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某纯净物 R 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 不正确的是
NH3、 H2O 和 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
A.R 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 R 一定为化合物
C. R 中一定含有水
D. R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4
6
111
4
反应后的质量 (g)
待测
15
0
84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 A 和 B 的质量比为 22:9 【答案】 C 【解析】
B.待测值为 22 D. 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 B 的质量增加了 9g,是生成物,生成 B 的质量为 9g; C
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 111g;同理可以确定 D 是生成物,生成 D 的质量为
80g;由质量守恒定律, A 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 111g-9g-80g=22g ,反应后丁的质 量为 4g+22g=26g 。A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属于分 解反应,错误;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 A 的质量为 26g,错误; C、生成 A 和 B 的质量比 =22g: 9g= 22:9 ,正确; D、 D 物质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 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
B. N( NO2) 3 中含有 4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
C. N( NO2 ) 3 属于氧化物
D. N( NO2) 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8%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亚硝酸根 NO2 的化合价为﹣ 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可得: x+(﹣ 1)× 3= 0,则 x= +3 价,故正确;
100%≈ 36.8%,故正确。
6. 下列关于反应 C+2H2SO4(浓 ) ==C=O2↑ +2X↑ +2H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SO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2 和 X 的质量比为 11: 16 D.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 【答案】 D
0 价变为 +4 价
S、 O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Na2SO3 中 Na 元素为 +1 价, O 元素为 -2 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
知, S 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 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 C 分子中含有 20 个原子,每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所以维生 素 C 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20 个原子核,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维生素
C(化学式
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 12+8× 1+6× 16= 176,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叙
故选 C。
2. 过氧乙酸( 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 O3 分子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4:3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过氧乙酸( 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 原子而不是 O3 分子,故选项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点睛:
1:1,故正确 。
化学反应的实质一般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
接聚集构成新物质) 。
12.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备战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 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
“保险粉 ”引起爆炸。 “保险粉 ”化学名为连二亚硫
酸钠 (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 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 Na2S2O3+ Na2SO3 + 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7. 冰晶石( Cryolite ),一种矿物,化学式为
冰晶石中 F 显 -1 价,则 n 的值为( )
A.1 【答案】 C
B. 2
【解析】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
NanAlF6,常用在电解铝工业作助熔剂。已知
C. 3
D. 4
(+1)n+(+3)+( -1) ×6=,0 则 n=3,故选 C。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8:1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
50+2=23+x+24+3 , x=2 。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则 50+2=23+x+24+3 , x=2 ,故 A 正确;
错误的是(
)
A.维生素 C 的化学式为: C6H8O6 B.维生素 C 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20 个原子核 C.维生素 C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维生素 C 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 【答案】 C 【解析】
9: 1: 12
【详解】
A.由分子结构简式可知,维生素 C 的化学式为: C6H8O6,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2× 2):( 1× 4):( 16× 3) 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
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g
50
2
0
0
反应后的质量 /g
23
X
24
3
A. x 的值等于 2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 C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24:3=8:1 ,故 D 正确。故选 C。
【点睛】
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4. 维生素 C,可能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维生素,当我们出现口腔溃疡的时候,可能就是由
于缺少它引起的。其实,维生素 C 的作用远不止祛除口腔溃疡,我们若是睡觉之前适量的
补充一些维生素 C,或许能收获许多好处。维生素 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
A. Cl2 【答案】 A
B. H2
C. NH3
D. HCl
【解析】
【详解】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
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故选
A。
13. 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 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 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D. Na2S2 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Na2S2O3+Na2SO3+X,Na 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 原子个数守恒,则 X 的化学式为 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 1 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 0 到 t 1 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 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 t 1 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 C。
11.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 D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1: 1
【解析】
A、根据图可知: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
B、根据图可知: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错误 ;
D.反应中 A 和 C 的质量比是 5 :2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次 A 全部反应, B、 C 有剩余;若增加 10gA,25gA 时,与 15gB 也会恰
好反应,只剩余 C;
设:第一次反应停止后,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x,第二次反应后, D 的质量为 y
A+B+C→D 15g x 30g
B、过氧乙酸( 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选项正确;
12 2
× 100%=31.6% ,故
12 2 1 4 16 3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略,故选项错误;
12 2 1 4 16 3 =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常省
D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2,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述错误,故符合题意;
D.维生素 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12× 6):( 1× 8):( 16× 6)= 9: 1:
12,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
5. 科学家发现亚硝酸氮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硝酸氮的化学式为
N( NO2) 3,下列有关
N(NO2) 3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NO2) 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 C+2H2SO4(浓 ) ==C=O2↑ +2X↑ +2H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
则可知:反应前 C 原子个数为 1、 H 原子个数为 4、 S 原子个数为 2、 O 原子个数为 8;反 应后 C 原子个数为 1、 H 原子个数为 4、O 原子个数为 4;可以推测 X 气体为 SO2;因此: A、根据分析, X 气体为 SO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SO2 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CO2 和 SO2 的质量比为 44 :128=11: 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 0, CO2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 后由 0 价变为 +4 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R 常温下可
分解为 NH3、 H2O 和 CO2,说明 R 是由 C、 N、 H、 O 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
确. B、物质 R 是由 C、 N、 H、 O 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 R 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
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
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 “纯净物 R 常温下即可分解 ”,说明 R 不稳定,故选项说法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
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
B 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
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
C 不正确;
B.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 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故错误;
N( NO2 )3 分子中含有 4 个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N( NO2) 3 是由氮、氧两
D.三亚硝酸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 B。
25g 15g y
x=9g,因此剩余 B 是 6g; y=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参加反应的 质量比 =15g: 6g=5: 2 故选 D
C 的质量 =30g﹣ 15g﹣9g=6g,因此反应中 A 和 C 的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A、B、 C、 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正确.
9.A、 B、 C 三种物质各 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 30g 新物质 D.若增加 10gA,则反应停
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 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 B 剩余 9g
B.第二次反应后, D 的质量为 60g
C.反应中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