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
【导语】:
《天问[台湾]余光中》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何以都没入暮色了呢?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何以都没入夜色了呢?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何以都没入曙色了《天问·[台湾]余光中》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水上的霞光呵
一条接一条,何以
都没入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
一盏接一盏,何以
都没入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
一颗接一颗,何以
都没入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
把我接走的,究竟
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以表现人生哲学。
诗和哲学,本来应该是一对情深谊长的朋友。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诗人对生活与人生作了诗化的整体哲理把握。
全诗共六节,三行一节,寥寥十八行,语言极为精炼。
八次发问,实际上集中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这是对时间永恒人生短暂的疑问;“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这是对短暂生命的价值的追索。
合而观之,《天问》一诗所探询的,就是人与人生这一古老而永恒之谜,这个问题就像人类本身一样历史悠久,也令历代的哲人与诗人感到兴味盎然同时又不免困惑。
余光中写的不是问题答案而是诗,他借助的不是概念的渲染或逻辑的推理,他的本领在于独到的意象的捕捉和象征暗示的呈现。
诗人由“霞光”没入“暮色”、“灯光”没入“夜色”和“星光”没入“曙色”的自然景色,联想到生命之归于永恒和年寿之有时而尽,他不禁
由物而人由人而己地提出如下问题:“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然后仍以问答问:“是暮色吗昏昏?/是夜色吗沉沉?/是曙色吗耿耿?”《天问》全诗以“天色”为中心意象,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对自然界是写实,对生命是象征,围绕这一中心意象,诗人写了三种不同的天色,这自然界的三种天色在前三节中如果还只是一种比喻,只具有平面的意义,那么,由于第四节的人生哲理的提升和照耀,它们也就被赋予象征的和深层的意蕴了。
由此可见,《天问》的意象是一种象征性意象。
它的整体结构是对读者的想象富于刺激力的召唤结构。
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的诗,理所当然地应该讲求形式之美。
《天问》一诗的形式美有三,一是全诗纯以问句组成,虽然这是屈原的《天问》的遥远的回声,但在新诗作品中却可以说极为少见;二是多样的反复咏唱,“霞光”、“灯光”与“星光”,这是对“光”一词的反复,“一条接一条”、“一盏接一盏”、“一颗接一颗”、“一天接一天”,这是同中有异的句式反复,“暮色”、“夜色”与“曙色”,这是对“色”一词的反复,同时,前面五节是每节一问,而最后一节则是每句一问,一节三问,先分后合,构成了多样而完美的艺术秩序;三是自由与格律相融合。
分而观之,全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且每段都运用了奔行句,也不押尾韵,颇具自由诗活泼流畅的风韵,但是,从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诗的整体结构而言,在自由之中却又具法度,具有格律诗严谨凝重的间架,这种美听而又美观的形式,不仅能唤起读者的听觉美感,也能唤起读者的视觉美感,其形式美感是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