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花圃植物景观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花圃植物景观分析
摘要:杭州花圃位于西湖景区,前临西湖、后倚西山,环境优美、布置精巧,是一处以“花”与“水”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本文以杭州花圃为例,择选
其中几个主要景点进行植物景观分析,以期对日后植物配置、植物景观营造提供
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杭州花圃植物景观分析
杭州花圃,始建于1956年,占地约269730㎡,其中水域面积达54580㎡,
绿地面积约为119749㎡,前临西湖,后倚西山,环境优美,布置精巧。
杭州花圃历经了两次较大范围且风格不同的改造:1999年首次改造新增了莳
花广场,以“花”和“水”为特色,飞泉流水,乐曲悠扬,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主要以规则式道路、规则式水景、欧式雕塑、下沉广场为主,颇具欧洲古典园林
风情,在当时应该说是十分新鲜且时尚的景观表达手法;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
工程建设行至杭州花圃区域,再为花圃新建了菰蒲水香、藉墙生辉、金涧仰云、
地久天长、翠谷听香、水芳岩秀、清漪神游等景点,此次改造以自然式景观营造、园林布局手法为主,加大了水域的面积,打破了规则式表达手法,通过水、桥、
植物等,贯通连接了自然式与规则式园林造景形式,让两种几乎相悖的园林表达
形式得以共生融合。
如此,杭州花圃发展为一处以花景为主题、以水景为特色,
集游览、休闲、娱乐及科普研究为一体的充满自然野趣的综合性公园。
杭州花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各个景点各具特色,通
过笔者现场踏勘、参考相关资料,总结了该公园植物景观总体特色,并对莳花广场、菰蒲水香等景点进行深入分析。
1 杭州花圃植物景观总体特色
杭州花圃是西湖景观与西面山林茶地景观间的连接部分。
经过两次改造,尤
其是1999年莳花广场的添加,杭州花圃呈现出了相对规则的造景手法,同步配
以对植、列植等相对较为西方的植物配置手法。
1.1 绿地空间形式多样共生
植物配置手法多样性、不同景点景观表达形式多样,均导向了杭州花圃绿地
空间形式的多样共生。
这里有规则式花坛、自然式花境,有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有疏林草地、植物群落,有开阔水景空间、林下私密空间……多种空间形式交替
出现、步移景异、多样共生,使得整体景观序列有韵律、有节奏。
1.2 植物季相变化丰富
资料显示,杭州花圃内共有植物近三百种,其中兰花两百余种。
根据笔者走
访调查,杭州花圃内植物景观基本以公园的功能分区为界进行区分,分别展现春
夏秋冬四季景观。
例如在莳花广场景点内主要展现春季景观,故以春花植物为主,配置樱花、玉兰、木兰、海棠等,同时林下灌木以金丝桃为主,分层展示春花春景。
此外,还有主要展现其余三季花景、树景的景点,将在后文进行植物景观营
造分析。
园内主要观花、观叶、观果植物品种如下:
春季:樱花、玉兰、海棠、腊梅、木兰、金丝桃等;
夏季:紫薇、八仙花、荷花等;
秋季:桂花、柿树、栾树、无患子、梧桐、鹅掌楸、七叶树、蒲苇、再力花等;
冬季:茶花、茶梅、梅花等;
常绿:桂花、乐昌含笑、女贞、广玉兰、香樟、浙江楠等。
2 植物景观分析
2.1公园入口植物景观分析
以杭州花圃东入口为例。
该入口为园林小品形式入口,相较于建筑、构筑式
入口,小品式更具开放性、亲切感,公园无围墙、无界限。
杭州花圃东入口设景石、植物小景,整体给人感觉较为写意。
写意园林小品的设置,就对入口处植物
配置提出较高的要求。
花圃东入口植物配置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形式,以高大水
杉多排列植为主,与湖西整体水杉秋景相呼应,同时水杉林下种植灌木南天竹、
