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四边形综合复习

合集下载

几何10任意四边形

几何10任意四边形

板块一 任意四边形模型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①或者②蝴蝶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例1】(小数报竞赛活动试题)如图,某公园的外轮廓是四边形ABCD,被对角线AC、BD分成四个部分,△AOB面积为1平方千米,△BOC面积为2平方千米,△COD的面积为3平方千米,公园由陆地面积是6.92平方千米和人工湖组成,求人工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巩固】如图,四边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其中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已知,求:⑴三角形的面积;⑵?【例2】 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如图所示).如果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的,且,,那么的长度是的长度的_________倍.【例3】如图,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的面积依次是2、4、4和6.求:⑴求的面积;⑵求的面积.【例4】图中的四边形土地的总面积是52公顷,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了4个小三角形,其中2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6公顷和7公顷.那么最大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公顷?【例5】(2008年清华附中入学测试题)如图相邻两个格点间的距离是1,则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为.【巩固】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求三角形的面积.【例6】(2007年人大附中考题)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求三角形的面积.【例7】如图,长方形中,,,三角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例8】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为中点,为中点,为中点,求三角形的面积.【例9】如图,在中,已知、分别在边、上,与相交于,若、和的面积分别是3、2、1,则的面积是 .【例10】(2009年迎春杯初赛六年级)正六边形的面积是2009平方厘米,分别是正六边形各边的中点;那么图中阴影六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板块二 梯形模型的应用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①②;③的对应份数为.梯形蝴蝶定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梯形面积与上、下底之间关系互相转换的渠道,通过构造模型,直接应用结论,往往在题目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推理过程我们可以用将在第九讲所要讲的相似模型进行说明)【例 11】 如图,,,求梯形的面积.【巩固】(2006年南京智力数学冬令营)如下图,梯形的平行于,对角线,交于,已知与的面积分别为 平方厘米与平方厘米,那么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例12】梯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已知梯形上底为2,且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求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例13】 (第十届华杯赛)如下图,四边形中,对角线和交于点,已知,并且,那么的长是多少?【例14】 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倍,三角形的面积是,问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巩固】如图,梯形中,、的面积分别为和,求梯形的面积.【例15】 如下图,一个长方形被一些直线分成了若干个小块,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面积是,求四边形的面积.【巩固】(人大附中入学测试题)如图,长方形中,若三角形1的面积与三角形3的面积比为4比5,四边形2的面积为36,则三角形1的面积为________.【例16】 如图,正方形面积为平方厘米,是边上的中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巩固】在下图的正方形中,是边的中点,与相交于点,三角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那么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例17】 如图面积为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是边上的三等分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18】 如图,在长方形中,厘米,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2008年”奥数网杯”六年级试题)已知是平行四边形,,19】三角形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巩固】右图中是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已知三角形面积如图所示(单位: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巩固】(2008年三帆中学考题)右图中是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已知三角形面积如图所示(单位: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例20】如图所示,、将长方形分成4块,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问: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巩固】如图所示,、将长方形分成4块,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问: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巩固】(98迎春杯初赛)如图,长方形中,阴影部分是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的长是,的长是.那么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例21】(2007年”迎春杯”高年级初赛)如图,长方形被、分成四块,已知其中3块的面积分别为2、5、8平方厘米,那么余下的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平方厘米.【例22】(98迎春杯初赛)如图,长方形中,是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54,的长是16,的长是9.那么四边形的面积是 .【例23】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正方形,线段与相交于点.已知正方形的面积48,,则的面积是多少?【例24】如图所示,是梯形,面积是,的面积是9,的面积是27.那么阴影面积是多少?【例 25】如图,正六边形面积为,那么阴影部分面积为多少?【例26】如图,已知是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三角形由①~⑥这6部分组成,其中②比⑤多6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27】如图,在一个边长为6的正方形中,放入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保持与原正方形的边平行,现在分别连接大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与小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形成了图中的阴影图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例28】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在与上,且,,连接、,相交于点,过作、得到两个正方形和,设正方形的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为,则___________.【例29】如下图,在梯形中,与平行,且,点、分别是和的中点,已知阴影四边形的面积是54平方厘米,则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例30】(2006年“迎春杯”高年级组决赛)下图中,四边形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如果左图中阴影部分与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最简分数,那么,的值等于 .板块三 相似三角形模型(一)金字塔模型 (二) 沙漏模型①;②.所谓的相似三角形,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只要其形状不改变,不论大小怎样改变它们都相似),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常用的性质及定理如下:⑴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并且这个比例等于它们的相似比;⑵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⑶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长等于它所对应的底边长的一半.相似三角形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三角形之间的边与面积关系相互转化的工具.在小学奥数里,出现最多的情况是因为两条平行线而出现的相似三角形.【例31】 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中,,,,那么的长度是多少?【例32】 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的长为厘米,被分为等份.如果小玻璃管口正好对着量具上等份处(平行),那么小玻璃管口径是多大?【例 33】 如图,平行,若,那么________.【例 34】 如图, 中,,,互相平行,,则 .【巩固】如图,平行,且,,,求的长.【巩固】如图, 中,,,,,互相平行,,则 .【例 35】 已知中,平行,若,且比大,求.【例 36】 如图:平行, ,,求的长度【巩固】如图,已知平行,,那么________.【例如图,中,,,与平行,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的面37】积是 平方厘米.【例38】 在图中的正方形中,,,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的面积是面积的几倍?【例39】 如图,线段与垂直,已知,,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例40】 (年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如图,四边形和都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则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例41】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是的中点,且∥,交于,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42】 已知正方形,过的直线分别交、的延长线于点、,且,,求正方形的边长.【例43】 如图,三角形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毫米,高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巩固】如图,在中,有长方形,、在上,、分别在、上,是 边的高,交于,,厘米,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例44】 图中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从到正方形顶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已知这个三角形在上截得的长度为,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例45】如图,将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两边长分别延长和,割出图中的阴影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例46】(2008年101中学考题)图中的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整数(厘米),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52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例47】如图,是矩形一条对角线的中点,图中已经标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和,那么阴影部分的一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例48】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厘米,是的中点,、是边上的三等分点,求阴影的面积是多少厘米?【例49】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72平方厘米,、分别为、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例50】如图,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是的中点,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例51】 如图,长方形中,为的中点,与、分别交于、,垂直于,交于,已知,,求.【例52】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为1, 、分别为、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53】梯形的面积为12,,为的中点,的延长线与交于,四边形 的面积是 .【例54】如图,三角形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分别为各边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例 55】如图,是直角梯形,,那么梯形的面积是多少?【例56】边长为厘米和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并放在一起,那么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57】 如右图,长方形中,,,求的长.【例58】 (第届迎春杯试题)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是边的中点,是边上的点,且,与相交于点,求【例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是、的中点,59】交于,求的面积.【例60】(清华附中入学试题)正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是的中点,是的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例 61】如图,已知,点分别在上,且,则是多少?【例 62】 如图,长方形中,、分别为、边上的点,,,求.【例63】如下图,、、、均为各边的三等分点,线段和把三角形分成四部分,如果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例64】 (年第十二届香港保良局小学数学世界邀请赛(队际赛))如图,为正方形,且,请问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

【初二数学】八年级春季班-10-平行四边形判定及综合-学生版

【初二数学】八年级春季班-10-平行四边形判定及综合-学生版

八年级下学期春季班(学生版)最新讲义本节主要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以证明题为主,让同学们更好的运用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①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综合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模块一:平行四边形判定知识精讲【例1】 判断题:(1)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 )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的对边一定相等()(3)一组对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是对角线BD 的三等分点.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请用两种方法证明). 【难度】★ 【答案】 【解析】【例3】 如图,Y ABCD 中,AF =CE ,MF ∥NE .求证:EF 和MN 互相平分. 【难度】★ 【答案】 【解析】【例4】 已知四边形ABCD ,现有条件:①AB ∥DC ;②AB =DC ;③AD ∥BC ;④AD =BC ;⑤∠A =∠C ;⑥∠B =∠D .从中取两个条件加以组合,能推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哪几种情形?请具体写出这些组合. 【难度】★★ 【答案】 【解析】例题解析ABCDEMFNA BCDEF【例5】 已知:AC 是Y ABCD 的一条对角线,BM ⊥AC ,DN ⊥AC ,垂足分别是M 、N .求证:四边形BMDN 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例6】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12BC ,点E 是BC 的中点, 求证:AB ∥DE ,∠C =∠AEB . 【难度】★★ 【答案】 【解析】【例7】 如图,在Y ABCD 中,∠DAB =60°,点E 、F 分别在CD 、AB 的延长线上,且AE =AD ,CF =CB .(1)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2)若去掉已知条件的∠DAB =60°,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难度】★★ 【答案】 【解析】【例8】 已知在Y 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 上的两点,BE =DF ,点G 、H 分别在BA 和DC 的延长线上,且AG =CH ,联结GE ,EH ,HF ,FG ,求证:四边形GEHF 是平行四边形.若G 、H 分别在线段BA ,DC 上,其余条件不变,则(1)结论否成立? (说明理由). 【难度】★★ 【答案】 【解析】A BCDE A BCDEF G H【例9】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CF ⊥AD ,DN =BM .求证:EF 与MN 互相平分.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0】 如图,过Y ABCD 的顶点A 的直线l (形外),分别过B 、C 、D 作直线l 的垂线,E 、F 、G 为垂足.求证:CF =BE +DG .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1】 如图,ABCD Y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F 分别在BC 、AD 上,且BE =13BC ,DF =13AD ,AE 、CF 分别交BD 于点M 、N ,求证:四边形AMCN 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2】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E ⊥BD 于E ,BF ⊥AC 于F ,CG ⊥BD 于G ,DH ⊥AC 于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ABCDE FGLA BCDEF M N OPN M BCAEFABCD【例13】 如图,以△ABC 的三边分别作等边△DAC 、△ABE ,△BCF ,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4】 已知: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E 平分∠CAB 交CD 于F ,过F 作FH ∥AB ,交BC 于H . 求证:CE =BH .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5】 如图,△ABC 中,∠C =90°,点M 在BC 上,且BM =AC ,点N 在AC 上,且AN =M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证:∠BPM =45°.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6】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F 分别是BC 、AB 上的点,且CD =BF ,以AD为边作等边△ADE .(1)求证:△ACD ≌△CBF ;(2)当D 在线段BC 上何处时,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且∠DEF =30°,证明你的结论.【难度】★★★ 【答案】 【解析】ABCDEF【例17】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的角平分线AF 交BC 于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若∠ABC =120°,FG ∥CE ,FG =CE ,分别连接DB 、DG ,求∠BDG 的度数.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8】 在Y 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O 点任意作两条直线交Y ABCD的AB 、CD 边于E 、F ,交BC 、DA 边于G 、H ,那么四边形EGFH 是什么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难度】★★ 【答案】 【解析】【例19】 如图,Y ABCD 中,DE ⊥AB 于E ,BC =2AB ,M 是BC 的中点. 试求∠EMC 与∠BEM 的数量关系. 【难度】★★ 【答案】 【解析】模块二:综合题例题解析ABCDEFG A BC DE M【例20】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 (2,1),B (3,1),C (4,3),求平面内第四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例21】 已知平面内有两点A (1-,0)B (3,0)P 点在y 轴上,M 点在直线1y x =-上,若以A 、B 、P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M 点的坐标. 【难度】★★ 【答案】 【解析】【例22】 在Rt △ABC 中,∠C =90°,AC =6,BC =63,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C 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顶点Q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 作PD ∥BC ,交AB 于点D ,联结PQ ,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移动,设运动的时间是t 秒 (t ≥0).(1) 直接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Q =___________,PD =__________;(2) 是否存在t 的值,使四边形PDBQ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难度】★★ 【答案】 【解析】AB CDPQ【例2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点A 的坐标为(34)-,,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OC ,直线AC 交y 轴于点M ,AB 边交y 轴于点H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联结BM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BC 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 匀速运动,设△PMB 的面积为(0)S S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难度】★★ 【答案】 【解析】【例24】 直线3-6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 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A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63S =时,求出点Q 的坐标. 【难度】★★★ 【答案】 【解析】xA OQPB y【例25】 已知:反比例函数2ky x=和一次函数21y x =-,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形经过点 ()()1a b a b k ++,和,.(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交于第一象限的点A 、P (2,0),平面内存在一点Q ,使得四边形AOPQ 是平行四边形,求Q 点的坐标. 【难度】★★★ 【答案】 【解析】【例26】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BC ,6AB =,60B MAN ∠=∠=︒.绕顶点A 逆时针旋转MAN ∠,边AM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E (点E 与点B 不重合),边AN 与射线CD 相交于点F .(1)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求证:BE CF =;(2)设BE x =,ADF △的面积为y .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联结BD ,如果以A 、B 、F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线段BE 的长. 【难度】★★★ 【答案】 【解析】A M ND CBEFACB (备用图)【例27】如图1,P为Rt△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不在直线AC上),∠ACB=90°,M为AB边中点.操作:以P 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 ADC,连接PM并延长到点E,使ME=PM,联结DE.(1)请你利用图2,选择Rt△ABC内的任意一点P按上述方法操作;(2)经历(1)之后,观察两图形,猜想线段DE和线段AC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证明你的猜想;(3)观察两图,你还可得出和DE相关的什么结论?请直接写出.【难度】★★★【答案】【解析】随堂检测【习题1】若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联结BE、CE,那么四边形ABEC 是_____四边形.【难度】★【答案】【解析】11/ 1812 / 18【习题2】 如图,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A 、C 两点,将直线l 绕点O 顺时针旋转α°(0°<α≤45°),与双曲线交于D 、B 两点,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3】 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分别是a ,b ,c ,d ,其中a ,c 为对边,且满足222222a b c d ab cd +++=+,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A .两组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4】 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给出下列5个条件①AB ∥CD ,②AD ∥BC ,③AB =CD ,④∠BAD =∠DCB ,从这四个条件中任选2个一组,能推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6组 B .5组C .4组D .3组【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5】 如图,在Y 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上点,AE =CF ,M 、N 分别是DE 、BF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NFM 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A BCDxyl OAB CDEFM N13 / 18【习题6】 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ED ∥BC ,EF ∥AC ,求证:EB =FC .【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7】 如图,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内接平行四边形,即顶点E 、F 、G 、H 分别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四边上.求证: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于同一点. 【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8】 如图,在Y 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 上的两点,AE ⊥BC ,CF ⊥AD .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9】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和平行四边形DCFE ,求证:ADE BCF ∠=∠. 【难度】★★ 【答案】 【解析】A BCDEFABCDEFGHABC DE FABCD EF14 / 18【习题10】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 AB >,A 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D C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联结EF .求证:EF BC AB =-.【难度】★★【答案】 【解析】【习题1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且AD BC >,6BC cm =,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1/cm s 的速度由A 向D 运动,点Q 以2/cm s 的速度由C 向B 运动,几秒时,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A (3, 0),点B 的坐标为A (0, 4).(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O 为坐标原点,点D 在第二象限,且四边形BCOD 为平行四边形,且BC =BD ,求点D 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E 在x 轴上,点P 在直线AB 上,且以B 、D 、E 、P 为顶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 【难度】★★★ 【答案】 【解析】ABCDEF ADCB PQ ABOxy【习题1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2AB,DE⊥AB,M是BC边的中点,∠BEM=50°,则∠B的大小是多少?【难度】★★★【答案】【解析】课后作业【作业1】下面给出了四边形ABCD中∠A、∠B、∠C、∠D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1:2:3:4B.2:2:3:3C.2:3:2:3D.2:3:3:2.【难度】★【答案】【解析】【作业2】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C.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D.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角互补【难度】★【答案】【解析】15/ 1816 / 18【作业3】 下面有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角相等且这一组对角的顶点所连结的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④一组对角相等且这一组对角的顶点所连结的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1个 B . 2个C .3个D .4个【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4】 如图,在Y ABCD 中,∠B 、∠D 的平分线分别交对边于点E 、F ,交四边形的对角线AC 于点G 、H ,求证:AH =CG . 【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5】 如图,Y ABCD 的两边AB 、DC 的中点分别是E 、F ,延长BA 、DC 到G 、H ,使AG =CH .求证:EH ∥GF . 【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6】 如图,Y ABCD 中,E 、G 分别为AD 、BC 的三等分点,DH =BF ,求证:∠FEH =∠HGF .ABC D EF GH ABCDE FGH17 / 18【答案】 【解析】【作业7】 E 为ABC ∆中AC 边上一点,//ED AB 交BC 于点D ,F 为AB 边上一点,AF DE =, 延长FD 到点G ,使DG FD =,联结AG ,求证:DE 、AG 互相平分.【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8】 如图,E 、F 分别是Y 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且AG =CH .求证:EF 与HG 互相平分. 【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9】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8AB =,60C ︒∠=,A ∠的角平分线与B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EF AB ⊥.求EF 的长. 【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10】 已知,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F 分别在AC 、AB 两边上,且AE BF =,//EG AB 交AD 于点G ,求证:BG EF =.A BCD EFGHABCDEF ABCDEF G A BCDEF G18 / 18【答案】 【解析】【作业1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2x +12的图像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两点.过点A 的直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C ,且点C 为线段OB 的中点. (1)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如果四边形ACPB 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拓展】如果以A 、C 、P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 【难度】★★★ 【答案】 【解析】【作业12】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cm =,8BC cm =,AB ⊥BC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如图,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5cm ,点Q 的速度为每秒4cm ,运动时间为t 秒,当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②若点P 、Q 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 、b (单位:cm ,0ab ≠),已知A 、C 、P 、Q 四 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 与b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 【难度】★★★ 【答案】 【解析】ABC Oxy AB CDEFPQ。

