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活化石”之称,并且是最古老的孑遗种子植物的是下列哪种植物?()
A.苏铁B.银杏C.红豆杉D.水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红豆杉、水杉、银杉、银杏、珙桐等都是我国的珍惜物种,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

【详解】
苏铁,铁树,另称避火蕉。

因为树干如铁打般的坚硬,喜欢含铁质的肥料,得名铁树。

另外,铁树因为枝叶似凤尾,树干似芭蕉、松树的干,所以又名凤尾蕉,故A错误;银杏属于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并且“活化石”之称,故B正确;红豆杉是雌雄异株,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故C错误;水杉,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雌雄同株,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2.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水螅的出芽生殖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水稻、小麦
C.利用植物的开花结果生殖新个体D.依靠植物的根、茎、叶生殖新个体
【答案】D
【解析】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性状;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

水螅的出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小麦、水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不符合题意;依靠植物的根、茎、叶生殖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利用植物的开花结果生殖新个体,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进行呼吸B.在土壤中运动C.吸收营养D.保持水分
【分析】
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详解】
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

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完成呼吸。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壁来完成的。

4.设计一个实验,内容是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D.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详解】
1只鼠妇的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要用10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而不是用一只,故A错误;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统计的次数不能为一次,故B错误;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温度,需要分成室温和低温两组,而不是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故C错误;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有利于控制实验变量的单一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5.已知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D和d控制.一对夫妇的基因都是Dd,那么,他们子女的基因可能是()
A.DD、Dd B.DD、dd C.DD、Dd、dd D.DD
【答案】C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详解】
一对夫妇的基因都是Dd,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他们子女的基因可能是DD、Dd、dd,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6.举手、投足等动作,一般都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拉;②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③骨绕着关节转动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考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7.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 胸廓容积扩大
B.b→c时: 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 呼气,膈顶下降
D.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答案】B
【解析】
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详解】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故A错误;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故B正确;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顶上升,故C错误;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肺通气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分析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8.去年非洲猪瘟在我省部分地区爆发,各地对进出的车辆等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请问这种方法是预防非洲猪瘟措施中的()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各地对进出非洲猪瘟疫区的车辆等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目的是杀死病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其它附着物上的病原体,防止传播疾病,所以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出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人体的病原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泪液中溶菌酶可以使病菌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对各种病菌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是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0.大肠杆菌、桑树、家鸽和大熊猫共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的是()
A.都具有严整的结构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有生长和生殖现象D.都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是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具有的应激形式。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桑树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家鸽是动物属于真核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桑树和家鸽都具有细胞结构,因此都能进行新陈代谢,B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桑树和家鸽都具有细胞结构,因此都有生长和繁殖现象,C不符合题意;产生反射需要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因此只有家鸽才有,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看出问题的本质,实质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区别。

1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B.产生了有利变异
C.产生了不利变异D.产生了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解析】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
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所以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是产生了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12.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由于时差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奋,这是因为()
A.舟车劳顿B.体内的生物钟还未调拨过来
C.饮食不习惯D.出国前超负荷训练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

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其实人的生物钟是可以调整的,外交官和运动员为了适应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就得人为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努力使自己在最需要体力和精力时,处在最佳状态。

因此,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由于时差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奋,这是因为体内的生物钟还未挑拨过来。

【详解】
13.下图所示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⑥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B.②对物质进入细胞有选择作用
C.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后进行分裂
D.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⑤中完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2)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质、⑥是叶绿体。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④液泡、⑥叶绿体,A正确。

B.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能够对进入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有害物质不能轻易进入,有用物质不能随意渗出,B正确。

C.细胞分裂过程中,先是③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是⑤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是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动都是在⑤细胞质中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体现着形态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的和谐之美。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片的保卫细胞形态扁平排列整齐,有利于保护内部组织
B.叶肉细胞圆柱状或不规则,含有大量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C.精子细胞呈蝌蚪形,有长长的尾,便于快速游动
D.神经细胞有数量较多的树突和较长的轴突,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叶片的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

保卫细胞是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错误
B中,叶肉细胞分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呈不规则状,排列疏松;栅栏组织呈柱状,含有大量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C中,精子是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呈蝌蚪状,有长长的尾,便于快速游动。

D中,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并能把冲动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其中B、C、D都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

【考点定位】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精子、神经细胞
15.从生物分类上看,下列各项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玉米和青蛙B.家鸽和鲫鱼C.老虎和苍蝇D.黄牛和绵羊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玉米是被子植物,青蛙是两栖动物,A不符合题意;
黄牛和绵羊都是胎生哺乳,都属于哺乳动物,共同特征最多,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16.乌贼的运动方式是()
A.游泳B.爬行C.行走D.跳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如乌贼生活在水中,故运动方式为游泳。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17.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④③①②B.②⑤①④C.④⑤③②D.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病毒是病原体,流感病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

18.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多个柱头受粉),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以及果皮的颜色依次为:Dd、dd、黄色
B.一株甲品种的梨树,在蕊期去掉雄蕊,接受乙品种梨树的花粉,所结果实的味同乙品种梨的口味C.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豌豆不需要经传粉受精就能结果
D.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这说明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感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相同。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来。

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
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
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接受红色番茄(Dd)的花粉后,黄色番茄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d,红色番茄的花粉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D或d,遗传图解如下:
因而种子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一样,是dd,性状为黄色,故A符合题意;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甲品种的梨树,花蕾期去掉雄蕊,授以乙品种的梨树的花粉,仍然是甲梨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还是甲品种梨的品种,故B不符合题意;在植物的有性生殖中,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之后才能产生种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用纸袋套住花蕊,并不能影响其传粉和受精,故C不符合题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是由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控制的无意识的简单反射,在睡眠状态下,这种反射并没有经过大脑的调控,并不会产生感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相同、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19.用滴管在切开的马铃薯上滴加2滴碘酒,结果滴加碘酒的部分变成深蓝色.这说明马铃薯里含有()A.蛋白质B.脂肪C.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淀粉的验证办法,思考解答。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其中淀粉等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色,据此可知,将新鲜的马铃薯切开后,在切口的剖面上滴加几滴碘酒,马铃薯会变蓝,这说明马铃薯内含有丰富的淀粉。

故选:C。

【点睛】
阶段性成果。

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A.基因控制性状B.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就是性状D.基因与性状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详解】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在研究将玉米的高产基因转入水稻,使水稻产量提高,表明水稻产量高的性状是由高产基因控制的。

故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因控制性状。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有关知识。

关键是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1.将晾衣服用的铁丝拴在小树上,会对小树造成伤害,这是因为铁丝会损伤小树的()
A.木质部中的导管B.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C.韧皮部中的筛管D.树皮中的纤维
【答案】C
【解析】
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

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解答: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时间长了铁丝会把树皮勒断,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勒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

故选C
2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分析】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详解】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

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因此抗体不是由侵入人体的抗原产生的,而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一种抗体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

23.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带土移栽②去掉部分叶片移栽③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④尽量利用早晚移栽
A.②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解答:解: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②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④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①带土移栽等.
故正确选项为:B
点评: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4.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
A.红色,dd,Dd或DD B.黄色,dd,Dd或dd
C.红色,Dd,Dd或dd D.黄色,Dd,DD或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
(2)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则红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果皮黄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dd。

(3)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详解】
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

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分别是黄色、dd。

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形成种子胚的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Dd或dd。

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是黄色,dd,Dd或dd。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果皮或种皮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

25.松、竹、梅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因而被誉为“岁寒三友”,得到古今文人的广泛赞美。

下列关于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够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