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月三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月三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月三作文篇1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终于来临了,今天我们学校开展了大型的美食节活动。
上午九点钟,我们有秩序的来到学校文化广场上,根据每班指定的观众席就坐。
首先,由全校同学一起唱敬酒歌,24字歌,学校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的殿堂;然后,全校同学站起来看开幕仪式,开幕式开始后,由一个年级的同学每人拿着茶盘跳舞,跳到中间时,他们蹲下来,然后再快速的站起来,神奇的是茶盘中间原本是墨绿色,在短时间内迅速变成五种颜色,开幕式结束后,首先表演的是蝴蝶吻花山,一群“蓝蝴蝶”从舞台后飞出来,在舞台中间翩翩起舞,就像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盛开的蓝色的花。
接着进行“广西你的呀”谢幕式。
谢幕后,我们陆续的回到教室里,我们拿起书开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过了一会,王老师出来报喜了,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去参观其它班的美食了。
”另外,她还提醒我们没有经过菜主人的允许,不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吃,也不要像个乞丐一样可怜巴巴的说,请给我吃一点吧!”
在参观别的班的时候,其它同学都拿到了好多东西吃,而我只吃了一根黄瓜,然后老师叫我们到我班展区那里,我们的展区主题是开卷有益,里面有春卷,香叶包牛肉,草莓,火龙果,西瓜,莲雾等拼成的美丽的小村庄,甘子玉与陈思睿在棚里做介绍,有一位阿姨给我们拿来了五色糯米球,我们个个吃的津津有味。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还没有吃尽兴,就到了放学时间。
我们开始期盼下午的美食大餐了。
下午就像调皮的孩子早早的来到了学校,我们来到教室,发现叔
叔阿姨们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入口清爽的布丁,香甜可口的蘑菇包,外焦里嫩的烤乳猪,又香又脆的春卷,酸甜可口的柠檬鸭和鸡翅,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我们个个吃得肚子像西瓜一样大了!
开心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今年的三月三活动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三月三作文篇2
对于程村的人们来说,三月三分明是个特别温馨的日子,特别亲切的日子,让人向往盼望的日子,使人津津乐道的日子。
兔年迎来三月三。
只要步入从程村街往西的路,你马上就会感到气氛的不同。
向南而去的,一下子会多出许多人,不用问便知几乎全是赶会的;迎面而来的,往往是会上归来的。
看着归来人那脸上的喜气,那身上带的东西,那或爽朗或悠然的谈笑,便使你不由加快了赶往的速度。
离今年三月三会的主办村乡什还有一公里左右,路边就排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会上的熙攘之声和菜香、饭香也不时随风开始向你殷殷招呼。
终于到地方了,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尚有几分窄坳的村子的傍村公路千米长的路段上,竟一个挨一个熙熙攘攘的全是人,好像整个程村原的父老兄妹都来了似的。
不,其实邻村邻镇阳平、故县、予灵甚至外地潼关、灵宝都有慕名而来的。
好客的乡什人这下忙坏了,随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在热情满怀地喊人、拉人、问候人。
上了岁数的老大爷老大娘更是抓住一双双手,摸着一个个孩子的头说不够亲不够。
路两旁刚刚支好的各种煎炒烹炸的摊子,把攒了一年、盼了一年、练了一年的希望热情与技艺恨不得全部立马呈于赶会的人们面前。
一张张热情的脸迎向路人,一张张满意的脸报以摊主。
小半天时间,人们就这样在刚刚形成的这条公路大街上走过来,走过去,说着笑着吃着闹着买着卖着。
作为这条人流大街的一员,我也一直在走着,不,准确地说应是怡然自得地在这条人流的河里流着。
我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熟人和学生,看到了他们如花似玉一般可爱的孩子们。
看到的.更多的当然还是我不知其名姓却十分眼熟十分亲切的乡里乡亲,我微笑地看着他们每一个人,我真
诚地向与我相视而过的每一个在意于我或不在意于我的乡人友好示意,我满心都是幸福,满心都是温暖。