专题10 二次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

专题10 二次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

一、考点分析: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中在第二三小问比较常考到四边形的问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两种题型:1.四边形的面积最值问题 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这类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

二、解决此类题目的基本步骤与思路1.四边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处理方法:核心步骤:对于普通四边形要转化成两个三角形进行研究,然后用求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的方法来求解2对于特殊平行四边形问题要先分类,(按照边和对角线进行分类)3.画图,(画出大致的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抓住目标点坐标)4. 计算(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针对于计算的方法选择1.全等三角形抓住对应边对应角的相等2.在利用点坐标进行长度的表示时要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3.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相等列相关的等式4.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从而找出四个点坐标之间的关系X A+X C=X B+X D Y A+Y C=Y B+Y D (利用P是中点,以及中点坐标公式)A(x1,y1)、B(x2,y2),那么AB中点坐标就是(,)处理矩形菱形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方法类似注意事项:1.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直接利用底乘高进行面积的表示2.复杂的利用“补”的方法构造矩形或者大三角形,整体减去部分的思想 3.利用“割”的方法时,一般选用横割或者竖割,也就是做坐标轴的垂线。

4.利用点坐标表示线段长度时注意要用大的减去小的。

四、二次函数问题中四边形面积最值问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213y x bx c =++经过ABC V 的三个顶点,其中点(0,1)A ,点(9,10)B -,//AC x 轴,点P 是直线AC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P 且与y 轴平行的直线l 与直线AB 、AC 分别交于点E 、F ,当四边形AECP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解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即可;(2)设点P (m , m2+2m+1),表示出PE=﹣m2﹣3m ,再用S 四边形AECP=S △AEC+S △APC=AC ×PE ,建立函数关系式,求出最大值即可设点P (m ,m 2+2m+1)∴E(m ,-m+1)∵﹣6<m<0∴当m=﹣时,四边形AECP的面积的最大值是此时点P(﹣,﹣). *网2.抛物线y=-x2+6x交x轴正半轴于点A,顶点为M,对称轴MB交x轴于点B,过点C(2,0)作射线CD交MB于点D(D在x轴上方),OE∥CD交MB于点E,EF∥x轴交CD的延长线于点F,作直线MF.(1)求点A,M的坐标;(2)当BD为何值时,点F恰好落在该抛物线上?(3)当BD=1时,①求直线MF的表达式,并判断点A是否落在该直线上;②延长OE交FM于点G,取CF中点P,连结PG,△FPG,四边形DEGP,四边形OCDE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则S1∶S2∶S3=__3∶4∶8__.解:(1)令y=0,则-x2+6x=0,解得x1=0,x2=6,∴A(6,0),∴对称轴是直线x=3,∴M(3,9);(3)①当BD=1时,BE=3,∴F(5,3).设MF 的表达式为y =kx +b ,将M (3,9),F (5,3)代入, 得⎩⎪⎨⎪⎧9=3k +b ,3=5k +b ,解得⎩⎪⎨⎪⎧k =-3,b =18, ∴y =-3x +18.∵当x =6时,y =-3×6+18=0, ∴点A 落在直线MF 上; ②∵BD =1,BC =1, ∴△B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五、二次函数中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一)例题演示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将∠OBA 对折,使点O 的对应点H 落在直线AB 上,折痕交x 轴于点C . (1)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并求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的顶点为D,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ODAP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点A的坐标是纵坐标为0,得横坐标为8,所以点A的坐标为(8,0);点B的坐标是横坐标为0,解得纵坐标为6,所以点B的坐标为(0,6);由题意得:BC是∠ABO的角平分线,所以OC=CH,BH=OB=6。

