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理化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理化实验报告
中考理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
学思维。
实验一:物质的燃烧性质
实验材料:镁条、火柴、烧杯、水槽、试管、酒精灯、石碱棉。
实验步骤:
1. 将镁条剪成小段,放入试管中。
2. 用酒精灯点燃镁条,观察镁条燃烧时的现象。
3. 将燃烧后的试管放入水槽中冷却。
4. 将石碱棉放入烧杯中,点燃石碱棉,观察燃烧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
镁条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白光,形成白色粉末状的氧化镁,试管变热。
石碱棉燃烧时迅速燃烧,冒出大量黑烟,烧杯变热。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镁条和石碱棉都属于可燃物质,但它们的燃烧性质不同。
镁条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白光,是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放出大量的热
能和光能。
而石碱棉燃烧时冒出大量黑烟,是因为它含有许多不完全燃烧的碳
化合物,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
实验二:物质的溶解性质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水杯、搅拌棒、滤纸。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勺食盐放入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2. 取一小勺白糖放入另一个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用滤纸过滤溶液,观察滤液和滤渣的性质。
实验结果:
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滤液中没有固体残渣。
白糖溶解在水中,也形成透明的溶液,滤液中没有固体残渣。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食盐和白糖都能在水中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
这是因为食盐和白糖都是极性物质,能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
滤液中没有固体残渣是因为食盐和白糖都能充分溶解在水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颗粒。
实验三:物质的导电性质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铁钉、铝箔。
实验步骤:
1. 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导线的两端相连。
2. 用导线将灯泡与电池相连,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用导线分别将铁钉和铝箔与电池相连,观察是否有反应发生。
实验结果:
当灯泡与电池相连时,灯泡亮起,表示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
当铁钉与电池相连时,没有反应发生。
当铝箔与电池相连时,铝箔迅速变热,发出“嘶嘶”声。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灯泡能亮起,说明电流通过了灯泡,灯泡发光。
而铁钉没有发生反应,说明电流不能通过铁钉。
铝箔迅速变热,发出声音,说明电流通过了铝箔,使其发热。
这是因为灯泡是导电材料,能导电并发光;而铁钉是非导电材料,不能导电;铝箔是导电材料,能导电并发热。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物质的燃烧性质不同,燃烧产物和现象也不同。
2. 物质的溶解性质受到分子极性的影响,极性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3. 物质的导电性质与其导电能力有关,导电材料能导电并发光或发热,非导电材料不能导电。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