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的原发性痛经防治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4_________April 20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TA CHINESE MEDICI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〇l. 35________No. 263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的原发性痛经防治述评
高美兰,李革飞,李宏坤,王艳君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瘀、寒、伏邪与脏腑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瘀、寒、伏邪等病因可通过脏腑、经脉干扰胞宫,引发痛经。
目前,从病因论治原发性痛经多从瘀、从寒、从伏邪;从五脏论治,多辨证求本,消除病理因素的产生;从五脏论治则多从肝、脾、肾入手。
此外,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所选穴位以任督二脉为主,配合足太阴等经穴补益气血,调补冲任。
家族痛经史、饮食不规律、经期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抑郁等也会引起痛经,应针对病因引入“治未病”理念指导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防治。
目前,研究存在如下问题:“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中尚未普及,重治疗轻预防,且该理论亦未深入患者群体,多数原发性痛经患者早期忽视痛经的预防;同时,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往往忽视中医体质学说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重视“治未病”思想,既要未病先防、去除病因、改善素体状况,又要既病防变,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宣传。
此外,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强体质学说的运用,做到辨体、辨病、辨证合一,形成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原发性痛经防治策略。
文献引用:高美兰,李革飞,李宏坤,等.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的原发性痛经防治述评[J].中医学报,2020,35(4) :797 -801.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治未病;病因论治;五脏论治;经络论治
D O I:10. 16368/j. issn. 1674 -8999.2020.04. 178
中图分类号:R271. 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8999 (2020) 04 - 0797 - 05
Review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Based on TCM Theory
GAO Meilan,LI Gefei,LI Hongkun,WANG Yanju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HeBei China 050011
Abstract:Stasis,Cold,Concealing Evil factor as well as Zang and Fu dysfun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anti the two are causal and affect to each other. The causes of Stasis, Cold, and Concealing Evil factor can interfere with the uterus through the internal organs and meridians,causing dysmenorrhea. At present,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from the etiology is mostly from Stasis, Cold,and Concealing Evil factor,while the treatment from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is mainly from Liver,Spleen,and Kidney functions. In addition,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 The selected acupuncture points are mainly on Ren and Du Meridians,which cooperate with other meridian points such as Foot Taiyin to nourish Qi and Blood,and adjust the functions of Chong and Ren Meridians. Family history of dysmenorrhea,irregular diet,poor menstrual habits,emotional depression,etc. can also cause dysmenorrhea. The concept of "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t present,the research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heory has not been universal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 emphasis is on treatment rather than prevention, and the theory has not been understood by the patients. Most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ignore the prevention of dysmenorrhea at an early stage. At the same tim e,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often ig- nores the importance of TCM physique theory and dialectical treatment. Therefore,in future research,attention should to be paid to the idea of "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 I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the disease first,remove the cause,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e corpuscles, prevent the Evil factor from invading other Zang further,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que theor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so as to integrate body differentiation,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nd form a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 *
*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ChiCTR-ROC-17012129);河北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14277706D)
• 797 •
nese medicine.
Reference citation: GAO Meilan,LI G efei,IJ Hongkun,et al. Review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Based on TCM Theory[J」. Acta Chinese Medicine,2020,35(4) :797 -801.