【2019-2020】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0四边形含解析

【2019-2020】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0四边形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0四边形含解析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2017贵州遵义第10题)如图,△ABC的面积是12,点D,E,F,G分别是BC,AD,BE,CE的中点,则△AFG的面积是()A.4.5 B.5 C.5.5 D.6【答案】A.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面积.2. (2017湖南株洲第9题)如图,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四边AB、BC、CD、DA的中点,则关于四边形EFGH,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B.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可能是轴对称图形D.当AC=BD时它是矩形【答案】C.考点: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轴对称图形.3. (2017广西百色第2题)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选B.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4. (2017黑龙江绥化第10题)如图,在中,相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已知,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 (2017湖北孝感第10题)如图,六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下列结论成立的个数是①;②;③;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六边形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答案】D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3.轴对称图形;4.中心对称图形.6.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第9题)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为所在直线上的两点,若,,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B. C. D.四边形的面积为【答案】C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解直角三角形.7. (2017青海西宁第7题)如图,点是矩形的对角线的中点,交于点,若,则的长为()A. 5 B. 4 C. D.【答案】D考点:矩形的性质.8. (2017上海第6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A.∠BAC=∠DCA B.∠BAC=∠DAC C.∠BAC=∠ABDD.∠BAC=∠AD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AC=∠DCA,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矩形;B、∠BAC=∠DAC,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矩形;C、∠BAC=∠ABD,能得出对角线相等,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矩形;D、∠BAC=∠ADB,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选C.考点:1.矩形的判定;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菱形的判定.9. (2017海南第11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C的周长是()A.14 B.16 C.18 D.20【答案】C.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10. (2017河池第11题)如图,在中,用直尺和圆规作的平分线,若,则的长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连接EG,由作图可知AD=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G是DE的垂直平分线,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CD∥AB,故可得出∠2=∠3,据此可知AD=DG,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A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即可.连接EG,∵由作图可知AD=AE,AG是∠BAD的平分线,∴∠1=∠2,∴AG⊥DE,OD=DE=3.∵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2=∠3,∴∠1=∠3,∴AD=DG.∵AG⊥DE,∴OA=AG.在Rt△AOD中,OA==4,∴AG=2AO=8.故选B.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1. (2017贵州六盘水第4题)如图,梯形中,,( )A. B. C.D.【答案】B.试题分析:已知AB∥CD,∠A=45°,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DC=180°-∠A=135°,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12. (2017贵州六盘水第10题)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下列数据能构成黄金矩形的是( )A. B. C. D.【答案】D.考点:黄金分割.13. (2017新疆乌鲁木齐第5题)如果边形每一个内角等于与它相邻外角的倍,则的值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设外角为x,则相邻的内角为2x,由题意得,2x+x=180°,解得,x=60°,360÷60°=6,故选C.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4. (2017新疆乌鲁木齐第9题)如图,在矩形中,点在上,点在上,把这个矩形沿折叠后,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若矩形面积为且,则折痕的长为()A. B. C. D.【答案】C.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二、填空题1. (2017贵州遵义第14题)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0°,则它的内角和为.【答案】1800°.【解析】试题分析: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12,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2. (2017内蒙古通辽第15题)在平行四边形中,平分交边于,平分交边于.若,,则 .【答案】8或3②在▱ABCD中,∵BC=AD=11,BC∥AD,CD=AB,CD∥AB,∴∠DAE=∠AEB,∠ADF=∠DFC,∵AE平分∠BAD交BC于点E,DF平分∠ADC交BC于点F,∴∠BAE=∠DAE,∠ADF=∠CDF,∴∠BAE=∠AEB,∠CFD=∠CDF,∴AB=BE,CF=CD,∴AB=BE=CF=CD∵EF=5,∴BC=BE+CF=2AB+EF=2AB+5=11,∴AB=3;综上所述:AB的长为8或3.故答案为:.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 (2017湖北咸宁第14题)如图,点的矩形纸片的对称中心,是上一点,将纸片沿折叠后,点恰好与点重合,若,则折痕的长为.【答案】6.考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4. (2017湖南常德第15题)如图,正方形EFGH的顶点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边上.若设AE=x,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为.【答案】(0<x<2).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正方形的性质.5. (2017哈尔滨第19题)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与相交于点,点在上,若,则的长为.【答案】4或2【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6,AC⊥BD,OB=OD,OA=OC,∵∠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6,∴OB= BD=3,∴OC=OA= =3,∴AC=2OA=6,∵点E在AC上,OE=,∴CE=OC+或CE=OC﹣,∴CE=4或CE=2.考点:菱形的性质.6. (2017哈尔滨第20题)如图,在矩形中,为边上一点,连接,过点作,垂足为,若,,则的长为.【答案】考点:1.矩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 (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第13题)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其成为正方形(只填一个即可).【答案】AB=BC(答案不唯一)考点:1.正方形的判定;2.矩形的性质.8. (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第16题)如图,在等腰三角形纸片中,,,沿底边上的高剪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较长的对角线的长是.【答案】10cm或2cm或4cm.【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ABC边AB=AC=10cm,BC=12cm,∴BD=DC=6cm,∴AD=8cm,如图①所示:可得四边形ACBD是矩形,则其对角线长为:10cm,如图②所示:AD=8cm,连接BC,过点C作CE⊥BD于点E,则EC=8cm,BE=2BD=12cm,则BC=4 cm,如图③所示:BD=6cm,由题意可得:AE=6cm,EC=2BE=16cm,故AC= =2cm,故答案为:10cm或2cm或4cm.考点:图形的剪拼.9. (2017黑龙江绥化第13题)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答案】七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0. (2017湖北孝感第14题)如图,四边形是菱形,于点,则线段的长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4,BD=10,∴AO=12,OD=5,AC⊥BD,∴AD=AB= =13,∵DH⊥AB,∴AO×BD=DH×AB,∴12×10=13×DH,∴DH= ,∴BH= = .考点:1.菱形的性质;2.勾股定理.11.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第15题)如图,在中,,,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点作的垂线分别交边,于点,,点是边的一个三等分点,则与的面积比为.【答案】3:4.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 (2017青海西宁第13题)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析】试题分析: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且其和为360°,据此可得=40,解得n=9.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3. (2017青海西宁第20题)如图,将沿对折,使点落在点处,若,则的长为___.【答案】考点: 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4. (2017湖南张家界第14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E,连接PC,则三角形PCE的面积为.【答案】.考点: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综合题.15. (2017辽宁大连第11题)五边形的内角和为.【答案】54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计算即可.(5﹣2)•180°=540°.故答案为54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6. (2017海南第17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5,点E 在DC上,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那么cos∠EFC的值是.【答案】.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余弦的概念.17. (2017河池第18题)如图,在矩形中,,是的中点,于点,则的长是.【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到∠ABE=∠BAD=90°,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BAE=∠AD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1,求得BC=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E=,B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BF=,过F作FG⊥BC于G,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四边形ABCD是矩形,∴∠ABE=∠BAD=90°,∵AE⊥BD,∴∠AFB=90°,∴∠BAF+∠ABD=∠ABD+∠ADB=90°,考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 (2017贵州六盘水第16题)如图,在正方形中,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边和上,则【答案】75°.试题分析:∵正方形,∴AD=AB,∠BAD=∠B=∠D=90°,∵等边三角形,∴AE=AF,∠EAF=60°,∴△ABE≌△ADF,∴∠BAE=∠DAF=15°,∴∠AEB=75°.考点: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19. (2017贵州六盘水第18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连接交于点,若,,,则【答案】.考点: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20. (2017新疆乌鲁木齐第12题)如图,在菱形中,,则菱形的面积为.【答案】2【解析】考点:菱形的性质.三、解答题1. (2017贵州遵义第26题)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C不重合),连接BP,将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Q,连接QP,QP与BC交于点E,QP延长线与AD(或AD延长线)交于点F.(1)连接CQ,证明:CQ=AP;(2)设AP=x,CE=y,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x为何值时,CE=BC;(3)猜想PF与EQ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当x=3或1时,CE=BC;(3). 结论:PF=EQ,理由见解析.(2)解: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C=∠BAD=45°,∠BCA=∠BCD=45°,∴∠APB+∠ABP=180°﹣45°=135°,∵DC=AD=2,由勾股定理得:AC=,∵AP=x,∴PC=4﹣x,∵△PB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Q=45°,∴∠APB+∠CPQ=180°﹣45°=135°,∴∠CPQ=∠ABP,∵∠BAC=∠ACB=45°,∴△APB∽△CEP,∴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2. (2017湖南株洲第22题)如图示,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斜边EF上,EF与BC相交于点G,连接CF.①求证:△DAE≌△DCF;②求证:△ABG∽△CFG.【答案】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MAD=∠BCD=90°,∴∠EAM=∠BCF,∵∠EAM=∠BAG,∴∠BAG=∠BCF,∵∠AGB=∠CGF,∴△ABG∽△CFG.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3. (2017内蒙古通辽第25题)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剪去一个菱形,又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依次类推,若第次操作余下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称原平行四边形为阶准菱形,如图1,□为1阶准菱形.(1)猜想与计算邻边长分别为3和5的平行四边形是阶准菱形;已知□的邻边长分别为(),满足,,请写出□是阶准菱形.(2)操作与推理小明为了剪去一个菱形,进行如下操作:如图2,把□沿折叠(点在上),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得到四边形.请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答案】(1)3,12(2)证明见解析(2)由折叠知:∠ABE=∠FBE,AB=B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BE,∴∠AEB=∠ABE,∴AE=AB,∴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FE是菱形考点:四边形综合题4. (2017湖北咸宁第18题)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⑴求证:;⑵连接,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详见解析.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 (2017广西百色第22题)矩形中,分别是的中点,分别交于两点.求证:(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考点:1.矩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6. (2017广西百色第26题)以菱形的对角线交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为轴,已知,,,为折线上一动点,内行轴于点,设点的纵坐标为(1)求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设,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3)当为直角三角形,求点的坐标.【答案】(1)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2)当点P在边BC上时, y=10a2+24a+48;当点P在边CD上时,y= 10a2﹣40a+48;(3)点P的坐标为(,2﹣),(4,0).Ⅰ、当∠POM=90°时,∴OP2+OM2=PM2,∴5a2﹣16a+16+16=5a2﹣24a+32,∴a=0,∴P(4,0),Ⅱ、当∠MPO=90°时,OP2+PM2=5a2﹣16a+16+5a2﹣24a+32=10a2﹣40a+48=OM2=16,∴a=2+ (舍)或a=2﹣,∴P(,2﹣),即:当△OPM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2﹣),(4,0).考点:四边形综合题.7. (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第26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矩形沿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折叠,点落在点处,与轴相交于点.矩形的边,的长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且.(1)求线段,的长;(2)求证:,并求出线段的长;(3)直接写出点的坐标;(4)若是直线上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使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OA=8,OC=4;(2)OE=3;(3)D(﹣,);(4)存在;P(﹣,2+3),(,3﹣2),(4,5),(,).考点:四边形综合题.8. (2017黑龙江绥化第28题)如图,在矩形中,为边上一点,平分,为的中点,连接,过点作分别交于,两点.(1)求证:;(2)求证:;(3)当时,请直接写出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4 .理由如下:∵AF⊥BF,∴∠BAF+∠ABF=90°,∵EH∥BC,∠ABC=90°,∴∠BEH=90°,∴∠FEH+∠CEB=90°,∵∠ABF=∠CEB,∴∠BAF=∠FEH,∵∠EFG=∠AFE,∴△EFG∽△AFE,∴,即EF2=AF•GF,∵AF•GF=28,∴EF=2 ,∴CE=2EF=4.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矩形的性质.9. (2017湖北孝感第20题)如图,已知矩形 .(1)请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步骤作图,保留作图痕迹:①以点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画弧交边于点,连接;②作的平分线交于点;③连接;(2)在(1)作出的图形中,若,则的值为 .【答案】(1)画图见解析;(2) .考点:1.作图﹣基本作图;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解直角三角形.10.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第18题)如图,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1)求证:;(2)设与相交于点,点,分别为线段和的中点.当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底边长相等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无需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DEMN是正方形.(2)四边形DEMN是正方形,理由:∵E、D分别是AB、AC的中点,∴AE=AB,AD=AC,ED是△ABC的中位线,∴ED∥BC,ED=BC,∵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中点,∴OM=BM,ON=CN,MN是△OBC的中位线,∴MN∥BC,MN=BC,∴ED∥MN,ED=MN,∴四边形EDNM是平行四边形,由(1)知BD=CE,又∵OE=ON,OD=OM,OM=BM,ON=CN,∴DM=EN,∴四边形EDNM是矩形,在△BDC与△CEB中,,∴△BDC≌△CEB,∴∠BCE=∠CBD,∴OB=OC,∵△ABC的重心到顶点A的距离与底边长相等,∴O到BC的距离=BC,∴BD⊥CE,∴四边形DEMN是正方形.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重心;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1. (2017青海西宁第23题)如图,四边形中,相交于点,是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若,求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第二篇 平面几何 第10章 四边形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第二篇 平面几何 第10章 四边形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0章 四边形§10.1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10.1.1★如图(a),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对角线,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30ADC ∠=︒,3AD =,5BD =,求边CD 的长.DABC DAB CE(a)(b)解析 如图(b),以CD 为边向四边形ABCD 外作等边CDE △,连结AE .由于AC BC =,CD CE =, BCD BCA ACD ∠=∠+∠DCE ACD =∠+∠ACE ∠. 所以BCD △≌ACE △,从而BD AE =.又因为30ADC ∠=︒,5BD =,3AD =,于是90ADE ∠=︒,从而在Rt ADE △中,4DE =.所以4CD =.10.1.2★在ABCD 中,2AB AD =,F 为AB 中点,CE AD ⊥D 交AD (或延长线)于E .求证:3BFE AEF ∠=∠.解析 如图,取CD 中点G ,连结FG 、CF .A FBE DGC易知四边形ADGF 与FGCB 均为菱形,FG 垂直平分CE ,于是EFG ∠CFG CFB =∠=∠,于是33BFE EFG AEF ∠=∠∠=∠.10.1.3★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FG BE ∥,EG AB ∥,四边形ADCG 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 如图,连结EF ,则EF 是中位线.AGFEB D C由条件知EG BF ∥,故EG AF ∥,于是AG EF CD ∥∥,故结论成立. 10.1.4★延长矩形ABCD 的边CB 到E ,使CE CA =,F 是AE 的中点,求证:BF FD ⊥.解析 如图,取BD 中点G ,连结FG ,则()11112222FG AD BE CE CA BD =+===,于是BF FD ⊥. ADBCADFGEBC题10.1.4题10.1.510.1.5★菱形ABCD中,2BD AC -=120BAD ∠=︒,求菱形的面积. 解析 如图,易知ABC △与ACD △均为正三角形.设菱形边长为x ,则由120BAD ∠=︒,得BD ,AC x =,所以)12x =x =此菱形面积为212BD AC ⋅=. 10.1.6★在梯形ABCD 中,AD BC ∥,中位线MN 分别交AB 、CD 、AC 、BD 于M 、N 、P 、Q ,若延长AQ 、DP 的交点正好位于BC 上,求BCAD. ADMQPNB RC解析 设AQ 、DP 延长后交于R ,且R 在BC 上,则由中位线知2AD PQ =,2AD PN =,2BC QN =,故2BCAD=. 10.1.7★★四边形ABCD 中,135ABC ∠=︒,120BCD ∠=︒,AB =5BC =6CD =,求AD . 解析 如图所示,作AF BC ⊥,DE BC ⊥分别交BC 所在直线于F 、E ,作FG AD ∥交DE 于G ,则AF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FB ∠=︒,AB =故FB A F =;90DEC ∠=︒,60DCE ∠=︒,6CD =,故3CE =,DE =.F BCEADG所以EF FB BC CE =++538+=,GE DE DG DE AF =-=-==从而AD FG ==10.1.8★★★已知ABC △中,90A ∠=︒,D 是BC 上一点,D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分别为F 、E ,若BE CF =,12AD BC =.解析 如图,连结AF 、AE 、BF 、CE .FAEBDC由对称,有22180FAD EAD BAD CAD ∠+∠=∠+∠=︒,故F 、A 、E 共线.又180BFE FEC ADB ADC ∠+∠=∠+∠=︒,故FB ∥EC ,而BE CF =,所以梯ECBF 为等腰梯形.又AF AD AE ==,于是1122AD EF BC ==.10.1.9★★将梯形的各个顶点均作关于不包含该顶点的对角线的对称点,证明:如果所得到的四个像点也形成四边形,则必为一个梯形.B'C'ADBCA'D'O解析 如图,AD BC ∥,A 、B 、C 、D 关于对应对角线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C ′、D ′. 设AC 、BD 交于O ,连结A ′O 、B ′O 、C ′O 、D ′O .则A ∠′OB =AOB COD C ∠=∠=∠′OD ,故A ′、O 、C ′共线,且A O AO C O CO '=',同理B ′、O 、D ′共线,B O D O ''BO DO =,所以由1BO CODO AO=≠得1B O C OD O A O''=≠''. 故如A ′、B ′、C ′、D ′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则A ′D ′∥B ′C ′,即A ′B ′C ′D ′成梯形.10.1.10★已知:直角梯形ABCD ,AD BC ∥,AB BC ⊥,AB BC =,E 是AB 上一点,AE AD =,75CEB ∠=︒,求ECD ∠.A DE BC解析 如图,连结AC ,则由AB BC =,AB BC ⊥,得45BAC DAC ∠=︒=∠. 又AE AD =,故AEC △≌ADC ,EC CD =.又180754560DEC ∠=︒-︒-︒=︒,故DEC △为正三角形,于是60ECD ∠=︒.10.1.11★★在四边形ABCD 中,60A ∠=︒,90B D ∠=∠=︒,2AB =,1CD =,求BC 、AD 和BD 的长.ACED解析 如图,延长AD 、BC 至E ,则60DCE ∠=︒,22CE CD ==.又60A ∠=︒,故BE =2BC =,又4AE =,CE,故4AD =.至于求BD ,有多种方法,如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也可用A 、B 、C 、D 四点共圆的性质:AC,sin 60BD AC =⋅︒=§10.2 正方形10.2.1★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F 为CD 上的点,且AF BC CF =+.求证:2BAF BAE ∠=∠.ADBECFP解析 如图,延长AE 、DC ,设交于P ,则B E C E =得CP AB BC ==,FP FC CP FC BC AF =+++=.于是BAE P FAP ∠=∠=∠,即2BAF BAE ∠=∠.10.2.2★正方形边长等于1,通过它的中心引一条直线,求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平方和的取值范围.AMDONBCl解析 如图,设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l 通过O ,AM 、DN 分别与l 垂直于M 、N . 由于90MAO AOM DON ∠=︒-∠=∠,AO OD =,故AMO △≌OND △,2222212AM DN AM MO AO +=+==.对B 、C 的垂线也有类似结论,因此所求距离的平方和是常数1.10.2.3★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BAC ∠的平分线交BD 于G ,交BC 于F ,求证:2CFOG =. 解析 如图,作OE FC ∥,交AF 于E ,OE 为ACF △中位线,2CF EO =. 问题变为证明EO GO =.因为么4545GEO OAF FAF OGE ∠=︒+∠=∠+︒=∠,于是结论成立.ADE OG BFC10.2.4★设M 、N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AD 、CD 的中点,且CM 与BN 交于P ,求证:PA AB =. 解析 如图,由MD CN =知BNC △≌CMD △,故90PBC PCB NCM PCB ∠+∠=∠+∠=︒,故C M B N ⊥.延长CM 、BA ,设交于Q ,则QA CD AD ==,A 为直角三角形QPB 斜边BQ 之中点,于是AP AB =.QADMBCN P题10.2.410.2.5★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AKLM (顶点均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和BM 、DK 的中点组成一个正方形.题10.2.5MAQBP CDRSLK解析 如图,设DB 、BM 、MK 、KD 的中点分别为P 、Q 、R 、S .由于DA AB =,AK AM =,90DAM BAM BAK ∠=︒+∠=∠,于是DAM △≌BAK △,由此得KB 与DM 垂直且相等.由于12SR DM PQ ∥∥,12SP KB RQ ∥∥,故四边形PQRS 为正方形.10.2.6★★M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若2222AB MA MB -=,90CMB ∠=︒,求MCD ∠.解析 如图,作MN AB ⊥于N ,则22222,2,AB AN BN AM BM AN BN AB ⎧-=-=⎪⎨⎪+=⎩ADBLCMN解得34AN AB =,14BN AB =. 不妨设3AN =,3BN =,MN x =,则 ()22229(4)DM AN AD MN x =+-=+-, ()2222()14CM BN CM MN x =+-=+-,由条件90CMD ∠=︒,知222DM CM CD +=,即()2102416x +-=,解得4x = 又作ML BC ⊥于L,于是4LC x =-1ML NB ==,故60MCD LMC ∠=∠=︒.10.2.7★O 是正方形ABCD 的两对角线的交点,P 是BD 上异于O 的任一点,PE AD ⊥于E ,PF AB⊥于F ,G 是EO 的延长线和BC 的交点,求OFG ∠.CGB OPFDEA解析 如图,易知AF EP ED ==,AO DO =,45FAO EDO ∠=︒=∠,于是AFO △≌DEO △≌BGO △,于是OF OG =,90AOB FOG ∠=︒-∠,故O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OFG ∠=︒.10.2.8★★K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点L 分对角线AC 的比为:3AL LC =,证明:90KLD ∠=︒.解析 连结BL ,由正方形关于AC 对称,知BL DL =. 又作LJ AB ⊥于J ,由3AL LC =,易知1142JB AB KB ==,故J 为KB 中点,JL 垂直平分KB ,于是LK LB =,LKB LBK ADL ∠=∠=∠,或180AKL ADL ∠+∠=︒,故90KLD ∠=︒.A EDFPOB GC10.2.9★已知ABC △,向外作正方形ABEF 和ACGH .直线AK 垂直BC 于K ,反向延长交FH 于M ,求证:M 是FH 的中点.解析 如图,作FQ 、HP 分别与直线KA 垂直,垂足为Q 、P .P HMFQ AEBKC G易见,90QFA QAF BAK ∠=︒-∠=∠,又90FQA AKB ∠=︒=∠,FA AB =,故有AQF △≌BKA △,FQ AK =,同理PH AK =,于是FQ PH =,FM MH =.10.2.10★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BC 、CD 上,AG EF ⊥于G .若45EAF ∠=︒,求证:AG AB =.反之,若AG AB =,则45EAF ∠=︒.解析 如图,延长CB 至H ,使BH DF =,连结AH ,则AHB △≌AFD △,90HAF BAD ∠=∠=︒,904545HAE EAF ∠=︒-︒=︒=∠,又AH AF =,AE AE =,故AHE △≌AFE △,AB 、AG 为其对应 边上的高,于是AG AB =.A D F GH B E C反之,若AG AB =,则Rt ABE △≌Rt AGE △,EAG BAE ∠=∠,同理,FAG DAF ∠=∠,于是1452EAF BAD ∠=∠=︒.10.2.11★★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D ∠=︒,12BC CD ==,E 在边CD 上,45ABE ∠=︒,若10AE =,求CE 的长.解析 延长DA 至M ,使BM BE ⊥过B 作BG AM ⊥,G 为垂足.易知四边形BCDG 为正方形,所以BC BG =.又CBE GBM ∠=∠,Rt BEC △≌Rt BMG △,故BM BE =. 又45ABE ABM ∠=∠=︒,故ABE △≌ABM △,10AM AE ==. 设CE x =,则10AG x =-,()12102AD x x =--=+,12DE x =-.在Rt ADE △中,222AE AD DE =+,故()()22100212x x =++-,即210240x x -+=,解之,得14x =,26x =.故CE 的长为4或6.DEC BAGM10.2.12★★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M ,过C 作CQ DM ⊥于Q ,且延长交AB 于N ,设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连结OM 、ON ,求证:OM ON ⊥.解析 如图,易知MDC NCB ∠=∠,故DMC △≌CNB △,故NB MC =,又45NBO OCM ∠=︒=∠,BO CO =,于是ONB △≌OMC △,90NOM BOC ∠=∠=︒.\ADBCMQON10.2.13★★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ACEF 是菱形,E 、F 、B 在一直线上.求证:AE 、AF 三等分CAB ∠.解析 如图,作BM 、FN 与AC 垂直,垂足为M 、N ,于是由AB BF ∥知1122FN BM AC AF ===,于是30FAC ∠=︒.又45CAB ∠=︒,于是15BAF ∠=︒,15FAE CAE ∠=∠=︒,AE 、AF 三等分CAB ∠. ADBCMNFE。

【2014中考复习方案】中考数学复习权威专题课件第10单元四边形

【2014中考复习方案】中考数学复习权威专题课件第10单元四边形

∵AO=CO,
∴△AOD≌△COB. ∴OD=O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3 节
矩形
第3节┃考点聚焦
考 点 聚 焦
考点 矩形 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有一个角是________
矩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矩 形 的 性 质 对称性 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就是对角线 的交点
方法点析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2节
平行四边形
第2节┃考点聚焦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________ 平行 ; 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________ 相等 ;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________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________ 平分 ; (5)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两条对 角线的交点
第1 节 第2 节 第3 节 第4 节 第5 节 第6 节
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梯形
第1 节
多边形
第1节┃考点聚焦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多边形 的定义
多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些线段____________ 首尾顺次 相 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内角和 外角和
(n-2)•180° n(n≥3)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1节┃考点聚焦
(3)用三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 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进行镶嵌,设用m个正三 常见 角形、n个正方形、k个正六边形,则有60m+90n+120k=

2020年中考数学中考真题分类专题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

2020年中考数学中考真题分类专题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

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 (2019广东佛山3分)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特殊图形(可认为是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则这个图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梯形【答案】A。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右图所示:连接AC,∵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是E、F、G、H,∴HG∥AC,HG=12AC,EF∥AC,EF=12AC。

∴EF=GH,EF∥GH。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它就不可能是梯形;同时由于是任意四边形,所以AC=BD或AC⊥BD不一定成立,从而得不到矩形或菱形的判断。

故选A。

2.(2019广东广州3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C∥AD,AD=5,DC=4,DE∥AB交BC于点E,且EC=3,则梯形ABCD的周长是【】A.26B.25C.21D.20【答案】C。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BC∥AD,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BE=AD=5。