而此时,三月三会的高≈sh;≈sh;潮———那种乡味十足又满是情趣的耍社火也快要开始了,公路边高高的渠梁上,停放的车辆上,甚至一些平房上都已坐好了一排排、一片片数不清的观赏人们。
三月三是家乡老百姓自己的假日节日,是乡情亲情联系沟通其乐融融的日子,是信息交流相互激励的日子,是新技艺新产品新科技展示亮相的日子,还是新一年宏图大愿宣誓奠基的日子,又是往岁成败得失反省总结的日子,是几百年来先祖们用乡情用真情用热情浇灌培育出来的好日子。
当然,这个日子还是人们心中为神话里赐福降瑞驱恶除邪的三霄娘娘设的祭奉之日。
近几年乡里的一些有识之士文化之士借这个日子又连年成功举办了书画展,给这个传统的吉日新增添了精彩丰富的文化内涵。
逛一趟三月三会,我从内心里一直感念着乡什及家乡一直热心于这个古会的人们,感念着众多让古会与时俱进借古会传播文化造福乡里情倾乡里的有识之士文化之士,愿家乡的三月三岁岁年年永远温馨亲切,生机盎然,被世世代代的乡人所津津乐道。
三月三作文篇3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
”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
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
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三月三作文篇4
一场春兩杷自己的激情向大地傾吐以后,便停下了。
我带着周末特有的一种轻松感,漫无目的地走上路边的土坡。
柔和的春风拂过我的面頰,四周弥漫着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芳香和春雨湿润的气息。
我貪婪地大口呼吸着香甜、新鲜的空气,一种清凉的快感渗透了全身。
忽然,一双手蒙住了我的眼晴。
“嘿嘿。
”一声憨厚、调皮的笑声传进了我的耳中,紧接着, 蒙在我眼睛上的手松开了,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张瘦瘦的小黑脸!
“秀旦!”我脱口而出。
“洋学生在这儿做啥? ”秀旦两只灵活的眼睛充满着笑。
“没做
啥。
”我看见秀旦旁边的小瓷盆和小刀不解地问,“你干啥去?”“剜苜蓿芽去。
”“剜苜蓿芽?”“哟,洋学生把这都忘了。
后天是三月三。
‘三乃三,苜蓿芽芽缠搅团’。
”秀旦连珠炮似地说。
“苜蓿芽,缠搅团。
”我想起来了,全想起来了。
记得上学以前,年年快到三月三,我和秀旦、山女、甜妹都去剜苜蓿芽。
剜回来用水一煮,放上调料,混在荞面里缠着搅。
我现在仍记着它的香!
“咱们一块去剜行吗?”我不由得问秀旦。
“咋不行!我是专门来叫你的。
”“太好了!”我拉着秀旦跑下土坡,到家里拿了一个小盆和一把小刀,兴奋地和.秀旦向她家的苜蓿地走去。
先过一条岔道,秀旦放开嗓子喊:“山女,甜妹,你两个死鬼,咋不走?”“你才是死鬼,你答应喊我俩的。
”从秀旦家隔壁跑出了山女和甜妹,“喲,你也来了!今天没去学校?”她俩见了我,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
“今天是星期六,下午放假。
”我答道。
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到了苜蓿地,苜蓿已经长出嫩嫩的芽。
我们蹲在地上剜。
秀旦用左手拽几棵苜蓿芽,右手用小刀从根部轻轻一剜,几棵苜蓿芽便剜下来了。
山女和甜妹也剜得很快,我也不算落后。
我们挑最嫩的剜,地里一阵有节奏的剜苜蓿芽声。
“刘彦昌,哭的两眼泪……”秀旦边剜边唱起了秦腔。
“嘿,咱秀旦长到18,一定能当戏娃子。
”秀旦唱完,甜妹称赞道:“啐,咱有那福。
”秀旦紅了脸。
“秀旦洗碗都唱秦脸。
”山女笑着说,我们都笑了,秀旦更不好意思了。
“一月里来……”甜妹亮起圆润的嗓子唱起了悠扬的《花儿》,她唱得确实好。
“好!比歌唱家都唱得好!”我情不自禁地称赞。
“你笑话我做啥?咱能比人家收音机里人唱得好?”甜妹嗔怪地对我说。
山女不会唱,但她会讲很多“古经”。
她又给我们讲起了那个离奇的“毛野人”的“古经”。
“你给咱们把学校教的洋歌唱一个吧,那才好听哩!”秀旦挪到我身边说。
“我不会唱,”我抱歉地对她说。
“不行,得唱。
”“唱!”“我给你们唱‘三月三’吧。
”我对他们说。
“三月三,苜蓿芽芽……”我唱起了那首“三月三”的歌谣。
“好听!”“洋学生
唱得到底是好。
”我还没唱完,她们就称赞道。
可我还在忘情地唱着。
慢慢地,她们也和我一同唱起来:“三月三,苜蓿芽芽缠‘搅团’……”
不知不觉,我们各自的盆里都装满了苜蓿芽,我们双手托着盆往家走。
“后天到我家吃‘搅团’。
”秀旦对我说。
“到我家吃。
”“到我家。
”“好,我都去吃。
”我的鼻子有些发酸。
到了我家门口,山女喃喃地对我说:“下回放假,你教我们认几个字,我们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我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一片淡淡的霞光披在她们的身上,我望着她们瘦削的背影,思绪万千:秀旦,你自己难道愿意穿那件总不下身的旧褂吗?山女,你那双带忧郁的眼睛,难道不是在表露对妈妈把你过早许配给人的不满吗?甜妹,你虽笑得甜,可你那粗糙的手证明你的生活不像你笑得那样甜……你们表面很平静,可心灵深处也这样平静吗?
