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义名称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
1906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失败 失败
刘道一 第一次
1907 秋 瑾 徐锡麟 1907 孙中山 黄 兴 1911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影响 最大 失败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 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制度不复返; 半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1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工人
C
)
B.学生
C.湖北新军
D.农民
1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 确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D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5.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 《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 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B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
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上: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等
资产阶级革命当人发动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
1906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失败 失败
刘道一 第一次
1907 秋 瑾 徐锡麟 1907 孙中山 黄 兴 1911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影响 最大 失败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 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制度不复返; 半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1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工人
C
)
B.学生
C.湖北新军
D.农民
1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 确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D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5.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 《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 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B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
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上: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等
资产阶级革命当人发动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