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量词的认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
No.4 2022 (Vol.6)
81临时量词的认知分析
陈诗雨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020)
摘要:临时量词本不是量词,是在特殊场合下临时借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来充当量词。

由于这类量词具有开放性、变化性等特点,所以对于它们的研究和讨论也从未间断。

总的来说,近年来的专家学者们大多认为临时物量词、临时动量词、临时时量词等几类,其中的搭配规则也与人脑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临时量词;研究;特点
DOI: 10.12184/wspcyycxWSP2516-413927.20220604
引言
临时量词由于他的特殊性也成为专家们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即使是对临时量词的定义各家之言也有不同。

朱德熙(1982)认为:“临时量词是借用名词当量词用。

”郭先珍(1987)认为:“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临时借用来表量的。

它们只用于一定的语言场合,多具有修辞色彩。

”邵敬敏(2001)认为:“借用的名量词,主要由名词充当,直接出现在数词或指示代词之后。

”虽然对临时量词有着不同看法,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者观点也有一致的地方,即认为临时量词中大多都是借用的名词。

从研究的成果来看,近五、六年来的学者们观点更为相同,开始注意到临时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并非简单采用名词,很多时候动词、形容词、象声词都可以充当临时量词,如:一碗米饭、一捆书、一弯明月、一叮咚清泉等等,且其中的搭配规则也与人脑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一、临时量词的认知分析
(一)临时量词的同一关系
临时量词中大多都是借用名词而来,而名词本身无穷尽的特性就已经决定了临时量词也具有开放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那么究竟这些名词是如何选用并搭配的呢?认知学家们经过不断研究讨论,认为“临时名量词+名词”的匹配除了与语言内部因素有关,同时与人的认知机制也密不可分。

这里首先要谈到多次在众多学者研究中出现的“同一关系”这一认知学专门术语,指的是不同实体归为同一类别或是同一实体上的统一。

因为在很多时候人对于词与词搭配的选择,来源于个人认知机制的生成。

例如一群人,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特征将他们分别归入“男人”、“女人”、“高个子”、“矮个子”等等。

刘晨红(2009)认为:“把不同实体归为同一类别是对实体的范畴化,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把具有同一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纳入同一范畴,人们观察事物的视点多种多样,于是可以把同一实体纳入不同的范畴,也可以把不同的实体纳入同一范畴。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人感知事物有所相同才将其归并为一类,但是所谓的相同并不能理解为完全意义上的一样,而是外观相似的事物、距离接近的事物都可以为同一。

同样,有构成关系的两个物体,即有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也可以由相似关系进而达到同一。

并且每个人观察视角不同,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不同标准,我们眼中的相似性也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会因为文化宗教价值观等而不同,所以同一性也有所差异。

那么,在运用到词语搭配时也要看到,两个词要组合成新的语言结构,两个词间应该要有相同或相似的语义特征。

这种语义特征的存在即为它们的同一性,我们讨论的临时量词也需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例如:一叶扁舟,“叶”与“舟”在外型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用“叶”来做“舟”的临时量词。

