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春山房印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印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23.07 总第165 期
老春山房印话
□ 高庆春
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空处立得马,密 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 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又说:“篆法古而章 法奇,心须有本。”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 境界以及其奥妙所在。考察历代篆刻家的作 品,在通常的风格特征之下,总有那么几方奇 特而令人难忘的。如黄牧甫的“器父”,吴缶翁 的“暴书榭”,齐白石的“夺得天工”,陈师曾的 “歇狂”,等等。这些印作章法新奇,迥异于常 态,又颇耐人寻味,深得古法精髓。又有强烈 的个性特征,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这样的 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篆刻家对入印文字往往是很挑剔的。有些 字摆在一起很不协调,也就更难刻出其满意的 风格或味道来,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的时 候只好放弃。有人令刻“云朋霞友”,应是一道 难题。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云”“霞”在上, “朋”“友”在下,上重下轻,视觉上犯忌,难 看。真想弃之不刻。如果换个思路,“云”取简体 结字,除了“霞”较为繁复,另外两字也尚简, 就成了“三简一繁”。进而把“云”放倒,做回旋 之态,与之对角的“友”也由纵向排列变成横 向倾斜走势,为强化线条的排叠效果,随之,将
聊的事情耗费了我们大量宝贵的时光。把能利 用的时间哪怕是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珍 惜光阴,从现在做起还不晚。
于是决定刻“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一经典 诗句。多字印历来是篆刻中的难点,不是因为 字多难刻,而是若摆布不当,易流于平庸或视 觉失衡,最终导致失败。无论是汉印还是古玺 类的多字印,都对作者的综合驾驭能力有着很 高的要求。其中的关键点是要注意虚实关系的 注入、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协调,以及聚散离合 的处理,最终使通篇气韵流动起来。
刀感也是印章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冲刀 过去,崩痕痛快淋漓,尽量保留这些带有刀感 的痕迹,斑驳陆离的齿痕引人进入无限的遐想
高庆春 云朋霞友 106
高庆春 一寸光阴不可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庆春 须弥作寿山
与回味之中。刀味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 对文字过分的视觉依赖,从而完成视觉的综合 审美效果。
(本文节选自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河南 美术出版社,2023年4月)
责任编辑:张新
高庆春 不受束缚雕镌中 高庆春 楚客
高庆春 君子豹变 高庆春 息交以绝游
高庆春 一笑一少一怒一老 高庆春 身与竹化
Hale Waihona Puke 高庆春 时得一二遗八九 高庆春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刻这方印使我感到新奇的章法与印面效 果不是不能追求,而是不能刻意求之。积累, 悟道,加上执着的探索,也许就会得到惊喜!
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代朱熹有《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 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 梧叶已秋声。”这首激励少年勤奋上进的诗老 幼皆 知,时 时 提 醒 我们 要 珍 惜 光 阴,勤 勉 做 事。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我们 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那往往是因为无端、无
石 料为 雅 安 绿 石,石质 颗 粒 较 粗,但 这 个文 字内容用粗 朱 文 反而觉 得 挺合 适 的。因 石纽较 矮,边 款 就 依其 起伏 形 状刻 成 三面, 拓出来 聚 气 又 耐 看。全 部 完 工 后 再审 视,这 方 印由最 初 的 难 摆 布、难 处 理,变 得 越 咀嚼 越有味道了。
以战国文字入印,在设计印稿的过程中, 反反复复,左右权衡,颇费思量。为了画面组 合 效 果 的 需 要,“ 阴 ”取 简 写 一 例,“ 轻”则 取楚简上下结构一例,这样繁简搭配,自成一 格。全篇看点在于不做正局,倾斜取势。“光” 与“不”的团聚一体,打了个埋伏,先给人以一 个字的错觉,再仔细看,非也。这样一来,整印 下部留出的空间明快紧凑,与上部的字组形成 虚实呼应关系,生出韵律。加之边栏的粗细搭 配,更助推了节奏。