∵EC=3,∴BC=BE+EC=8。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4。

∴梯形ABCD的周长为:AB+BC+CD+AD=4+8+4+5=21。

故选C。

3. (2019广东广州3分)在平面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C。

【考点】命题与定理,正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不是真命题的可以举出反例排除: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例如菱形,故此选项错误;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是菱形,例如矩形,等腰梯形,故此选项错误;C、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故此选项正确;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如铮形(如图),故此选项错误。

山东省17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0 四边形

山东省17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0 四边形

山东17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 (济南3分)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A=60º,则对角线BD的长度是A.2 B.2 3 C.4 D.4 3【答案】C。

【考点】菱形的性质,正三角形的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根据菱形四边相等的性质,得AB=AD=4,∵∠A=60º,∴△ABD是正三角形,∴BD=AB=4。

故选C。

2.(济南3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AC=BD B.∠OBC=∠OCBC.S△AOB =S△CODD.∠BCD=∠BDC【答案】D。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A.根据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性质,得AC=BD,∴选项正确;B.根据等腰梯形腰和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SAS的判定,得△ABC≌△DCB,从而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得∠OBC=∠OCB,∴选项正确;C.由△ABO≌△DCO,得S△AOB=S△COD,∴选项正确;D.∵BD不一定等于BC,∴∠BCD不一定等于∠BDC,∴选项不一定正确。

故选D。

3.(潍坊3分)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D=90°,BC=CD=2AD,E、F分别是BC、CD边的中点,连接BF、DE交于点P,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点Q,连接A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CP平分∠BCD B.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C.CQ将直角梯形ABCD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D.△ABF为等腰三角形【答案】C。

【考点】直角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用排除法证明,即证明A、B、D正确,C不正确:A.易证△BCF≌△DCE(SAS),∴∠FBC=∠EDC,BF=ED,∴△BPE≌△DPF(AAS),∴BP=DP,∴△BPC≌△DPC(SSS),∴∠BCP=∠DCP,即A正确;B.∵AD=BE且AB∥B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正确;D.∵BF=ED,AB=ED,∴AB=BF,即D正确。

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0】四边形(含答案)

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0】四边形(含答案)

数学精品复习资料湖北黄冈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10:四边形(5)选择题1. (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4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AE ⊥E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AE=30°B .2CE AB CF ⋅=C .CFD 13C =D .△ABE ∽△AEF2. (湖北省黄冈市大纲卷2005年3分)中,EF ∥AB ,DE ∶EA = 2∶3,EF = 4,则CD的长为【】A.163B.8 C.10 D.163. (湖北省黄冈市大纲卷2006年4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且BF=CE,连结BE、AF相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E=AFB、∠DAF=∠BECC、∠AFB+∠BEC=90°D、AG⊥BE4. (湖北省黄冈市课标卷2006年4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且BF=CE,连结BE、AF相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5. (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4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E为AB上一点,且ED平分∠ADC,EC平分∠BC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A、∠ADE=∠CDEB、DE⊥ECC、AD·BC=BE·DED、CD=AD+BC6. (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3分)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CD=AD ,AC ,BD 相交于O 点,00BCD 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梯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B .BC=2ADC .梯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 D .AC 平分DCB ∠【答案】ABD 。

【考点】梯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7.(湖北省黄冈市2012年3分)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A. 矩形B. 菱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二、填空题1. (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3分)顺次连结菱形四条边的中点的四边形是▲ 形.【答案】矩形。

中考复习函数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老师版)

中考复习函数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老师版)

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知识对接考点一、怎样解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1、四边形面积常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或差).2、画出草图,把要求的图形构建出来,根据面积公式,把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计算出来,把坐标转化成线段,代入面积公式求解。

3、规则图形(公式法); 不规则图形(切割法)不含参数问题 ;含参数问题(用参数表示点坐标,转化成线段)注意:坐标的正负、线段的非负性。

求面积时,尽量使底或高中的一者确定下来(通过对图像的观察,确定底和高),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建立等式。

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k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将线段AB 沿某个方向平移,点A 、B 对应的点M 、N 恰好在直线22y x =-和直线2x =上,则当四边形AMNB 为菱形时N 点坐标为( )A .()2,1B .()2,2C .()2,3D .()2,4【答案】A 【分析】求出A (0,k )和B (-1,0),B 的对应点N 的横坐标为2,由此知道往右平移了3个单位,得到A 的对应点M 的横坐标为3,将M 点横坐标代入22y x =-中即可求出M 坐标,进而求解. 【详解】解:令y kx k =+中y =0,得到B (-1,0),令x =0,得到A (0,k ), ∵B 的对应点N 在2x =上,∵N 点横坐标为2,故AB 往右平移了3个单位, ∵M 点横坐标为3,将x =3代入22y x =-中, 解得y =4,故M 点的坐标为(3,4), 又四边形AMNB 为菱形, ∵AB ²=AM ²,∵1+k ²=3²+(4-k )²,解得k =3, ∵A (0,3),即AB 往右平移3个单位,往上平移了1个单位, 故N 坐标为(2,1),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计算过程中细心即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x 轴,点B 的坐标为()4,1,60BAD ∠=︒,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ABCD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点N 在点M 的上方),连接OM ,ON ,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6t ≤≤),则S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当直线l 从A 开始运动,MN 逐渐增大,到经过点MN 达到最大值,此时AM =2,故运动时间为2,此时02t ≤≤; 当直线l 从D 开始运动,MN 保持不变,到经过点B ,此时AB =4,故运动时间为2,此时2<4t ≤;当直线l 从经过B 的位置向右开始运动,MN 开始减小,到经过点C ,MN 为0,此时BG =2,故运动时间为2,此时4<6t ≤三种情形,确定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确定图像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知AB =AD =CD =BC =4, ∵∵BAD =60°,∵当直线l 经过点D 时,运动时间为2, ∵C 的横坐标为6, 如图1,当02t ≤≤时,//l y 轴,AMN OMN S S S ∆∆∴== ,60,AM t BAD ︒=∠=,MN ∴=21;2S t ∴=⨯=图像是经过原点,开口向_上的- -段抛物线; 如图2,当2<4t ≤时,MN 是定长,4,60,AD BAD ︒=∠=MN ∴=1;2S t =⨯⨯∴图像是经过原点,正比例函数上的一段;2y x =的比例系数2 ∵面积线段的倾斜度要比2y x =的陡; 如图3,当4<6t ≤时,4,60,BC CBG ︒=∠=2,C G G B ∴==(4,1),(6,1),C B ∴41,61k b k b +=⎧⎪∴⎨+=⎪⎩解得1k b ⎧=⎪⎨=-⎪⎩∵直线的解析式为1y =+-∵N 坐标为(,1),t M 坐标为(1t +-11MN ∴=-+-=+1(2S t ∴=⨯⨯+;=图像是开口向下的一段抛物线;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用的数学思想是分类讨论思想.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11112222333,,OA B C A A B C A A B C ,…都是菱形,点123,,A A A …都在x 轴上,点123,,C C C ,…都在直线y x =11212323160,1C OA C A A C A A OA ∠=∠=∠==︒=,则点n C 的横坐标是( )A .2321n -⨯-B .2321n -⨯+C .1321n -⨯-D .1321n -⨯+【答案】A 【分析】分别过点123,,,...C C C 作x 轴的垂线,交于123,,,...D D D ,再连接112233,,,...C D C D C D,利用勾股定理及根据菱形的边长求得1A 、2A 、3A ⋯的坐标然后分别表示出1C 、2C 、3C ⋯的坐标找出规律进而求得n C 的坐标. 【详解】。

山东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

山东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

山东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 (2012山东滨州3分)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A.3:1B.4:1C.5:1D.6:1【答案】C。

【考点】菱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已知可得到菱形的边长为2cm,从而可得到高所对的角为30°,相邻的角为150°,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5:1。

故选C。

2. (2012山东济南3分)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答案】D。

【考点】命题与定理,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定义即可作出判断:A、对角线相等的平形四边形.....才是矩形,故选项错误;B、一组邻边相等的平形四边形.....才是菱形,故选项错误;C、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选项错误;D、正确。

故选D。

3. (2012山东莱芜3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90º,BC=2AD,F、E分别是BA、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BC是等腰三角形B.四边形EFAM是菱形C.S△BEF=12S△ACD D.DE平分∠CDF【答案】D 。

【考点】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如图,连接AE ,由AD ∥BC ,∠BCD =90º,BC =2AD ,可得四边形AECD 是矩形,∴AC=DE 。

∵F 、E 分别是BA 、BC 的中点,∴ADBE 。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B=DE 。

∴AB= AC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故结论A 正确。

∵F 、E 分别是BA 、BC 的中点,∴EF ∥AC ,EF=12AC=12AB=AF 。

浙江省杭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浙江省杭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中考12年]杭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 (2001年浙江杭州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上任意一点,则有【】.A.△ABE的周长△CDE的周长=△BCE的周长B.△ABE的面积+△CDE的面积=△BCE的面积C.△ABE∽△DECD.△ABE∽△EBC2. (2004年浙江杭州3分)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要使中间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A )52 (B )53 (C )5 (D )53. (2005年浙江杭州3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1100,延长AD 至F ,延长CD 至E ,连接EF ,则∠E+∠F=【 】(A )1100 (B )300 (C )500 (D )7004. (2007年浙江杭州3分)下图背景中的点均为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的顶点,其中画有两个四边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两个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不相同B. 这两个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相同C. 这两个四边形有相同的面积,但Ⅰ的周长大于Ⅱ的周长D. 这两个四边形有相同的面积,但Ⅰ的周长小于Ⅱ的周长【答案】D。

5.(2009年浙江杭州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110°,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则∠FPC=【】A.35°B.45°C.50°D.55°【答案】D 。

【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ABCD 是菱形,∠A=110°,∴AB=BC,∠B=70°,AB∥CD。

又∵E、F 分别为AB 、BC 中点,∴BE=BF。

∴∠BEF=12(180°-70°)=55°。

∵EP⊥CD,∴EP⊥AB。

∴∠PEB=90°。

天津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天津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2001-2012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 (天津市2002年3分)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S ΔAOB =4,S ΔCOD =9,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四边形ABCD 的最小值为【 】 (A )21 (B )25 (C )26 (D )36【答案】B 。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不等式的性质。

【分析】分别表示出△AOD 、△BOC 的面积,即可得到四边形ABCD 的面积表达式,然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a2+b2≥2ab 来求得四边形ABCD 的最小面积:如图,任意四边形ABCD 中,S △AOB=4,S △COD=9,∴AOD BOC 14OD 19OBS OD 4S OB 9112OB 2OD OB OD 22∆∆=⋅=⋅=⋅=⋅,。

∴ABCD OD OB S 49131321325OB OD =⋅+⋅+≥==四边形。

故四边形ABCD 的最小面积为25。

故选B 。

2.(天津市2003年3分)如图,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BD 的交点,EF经过点O ,且与边AD 、BC 分别交于点E 、F ,若BF =DE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最多有【 】(A )2对 (B )3对 (C )5对 (D )6对 【答案】D 。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得到图中全等的三角形:①△ADC≌△CBA:∵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ADC,AD=BC 。

∴△ADC≌△CBA(SAS )。

②△ABD≌△CDB:∵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BAD=∠BCD,AD=BC 。

∴△ABD≌△CDB(SAS )。

③△OAD≌△OCB:∵对角线AC 与BD 的交于O ,∴OA=OC,OD=OB ,∠AOD=∠BOC。

∴△OAD≌△OCB(SAS )。

【2013版中考12年】浙江省宁波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2013版中考12年】浙江省宁波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宁波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0 四边形一、选择题1. (2002年浙江宁波3分)已知菱形的边长为6,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是【】(A)(B)(C)3 (D)62.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八边形ABCDEFGH中,∠A=∠B=∠C=∠D=∠E=∠F=∠G=∠H=135°,AB=CD=EF=GH=1cm,BC=DE=FG=HA=2cm,则这个八边形的面积等于【】3. (2005年浙江宁波3分)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顺次连结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4. (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3分)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与△AOD 全等的是【】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 CD是位似图形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6.(201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52,BC=4,连结BD,∠BAD的平分线交BD于点E,且AE∥CD,则AD的长为【】二、填空题1.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BD是 ABCD的对角线,点E、F在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形).2. (2009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B=70°,∠C=40°,作DE∥AB交BC于点E,若AD=3,BC=10,则CD的长是▲ .【答案】7。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DE∥AB,∴∠DEC=∠B。

∵∠B=70°,∴∠DEC=∠B=70°。

∵∠C=40°,∴∠CDE =180°-70°-40°=70°。

(人教版)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四边形综合问题

(人教版)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四边形综合问题

(人教版)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四边形综合问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 (2020•菏泽)如果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那么原来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满足的条件是( )A.互相平分B.相等C.互相垂直D.互相垂直平分2. (2020·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中,CE平分∠BCD,交AB于点E,EA=3,EB=5,ED=4.则CE的长是( )A.5B.6C.4D.53. (2020秋•海曙区月考)如图,已知Rt△ABC中,∠BAC=90°,∠C=30°,AB=6,M为边BC 上的一个动点,ME⊥AB,MF⊥AC,则EF的最小值为( )A.6B.6C.3D.34. (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6,BC=8,过点O作OE⊥AC,交AD于点E,过点E作EF⊥BD,垂足为F,则OE+EF的值为( )A.485B.325C.245D.1255. (2021绍兴)如图,菱形ABCD中,∠B=60°,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D方向移动,移动到点D停止.在△ABP形状的变化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特殊三角形是( )第17题图A.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6. (2020•绥化)如图,在Rt△ABC中,CD为斜边AB的中线,过点D作DE⊥AC于点E,延长DE 至点F,使EF=DE,连接AF,CF,点G在线段CF上,连接EG,且∠CDE+∠EGC=180°,FG=2,GC=3.下列结论:①DEBC;②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③EF =EG;④BC =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7. (2021•路北区二模)求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 =90°,点O 是AC 的中点.求证:AC OB 21= 证明:延长BO 到D,使OD =OB,连接AD 、CD,中间的证明过程排乱了:①∵∠ABC =90°;②∵OD =OB,OA =OC;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AC BD OB 2121==则中间证明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8. (2020•龙华区二模)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为CD 上一点,且DF=1,F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过点E 作EG ⊥AF 于点P,交直线AB 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①AF=EG;②若∠BAF=∠PCF,则PC=PE;③当∠CPF=45o 时,BF=1;④PC 的最小值为-2.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9. (2020•庆云县一模)如图,Rt △ABE 中,∠B=90o ,AB=BE,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o ,得到△AHD,过D 作DC ⊥BE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C,连接BH 并延长交DC 于点F,连接DE 交BF 于点O .下列结论:①DE 平分∠HDC;②DO=OE;③H 是BF 的中点;④BC-CF=2CE;⑤CD=HF,其中正确的有( )A.5个B.4个C.3个D.2个10. (2020•盐田区二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AB上一动点,点E是CM的中点,AE 绕点E顺时针旋转90o得到EF,连接DE,DF.给出结论:①DE=EF;②∠CDF=45o;③=;④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点M在射线AB上运动时,CF有最小值2.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本大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1. (2020·内蒙古赤峰中考)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外角和的4倍,则n=______.12. (2020·山东烟台中考)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13. (2020•海门市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M在CB延长线上,BM=2,作∠MAN=45o 交DC延长线于点N,则MN的长为________.14. (2020•娄星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过点O任意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15. (2020·河南中考真题)如图,在边长为22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连接EC,FD点G,H分别是EC,FD的中点,连接GH,则GH的长度为__________.16. (2020•温州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CEFG均为菱形,A F∠=∠,连结BE,EG,EG//BC,EB ⊥BC,若sin∠EGD=,菱形ABCD的周长为12,则菱形CEFG的周长为__________.17. (2020•成都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9,AD=6,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点E在DC 的延长线上且CE=1.5,连接OE,过点O作OF⊥OE交CB延长线于点F,连接FE并延长交AC的延长线于点G,则=______.18. (2022·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一模)如图1,将矩形ABCD和正方形EFGH 分别沿对角线AC和EG剪开,拼成如图2所示的平行四边形PQMN,中间空白部分的四边形KRST 是正方形.如果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KRST的面积分别是16和1,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6-12分)19. (6分)(2020·四川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G是对角线BD的中点.连接GC 并延长至F,使CF=GC,以DC,CF为邻边作菱形DCFE,连接CE.(1)判断四边形CEDG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连接DF,若BC=,求DF的长.20. (6分)(2020•上虞区模拟)如图,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正△EFG的边上,已知正△EFG 的边长为2,记矩形ABCD的面积为S,边长AB为x.求:(1)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S=时,x的值.21. (8分)(2020·北京中考真题)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点F,G在AB上,EF⊥AB,OG∥EF.(1)求证:四边形OEFG是矩形;(2)若AD=10,EF=4,求OE和BG的长.22. (10分)(2020·四川内江中考)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连结BP,将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o到BQ,连结QP交BC于点E,QP延长线与边AD交于点F.(1)连结CQ,求证:AP=CQ;(2)若AP=AC,求CE:BC的值;(3)求证:PF=EQ.23. (12分)(2021•广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DAB=60°,AB=2,点E为边AB上一个动点,延长BA到点F,使AF=AE,且CF、DE相交于点G.(1)当点E运动到AB中点时,证明:四边形DFEC是平行四边形;(2)当CG=2时,求AE的长;(3)当点E从点A开始向右运动到点B时,求点G运动路径的长度.24. (12分)(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折纸,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在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实践发现: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把纸片展平,连接AN,如图①.(1)折痕BM (填“是”或“不是”)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请判断图中△ABN是什么特殊三角形?答: ;进一步计算出∠MNE=;(2)继续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H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G,把纸片展平,如图②,则∠GBN=;拓展延伸:(3)如图③,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BC边于点T,交AD 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连接AA'交ST于点O,连接AT.求证:四边形SATA'是菱形.解决问题:(4)如图④,矩形纸片ABCD中,AB=10,AD=26,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AB边于点T,交AD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得出线段AT的长度有4,5,7,9.请写出以上4个数值中你认为正确的数值.。

