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背课文》优质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课文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
子的含义。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素材】
1.朱自清《春》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4.作者金波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背课文吗?在背课文的时候有那些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课文》这篇文章,看看文中作者有哪些感受?
2.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嗓、畅、疏”注意平翘舌的辨析;“津”是前鼻音;“刍”容易误读,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一次读准。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说说文中作者对于背课文有哪些感受?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反馈,交流自学
1.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
3.讨论。
①作者对于背课文有哪些感受?(轻松,不轻松,轻松)文中写了作者几次背课文的经历?(三次)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②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再此基础上概括全文的内容。
四、朗读课文,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第一次背课文有哪些感受?请抓住具体的语句谈。
2.交流
(1)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
把背书比作“像唱歌似的”,不仅写出背书在声调、节奏、速度上都和唱歌相似,也写出当时的心情也像唱歌时一样轻松和快乐。
(课件出示)
(2)清脆的声音,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
把清脆、拉长了音、流畅的背书声比作“缓缓流淌的河水”准确而形象。
(3)真没想到,语文会这么好学。
3.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读出那种轻松流畅的感受。
4.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柳”字中间的撇不要遗漏;“疏”的第一笔是“横钩”不是“横折折”;“津”字右边注意横的长短变化;独体字“曰”要写扁短,注意与“日”的辨析。
(课件出示)
六、布置作业,当堂反馈(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积累的读书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师生互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
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
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10自然段),想想作者后来背课文遇到了什么困难?把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课件出示)
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一)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1)品读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2)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3)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课件出示)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
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课件出示)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
还不懂啊,就让背。
”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
”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6.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7.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课件出示)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三、联系实际,表达感受(课件出示)
1.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2.出示名言,背诵积累。
四、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加深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2.多背诵一些名篇,并写写自己背诵的感受。
板书设计:
背课文
轻松不轻松(课文长)行云流水
简单妈妈激励我体会背书的好处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背课文的的不同感受为线索,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勾画批注,互相探讨交流。
扣住“一字不差、容光焕发、反刍”等关键词语和“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多背一些名篇……慢慢地吸收”等重点句反复理解,深化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