须弥作寿山 日前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历届“兰亭奖”终 身成就奖作品展,顺便在展馆一层看了一个禅 宗题材的书画展。展品大部分为明代僧人所 作,纸质泛黄,卷轴工精,所书多见性情挥洒, 少了几分书家匠气,很受启发。其中有一件“须 弥作寿山”的条幅,引起了我的注意。条幅作 者为隐元,为明末清初的一位禅宗僧人,福建 省福清市人。隐元曾与道者超元一起远赴日本 传播佛法,对当时日本禅宗界临济、曹洞二宗 的复兴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是日本禅宗 黄檗宗的始祖以及煎茶道的始祖。 说到禅,不得不说它是一种心灵的哲学、 人生解脱的智慧。禅讲究自性空明,而不执着 于佛家的形式,靠的是心灵的感悟。禅可以使 人在瞬间顿悟出自己心中纠缠多年的执念,反 观内视,脱却心中的枷锁,如“明心见性”“真 如 本 心”“ 摄 意 不 动 ”“心诚 则 灵”“ 放下便 是”“得大自在”等。禅没有固定的形式与法 则,完全靠自己来悟,参悟、渐悟、了悟、开悟、 妙悟、顿悟,不一而足。所谓“小疑小悟,大疑 大悟,不疑不悟”“情专志笃,三昧速成”。了 解一些禅宗,多一些修心悟道,对于我们正确 认识世界、客观看待自我、平和看待他人,都会 大有裨益。 还 是 对 前 面 那 句“ 须 弥作 寿山 ”念 念不 忘。“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 度神话中的名山。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 光”“善积”等,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妙高 山”等。“须弥作寿山”,充满了禅意,也令人遐 想、开悟。因为引发了兴趣,篆刻的冲动挡都 挡不住。三下五除二,印稿旋即成形,简单明 了,鲜明自然。章法上自然留红,大方得体,又 有笔画间的穿插呼应,我喻之为“榫卯结构”。 这一可遇不可求的字形结构搭配组合,耐人咀 嚼,趣在其中,应为此印一大亮点。 禅,无处不在,但需净化心灵,方能悟出。 艺术创作除了守常遵法、勤奋用功,还需反观 内心,渐修渐悟。如果有一天醍醐灌顶,了然顿 悟,那可能就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的境界了。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
“霞”的末笔也做倾斜伸展之状,三条斜线顿 时让人觉得奇妙而有趣。
为了再强化这三条斜线的组合,将靠近它 们的这一段边框加厚,且“肉”向内长,如磁石 般抓牢这些斜线,排叠的三线似大自然中的某 种景象,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边框的其他各段 则削细或呈断续状,与印文形成反差。边框助 推韵律,通篇节奏感就这样生发出来了!
107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23.07 总第165 期
老春山房印话
□ 高庆春
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空处立得马,密 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 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又说:“篆法古而章 法奇,心须有本。”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 境界以及其奥妙所在。考察历代篆刻家的作 品,在通常的风格特征之下,总有那么几方奇 特而令人难忘的。如黄牧甫的“器父”,吴缶翁 的“暴书榭”,齐白石的“夺得天工”,陈师曾的 “歇狂”,等等。这些印作章法新奇,迥异于常 态,又颇耐人寻味,深得古法精髓。又有强烈 的个性特征,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这样的 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篆刻家对入印文字往往是很挑剔的。有些 字摆在一起很不协调,也就更难刻出其满意的 风格或味道来,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的时 候只好放弃。有人令刻“云朋霞友”,应是一道 难题。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云”“霞”在上, “朋”“友”在下,上重下轻,视觉上犯忌,难 看。真想弃之不刻。如果换个思路,“云”取简体 结字,除了“霞”较为繁复,另外两字也尚简, 就成了“三简一繁”。进而把“云”放倒,做回旋 之态,与之对角的“友”也由纵向排列变成横 向倾斜走势,为强化线条的排叠效果,随之,将
聊的事情耗费了我们大量宝贵的时光。把能利 用的时间哪怕是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珍 惜光阴,从现在做起还不晚。
于是决定刻“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一经典 诗句。多字印历来是篆刻中的难点,不是因为 字多难刻,而是若摆布不当,易流于平庸或视 觉失衡,最终导致失败。无论是汉印还是古玺 类的多字印,都对作者的综合驾驭能力有着很 高的要求。其中的关键点是要注意虚实关系的 注入、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协调,以及聚散离合 的处理,最终使通篇气韵流动起来。
刀感也是印章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冲刀 过去,崩痕痛快淋漓,尽量保留这些带有刀感 的痕迹,斑驳陆离的齿痕引人进入无限的遐想
高庆春 云朋霞友 106
高庆春 一寸光阴不可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庆春 须弥作寿山
与回味之中。刀味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 对文字过分的视觉依赖,从而完成视觉的综合 审美效果。
(本文节选自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河南 美术出版社,2023年4月)
责任编辑:张新
高庆春 不受束缚雕镌中 高庆春 楚客
高庆春 君子豹变 高庆春 息交以绝游
高庆春 一笑一少一怒一老 高庆春 身与竹化
Hale Waihona Puke 高庆春 时得一二遗八九 高庆春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刻这方印使我感到新奇的章法与印面效 果不是不能追求,而是不能刻意求之。积累, 悟道,加上执着的探索,也许就会得到惊喜!