【中考数学1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 专题10 四边形

【中考数学1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 专题10 四边形

【中考数学1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专题10 四边形一、选择题1. (2002年江苏扬州3分)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A. AB=CD AD=BCB. AB=CD AB∥CDC. AB=CD AD∥BCD. AB∥CD AD∥BC2. (2005年江苏扬州大纲卷3分)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学习小组的4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A.测量对角线是否相互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C.测量一组对角线是否都为直角 D.测量其中三角形是否都为直角【答案】D。

【考点】矩形的判定。

【分析】矩形的判定定理有:(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因此,A、对角线是否相互平分,能判定平行四边形;B、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能判定平行四边形;C、一组对角线是否都为直角,不能判定形状;D 、其中四边形中三个角都为直角,能判定矩形。

故选D 。

3. (2005年江苏扬州课标卷3分)如图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菱形凉衣架。

已知其中每个菱形的边长为20cm ,在墙上悬挂凉衣架的两个铁钉A 、B 之间的距离为cm 320,则∠1=【 】A .90° B.60° C.45° D.30°4. (2006年江苏扬州3分)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B .△AOB≌△CODC .△AOB≌△BOCD .△AOB 与△BOC 的面积相等5. (2008年江苏扬州3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6. (2011年江苏扬州3分)已知下列命题: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④内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D.4个二、填空题1. (2004年江苏扬州4分)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E 、F 分别为AB 、CD 中点,若EF=7.5,BC=10,则AD= ▲ .【答案】5。

(10)2018-2020年北京中考数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10)——四边形参考答案