“三月三,苜蓿芽芽缠‘搅团’……”这首悠扬的歌谣仿佛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三月三,缠“搅团”,但愿能缠出更香甜的“搅团”;但愿能缠出秀旦、山女、甜妹的心声;但愿能缠出黄土高原女孩子的甜蜜生活。
三月三作文篇5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个小节日。
在昆明有一种说法:“三月三,耍西山。
”在这一天非常多昆明人都会去西山游玩。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耍西山的传统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了。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昆明三月三——耍西山的节日。
爸爸妈妈在这一天带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过一个小节,凑个热闹,增长一点见识。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到了西山。
今天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许多人都在往西山赶,长长的人流看不到头与尾,像一条长长的巨龙。
人群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样子都是一家人出来游玩。
因为天气热,有的人戴着凉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伞。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灯的,有杂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还有耍猴的……在观众的笑声与掌声中显得好热闹。
这是一幅人
与人之间多么美丽与谐的风景画呀!这一路上我们还逛了西山的龙门与华亭寺,玉兰园,瞻仰了聂耳墓,欣赏了烟波浩渺的滇池……
这是一次难忘的出游,让我增长了非常多见识,期待来年的“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三月三作文篇6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二十五年前流行的由苏红演唱一首校园歌曲,它曾编织了多少粉红色的童年梦,唤醒了多少人对童年的追忆。
今年又逢三月三,天上早已没有了风筝,不知怎的现在的孩子竟然连飞的梦想都没有了,也许是醉心于网络,抑或还要补课,总之我为孩子们感到悲哀。
可悲的童年,没有选择玩的自由,或许早恋比放风筝更富于刺激性。
昨天有七八年没见面的表弟一家人回来了,真的好惊喜,身在市府工作的表弟稳健多了,由于各自工作的性质与环境不一样,我们尽量避开谈工作,于是更多的话题就是节日与童年。
谈到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明扫墓,国家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表弟说:对故去的人的追忆,这是人之常情。
但人们更应着眼于对活着的长辈的关怀,人没了在忙于凭吊,其实对故去的人已没多大的意义”这时我不由想起《非诚勿扰2》中的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虽然有悖于现实,但他终究诠释了一些人生哲理,更加理性。
席间,父亲拿出了收藏已有近十五年的老酒,父亲不善饮酒,但看着我们哥几个豪饮,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我知道这正是老人的幸福,他喜欢热闹,也愿意听我们哥几个的侃侃而谈。
酒喝到酣处话自然就多了起来,说的较多的是童年的往事,说到玩耍、说到淘气时。
我感慨的对表弟和弟弟说:“小时候我给你俩当了多年的领导,险些带坏了你俩,还误了学业。
”表弟说:“其实那时候大多数的人的童年都是这么过的。
不淘气的肯定也是有点问题,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也是最纯真的”。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那。
表弟一家要返城了,握手惜别时只感到彼此的手都好用力。
今年的三月三天上依然没有风筝,
但我的心却飞得好高好高。
往年的三月多风沙多阴霾,
今年却多艳阳丽日,就像此时我的心情!
三月三作文篇7
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
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
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鸡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三月三作文篇8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
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
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
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
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xx多年历史。
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
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
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
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
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
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
男子多穿唐装。
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
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
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主食大米和玉米。
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
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
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
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
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三月三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