D NaCl
7.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红色)H+ + In—(溶液无色)
浓度为0.02mol/L的下列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④
D ②③⑥
8.下列溶液中H+浓度为0.01mol/L的是()
A 0.01mol/L的CH3COOH
B 0.01mol/LHCl
C 0.01mol/LHF
D 0.005mol/LH2SO4
9.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

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逐渐减少
B 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大
10.已知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8×10—5。

计算0.1mol/L的醋酸溶液里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作业时间:10月13日 【课堂重温】 弱电解的电离平衡 以CH 3COOH 为例:
CH 3
COOH C H 3COO -+H +
1、开始时V 电离和V 结合结合怎样变化?
2、当V 电离=V 结合时,可逆过程将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提升练习】
1.与50 mL 0.5 mol·L-1 (NH 4)2SO 4溶液中,[NH 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

(A )100 mL 1 mol·L-1的氨水 (B )200 mL 0.5 mol·L-1的NH 4 Cl 溶液 (C )50 mL 0.5 mol·L-1 的CH 3 COONH 4 溶液 (D )200 mL 1 mol·L-1的NH 4 NO 3 溶液
2.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 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 + CO 2 + H 2O = HR+NaHCO 3 2NaR + CO 2 + H 2O = 2HR+Na 2CO 3 比较HR 和HR 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

(A )HR 较弱 (B )HR/较弱 (C )两者相差不大 (D )无法比较 3.某二元酸(简写为H 2A )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 2A = H ++HA — HA - H + + A 2—
测得25℃时0.1 mol·L-1的H 2A 溶液中c(H+)=0.11 mol·L-1,则该条件下,HA-离子的电(时间) 电离 结合
离度是()。

(A)1% (B)9.1% (C)10% (D)20%
4.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 H+ + HS—第二步:HS—S2—+ H+
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5.在RNH2·H2O RNH3+ +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氯化氢(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C)加水(D)升温
6.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叙述:
①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在相同条件下,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7.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 — HA— H+ + 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H2A)> (HA—)。

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8.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2S H++HS—,HS—H++S2—。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H+浓度________________;S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

(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增大溶液中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D,2B,3C,4BC,5D,6B。

7.(1)A,D。

(2)C,D。

(3)D,A。

8.(1)右;增大;减小。

(2)右;减小;增大。

(3)减小。

(4)氢氧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