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综合练习二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二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后面的方框内
1.《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 .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 .齐国手工业发达
C .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 .农业的精耕细作
2.图4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

此印是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

这表明当时( )
A .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
B .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
C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 .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
3.右图是根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
计的《清代书院分布图》,该图反映出(
) A .清代文化重心与经济中心基本一致
B .南北文化发展呈现相对均衡的趋势
C .西南地区成为全国教育和学术中心
D .清代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越来越严密
4.《石炭并引》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
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
北,以冶铁作兵……”这段记载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情况( )
A .汉代
B .唐代
C .北宋
D .南宋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史实无法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
B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 .“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6.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
A .思想封闭,观念落
后 B .列强入侵,走私猖獗
C .五口通商,主权受
损 D .取消“海禁”,鼓
励贸易
7.李鸿章说:“西洋之国,岁入财富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自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等税。

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福,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弊者。

”下列企业最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 )
A.福州船政局B.发昌机器厂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8.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9.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的实现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0.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11.1947年的上海,西药盘尼西林针剂已经像黄金一样,成为硬通货在市面流通。

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报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

这反映了当时( )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12.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

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13.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已,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
A.都属于私有经济B .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D .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 )
A.设立经济特

B.设置特别行政区
C.成立自由贸易
区D .开辟经济开放区
15.“洋楼层叠,大厦云连。

建筑宏伟,雕刻优美。

电线铁道,纵横如网。

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

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

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

吐气成球,漫濛如雾。

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D.近代工业的发展
16.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下列材料。

其研究视角是( )
A.生态史观B.整体史观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
17.“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卜.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

”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D.荷兰是去了海上霸主地位18.对右面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
来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19.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

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20.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D .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21.钱满素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说:“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是政府干预经济,二是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

”这里美国“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的具体表现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整农业生产
D.实施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22.1980年,美国里根政府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到“福利社会”,此项倡议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B.减少政府开支,缓和经济危机
C.逐步取消国家的福利制度D.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23.“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

”出现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斯大林模式确立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4.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

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表明( )
A.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1932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发展机会25.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

”这说明( )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
26.俄罗斯民调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

理由最可能是(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7.“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28.(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
A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29.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

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迫使美国摈弃对外贸易壁垒
30.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
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阅读
31.城市是文明的载体。

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器制造业闻名。

……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

商人以乡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材料三 1912到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一个较重要的时期。

济南、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

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面粉业、纺纱业、火柴业等。

——吕伟俊《民国山东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其
快速发展的因素。

(8分)
32.历史资料中的数字信息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8分) 材料一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

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

面粉工业在一战期间建立的约有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材料二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当时,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1.5元;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1.1元,售价不足1元。

——《光荣与梦想》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
原因。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农业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措
施?(6分)
(3)材料三中,世界贸易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6分)
33.以下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
已经出现。

( )
34. 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通讯传媒发展
迅速,上海地区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线,开设了国内第一家电话公司。

( )
35.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辉煌,劳动者创新发明
了众多生产工具。

右图所示的冶铁技术最早出
现在东汉时期。

( )
36
.左边图示反映了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这一变化说明了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材料题参考答案
31.【答案】(1)表现:商业城镇空前繁荣(或城市的商业活动活跃);具有专业特色的市镇兴
起;商帮出现。

(6分)
(2)影响:蒸汽动力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提高了城市的生产力水平(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改善了交通工具。

污染了环境;造成贫富分化。

(6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
(3)表现:设厂数目增加,出现新兴行业。

(2分)
因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的建立;民国政府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实业救国;提倡使用国货)。

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6分)
32.【答案】(1)特点:民族企业发展迅速,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尤为突出。

(2分)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减少;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倡导使用国货;爱国企业家纷纷投资轻工业;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

(任意两点可得4分)
(2)状况:经挤危机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

(2分)
政策和措施:国家干预经济,调整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分)
(3)态势: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

(2分)
原因: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