一眉弯月,“眉”与“弯月”形状也极其相似,因此这两者可以组合。

另外还有“一扇蝴蝶”,“扇”的形状有“扇形”“宽大”的语义特征,也能凸显出“蝴蝶”翅膀的特征。

再者,“一桌人”中的“人”是坐在“桌”边的,距离上是接近的,在认知心理上我们也将其看做同一关系,因此两者可以组合为新的语言结构。

(二)临时量词的隐喻、转喻认知模式分析
刘晨红(2009):“人类认知中数量观念的建立是基于对空间物体的感知。

”物体识别首先是根据视觉系统对视觉信息进行低层次加工,这种加工的第一步就是将其称为物体的边界确定。

人类最初的数量观就是建立在那些具有明显轮廓的物体认知上,而在面对抽象、无法感知边界的物体时,我们通常就用转喻或隐喻的思维模式来解决表达,实现对事物“量”的认知。

2022
No.4 2022 (Vol.6)
(1)隐喻认知模式
现在所说的“隐喻”并非寻常所说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认知模式。

举例来说:“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叶”是喻体,“眉”是本体。

两者由于外形上的相似,同时“叶”前面也有数词的修饰,可看做一个临时量词,从而可以与它修饰的中心词构成隐喻关系。

当中心词是一个边界较为模糊抽象的事物时,人无法精确计量从而临时用一个单位来代替,便于计量。

然而当无法计量时,形状便是最为直观的东西了,它能够为事物划定一个所谓的“边界”,能让人完成对该事物“量”的一个认识。

比如:一带远山。

用“带”来修饰“山”比较合适,因为我们无法精确测量山的轮廓形状,只能用视觉远观。

然而远观“山”的外形与“带”极其相似,所以用“带”作为临时量词,既限定了“山”,又修饰了“山”。

又如:心中不免一丝遗憾。

笔者想表达心中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可是这种心理情感是抽象无边界的。

然而“丝”恰好就有小而细的特点,两者之间有一定相似之处,所以用“丝”修饰“遗憾”,既能完成对遗憾“量”的确定,又能让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笔者的心理状态。

励静艳(2011):“首先,临时量词的原有形象特征被映射到了名词上。

其次,临时量词的感情色彩被映射到了名词上。

最后,临时量词作为名词的一部分被映射到名词上得以凸显。

”在借用的过程中,临时量词的很多语义特征被句法作用冲淡了,比如“带”“山”“丝”“遗憾”的具体大小面积不再被仔细斟酌,只是剩下它们最突出的外形特征来指代整个事物。

与此同时,临时量词的某些语义特征还会流向所修饰的中心名词,比如“丝”的“细而小”的语义特征对抽象的“遗憾”进行了修饰,这样“遗憾”在我们脑海中也就变得相对具体了。

(2)转喻认知模式
同“隐喻”一样,转喻也是一种认知过程。

一个事物拥有多个属性,但最能凸显并被人识别的只是极少数属性。

我们通常会通过一个属性去认识整个事物本身,在刘晨红(2009)的研究成果中有以下几种认知框架:部分与整体框架、材料与成品框架、内容与容器框架等等。

例如:他喝了两杯水/他喝了两杯。

容器“杯”的显著度要高于内容“水”,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用“容器”指称“内容”。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一街晚秋的阳光。

“阳光”本是无形之物,但投射在街上,仿佛有了一个有边界的容器,阳光的“量”也由此得以计量。

当然这些只是比较简单的转喻,其实还有更为复杂的转喻,比如:一屋的重庆话。

根据词句可以了解,“话”是“人”说出来的,而“人”又是坐在这个“屋子”里面。

所以“屋子”既是“人”的容器,更是“话”的容器。

还有:一尾潇洒的燕子。

因为燕子的尾巴显著度较高,因此在“部分与整体框架”中,“尾”用作“燕子”的临时量词。

参考文献:
[1] 耿晓波.临时量词与准量词的关系及其对外汉
语教学策略[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 蒋许林.对外汉语临时名量词教学研究[D].安
徽大学,2014.
[3] 李灿.临时量词短语的隐喻认知分析[J].湖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4] 刘晨红.临时名量词与名词匹配的认知机制
[J].宁夏:宁夏大学学报,2011.
[5] 刘晨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临时名量词与
名词的匹配[J].宁夏:北方语言论丛,2011. [6] 罗熙杰.现代汉语“临时量词+名词”组配格
式初探[J].内蒙古:语文学刊,2010.
[7] 励静艳.临时量词与名词搭配的映射关系[J].
吉林:考试周刊,2011.
[8] 马飞鹏.近年来现代汉语临时名量词研究综述
[J].山东:现代语文,2010.
[9] 曲直.人体词汇作量词的现象及其成因探究.
[10]王慧.对隐喻模式下“一+临时名量词+名”
结构中一般事物临时名量词的多视角探析[D].
吉林大学,2013.
[11]许磊.临时名量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辽宁
大学,2012.
[12]习觅哲.汉语临时名量词内部特征探析[J].内
蒙古:语文学刊,2010.
[13]姚彤.现代汉语临时量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
学,2007.
(作者简介:陈诗雨(1991-08),女,回族,籍贯:重庆万州,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地名用字。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重庆三峡学院2020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金课视角下的《汉语基础》‘德融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GQN2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