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在“财政学” 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在“财政学” 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
一、引言
财政学是一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国家财政收支、财政制度以及财政政策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大学教育中,财政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财
政管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财政学课程往往以大班授课为主,
学生们在被 passively teaching 的情况下,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财政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反思。
二、教学模式探索
1.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介绍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然后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所学知识进行研讨和探讨。
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讨论问题,并最终形成小组研讨报告。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既能够获得系统的知
识讲解,又能够通过研讨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术能力。
在财政学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在讲解课程知识内
容之后,我将学生们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就不同的财政政策问题展开研讨。
第一
个小组讨论财政收入的来源与特点,第二个小组讨论财政支出的类别与原则,第三个小组
讨论财政赤字的成因与应对措施,第四个小组讨论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第五个小组讨
论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问题。
在研讨过程中,我作为辅导员,积极指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并就研讨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每个小组提交研讨报告,并进行答辩。
三、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
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在研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表达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
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拓展了思维广度,培养了合作精神。
2.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而采用“大班授课小班
研讨”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通过小组研讨,学生们面对面地讨论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激发了学习动力。
3.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在研讨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准备研讨材料,进行思路整理,积极思考问题,这些能力的锻炼在传统的大班授课中很难得到。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1. 加强教师指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进行研讨活动时存在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部分小组对于课堂主题的深入讨论不够,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明确研讨思路,确保研讨活动的深入和有效。
2. 结合实际案例研讨
财政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生通过研讨活动,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财政案例,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 多渠道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研讨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五、结语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财政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
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使“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能够在财政学课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学术能力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