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习题湘教版必修3(2021022404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重点展示
1•遥感技术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分类。
2.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学会利用遥感成像特点及规律简单地解译、判读遥感影像。
、预读教材
一、遥感技术
1•遥感概述
(1)原理: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引的特性不同。
(2)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_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监测范兩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
持点Y 理'迅連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受地而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
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系统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遥感分类
①运载工具: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
②优点: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定期、重复观测。
(4)航空遥感
①运载工具:飞机。
②优点:机动性强。
(5)近地遥感: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分辨率高。
二、 遥感与资源普查 1 •勘探矿产资源
(1) 借助遥感技术发现蕴藏矿产的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
(2) 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缩短探矿时间。
2.生物资源调查
(1) 方式: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 产量等信息。
(2) 服务部门: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
三、 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1 •意义
(1) 为社会信息化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
(2) 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
(3) 提高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识。
2 •洪涝灾害的监测
(1) 优点:实时和准确地收集洪水分析资料。
(2) 作用:为分洪和灾后重建提供重要的依据。
问题探究 ------- 蠅生互动,削研襯究粗根基
I
I
鼠结深比 ——全面槪括,孰谕熟记全奚破
*
:
对点演练 -------- 即时扎固,即孝即用速提能
I
知识点一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流程
[问题探究]
读教材P88图3 -27和P89图3 — 29、图3-30,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遥感技术系统中的关键装置是什么? 提示: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探究2遥感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提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记录下来,传 送到地面接收站,进行图像处理与应用。
探究3植被在假彩色遥感图像上呈什么色调? 提示:呈现红色。
课
堂互动区
探究4河流湖泊的色调、形状怎样?
提示:河流湖泊的色调都是灰白色或浅蓝色。
湖泊呈面状;河流呈线状、弯曲多变,宽度由上游到下游变宽。
探究5城市、村庄、道路的色调、形状怎样?
提示:城市、村庄、道路的色调都是灰白色或浅蓝色。
城市呈面状;村庄呈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道路呈线状,相对平直,宽度不变化。
[总结深化]
1 •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如图所示:
2.航天、航空、近地遥感的比较
飞行区域
某地区连续观察,周期性好
[拓展延伸]
遥感被誉为人的视力的延伸,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遥感能够精确地观测到距离更遥远、范围更广阔的现象;
②遥感能够更及时、更持久地监测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遥感能观察到可见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线,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它们往往
包含了物体重要的信息。
[对点演练]
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运载工具采用
的是_________ 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率较
________ (填“高”或“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乙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它的产生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遥感技术的装备及工作原理,回答本题要联系学过的物理方面的知识,这也体现了近年来高考的学科综合趋势。
同性质传感器离地面越高,探测范围越大,但精确度降低,探测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不同地物的辐射特性不一致。
答案:(1)飞机航空摄影高
(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或大气散射光能产生的地面辐射
(含电磁波)不同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电磁波的能力
知识点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首先要明确遥感影像图片的主题内容。
这是进行准确判读的前提。
如“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变化遥感图”中需要我们判读的是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的变化特征。
(2)了解掌握遥感影像图片的基本解译标志、解译过程及注意事项,从而了解影像图片中的各种地物的差别及特征。
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等。
如上图中我们可以抓住色调和形状两个要素进行判读,依据色调可确定图中的白色区域为冰原部分,依据其形状的变化可确定冰原面积的变化。
(3)对主题判读地物进行分析、推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如对上图中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发现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大大减少了,说明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其冰原面积的减少必然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点演练]
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
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比较图。
材料二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 _________特
征,以此观察高山草甸分布的高度是 ______________ 。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
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
)
①桷树②桦树③松树④草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3)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4) 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
影响 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对地理事物的监测,主要是通过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差异来完 成的;根据材料二图可读出高山草甸分布的高度。
第 (2)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可知,绿光波
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达
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
90%第(3)题,本题属于记忆
性知识。
第(4)题,材料二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主 要是由水、热条件随地势变化而产生的。
答案:⑴光谱 2 000米以上
)0 &
2
o o o O o -nu o- O 0 5 0 5 2 11
紫蓝青竦黄捲红
⑵D
(3)①监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优点。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垂直分异地势高低导致水热差异
堂练 ■* I I 诛堂8分卿对点嫌,让 学生建热打铁澗化所 拿耽轉速施只竦准度
I
¥随堂巩固检测
2015年11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 星的发射成功将会对我国的科学实验、
资源管理、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据此完成1〜3题。
1 •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 传感器
B. 地面接收站
C. 太阳能电池
D. 计算机系统
2 .“遥感卫星二十九号”工作原理的主要环节是 (
)
A. 目标物一一传感器一一成果一一遥感地面系统
B. 目标物一一传感器一一遥感地面系统一一成果
C. 收集 ---- 传输 --- 电磁波
D. 电磁波一一收集一一传输 3.
“遥感卫星二十九号”主要的应用领域有 ( )
①科学试验 ②定位导航 ③国土资源普查 ④交通流量管理 ⑤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 灾 A. ①②③B .①③⑤ C.②③④D .③④⑤ 解析:1.A
2.D
3.B 第1题,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
第 2题,B 项是遥感
技术的主要环节,而该题只问“遥感卫星”的主要工作环节,故选 D 项。
第3题,定位导航
和交通流量管理是 GPS 的功能。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据此回答4〜5题。
4 .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课下练
I
课下限时检测,提it 提能.号课一楡测,步 步为管步步贏
训练提能区
5.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
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B .①②③④
C.①②③D .①③
解析:4.C 5.B 第4题,遥感灾害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
害、森林火灾等。
第5题,阔叶林、针叶林反射波谱不同;落叶林与常绿林可根据不同季节
的遥感图像区分;植物遭受病害,反射波谱将变化;草场退化,植被减少,其反射波谱也发生变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 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kg ,高产攻关
926.6获得成功。
据此回答6〜7题。
6 •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下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
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7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6.B 7.B 第6题,遥感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
处理设备等组成,其可用于估算粮食产量。
第7题,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可运用遥感技术,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8.读卫星遥感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遥感技术装备的名称:① ___ ② ,③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装备的作用是
②装备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卫星作为运载工具的遥感称为 ____________ ,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据图可判断出各遥感技术装备。
注意遥感平台就是指运载工具,它的作
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
除了卫星外,常用的遥感平台还有飞机、气球等。
第 (2)题,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作用。
第
(3)题,考查遥感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
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遥感对地物 分辨率的高低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答案:(1)遥感平台(或运载工具)传感器 信息传输装置(或地面接收站) (2) 运载传感器 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 (3)
航天遥感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等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