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ppt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
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整体形象
阴阳割昏晓。近神望奇泰秀山丽,高巍大峨秀高大美
荡胸生层云,遥望
决眦入归鸟。云细气望层出泰不穷山,情心胸由为景之荡生涤
泰山的景物 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极望 泰山诗人心底的愿望
一览众山小。望望中岳而所生感登抒顶之怀意言愿志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 怎样的特点,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 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 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 有怎样的不同?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2020/9/24
2020/9/24
47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 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 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 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 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 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 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 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 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 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
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隐入山林,须睁大眼睛
细望才能看得清楚。
见山中云气
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
到眼眶有似决裂。
表现了诗人对
泰山情有独钟、向往之至,亟欲攀登的心情。
2020/9/24
4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首一览,四周重重山峦都匍匐在脚下显得是那么 渺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 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 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 “望”字着笔的。
2020/9/24
14
北 岳 恒 山
西 岳 华 山
泰
中山
南
岳
岳
嵩 山
衡 山
2020/9/24
15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 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 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 胸 生 层 云
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层云升腾,涤荡心胸; 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写诗人望岳细望所见实景。
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
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薄
2020/9/24
17
2020/9/24
18
2020/9/24
19
2020/9/24
20
泰山风景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泰山风景
泰山风景
栏目导航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眦(zì)
诗篇描绘泰山高大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 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 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 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 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 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2020/9/24
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 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
第一大层(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整体形象。 第二大层(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 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020/9/24
2020/9/24
49
岱宗夫如何?远望泰山参天耸立
齐鲁青未了。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加“夫”则惊奇、赞叹, 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 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 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甫出身于 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 家庭(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 曾做过奉天县令),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 统。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想的他,却仕途坎坷,身经离乱。开元(唐 宗年号,713~741)后期,他24岁举进士不 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 相识。 34岁始寓居长安近十年,因奸臣李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月明夜忆舍弟》)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江君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二)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杜鬼甫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杜人甫死《不江休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甫当权,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 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 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 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 ,不久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 参军。旋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居秦州, 几,又千辛万苦跋涉移家成都,靠朋友帮助, 草堂于城西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后 友人保荐,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 ,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的 活。晚年举家出蜀,最后病逝于湘江的一条 船上。
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岳望
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 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 这两句的理由。作者当 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 解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 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 的远大抱负。
①唐朝盛世。 ②诗人年轻,意 气风发。 ③漫游泰山,热情歌颂 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 天下的远大抱负。
[荡胸]使心胸动荡。
[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入]没
[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凌绝顶]登上最高山峰 [凌]跃上
[一览众山小]一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显得渺小了 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 一览]一望。 另注:“层云”也作“曾云”。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99//2244//22002200 1
杜甫(712-770) ,字子美,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 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 “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一度任剑南节 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 世称“李杜” 代表作 “三吏” “三别”。
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 所展现的画面。
望 岳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夫]语气词。
[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未了]不尽 [了]尽 [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 望不到尽头。
[造化]创造化育, 指自然。
[钟]赋予、集中、萃聚。
[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
中在泰山
[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割]划分
了(liǎo)
把握节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 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 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 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 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 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 倾向性,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顿挫为主,形式多样而 以古体、律诗见长。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 所处的时代,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 后世称为“诗史”;又由 于他能忧国忧民,宋以后 被尊为 “诗圣”。存诗 1400多首,有《杜工部 集》,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 四个时期
55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杜甫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 此曲只应天上有,
长使。英(雄杜泪甫满《襟蜀相》) 。人(间杜能甫得《几赠回花闻卿》)
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会_当__凌__绝__顶___,一览__众_山__小_____两句我 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造__化_钟__神__秀__,阴_阳__割__昏_晓____两句虚笔写出了 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1、读书与壮游时期
(三十五岁之前)
2、长安十年时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3、战乱流离时期
(四十五到四十八岁)
4、漂泊西南时期
(四十九到五十九岁)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
安乱时期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他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 容深刻。继承《诗经》以来注 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 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 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755 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 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 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
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名句赏析一锤定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 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 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 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2020/9/24
7
杜甫草堂
杜甫
《望岳》
《望岳》
2020/9/24
2020/9/24
《望பைடு நூலகம்》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 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 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 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 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
写作者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 “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 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 “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 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高与天齐的形象。(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