(10)2018-2020年北京中考数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10)——四边形参考答案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10,
∴∠BAF=∠DFA,
∵DC=16,
∴DF=DC﹣CF=16﹣6=10,
∴AD=DF,
∴∠DAF=∠DFA,
∴∠BAF=∠DAF,
∴AF 平分∠DAB.
13.【解答】(1)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MA=ME<BM, ∴点 M 不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 M 不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故②错误, ③如图 3 中,作 PM∥OA 交 AB 于 M.
∵PM∥OA, ∴∠BMP=∠BAO=60°,∠BPM=∠AOB=60°, ∴△PMB 是等边三角形, ∴PB=PM=AQ, ∵PE⊥BM, ∴EM=BM, ∵∠AQD=∠MPD,∠ADQ=∠MQP,AQ=PM, ∴△ADQ≌△MDP(AAS), ∴AD=DM, ∴DE=DM+ME= 12AM+ 12BM= 12(AM+BM)= 12AB,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6.【解答】解:①如图 1,
故存在两个中点四边形 MNPQ 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8.【解答】解:①如图,连接 AC,BD 交于 O,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连接 AC,BD 交于 O, 过点 O 直线 MP 和 QN,分别交 AB,BC,CD,AD 于 M,N,P,Q, 则四边形 MNPQ 是平行四边形, 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平行四边形;故正确; ②如图,当 PM=QN 时,四边形 MNPQ 是矩形,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矩形;故正确; ③如图,当 PM⊥QN 时,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菱形;故正确; ④当四边形 MNPQ 是正方形时,MQ=PQ, 则△AMQ≌△DQP(AAS), ∴AM=QD,AQ=PD, ∵PD=BM, ∴AB=AD,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当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时,四边形 MNPQ 是正方形,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正方形;故④错 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练:《四边形综合 》(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练:《四边形综合 》(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练:《四边形综合 》1.如图①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连接DG ,BE .(1)发现:当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如图②所示.①线段DG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②直线DG 与直线BE 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2)探究:如图③所示,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EFG 都为矩形,且AD =2AB ,AG =2AE 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应用:在(2)的情况下,连接BG 、DE ,若AE =1,AB =2,求BG 2+DE 2的值(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CD 上一点(不与C ,D 两点重合),连接BE ,过点C 作CH ⊥BE 于点F ,交对角线BD 于点G ,交AD 边于点H ,连接GE ,(1)求证:△DHC ≌△CEB ;(2)如图2,若点E 是CD 的中点,当BE =8时,求线段GH 的长;(3)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S 1,四边形DEGH 的面积为S 2,当的值为时,的值为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是矩形,点O(0,0),点A(6,0),点B(0,8).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点O,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记旋转角为α(0°<α<90°).(I)如图①,当α=30°时,求点D的坐标;(Ⅱ)如图②,当点E落在AC的延长线上时,求点D的坐标;(Ⅲ)当点D落在线段OC上时,求点E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4.如图,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DE⊥AB于点E,过点E的直线交BC于点G,且BG=CG.(1)求证:GD=EG.(2)若BD⊥EG垂足为O,BO=2,DO=4,画出图形并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以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GDO,得到△G′D'O,点G′落在BC上时,请直接写出G′E的长.5.(1)【探索发现】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MAN=45°,若将△DAN 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BAG位置,可得△MAN≌△MAG,若△MCN的周长为8,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类比延伸】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D=180°,点M,N分别在边BC,CD上的点,∠MAN=60°,请判断线段BM,DN,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2,∠ADC=120°,点M,N分别在边BC,CD上,连接AM,MN,AN,△ABM是等边三角形,AM⊥AD于点A,∠DAN=15°,请直接写出△CMN 的周长.6.(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DE∥BC,若AD=2,AE=,则的值是;(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连接CE 和BD,的值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求出不变的值;(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C⊥BC于点C,∠BAC=∠ADC=θ,且tanθ=,当CD=6,AD=3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D的长度.7.如图1,长方形ABCD中,∠DAB=∠B=∠DCB=∠D=90°,AD=BC=6,AB=CD=10.点E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翻折得△AD′E.(1)当D′点落在AB边上时,∠DAE=°;(2)如图2,当E点与C点重合时,D′C与AB交点F,①求证:AF=FC;②求AF长.(3)连接D′B,当∠AD′B=90°时,求DE的长.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A(0,m),B(n,O),AC∥OB,且AC=OB,连接BC交x轴于点F,其中m、n满足方程+n2+8n+16=0.(1)求A、B两点坐标;(2)过A做AE⊥BC于E,延长AE交x轴于点D,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正半轴方向运动,设△PFD的面积为S,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S,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PE,将△PED沿PE翻折到△PEG的位置(点D与点G对应),当四边形PDEG为菱形时,求点P和点G的坐标.9.已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都是正方形,且AB>CE.(1)如图1,连接BG、DE.求证:BG=DE;(2)如图2,如果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到某一位置恰好使得CG∥BD,BG=BD.①求∠BDE的度数;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请求出△BCG的面积.10.【综合与实践】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射线CD、BC上,且BF=CE,将线段FA绕点F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FG,连接EG,试探究线段EG和B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观察与猜想】任务一:“智慧小组”首先考虑点E、F的特殊位置如图②,当点E与点D重合,点F与点C重合时,易知:EG与BF的数量关系是,EG与BF的位置关系是.【探究与证明】任务二:“博学小组”同学认为E、F不一定必须在特殊位置,他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点E、F分别在CD、BC边上任意位置时(如图③);一种是点E、F在CD、BC边的延长线上的任意位置时(如图④),线段EG与BF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仍然成立.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给出证明.【拓展与延伸】“创新小组”同学认为,若将“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且=k(k≠1)”,点E、F分别在射线CD、BC上任意位置时,仍将线段FA绕点F顺时针旋转90°,并适当延长得到线段FG,连接EG(如图⑤),则当线段BF、CE、AF、FG满足一个条件时,线段EG与BF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仍然成立.(请你在横线上直接写出这个条件,无需证明)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DC为正方形,点D的坐标为(4,4),动点E沿边AO从A向O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F沿边OC从O向C以同样的速度运动,连接AF、DE交于点G.(1)试探索线段AF、DE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连接EF、DF,分别取AE、EF、FD、DA的中点H、I、J、K,则四边形HIJK是什么特殊平行四边形?请在图①中补全图形,并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E运动到AO中点时,点M是直线EC上任意一点,点N是平面内任意一点,是否存在点N使以O,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综合与实践动手操作:第一步:在矩形纸片ABCD的边BC,AD上分别取两点E,F,使CE=AF;第二步:分别以DE,BF为对称轴将△CDE与△ABF翻折得到△C'DE与△A'BF,且边C'E 与A'B交于点G,边A'F与C'D交于一点H.问题解决:(1)求证:△BEG≌△DFH;(2)请判断四边形A'HC'G的形状,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3)已知tan∠EBG=,A'G=6,C'G=1,求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13.如图1,矩形ABCD中,∠ACB=30°,将△ACD绕C点顺时针旋转α(0°<α<360°)至△A'CD'位置.(1)如图2,若AB=2,α=30°,求S△BCD′.(2)如图3,取AA′中点O,连OB、OD′、BD′.若△OBD′存在,试判定△OBD′的形状.(3)当α=α1时,OB=OD′,则α1=°;当α=α2时,△OBD′不存在,则α2=°.14.已知矩形ABCD 中,AB =2,BC =m ,点E 是边BC 上一点,BE =1,连接AE .(1)沿AE 翻折△ABE 使点B 落在点F 处,①连接CF ,若CF ∥AE ,求m 的值;②连接DF ,若≤DF ≤,求m 的取值范围.(2)△AB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AB 1E 1,点E 1落在边AD 上时旋转停止.若点B 1落在矩形对角线AC 上,且点B 1到AD 的距离小于时,求m 的取值范围.15.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1)BE 和DG 的数量关系是 ,BE 和DG 的位置关系是 ;(2)把正方形ECGF 绕点C 旋转,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正方形ECGF 的边长为3,正方形ECGF 绕点C 旋转过程中,若A 、C 、E 三点共线,直接写出DG 的长.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射线AM是∠BAD外角的平分线,点E在边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点F在射线AM上,且AF=BE,CF与AD相交于点G,连结EC、EF、EG.(1)求证:CE=EF;(2)求△AEG的周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试探索:点E在边AB上运动至什么位置时,△EAF的面积最大.17.问题情境:矩形ABCD中,∠ACB=30°,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放在两对角线的交点处,以点P为旋转中心转动三角板,并保证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边AB、BC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为E、F.探究1:如图1,当PE⊥AB,PF⊥BC时,则=.探究2:如图2,在(1)的基础上,将三角板绕点P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60°),试求的值.探究3:在(2)的基础上继续旋转,当60°<α<90°时,将顶点P在AC上移动且使=时,如图3,试求的值.18.在Rt△ABC中,∠B=90°,AB=6,BC=8,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B→A→C运动,到点C停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过点D作DE⊥BC,垂足为E,以DE为一边在右侧作矩形DEFG,点F在BC边上,且EF:DE=4:3,连结AG,CG,设运动时间为t(秒),矩形DEFG与△ABC重叠部分面积为S.(1)当AG=CG时,求t的值.(2)当点D在边AB上运动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当△ACG的面积为6时,直接写出t的值.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BC=32,DC=24,AD=42,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Q⊥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发现证明】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边上的动点,且∠EAF=45°,求证:EF=DF+BE.小明发现,当把△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时能够证明,请你给出证明过程.(2)【类比引申】①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如果点E,F分别是CB,DC延长线上的动点,且∠EAF=45°,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写出证明过程.②如图3,如果点E,F分别是BC,CD延长线上的动点,且∠EAF=45°,则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不要求证明)(3)【联想拓展】如图1,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AE=3,求AF的长.参考答案1.解:(1)①如图②中,∵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AB=AD,∠BAD=∠EAG=90°,∴∠BAE=∠DAG,在△ABE和△DAG中,,∴△ABE≌△ADG(SAS),∴BE=DG;②如图2,延长BE交AD于T,交DG于H.由①知,△ABE≌△DAG,∴∠ABE=∠ADG,∵∠ATB+∠ABE=90°,∴∠ATB+∠ADG=90°,∵∠ATB=∠DTH,∴∠DTH+∠ADG=90°,∴∠DHB=90°,∴BE⊥DG,故答案为:BE=DG,BE⊥DG;(2)数量关系不成立,DG=2BE,位置关系成立.如图③中,延长BE交AD于T,交DG于H.∵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都为矩形,∴∠BAD=∠EAG,∴∠BAE=∠DAG,∵AD=2AB,AG=2AE,∴==,∴△ABE∽△ADG,∴∠ABE=∠ADG,=,∴DG=2BE,∵∠ATB+∠ABE=90°,∴∠ATB+∠ADG=90°,∵∠ATB=∠DTH,∴∠DTH+∠ADG=90°,∴∠DHB=90°,∴BE⊥DG;(3)如图④中,作ET⊥AD于T,GH⊥BA交BA的延长线于H.设ET=x,AT=y.∵△AHG∽△ATE,∴===2,∴GH=2x,AH=2y,∴4x2+4y2=4,∴x2+y2=1,∴BG2+DE2=(2x)2+(2y+2)2+x2+(4﹣y)2=5x2+5y2+20=25.2.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BC,∠HDC=∠BCE=90°,∴∠DHC+∠DCH=90°,∵CH⊥BE,∴∠EFC=90°,∴∠ECF+∠BEC=90°,∴∠CHD=∠BEC,∴△DHC≌△CEB(AAS).(2)解:∵△DHC≌△CEB,∴CH=BE,DH=CE,∵CE=DE=CD,CD=CB,∴DH=BC,∵DH∥BC,∴.∴GC=2GH,设GH=x,则,则CG=2x,∴3x=8,∴x=.即GH=.(3)解:∵,∴,∵DH=CE,DC=BC,∴,∵DH∥BC,∴,∴,,设S△DGH =9a,则S△BCG=49a,S△DCG=21a,∴S△BCD=49a+21a=70a,∴S1=2S△BCD=140a,∵S△DEG :S△CEG=4:3,∴S△DEG=12a,∴S2=12a+9a=21a.∴.故答案为:.3.解:(I)过点D作DG⊥x轴于G,如图①所示:∵点A(6,0),点B(0,8).∴OA=6,OB=8,∵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AD=AO=6,α=∠OAD=30°,DE=OB=8,在Rt△ADG中,DG=AD=3,AG=DG=3,∴OG=OA﹣AG=6﹣3,∴点D的坐标为(6﹣3,3);(Ⅱ)过点D作DG⊥x轴于G,DH⊥AE于H,如图②所示:则GA=DH,HA=DG,∵DE=OB=8,∠ADE=∠AOB=90°,∴AE===10,∵AE×DH=AD×DE,∴DH===,∴OG=OA﹣GA=OA﹣DH=6﹣=,DG===,∴点D的坐标为(,);(Ⅲ)连接AE,作EG⊥x轴于G,如图③所示:由旋转的性质得:∠DAE=∠AOC,AD=AO,∴∠OAC=∠ADO,∴∠DAE=∠ADO,∴AE∥OC,∴∠GAE=∠AOD,∴∠DAE=∠GAE,在△AEG和△AED中,,∴△AEG≌△AED(AAS),∴AG=AD=6,EG=ED=8,∴OG=OA+AG=12,∴点E的坐标为(12,8).4.证明:(1)如图1,延长EG交DC的延长线于点H,∵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B=CD,AB∥CD,∵AB∥CD,∴∠H=GEB,且BG=CG,∠BGE=∠CGH,∴△CGH≌△BGE(AAS)∴GE=GH,∵DE⊥AB,DC∥AB,∴DC⊥DE,且GE=GH,∴DG=EG=GH;(2)如图1:∵DB⊥EG,∴∠DOE=∠DEB=90°,且∠EDB=∠EDO,∴△DEO∽△DBO,∴∴DE×DE=4×(2+4)=24,∴DE=2,∴EO===2,∵AB∥CD,∴, ∴HO =2EO =4, ∴EH =6,且EG =GH , ∴EG =3,GO =EG ﹣EO =, ∴GB ===,∴BC =2=AD , ∴AD =DE ,∴点E 与点A 重合,如图2:∵S 四边形ABCD =2S △ABD ,∴S 四边形ABCD =2××BD ×AO =6×2=12;(3)如图3,过点O 作OF ⊥BC ,∵旋转△GDO ,得到△G ′D 'O ,∴OG =OG ',且OF ⊥BC ,∴GF =G 'F ,∵OF ∥AB ,∴==,∴GF=BG=,∴GG'=2GF=,∴BG'=BG﹣GG'=,∵AB2=AO2+BO2=12,∵EG'=AG'==,=.5.解:(1)如图1中,∵△MAN≌△MAG,∴MN=GM,∵DN=BG,GM=BG+BM,∴MN=BM+DN,∵△CMN的周长为:MN+CM+CN=8,∴BM+CM+CN+DN=8,∴BC+CD=8,∴BC=CD=4,故答案为4;(2)如图2中,结论:MN=NM+DN.