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站检验和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血站检验和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
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基于实践进行探究分析了解血站采血人员工作中可能引发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且探讨有效措施。

方法:选择采血站46名采血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自制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统计采血人员的锐器刺伤概率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策略。

结果:7名采血人员出现职业暴露,检测中直接与污染物接触的有2名占比28.57%、被针头刺伤的有3名占比42.86%和操作不当的有2名占比28.57%。

结论:根据时间进行分析,了解采血人员可能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及时预防,保证采血人员安全,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血站检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血站采血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被体液或血液污染的尖锐物质划伤,或者是自身皮肤出现破损与其他污染物直接接触,都被称为职业暴露。

一些被污染的血液样本,由于特殊条件会导致其飘散于空气中,通过气溶胶传播让采血人员的粘膜和呼吸道被感染。

献血之前会对人员进行体检筛查,但是无法完全排除病毒携带者。

采取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被刺伤或者是被贱污,由此可知必须要做好防护工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这一期间采血站的46名采血人员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0.32±1.23)岁,46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从学历来看,大专和本科以上的分别有22例和24例,本次所选择的采血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0.55±1.73)年。

本次研究是在采血站管理相关组织审批下开展的,并且采血人员知情并签订相关协议。

1.2护理方法
为了解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本次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对所有采血人员进行深入分析,本次调卷是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防护指导原则自行编制的,对于本次研究具有针对性。

研究中共计发放问卷46份,完全有效回收。

2结果
2.1采血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对比
表1采血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比较表
直接与污染物接触
被针头刺

操作不当
232
28.57%42.86%28.57%
有上面表1的数据可知,46名采血人员中出现职业暴露的有7名,直接与污染物接触的、被针头刺伤的和操作不当的分别有2名、3名和2名,分别占出现职业暴露的28.57%、42.86%和28.57%。

3.讨论
(1)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
为了保证血站采血人员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必须保证其工作环境安全,每天对血站内的空间进行紫外线杀毒,除此之外还要对仪器进行清洗消毒,主要是利用氯消毒剂,每天消毒两次。

消毒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利用氯
消毒剂进行仪器消毒时避免让皮肤与消毒剂直接接触,避免消毒液剂刺激皮肤,
避免消毒剂被吸入肺部或者溅出到眼部。

2)规范采血人员的操作行为
采血人员进入采血室采血之前,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配戴好各
种防护品,保护服尽可能选择吸水性比较强的,同时可以选择上下分体的防护服
方便采血操作,利用防护服避免自身衣物被污染,进而浸透到内部与采血人皮肤
相互接触。

与此同时,也需要定期对防护用具进行清洗更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各项消毒流程。

采血之前按照正确方式用消毒剂洗手,采血完成之后也需要
再次做好手部清洁,避免出现感染。

采血所用的器具,在使用前后都应浸泡在消
毒液内,若是需要使用提前需要清洗干净高压消毒。

一次性防护用品的污染后要
立即更换,其他物品被污染后需要及时利用消毒剂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

3)严格执行废弃物品的处理工作
把采血过程中使用过的废弃针头集中处理,通常是放在专用的器皿盒中密封
保存,后续利用专业医疗费用处理手段集中处理,避免采取人员被针头划伤引发
接触性感染。

采血过程中出现血迹渗透,需要利用消毒液杀毒处理,如果采血人
员手部接触到遗留血液应该及时用消毒毛巾擦拭,并且及时用消毒剂清洗。

(2)职业暴露的处理
1)预防性用药
采血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划伤,需要以尽快的时间使用预防药品,除此之外,为了有效避免出现感染,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某一感染发生概率,分析具体感染危险指数,进行免疫预防用药。

2)进行紧急处理
采血工作人员皮肤接触的污染液体,需要及时利用清水进行冲洗,后续利用消毒液消毒。

如果是被锐器划伤,则需要按照处理流程及时处理,由近到远挤压伤口,尽可能多挤出伤口部位血液,反复冲洗之后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及时包扎。

(3)追踪
采血人员接触到具有感染病症的人群,需要进行随访检验,严格按照各种病毒特征,分别进行不同时间内的三次检验追踪,比如,梅毒病毒需要在暴露之后的第一天检验追踪,后续第28天再次检验,最后第三个月时间最后一次检验追踪,分析直接暴露之后的实际情况。

由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充分了解血站采血人员日常工作中可能引发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保证采血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顾亚军.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当代临床医刊,2015,(6).
[2] 王爱红,陈丽雯,鲁梅华.新形势下基层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现状及预防[J]. 中国输血杂志,2015,(8).
[3]刘仁芳.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和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7,(23).
作者简介:邹兰芳(1989.9—),女,江西上饶人,嘉兴中心血站护师,研究方向:血站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