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学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里的生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科学精神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
(2)基于阅读:学生基本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已经学会默读,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梳理文章内容尤其是比较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说出感受和想法,需要继续提高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3.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
全文时间线索清晰,围绕课题,讲了小时候的“我”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很好奇,父亲告诉我表里面有一只小蝎子,我信以为真,后来慢慢明白,表里面是没有生物的。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本课的学习重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本课课文比较长,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准“清脆、玻璃、蟋蟀”等词语的读音,理解词意,读准多音字,正确书写“蟀”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评价任务
1.通过图片等形式理解词语意思,通过默读、浏览、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通过交流分享,抓文中关键句快速梳理文章脉络和意思,概括文章内容。
3.通过圈画批注、分角色朗读、交流分享,聚焦人物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能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