延长CB至E,使BE=DN,连接AE,∵∠ABC+∠D=180°,∠ABC+∠ABE=180°,∴∠D=∠ABE,在△ABE和△ADN中,,∴△ABE≌△ADN(SAS),∴AN=AE,∠DAN=∠BAE,∵∠BAD=2∠MAN,∴∠DAN+∠BAM=∠MAN,∴∠MAN=∠EAM,在△MAN和△MAE中,,∴△MAN≌△MAE(SAS),∴MN=EM=BE+BM=BM+DN,即MN=BM+DN;(3)如图3,延长BA,CD交于G,∵∠BAM=60°,∠MAD=90°,∴∠BAD=150°,∴∠GAD=30°,∵AD=2,∴DG=1,AG=,∵∠DAN=15°,∴∠GAN=45°,∴AG=GN=,∴BG=2+,∴BC=2BG=4+2,CG=BG=2+3,∴CD=CG﹣DG=2+2,由(2)得,MN=BM+DN,∴△CMN的周长=CM+CN+MN=CN+DN+CM+BM=BC+CD=4+2+2+2=6+4.6.解:(1)∵DE∥BC,∴===;故答案为:;(2)的值不变化,值为;理由如下:由(1)得:DE∥B,∴△ADE∽△ABC,∴=,由旋转的性质得:∠BAD=∠CAE,∴△ABD∽△ACE,∴==;(3)在AB上截取AM=AD=3,过M作MN∥BC交AC于N,把△AMN绕A逆时针旋转得△ADE,连接CE,如图所示:则MN⊥AC,DE=MN,∠DAE=∠BAC,∴∠AED=∠ANM=90°,∵AC⊥BC于点C,∠BAC=∠ADC=θ,且tanθ==,∴BC:AC:AB=3:4:5,同(2)得:△ABD∽△ACE,∴==,∵MN∥BC,∴△AMN∽△ABC,∴=,∴MN=×AM=×3=,∵∠BAC=∠ADC=θ,∴∠DAE=∠ADC=θ,∴AE∥CD,∴∠CDE+∠AED=180°,∴∠CDE=90°,∴CE===,∴BD=CE=×=.7.解:(1)由题意知△ADE≌△AD′E,∴∠DAE=∠D′AE,∵D′点落在AB边上时,∠DAE+∠D′AE=90°,∴∠DAE=∠D′AE=45°,故答案为:45;(2)①如图2,由题意知∠ACD=∠ACD′,∵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CD=∠BAC,∴∠ACD′=∠BAC,∴AF=FC;②设AF=FC=x,则BF=10﹣x,在Rt△BCF中,由BF2+BC2=CF2得(10﹣x)2+62=x2,解得x=6.8,即AF=6.8;(3)如图3,∵△AD′E≌△ADE,∴∠AD′E=∠D=90°,∵∠AD′B=90°,∴B、D′、E三点共线,又∵△ABD′∽△BEC,AD′=BC,∴△ABD′≌△BEC,∴BE=AB=10,∵BD′===8,∴DE=D′E=10﹣8=2;如图4,∵∠ABD″+∠CBE=∠ABD″+∠BAD″=90°,∴∠CBE=∠BAD″,在△ABD″和△BEC中,∵,∴△ABD″≌△BEC,∴BE=AB=10,∴DE=D″E=8+10=18.综上所知,DE=2或18.8.解:(1)∵,,(n+4)2≥0,∴m﹣4=0,n+4=0,∴m=4,n=﹣4,∴A(0,4),B(﹣4,0);(2)∵AC∥OB,∴∠C=∠CBO,∠CAF=∠BOF,∵AC=OB,∴△ACF≌△OBF(ASA),∴AF=OF=2,∵OA=OB,∠OAD=∠OBF,∠BOF=∠AOD,∴△BOF≌△AOD(ASA),∴OF=OD=2,∴BD=6,①当0≤t<3时,S=PD•OF=(6﹣2t)×2=6﹣2t;②当t>3时,S=PD•OF=(2t﹣6)×2=2t﹣6;(3)①当0≤t<3,如图2,∵AO=4,OD=2,∴AD=,∵BD×OA=AD×BE,∴BE=,∴DE=,∵四边形PDEG为菱形,∴DP=DE=EG=,∵D(2,0),∴P(2﹣,0),作EH⊥BD于H,∵BE×DE=BD×EH,∴EH=,∴HD=,∴OH=,∴E(,),∵EG∥OB,∴G与E的纵坐标相同,∴G(﹣,)②当t>3时,如图3,同理求得P(2+,0),G(+,).9.(1)证明:∵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为正方形,∴BC=DC,CG=CE,∠BCD=∠GCE=90°.∴∠BCD+∠DCG=∠GCE+∠DCG,∴∠BCG=∠DCE.在△BCG和△DCE中,,∴△BCG≌△DCE(SAS).∴BG=DE;(2)解:①连接BE,如图2所示:由(1)可知:BG=DE,∵CG∥BD,∴∠DCG=∠BDC=45°,∴∠BCG=∠BCD+∠DCG=90°+45°=135°,∵∠GCE=90°,∴∠BCE=360°﹣∠BCG﹣∠GCE=360°﹣135°﹣90°=135°,∴∠BCG=∠BCE,在△BCG和△BCE中,,∴△BCG≌△BCE(SAS),∴BG=BE,∵BG=BD=DE,∴BD=BE=DE,∴△BDE为等边三角形,∴∠BDE=60°;②延长EC交BD于点H,过点G作GN⊥BC于N,如图3所示:在△BCE和△DCE中,,∴△BCE≌△BCG(SSS),∴∠BEC=∠DEC,∴EH⊥BD,BH=BD,∵BC=CD=,∴BD=BC=2,∴BE=2,BH=1,∴CH=1,在Rt△BHE中,由勾股定理得:EH===,∴CE=﹣1,∵∠BCG=135°,∴∠GCN=45°,∴△GC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N=CG=(﹣1),=BC•GN=××(﹣1)=.∴S△BCG10.【观察与猜想】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BCD=∠ADC=90°,AB=BC=CD=AD,∠ACB=∠ACD=45°,由旋转的性质得:GC=AC,∠ACG=90°,∴∠ACB=∠GCD=45°,在△ABC和△GDC中,,∴△ABC≌△GDC(SAS),∴AB=GD,∠GDC=∠B=90°,∴DG∥BC,△C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CD=BC,∵点E与点D重合,点F与点C重合,∴EG=BF,EG∥BF;故答案为:EG=BF,EG∥BF;【探究与证明】证明:点E、F分别在CD、BC边上任意位置时,如图③所示:作GM⊥BC,交BC延长线于M,则∠GMF=90°,MG∥D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BCD=∠B=90°,∴∠BAF+∠BFA=90°,由旋转的性质得:GF=AF,∠AFG=90°,∴∠BFA+∠MFG=90°,∴∠BAF=∠MFG,在△ABF和△FMG中,,∴△ABF≌△FMG(AAS),∴AB=FM,BF=MG,∵AB=BC,∴BF=CM,∵BF=CE,∴MG=CE,∵MG∥CE,∴四边形CEGM是平行四边形,又∵∠GMF=90°,∴四边形CEGM是矩形,∴EG=CM,EG∥CM,∴EG=BF,EG∥BF;点E、F在CD、BC边的延长线上的任意位置时,如图④所示:作GM⊥BC,交BC延长线于M,则∠GMF=90°,MG∥D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BCD=∠B=90°,∴∠BAF+∠BFA=90°,由旋转的性质得:GF=AF,∠AFG=90°,∴∠BFA+∠MFG=90°,∴∠BAF=∠MFG,在△ABF和△FMG中,,∴△ABF≌△FMG(AAS),∴AB=FM,BF=MG,∵AB=BC,∴BF=CM,∵BF=CE,∴MG=CE,∵MG∥CE,∴四边形CEGM是平行四边形,又∵∠GMF=90°,∴四边形CEGM是矩形,∴EG=CM,EG∥CM,∴EG=BF,EG∥BF;【拓展与延伸】解:==k(k≠1)时,线段EG与BF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仍然成立;理由如下:作GM⊥BC,交BC延长线于M,如图⑤所示:则∠GMF=90°,MG∥D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BCD=∠B=90°,∴∠BAF+∠BFA=90°,∠B=∠GMF,由旋转的性质得:∠AFG=90°,∴∠BFA+∠MFG=90°,∴∠BAF=∠MFG,∴△ABF∽△FMG,∴==,∵==k,∴==k,==k,∴FM=BC,GM=CE,∴BF=CM,∵MG∥CE,∴四边形CEGM是平行四边形,又∵∠GMF=90°,∴四边形CEGM是矩形,∴EG=CM,EG∥CM,∴EG=BF,EG∥BF;故答案为:==k(k≠1).11.解:(1)AF=DE.理由如下:∵四边形OADC是正方形,∴OA=AD,∠DAE=∠AOF=90°,由题意得:AE=OF,在△AOF和△DAE中,,∴△AOF≌△DAE(SAS),∴AF=DE.(2)四边形HIJK是正方形.理由如下:如图①所示:∵H、I、J、K分别是AE、EF、FD、DA的中点,∴HI=KJ=AF,HK=IJ=ED,HI∥AF,HK∥ED,∵AF=DE,∴HI=KJ=HK=IJ,∴四边形HIJK是菱形,∵△AOF≌△DAE,∴∠ADE=∠OAF,∵∠ADE+∠AED=90°,∴∠OAF+∠AED=90°,∴∠AGE=90°,∴AF⊥ED,∵HI∥AF,HK∥ED,∴HI⊥HK,∴∠KHI=90°,∴四边形HIJK是正方形.(3)存在,理由如下:∵四边形OADC为正方形,点D的坐标为(4,4),∴OA=AD=OC=4,∴C(4,0),∵点E为AO的中点,∴OE=2,E(0,2);分情况讨论:如图②所示,①当OC是以O,C、M、N为顶点的菱形的对角线时,OC与MN互相垂直平分,则M为CE 的中点,∴点M的坐标为(2,1),∵点M和N关于OC对称,∴N(2,﹣1);②当OC是以O,C、M、N为顶点的菱形的边时,若M在y轴的左侧时,∵四边形OCM'N'是菱形,∴OM'=OC=4,M'N'∥OC,∴△M'FE∽△COE,∴==2,设EF=x,则M'F=2x,OF=x+2,在Rt△OM'F中,由勾股定理得:(2x)2+(x+2)2=42,解得:x=,或x=﹣2(舍去),∴M'F=,FN=4﹣M'F=,OF=2+=,∴N'(,);若M在y轴的右侧时,作N''P⊥OC于P,∵ON''∥CM'',∴∠PON''=∠OCE,∴tan∠PON''==tan∠OCE==,设PN''=y,则OP=2y,在Rt△OPN''中,由勾股定理得:y2+(2y)2=42,解得:y=,∴PN''=,OP=,∴N''(,﹣);综上所述,存在点N使以O,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点N的坐标为(2,﹣1)或(,)或(,﹣).12.(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BC=AD,CD=AB,∠C=∠ABC=∠A=∠ADC=90°,∵CE=AF,∴BC﹣CE=AD﹣AF,即BE=DF,在△DCE和△BAF中,,∴△DCE≌△BAF(SAS),∴∠CDE=∠ABF,∠CED=∠AFB,由折叠的性质得:∠CDE=∠C′DE,∠ABF=∠A′BF,∠CED=∠C′ED,∠AFB=∠A′FB,∵∠CDE+∠C′DE+∠HDF=90°,∠ABF+∠A′BF+∠GBE=90°,∠CED+∠C′ED+∠GEB=180°,∠AFB+∠A′FB+∠HFD=180°,∴∠HDF=∠GBE,∠GEB=∠HFD,在△BEG和△DFH中,,∴△BEG≌△DFH(ASA);(2)解:四边形A'HC'G的形状是矩形;理由如下:由折叠的性质得:∠C=∠DC′E=∠A=∠BA′F=90°,由(1)得:△BEG≌△DFH,∴∠BGE=∠DHF,∵∠BGE=∠A′GC′,∠DHF=∠A′HC′,∴∠A′GC′=∠A′HC′,∵∠DC′E+∠BA′F+∠A′GC′+∠A′HC′=90°+90°+∠A′GC′+∠A′HC′=360°,∴∠A′GC′+∠A′HC′=180°,∴∠A′GC′=∠A′HC′=90°,∴∠DC′E=∠BA′F=∠A′GC′=∠A′HC′=90°,∴四边形A'HC'G是矩形;(3)解:由(2)知:∠BGE=∠A′GC′=90°,∵tan∠EBG=,∴设EG=3x,则BG=4x,BE==5x,由折叠的性质得:CE=C′E=EG+C′G=3x+1,CD=AB=A′B=BG+A′G=4x+6,∴BC=CE+BE=3x+1+5x=8x+1,S矩形ABCD=CD•BC=4×CD•CE+2×EG•BG﹣A'G•C'G,即(4x+6)(8x+1)=4×(3x+1)(4x+6)+2×3x•4x﹣6×1,整理得:x2﹣2x=0,解得:x1=2,x2=0(不合题意舍去),∴CD=4×2+6=14,CB=8×2+1=17,∴S矩形ABCD=CD•BC=14×17=238.13.解:(1)作D'E⊥BC交BC的延长线于E,如图2所示:则∠E=90°,∵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AB∥CD,AD∥BC,CD=AB=2,∴∠ACD=∠BAC,∠DAC=∠ACB=30°,∵∠ACB=30°,∴BC=AB=2,∠ACD=∠BAC=60°,由旋转的性质得:CD'=CD=2,∠ACA'=30°,∴∠D'CE=180°﹣30°﹣30°﹣60°=60°,∴∠CD'E=30°,∴CE=CD'=1,D'E=CE=,∴S=BC×D'E=×2×=3;△BCD′(2)△OB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OC,如图3所示:由旋转的性质得:CA'=CA,∠AD'C=∠ADC=90°,∠D'A'C=∠DAC=30°,∵O是AA′的中点,∴OC⊥AA',∴∠AOC=∠AOC=90°=∠ABC=∠AD'C,∴∠ABC+∠AOC=180°,∴A、B、C、O四点共圆,∴∠BOC=∠BAC=60°,同理;A、D'、C、O四点共圆,∴∠D'OC=∠D'A'C=30°,∴∠BOD'=90°,∴△BOD'是直角三角形;(3)若B、C、D'三点不共线,如图3所示:由(2)得:∠OBC=∠OAC,∠OD'C=∠OA'C,∠OAC=∠OA'C,∴∠OBC=∠OD'C,∵OB=OD,∴∠OBD'=∠OD'B,∴∠CBD'=∠CD'B,∴CB=CD',∵CD'=CD,∴BC=CD,这与已知相矛盾,∴B、C、D'三点共线;分两种情况: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所示:=90°;α=α1当点D'在边BC上时,如图5所示:=360°﹣90°=270°;α=α1故答案为:90°或270;时,△OBD′不存在时,分两种情况:当α=α2当O与D'重合时,如图6所示:∵CA'=CA,∠CAD'=∠CA'D'=30°,∴∠ACA'=120°,=360°﹣120°=240°;∴α=α2当O与B重合时,如图7所示:则AA'=2AB=4,∵CA=CA'=2AB=4=AA',∴△ACA'是等边三角形,∴∠A'CA=60°,=360°﹣60°=300°;∴α=α2故答案为:240°或300.14.解:(1)①如图1,∵CF∥AE ∴∠FCE=∠AEB,∠CFE=∠AEF∵△ABE翻折得到△AFE∴EF=BE=1,∠AEF=∠AEB∴∠FCE=∠CFE∴CE=EF=1∴m=BC=BE+CE=2∴m的值是2.②如图2,过点F作GH⊥AD于点G,交BC于点H ∴GH⊥BC∴∠AGF=∠FHE=90°∵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B=90°∴四边形ABHG是矩形∴GH=AB=2,AG=BH∵△ABE翻折得到△AFE∴EF=BE=1,AF=AB=2,∠AFE=∠B=90°∴∠AFG+∠EFH=∠AFG+∠FAG=90°∴∠EFH=∠FAG∴△EFH∽△FAG∴设EH=x,则AG=BH=x+1∴FG=2EH=2x∴FH=GH﹣FG=2﹣2x∴解得:x=∴AG=,FG=∵AD=BC=m∴DG=|AD﹣AG|=|m﹣|∴DF 2=DG 2+FG 2=(m ﹣)2+2≥,即可把DF 2看作关于m 的二次函数,抛物线开口向上,最小值为∵∴∵(m ﹣)2+2= 解得:m 1=,m 2=1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可知,1≤m(2)如图3,过点B 1作MN ⊥AD 于点M ,交BC 于点N ∴MN ∥AB ,MN =AB =2∵AC = ∴sin ∠ACB =∵AD ∥BC ,点B 1在AC 上∴∠MAB 1=∠ACB∴sin ∠MAB 1= ∴∵点B 1到AD 的距离小于∴MB 1= 解得:∵m>0 ∴m>如图4,当E1落在边AD上,且B1在AC上时,m最大,此时,∠ACB=∠B1AE1=∠BAE∴tan∠ACB=tan∠BAE∴∴m=BC=2AB=4∴m的取值范围是<m≤415.解:(1)BE=DG.BE⊥DG;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为正方形,∴CD=BC,CE=CG,∠BCE=∠DCG=90°,在△BEC和△DGC中,,∴△BEC≌△DGC(SAS),∴BE=DG;如图1,延长GD交BE于点H,∵△BEC≌△DGC,∴∠DGC=∠BEC,∴∠DGC+∠EBC=∠BEC+∠EBC=90°,∴∠BHG=90°,即BE⊥DG;故答案为:BE=DG,BE⊥DG.(2)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同(1)得:△DCG≌△BCE(SAS),∴BE=DG,∠CDG=∠CBE,∵∠DME=∠BMC,∠CBE+∠BMC=90°,∴∠CDG+∠DME=90°,∴∠DOB=90°,∴BE⊥DG;(3)由(2)得:DG=EB,分两种情况:①如图3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正方形ECGF的边长为3,∴AC⊥BD,BD=AC=AB=4,OA=OC=OB=AC=2,CE=3,∴AE=AC﹣CE=,∴OE=OA﹣AE=,在Rt△BOE中,由勾股定理得:DG=BE==;②如图4所示:OE=CE+OC=2+3=5,在Rt△BOE中,由勾股定理得:DG=BE==;综上所述,若A、C、E三点共线,DG的长为或.16.(1)证明:过点F作FH⊥AB于H,如图1所示:则∠AHF=90°,∵AM平分∠DAH,∴∠FAH=45°,∴△A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H=AH,AF=AH=FH,∵AF=BE,∴FH=AH=BE,∴AH+AE=BE+AE,∴HE=AB=BC,在△FEH和△ECB中,,∴△FEH≌△ECB(SAS),∴CE=EF;(2)解:∵△FEH≌△ECB,∴∠FEH=∠ECB,∵在Rt△BCE中,∠ECB+∠CEB=90°,∴∠FEH+∠CEB=90°,∴∠CEF=90°,由(1)知,CE=EF,∴△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CF=∠EFC=45°,把Rt△CDG绕点C逆时针旋转90°至Rt△CBN位置,如图2所示:则∠GCN=90°,CG=CN,DG=BN,∴∠NCE=∠GCN﹣∠GCE=45°,∴∠NCE=∠GCE,在△CEG和△CEN中,,∴△CEG≌△CEN(SAS),∴GE=NE=EB+BN=EB+DG,∴△AEG的周长=AE+GE+AG=AE+EB+DG+AG=AB+AD=2a;(3)解:设AE=x,由(1)得:FH=BE=a﹣x,则△EAF的面积=AE×FH=x(a﹣x)=﹣(x﹣)2+,∴当x=,即点E在AB边中点时,△EAF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7.解:(1)∵矩形ABCD,∴AB⊥BC,PA=PC;∵PE⊥AB,BC⊥AB,∴PE∥BC,∴∠APE=∠PCF;∵PF⊥BC,AB⊥BC,∴PF∥AB,∴∠PAE=∠CPF.∵在△APE与△PCF中,,∴△APE≌△PCF(ASA),∴PE=CF.在Rt△PCF中,=tan30°=,∴=,故答案为:.(2)如答图1,过点P作PM⊥AB于点M,PN⊥BC于点N,则PM⊥PN.0°~30°时∵PM⊥PN,PE⊥PF,∴∠EPM=∠FPN,又∵∠PME=∠PNF=90°,∴△PME∽△PNF,∴=,由(1)知,=,∴=.同理30°~60°时,=;(3)当60°<α<90°时,将顶点P在AC上移动且使=时,如答图2,过点P作PM⊥AB于点M,PN⊥BC于点N,则PM⊥PN,PM∥BC,PN∥AB.∵PM∥BC,PN∥AB,∴∠APM=∠PCN,∠PAM=∠CPN,∴△APM∽△PCN,∴==,得CN=2PM.在Rt△PCN中,==tan30°=,∴=.∵PM⊥PN,PE⊥PF,∴∠EPM=∠FPN,又∵∠PME=∠PNF=90°,∴△PME∽△PNF,∴==.18.解:(1)∵四边形DEFG是矩形,∴DG=BF,GF=BD,∠BDG=∠BFG=90°,∴∠ADG=∠CFG=90°,由题意得:BD=3t,则AD=6﹣3t,DG=4t,CF=8﹣4t,FG=BD=3t,当AG=CG时,由勾股定理得:AG2=AD2+DG2,CG2=FG2+FC2,∴AD2+DG2=FG2+FC2,即(6﹣3t)2+(4t)2=(3t)2+(8﹣4t)2,解得:t=1,即当AG=CG时,t=1秒;(2)分两种情况:①当0<t≤1时,如图1所示:S=矩形DEFG的面积=3t×4t=12t2;即S=12t2(0<t≤1);②当1<t≤2时,如图2所示:∵∠ADH=∠B=90°,∠A=∠A,∴△ADH∽△ABC,∴=,即=,解得:DH=8﹣4t,同理得:FM=6﹣3t,∴S=×6×8﹣×2×(6﹣3t)(8﹣4t)=﹣12t2+48t﹣24;即S=﹣12t2+48t﹣24(1<t≤2);(3)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由题意得:×6×8﹣12t2﹣×4t×(6﹣3t)﹣×3t×(8﹣4t)=6,解得:t=;②如图3所示:由题意得:×4t×(6﹣3t)+×3t×(8﹣4t)+3t×4t﹣×6×8=6,解得:t=;③如图4所示:由勾股定理得:AC===10,∴CD=6+10﹣3t=16﹣3t,同(2)得:△CDE∽△CAB,∴==,即==,解得:DE=(16﹣3t),CE=(16﹣3t),由题意得EF=(16﹣3t),∴C与F重合,∴×8×(16﹣3t)=6,解得:t=;综上所述,当△ACG的面积为6时,t的值为秒或秒或秒.19.解:(1)如图1,过点P作PM⊥BC,垂足为M,则四边形PDCM为矩形.∴PM=DC=24.∵QB=32﹣t,∴S=×24×(32﹣2t)=384﹣24t(0≤t<16);(2)由图可知:CM=PD=4t,CQ=2t.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①若PQ=BQ.在Rt△PMQ中,PQ2=4t2+242,由PQ2=BQ2得4t2+242=(32﹣2t)2,解得t=;②若BP=BQ.在Rt△PMB中,BP2=(32﹣4t)2+242.由BP2=BQ2得:(32﹣4t)2+242=(32﹣2t)2即3t2﹣32t+144=0.由于△=﹣704<0,∴3t2﹣32t+144=0无解,∴PB≠BQ.③若PB=PQ.由PB2=PQ2,得4t2+242=(32﹣4t)2+242整理,得3t 2﹣64t +256=0.解得t 1=,t 2=16(舍去)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当t =秒或t =秒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设存在时刻t ,使得PQ ⊥BD .如图2,过点Q 作QE ⊥AD 于E ,垂足为E .∵AD ∥BC∴∠BQF =∠EPQ ,又∵在△BFQ 和△BCD 中∠BFQ =∠C =90°,∴∠BQF =∠BDC ,∴∠BDC =∠EPQ ,又∵∠C =∠PEQ =90°,∴Rt △BDC ∽Rt △QPE , ∴=,即=,解得t =9.所以,当t =9秒时,PQ ⊥BD .20.(1)【发现证明】证明:把△AB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至△ADG ,如图1,∴∠BAE=∠DAG,AE=AG,∵∠EAF=45°,∴∠BAE+∠FAD=45°,∴∠DAG+∠FAD=45°,∴∠EAF=∠FAG,∵AF=AF,∴△EAF≌△GAF(SAS),∴EF=FG=DF+DG,∴EF=DF+BE;(2)【类比引申】①不成立,结论:EF=DF﹣BE;证明:如图2,将△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DM,∴∠EAB=∠MAD,AE=AM,∠EAM=90°,BE=DM,∴∠FAM=45°=∠EAF,∵AF=AF,∴△EAF≌△MAF(SAS),。