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代朱熹有《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 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 梧叶已秋声。”这首激励少年勤奋上进的诗老 幼皆 知,时 时 提 醒 我们 要 珍 惜 光 阴,勤 勉 做 事。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我们 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那往往是因为无端、无
石 料为 雅 安 绿 石,石质 颗 粒 较 粗,但 这 个文 字内容用粗 朱 文 反而觉 得 挺合 适 的。因 石纽较 矮,边 款 就 依其 起伏 形 状刻 成 三面, 拓出来 聚 气 又 耐 看。全 部 完 工 后 再审 视,这 方 印由最 初 的 难 摆 布、难 处 理,变 得 越 咀嚼 越有味道了。
以战国文字入印,在设计印稿的过程中, 反反复复,左右权衡,颇费思量。为了画面组 合 效 果 的 需 要,“ 阴 ”取 简 写 一 例,“ 轻”则 取楚简上下结构一例,这样繁简搭配,自成一 格。全篇看点在于不做正局,倾斜取势。“光” 与“不”的团聚一体,打了个埋伏,先给人以一 个字的错觉,再仔细看,非也。这样一来,整印 下部留出的空间明快紧凑,与上部的字组形成 虚实呼应关系,生出韵律。加之边栏的粗细搭 配,更助推了节奏。
须弥作寿山 日前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历届“兰亭奖”终 身成就奖作品展,顺便在展馆一层看了一个禅 宗题材的书画展。展品大部分为明代僧人所 作,纸质泛黄,卷轴工精,所书多见性情挥洒, 少了几分书家匠气,很受启发。其中有一件“须 弥作寿山”的条幅,引起了我的注意。条幅作 者为隐元,为明末清初的一位禅宗僧人,福建 省福清市人。隐元曾与道者超元一起远赴日本 传播佛法,对当时日本禅宗界临济、曹洞二宗 的复兴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是日本禅宗 黄檗宗的始祖以及煎茶道的始祖。 说到禅,不得不说它是一种心灵的哲学、 人生解脱的智慧。禅讲究自性空明,而不执着 于佛家的形式,靠的是心灵的感悟。禅可以使 人在瞬间顿悟出自己心中纠缠多年的执念,反 观内视,脱却心中的枷锁,如“明心见性”“真 如 本 心”“ 摄 意 不 动 ”“心诚 则 灵”“ 放下便 是”“得大自在”等。禅没有固定的形式与法 则,完全靠自己来悟,参悟、渐悟、了悟、开悟、 妙悟、顿悟,不一而足。所谓“小疑小悟,大疑 大悟,不疑不悟”“情专志笃,三昧速成”。了 解一些禅宗,多一些修心悟道,对于我们正确 认识世界、客观看待自我、平和看待他人,都会 大有裨益。 还 是 对 前 面 那 句“ 须 弥作 寿山 ”念 念不 忘。“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 度神话中的名山。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 光”“善积”等,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妙高 山”等。“须弥作寿山”,充满了禅意,也令人遐 想、开悟。因为引发了兴趣,篆刻的冲动挡都 挡不住。三下五除二,印稿旋即成形,简单明 了,鲜明自然。章法上自然留红,大方得体,又 有笔画间的穿插呼应,我喻之为“榫卯结构”。 这一可遇不可求的字形结构搭配组合,耐人咀 嚼,趣在其中,应为此印一大亮点。 禅,无处不在,但需净化心灵,方能悟出。 艺术创作除了守常遵法、勤奋用功,还需反观 内心,渐修渐悟。如果有一天醍醐灌顶,了然顿 悟,那可能就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的境界了。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
“霞”的末笔也做倾斜伸展之状,三条斜线顿 时让人觉得奇妙而有趣。
为了再强化这三条斜线的组合,将靠近它 们的这一段边框加厚,且“肉”向内长,如磁石 般抓牢这些斜线,排叠的三线似大自然中的某 种景象,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边框的其他各段 则削细或呈断续状,与印文形成反差。边框助 推韵律,通篇节奏感就这样生发出来了!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