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第11周周考生物试题11.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生物第四次周考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3前三章;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60分,30题,每题2分)
1.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细胞能运输氧气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可以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有几项( )
①呼吸酶②DNA聚合酶③乳糖④脂肪酸⑤乙酰胆碱⑥钾离子通道蛋白⑦O2⑧尿素⑨乳酸⑩胰蛋白酶⑪血红蛋白⑫甲状腺激素受体⑬胆固醇
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七项
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A.B.
C.D.
4.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表示由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其末梢。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了3个突触
B.图中的①②③④⑤可代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刺激图中b点,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中只有a、b、c、d点能产生兴奋
D.刺激图中d点,则只有c、d、e产生兴奋
5.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的为抑制性突触。
如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带圈数字代表不同的突触小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突触小泡中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图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肌肉型D.突触2和突触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兴奋
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 K+浓度
B.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
C.体温调节中,人持续高烧 38 ℃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7.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 T细胞特异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C.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9.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③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
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⑤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抗原不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过敏反应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⑧机体消灭结核杆菌主要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⑨切除胸腺的实验动物,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减弱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⑦⑨ C.②③④⑤⑥⑨ D.②④⑥⑦⑧
11.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
12.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
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
A . 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 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
B . 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
C . 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
D . 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
Ⅰ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13.下表中表示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结果均相符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4.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 、b 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 处膜的内外侧。
在bd 的中点c 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 图乙①点时Na +
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 . 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D . 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 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15.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都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下表述不合理的是( )
A . 沃泰默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小肠中是否有神经参与
B . 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胰液的分泌
C . 盐酸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的一种间接因素
D .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勇气和严瑾的实验设计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16.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如果该器官为甲状腺,则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浓度A 处高于
B 处 B . 如果该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 处低于B 处
C . 如果该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 处高于B 处
D . 如果该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 处低于B 处
17.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 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 .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18.图 1 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 2 为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图 1 和图 2 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 图 1 中Ⅰ、Ⅱ的最低点和图 2 中 H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 浓度
C . 若图1 中的 a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 2 中的 m ,则 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e
D .
若图
1 中的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
2 中的 m ,则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 小于 2m 19.以下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
B .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是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C .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 . 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0.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由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 . 鲍森•詹森的实验选择琼脂证明该种影响能够透过琼脂
C .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 .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21.如图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茎段生长影响的结果,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 生长素促进该植物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7~10-5
mol/L 之间 B . 继续增大实验浓度,会出现与不添加生长素组相同的实验结果 C . 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 该实验不能证明该植物茎段的生长只与生长素有关 22.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 . 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C . 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 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23.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茎具有向光性不能由上面结果得知 ②向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促进作用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④一定范围内,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4.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吲哚乙酸(1AA)。
为了验证NAA 和1AA 的这种差异,用胚芽鞘进行实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本实验可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
B . 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或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
C . 胚芽鞘尖端首先要切除,以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 . 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
25.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蒸馏水、0.4mg •L -1、0.7mg •L -1、1mg •L -1
、
1.3mg •L -1、1.6mg •L -1
的2,4D 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h ,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 2,4-D 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B . 2,4-D 溶液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
C . 1mg •L -1的2,4-
D 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 . 0.4mg •L -1
的2,4-D 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26.从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 . 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部分
B .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 . 一定浓度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
27
.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
分实验示意图。
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 实验一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
B .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D . 实验四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
28.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不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 . ②⑤⑦
B . ①②③⑤⑧
C . ①③④⑥⑦
D . ②⑤⑧ 2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②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③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④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4-D 属于植物激素
⑤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抑制⑥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A . 二项 B . 三项 C . 四项 D . 五项
30.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能结两次果实,即春果和秋果。
研究者选取了5年生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为材料,研究了春、秋果两个幼果期以及盛花期和盛花后期雌花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 . 不同季节果实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激素含量
B . 喷施适量生长素可提高该无花果秋果的产量
C . 该果实中只有生长素和脱落酸两种植物激素
D . —年两次所结的果实中产量较大的应是春果
第II 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30分) 31(8分).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据图回答: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______,还分泌[b]______________激素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c 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量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
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尿液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______。
32(8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______。
(2)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感染麻疹病毒。
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过程是___(用序号表示)。
图中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______。
(3)据图所示,细胞D是由___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
免疫学研究证明,如果细胞D产生了针对核蛋白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在免疫学中属于______。
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有毒的常春藤、橡胶和油漆引起的,这在免疫中属于______反应。
(4)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图中①表示第一次感染病原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___。
33(10分).下图A、B表示反射弧及神经纤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1表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表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回答问题。
(1)图A中⑥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位于该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环节。
在突触后膜处完成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
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是________(单/双)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神经纤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
(3)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儿却不能,经常会“尿床”,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点的电位。
图1中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点的电位。
34(14).某科研小组以豌豆作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把豌豆放在26 ℃的黑暗处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胚芽鞘的对应位置分别获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图甲)。
然后把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外源激素、含生长素(IAA)、赤霉素(GA)的三种培养基上培养(IAA与GA浓度相同),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3天后观察,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注意:C表示不含IAA和GA,G表示含有GA,I表示含有IAA)。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切段的长度、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
(2)图中,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填“S1”“S2”或“S3”);_____(激素)对S2段伸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3)如果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3切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是_____抑制剂处理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生物第四次周考试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向选择题(共60分,30题,每题2分)
1-5 DCCCA 6-10 DDBD B 11-15 DA C CB
16-20 ABDDB 21-25 CBADA 26-30 DDCC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0分)
31(8分,每空1分)
【答案】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甲状腺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减少增多④⑤
32(8分,每空1分)
【答案】体液免疫 D ④⑦⑧细胞A、细胞B 细胞C、细胞E 自身免疫病过敏 C
33(10分,每空1分).
【答案】突触神经中枢化学信号→电信号单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 钠离子大量流向膜内高级神经中枢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A C
34(14,每空2分).
抑制剂处理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胚芽鞘的不同切段、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赤霉素) 切段伸长的长度激素的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S1 赤霉素(GA) 蛋白质合成该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