专题10:平行四边形(填空题专练)(解析版)

专题10:平行四边形(填空题专练)(解析版)

专题10:平行四边形(填空题专练)一、填空题1.如图,将正方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 的坐标为(1,3),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答案】()3,1-【分析】如图作AF ⊥x 轴于F ,CE ⊥x 轴于E ,先证明△COE ≌△OAF ,推出CE =OF ,OE =AF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作AF ⊥x 轴于F ,CE ⊥x 轴于E .∵四边形ABCO 是正方形,∴OA =OC ,∠AOC =90°,∵∠COE +∠AOF =90°,∠AOF +∠OAF =90°,∴∠COE =∠OAF ,在△COE 和△OAF 中, CEO AFO COE OAF OC OA ∠=∠⎧⎪∠=∠⎨⎪=⎩,∴△COE ≌△OAF ,∴CE =OF ,OE =AF ,∵A (13,∴CE =OF =1,OE =AF 3∴点C 坐标()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矩形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AO=1,那么BD=___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求解即可.【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1,∴AO=CO=BO=DO=1,∴BD=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掌握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是解题关键.3.如图,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只要添加_____条件,就能保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答案】AC=BD【分析】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易得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那么只需让一组邻边相等即可,而邻边都等于对角线的一半,那么对角线需相等.【解答】解:∵E、F为AD、AB中点,∴EF为△ABD的中位线,∴EF∥BD,EF=12 BD,同理可得GH∥BD,GH=12BD,FG∥AC,FG=12AC,∴EF∥GH,EF=GH,∴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当EF=FG时,四边形EFGH为菱形,∵FG=12AC,EF=12BD,EF=FG∴AC=BD,故答案为:AC=BD.【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和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菱形的判定定理,难度不大.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为BC上一点,CE=5,F为DE的中点.若△CEF的周长为18,则OF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2【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求出DE的长度,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度,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E=90°,OD=OB,∵DF=FE,∴CF=FE=FD,∵EC+EF+CF=18,EC=5,∴EF+FC=13,∴DE=13,∴2212DE EC-=,∴BC=CD=12,∴BE=BC-EC=7,∵OD=OB,DF=FE,∴OF=12BE=72;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矩形的一边长是3.6㎝, 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º,则矩形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 【答案】7.2cm或cm【解析】①边长3.6cm为短边时,∵四边形ABCD为矩形,∴OA=OB,∵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AOB为等边三角形,∴OA=OB=AB=3.6cm,∴AC=BD=2OA=7.2cm;②边长3.6cm为长边时,∵四边形ABCD为矩形∴OA=OB,∵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AOB为等边三角形,∴OA=OB=AB,BD=2OB,∠ABD=60°,∴OB=AB=63533==,∴BD=123;故答案是:7.2cm 123cm.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直线AF翻折,使点B恰好落在CD边的中点E处,点F在BC边上,若CD =6,则AD=__________.【答案】3【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得AB=CD=6,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B=6, 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即可.【解答】∵纸片ABCD 为矩形,∴AB=CD=6,∵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AE=AB=6,∵E 为DC 的中点,∴DE=3,在Rt △ADE 中,AE=6,DE=3,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6333AE DE --= 故答案为33【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正确求得AE=6、DE=3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若DE =4,AD =3,AE =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答案】18【解析】∵点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2AD=2×3=6,AC=2AE =2×2=4,BC=2DE=2×4=8, ∴AB+AC+BC=18,即△ABC 的周长为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D 中,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AE CF =,在BE DF =①;//BE DF ②;AB DE =③;④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ADE ABE S S =⑤;AF CE =⑥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答案】①②④⑤⑥【分析】连接BD 交AC 于O ,过D 作DM ⊥AC 于M ,过B 作BN ⊥AC 于N ,推出OE=OF ,得出平行四边形BEDF ,求出BN=DM ,即可求出各个选项.【解答】连接BD 交AC 于O ,过D 作DM AC ⊥于M ,过B 作BN AC ⊥于N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O BO ∴=,OA OC =,AE CF =,OE OF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BE DF ∴=,//BE DF ,∴①正确;②正确;④正确;根据已知不能推出AB DE =,∴③错误;BN AC ⊥,DM AC ⊥,90BNO DMO ∴∠=∠=,在BNO 和DMO 中BNO DMOBON DOM OB OD∠=∠⎧⎪∠=∠⎨⎪=⎩BNO ∴≌()DMO AAS ,BN DM ∴=,12ADE S AE DM =⨯⨯,12ABE S AE BN =⨯⨯,ADE ABE S S ∴=,∴⑤正确;AE CF =,AE EF CF EF ∴+=+,AF CE ∴=,∴⑥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⑤⑥.【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辨析能力.9.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交BD 于O ,AB =8,E 是CD 的中点,则OE 的长等于___________.【答案】4.【解析】∵四边形ABCD 是菱形,∴BC =AB =8,AC 与BD 的交点O 是BD 的中点.∵E 是CD 的中点,∴OE 是△DBC 的中位线,∴142OE BC ==. 10.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4,斜边上的中线为5,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答案】24【分析】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得出斜边长为1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勾股定理求出a+b 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斜边长为10.∵面积为24,∴22210a b +=,1242ab =, ∵222()210096196a b a ab b +=++=+=,∴14a b +=(负值已舍),∴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1024a b =++=.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AB CD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若5AB =,3CD =,则EF 的长是__.【答案】1【分析】连接DE 并延长交AB 于H ,证明△DCE ≌△H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HE ,DC=AH ,则EF 是△DHB 的中位线,再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答】连接DE 并延长交AB 于H .∵CD ∥AB ,∴∠C =∠A ,∵E 是AC 中点,∴DE =EH ,在△DCE 和△HAE 中,C A CE AECED AEH ∠=∠⎧⎪=⎨⎪∠=∠⎩, ∴△DCE ≌△HAE (ASA ),∴DE =HE ,DC =AH ,∵F 是BD 中点,∴EF 是△DHB 的中位线,∴EF =12BH , ∴BH =AB −AH =AB −DC =2,∴EF =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直线EF 折叠,使点C 落在AD 边的中点C '处,点B 落在点B '处,其中AB 9=,BC 6=,则FC '的长为____________.【答案】5【分析】设FC′=x ,则FD=9-x ,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BC=6、点C′为AD 的中点,即可得出C′D 的长度,在Rt △F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找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设FC′=x ,则FD=9-x ,∵BC=6,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C′为AD 的中点,∴AD=BC=6,C′D=3.在Rt △FC′D 中,∠D=90°,FC′=x ,FD=9-x ,C′D=3,∴FC′2=FD 2+C′D 2,即x 2=(9-x )2+32,解得:x=5.故答案是:5.【点评】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Rt △F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找出关于FC′的长度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BC 中,∠ACB =90°,CD,CE,CF 分别是中线,角平分线,高,则DCE ∠ 和FCE ∠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等【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CE=∠BCE ,再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F=∠A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D=CD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CD=∠A ,最后根据图形写出角的关系即可得证.【解答】证明:∵CE 是∠ACB 的平分线,∴∠ACE=∠BCE .∵CF ⊥AB ,∠ACB=90°,∴∠BCF=∠A (同角的余角相等).∵CD 是AB 边上的中线,∠ACB=90°,∴AD=CD ,∴∠ACD=∠A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DCE=∠ACE-∠ACD=∠ACE-∠A ,∠FCE=∠BCE-∠BCF=∠ACE-∠A ,∴∠DCE = FCE .故答案为: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准确识图,理清图中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CD 与BE 互相垂直平分,AD ⊥DB ,∠BDE=70°,则∠CAD= °.【答案】70.【分析】先证明四边形BDEC 是菱形,然后求出∠ABD 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D 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性可得∠BAC=∠BAD ,然后求解即可.【解答】∵CD 与BE 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BDEC 是菱形.∴DB=DE .∵∠BDE=70°,∴∠ABD=00180702-=55°. ∵AD ⊥DB ,∴∠BAD=90°﹣55°=35°.根据轴对称性,四边形ACBD 关于直线AB 成轴对称,∴∠BAC=∠BAD=35°.∴∠CAD=∠BAC+∠BAD=35°+35°=70°.15.如图所示,直线a 经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分别过顶点B 、D 作DE a ⊥于点E 、BF a ⊥于点F ,若4DE =,3BF =,则EF 的长为______.【答案】1或7【分析】如图1或2,证明△ABF≌△DAE,得到BF=AE=3,AF=DE=4,即可解决问题.【解答】如图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D=90°,AB=AD;∵BF⊥EF,DE⊥EF,∴∠FBA+∠FAB=∠FAB+∠DAE,∴∠FBA=∠DAE;在△ABF与△DAE中,∠FBA=∠DAE,AB=AD,∠BAF=∠ADE,∴△ABF≌△DAE(ASA),∴BF=AE=3,AF=DE=4,∴EF=3+4=7;如图2,同理可证△ABF≌△DAE,∴BF=AE=3,AF=DE=4,∴EF=4−3=1;故答案为:7或1.【点评】该题以正方形为载体,以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深入把握题意,准确找出图形中隐含的等量关系.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边BC上的一点且BE=1,P为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连接PB,PE,当点P在AC上运动时,△PBE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答案】6【解析】连接DE于AC交于点P′,连接BP′,则此时△BP′E的周长就是△PBE周长的最小值,∵BE=1,BC=CD=4,∴CE=3,DE=5,∴BP′+P′E=DE=5,∴△PBE周长的最小值是5+1=6,故答案为6.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 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答案】(5,4).【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进而求出C点坐标.【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AB=5,∴DO=4,∴点C的坐标是:(5,4).故答案为(5,4).18.在四边形ABCD中,AB=CD,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答案】AB//CD等【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答.【解答】∵AB=CD,∴当AD=B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或AB∥CD(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D=BC或者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分别是:(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是AD中点,EF⊥BC于点F,BC=5,EF=3.(1)若AB=DC,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S=__;(2)若AB>DC,则此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S′__S(用“>”或“=”或“<”填空).【答案】15 =【解答】解:(1)∵AB=DC,AB∥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的面积S=5×3=15,故答案为:15(2)如图,连接EC,延长CD、BE交于点P,∵E是AD中点,∴AE=DE,又∵AB∥CD,∴∠ABE=∠P,∠A=∠PDE,在△ABE和△DPE中,∵{ABE P A PDE AE DE∠=∠∠=∠=,∴△ABE≌△DPE(AAS),∴S△ABE=S△DPE,BE=PE,∴S△BCE=S△PCE,则S四边形ABCD=S△ABE+S△CDE+S△BCE =S△PDE+S△CDE+S△BCE=S△PCE+S△BCE=2S△BCE=2×12×BC×EF=15,∴当AB>DC,则此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S′=S,故答案为:=20.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则四边形CODE的周长是__________.【答案】8【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由CE∥BD,DE∥AC,可证得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又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易得OC=OD=2,即可判定四边形CODE是菱形,继而求得答案.试题解析:∵CE∥BD,DE∥AC,∴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4,OA=OC,OB=OD,∴OD=OC=12AC=2,∴四边形CODE是菱形,∴四边形CODE的周长为:4OC=4×2=8.考点: 1.菱形的判定与性质;2.矩形的性质.21.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CD=6 cm,则AB=________cm.【答案】12【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答】解:∵∠ACB=90°,D为AB的中点,∴AB=2CD=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答案】AB=AD.【分析】由条件OA=OC,AB=CD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再加上条件AB=AD可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进行判定.【解答】添加AB=AD ,∵OA=OC ,OB=OD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故答案为AB=A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3.矩形ABCD 中,AB=5,BC=4,将矩形折叠,使得点B 落在线段CD 的点F 处,则线段BE 的长为_____________.【答案】2.5【分析】首先根据折叠的性质与矩形的性质,得到AF =AB =5,EF =BE ,AD =BC =4;然后在Rt △AD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DF 的长,进而得到CF 的长;再设CE =x ,则EF =BE =4-x ,在Rt △CEF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得x 的值,最后由BE =BC -CE ,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F =AB =5,AD =BC =4,EF =BE ,在Rt △ADF 中,由勾股定理,得DF 22AF AD -=2254-在矩形ABCD 中,DC =AB =5,∴CF =DC -DF =2.设CE =x ,则EF =BE =4-x ,在Rt △CEF 中,CE 2+CF 2=EF 2,即x 2+22=(4-x )2,解得x =1.5,则BE =4-x =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找出线段间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出等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5,AB=8,点E 为射线DC 上一个动点,把△ADE 沿直线AE 折叠,当点D 的对应点F 刚好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 的长为_____.【答案】52或10【解答】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分为E点在DC上和E在D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解即可:如图①,当点E在DC上时,点D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QP上,易求FP=3,所以FQ=2,设FE=x,则FE=x,QE=4-x,在Rt△EQF中,(4-x)2+22=x2,所以x=52.(2)如图②,当,所以FQ=点E在DG的延长线上时,点D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QP上,易求FP=3,所以FQ=8,设DE=x,则FE=x,QE=x-4,在Rt△EQF中,(x-4)2+82=x2,所以x=10,综上所述,DE=52或10.2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M、N分别是边BC、CD的上点,且MC=2MB,ND=2NC.点P是对角线上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6【解析】【分析】作M关于BD的对称点Q,连接NQ,交BD于P,连接MP,此时MP+NP的值最小【解答】连接AC,求出BM=BQ=13BC=2、CN=13CD=2,则MP+NP=QN=BC=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四边形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4.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5.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6.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知识网络】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2.如图,在中,于且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 的根,则的周长为().A.B.4+C.8+D.3.(2016春•洪洞县期末)如图1,在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再将图中的阴影部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为30,宽为20,则图2中Ⅱ部分的面积是()A.60 B.100 C.125 D.1504.下列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④正五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真命题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5.(2015•蓬溪县校级模拟)下列每组多边形均有若干块中,其中不能铺满地面(镶嵌)的一组是()A.正三角形和正方形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6.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C,将梯形沿对角线BD折叠,点A恰好落在DC边上的点A′处,若∠A′BC =15°,则∠A′BD的度数为().A. 15°B. 20°C. 25°D. 30°第6题二、填空题7.若将4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使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是______度.8. 矩形内有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1、3、5、7,则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_平方单位.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B≠AD,过O作OE⊥BD交BC于点E.若△CDE的周长为10,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如图,点,是正方形的两个顶点,以它的对角线为一边作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一边作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一边作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若△ABC的边AB=3,AC=2,Ⅰ、Ⅱ、Ⅲ分别表示以AB、AC、BC为边的正方形,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12.(隆化县校级期中)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作等边△ABD,连接DC,以DC当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AB=,则BE的长为.三、解答题13. 如图,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作,且作,又.求证:.14.(2016•市北区二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A作AM⊥BC于M,交BD于E,过C作CN⊥AD于N,交BD于F,连结AF、CE.(1)求证:△ABE≌△CDF;(2)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15.(重庆)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F为边BC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M作ME⊥CD于点E,∠1=∠2.(1)若CE=1,求BC的长;(2)求证:AM=DF+ME.16(营口)已知正方形ABCD,点P是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动点,点E在DC边所在直线上,且随着点P的运动而运动,PE=PD总成立.(1)如图(1),当点P在对角线AC上时,请你通过测量、观察,猜想PE与PB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2)如图(2),当点P运动到CA的延长线上时,(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运动到CA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你利用图(3)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判断此时PE与PB 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一.选择题1.【答案】D.2.【答案】B.【解析】解方程x2+x-2=0得:x1=-2,x2=1,∵AE=EB=EC=a,a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一个根,∴a=1,即AE=BE=CE=1,∵AE⊥BC,∴∠AEB=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答案】B.4.【答案】B.【解析】①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则可以判定另外一组对边也平行,所以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该命题正确;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普通的四边形(例如筝形,如图所示),故该命题错误;③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连接矩形的中点后都是对角线的中位线,所以四边相等,所以是菱形,故该命题正确;④正五边形只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该命题错误;所以正确的命题个数为2个,故选B.5.【答案】B.【解析】A、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3×60°+2×90°=360°,故能铺满,不合题意;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90°、120°,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符合题意;C、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2×60°+2×120°=360°,故能铺满,不合题意;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44°,2×108°+1×144°=360°,故能铺满,不合题意.故选:B.6.【答案】D.【解析】∵梯形ABCD中,AD∥BC,DC⊥BC,∴∠C=90°,∵∠A′BC=15°,∴∠DA′B=∠A′BC+∠C=15°+90°=10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B=105°,∠ABD=∠A′BD,二.填空题7.【答案】30.8.【答案】64.9.【答案】20.【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AB=CD,AD=BC,∵OE⊥BD,∴BE=DE,∵△CDE的周长为10,即CD+DE+EC=10,∴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AB+BC+CD+AD=2(BC+CD)=2(BE+EC+CD)=2(DE+EC+CD)=2×10=20.故答案为:20.10.【答案】.11.【答案】9.12.【答案】1.【解析】∵△ABC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BD是等边三角形∴BD=AD∴△ADC≌△BDC∴∠BCD=(360°﹣90°)÷2=135°又∵∠CBD=60°﹣45°=15°∴∠CDB=180°﹣135°﹣15°=30°,∠BDE=60°﹣30°=30°∴CD=ED,∠CDB=∠BDE,BD=BD∴△BCD≌△BED∴BE=CB=×sin45°=1∴BE=1.三.综合题13.【解析】提示:易证菱形AEFC,∠AEB=∠ACF,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做CG⊥AC,BG∥AC,即得等腰Rt△CBG,等腰Rt△CBG中,故∠CFG=30°∴∠ACF=30°,∠FCB=15°∴14.【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D,∴∠ABE=∠CDF,∠BAD=∠BCD,∵MA⊥AN,NC⊥BC,∴∠BAM=∠DCN,在△ABE和△CDF中,,∴△ABE≌△CDF(ASA);(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ABE≌△CDF,∴AE=CF,∵MA⊥AN,NC⊥BC,∴AM∥CN,∴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C⊥EF,∴四边形AECF为菱形.15.【解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1=∠ACD,∵∠1=∠2,∴∠ACD=∠2,∴MC=MD,∵ME⊥CD,∴CD=2CE,∵CE=1,∴CD=2,∴BC=CD=2;(2)证明:如图,∵F为边BC的中点,∴BF=CF=BC,∴CF=CE,在菱形ABCD中,AC平分∠BCD,∴∠ACB=∠ACD,在△CEM和△CFM中,∵,∴△CEM≌△CFM(SAS),∴ME=MF,延长AB交DF于点G,∵AB∥CD,∴∠G=∠2,∵∠1=∠2,∴∠1=∠G,∴AM=MG,在△CDF和△BGF中,∵,∴△CDF≌△BGF(AAS),∴GF=DF,由图形可知,GM=GF+MF,∴AM=DF+ME.16.【解析】(1)解:①PE=PB,②PE⊥PB.(2)解:(1)中的结论成立.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为对角线,∴CD=CB,∠ACD=∠ACB,又PC=PC,∴△PDC≌△PBC,∴PD=PB,∵PE=PD,∴PE=PB,②:由①,得△PDC≌△PBC,∴∠PDC=∠PBC.(7分)又∵PE=PD,∴∠PDE=∠PED.∴∠PDE+∠PDC=∠PEC+∠PBC=180°,∴∠EPB=360°-(∠PEC+∠PBC+∠DCB)=90°,∴PE⊥PB.(3)解:如图所示:结论:①PE=PB,②PE⊥P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