地被书带草。
水杉、南天竹均为秋色叶树种,与杨公堤分车带悬铃木呼应,打造
秋景。
此外,景石边种芭蕉树株,但是芭蕉种植于此略显逼仄,无法突出绿阴如盖、扶疏可爱的特点。
花圃东入口植物景观营造较为大气,虽然结构简单但不乏清新、简洁之感。
但是现阶段下层植物景观整体感觉较为拥挤、缺乏层次,也无亮点。
建议可对林下灌木进行调整,疏除部分南天竹,更换为花灌木或色叶灌木;
还可对地被植物进行品种调整,虽然书带草于林下生长良好,但是单纯的绿色还
是不能够符合杭州花圃以花为题的整体定位,建议可更换为木本花境,搭配一二
年生草花,为入口营造更为丰富的景观特色。
2.2 莳花广场植物景观分析
从东门进入花圃,经过一处双桥后便来到了莳花广场。
莳花广场面积5.5万
平方米,是以花和水为主题,体现花文化而营造的丰满灵动并具人文内涵的园林
艺术空间,主要有花溪、锦鲤池、下沉广场、水花台、莲池、映花泉、散花台、
静水池及涉水池等景区。
莳花广场整体为规则对称式设计,其植物配置形式与整体规则式需呼应,以
对植、列植、丛植为主,多采用乔木-亚乔-灌木-地被。
其中,乔木树种有黑松、银杏、雪松等,亚乔木树种有桂花、日本五针松等,灌木树种有红叶石楠、黄杨等,地被以书带草、兰花三七为主。
现阶段,莳花广场花坛区域内大面积种植月季,并用红叶石楠绿篱镶边,较以往规则式花坛时花布置更为生态与经济。
因莳花广场面积大,整体风格为规则式,该处植物空间以疏朗开阔为主,且
广场以展现花卉整体景观为目的,植物配置相对较为简洁,不过还是用银杏、桂
花等秋叶、秋花树种展示季节性植物景观,简约但不简单,有戏但不抢戏。
场地踏勘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莳花广场南部位置,有一规则式小广场,左
右对称布置植物,所用植物为日本早樱、玉兰、二乔木兰、金丝桃、茶花、芭蕉等,从选用植物种类可看出此处以打造春花景观为主,所用花木渐次开放,使得
该景点花期绵延整个春季,此外,还选用桂花、广玉兰、女贞、香樟等常绿树种
作为框架,选用鹅掌楸、栾树等秋色叶树种打造秋景。
植物景观配合小广场内编
钟园林小品,配合水景,相信于春秋二季时该处植物景观应该十分宜人。
2.3 园路植物景观分析
从莳花广场向南走出,沿园路行至兰苑继续向西行,沿园路行至小隐园。
这
一条宽约为2.5米的园路周边植物景观也较具特色。
此处植物景观的营造体现着
花圃与整个西湖景区景观的承接与过渡,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以树丛、树群、树林等自然形式为主。
穿过莳花广场南部走到这条园路上,首先与鹅掌楸、栾树等秋色叶树种相遇,以广玉兰、桂花、浙江楠等为常绿树种。
再走数十米后,园路两侧列植柿树,秋
季观柿树红果,也是秋景之一。
行至菰蒲水香景区附近,从园路上还可窥见菰蒲
水香的水面,有广玉兰对植框景,水面延伸感很强。
再往前行,可见园路两边
列植金桂,在十月漫步于此,花香满溢,从嗅觉上打造秋景。
再往前行,即可进
入杭州花圃西部景区。
该条园路周边植物景观以自然式为主,以常绿树种打底,搭配秋叶、秋花、
秋果、秋香树种,营造秋季景观季相。
中层树种主要选择适宜杭州地区冬季延至
春末开花的植物种类,包括美人茶、紫玉兰、紫荆、结香、木绣球等。
下层地被
以书带草、兰花三七为主。
应该说,园路的植物配置还是给人步移景异的感觉,
私密感强烈,季相强烈,行走体验较佳。
但是,自然式的配置下,还是会有灌木
球的出现,建议可以改为散本养护,更符合园林景观特点。
3 小结
杭州花圃整体植物景观主题明显、特点鲜明、季相丰富,可以说是一个四季
有景的公园,植物配置因功能分区的不同有区别,也有融合,更有过渡,相对较
为完善。
但是建议杭州花圃多增加引入一些适合的地被品种,同时通过日常养护管理增强植物层次。
参考文献
【1】钱萍等,杭州花圃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作者简介:王乘乘,1988年5月,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员,风景园林硕士在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