K eyw ords:primary dysmenorrhea;preventive treatment;etiology treatment;five Zang treatment;meridian treatment
原发性痛经,是指盆腔无器质性病变,行经前后 或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腰骶疼痛,并伴有恶心、呕 吐、腹泻等症状的女性常见病之一,多见于青春期女 性和年轻妇女,发病率为66.9% ~89. I%h_3]。
中医将原发性痛经归属于“经行腹痛”范畴,其病位在 胞宫,变化在冲任、气血,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病 机为明辨虚实,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载:“经 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 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或因气虚”。
本文系统总结了 临床医家从瘀、寒、伏邪等致病因素及五脏、经络 (冲任)论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临床防 治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依据。
1病因论治
1.1从瘀论治有医家认为瘀血是引起原发性痛经的关键因素,正如《丹溪心法》所云:“经水临行时 腰腹疼痛,乃是郁滞,有瘀血”。
原发性痛经的病理 因素关键在瘀血。
唐容川《血证论》曰:“若无瘀血,则经自流通,安行无恙。
”因此,原发性痛经无论由 何种病因引起,或气滞,或寒凝,或血虚,或气虚,其 病机最终均会演变为瘀,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
尽管原发性痛经的病性、辨证较为复杂,或是气 滞血瘀,或是肾虚血瘀,但其关键均为瘀血,故临床 治疗以化瘀为主,多以自拟方药辨证论治,疗效确 切。
张晓东认为原发性痛经虽有虚实寒热之分,但 其核心为瘀,自拟通经止痛汤以温化瘀滞、活血止 痛,说明化瘀为治疗的关键1:4]。
吴艳红[5]总结郝兰 枝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经验,认为该病虽有气 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分型的不同,但究其根 本,瘀血才是导致“不通”“不荣”的根本因素之一,故以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丹参、延胡索等为 基础方,分期治疗。
张晓丹教授临床观察原发性痛 经多为气血闭阻,因瘀致痛,故自拟香芍当归汤随症 加减[6]。
温利丹等[7]认为原发性痛经发病的关键 为肾虚导致的血瘀,肾气亏虚,不能调畅冲任气血,因瘀致痛,治疗应重视化瘀,同时补肾固本,以艾附 暖宫汤辨证加减。
1.2从寒论治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包括外感之 寒与内生之寒。
《圣济总录•妇人血气门》曰:“室 女月水来腹痛者,以天癸乍至,荣卫未和,心神不宁,间为寒气所客,其血与气两不流利,致令月水结搏于 胳腹间,刺疼痛。
”说明寒是引起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
《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 客于胞络冲任。
”亦说明寒邪侵袭冲任而致原发性 痛经。
《素问•调经论》载:“寒邪客于厥阴之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因此,有医 家认为临床寒凝经脉型原发性痛经较常见。
女性体质偏寒,或感受寒邪,易损伤机体阳气,气血失于温煦,血得寒则凝,不通则痛。
朱海润 等[S]发现多种原因导致女性体质偏寒,故而引起原 发性痛经的病因多为虚寒,血虚寒凝,经行不畅,因此以自拟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
董永 利%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脾肾阳虚、内生寒邪相 关,故以巴戟天、白果、扁豆、山药等温补脾肾,调理 冲任,疗效确切。
姜建国秉承《内经》所载的“痛者 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理论,认为寒凝经脉型原发 性痛经患者多见,因此以化裁温通化瘀方治疗,疼痛 不甚者可采用定时服药的方法,即经前3天服 药[。
由于患者行经前后及经间冲任气血变化不 同,故有医家认为寒“经前实多”“经后虚多”,因而 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分期论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张庆文认为原发性痛经患者,尤其是重度患者多因 寒而发,经前多为寒邪客于血脉的实寒,经后多为气 虚和肾虚而致的虚寒[11],因此,经前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少腹逐瘀汤,经后治以温经补虚的艾附 暖宫丸。
综上文献研究,从寒论治原发性痛经,虽然 医家所用治法方药不尽相同,但总体疗效显著。
1.3从伏邪论治伏邪,指病邪潜伏在体内,在诱 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载 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开创了伏气致病的先河。
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经期及其前后,冲任气血变化急 骤,机体正气不能正常运行,体内所藏之伏邪趁机发 病;月经过后,冲任二脉气血渐复,正气随之恢复,从 而抵抗体内邪气,症状也随即消失。
临床医家认为引起原发性痛经的伏邪有伏寒、伏湿、伏瘀3大类,尤以伏寒为重,故基于“伏邪”理 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丛慧芳教授根据“伏 邪”理论提出“伏寒三阶梯”:父母遗传之寒,即父母 素体阳虚,易感寒邪,伏藏于生殖之精,待精血化为 胎元,寒邪凝于胎元之上,则成伏寒;母亲的胎传之 寒,即母亲在妊娠期感寒,传与胎儿;自感之寒,即忽 视自身阳气的保护,寒邪伏于体内。
三者在不同时 期蛰伏于体内遇诱因发病,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 经的发病关键,治疗需分期论治[12]。
李绍林等[~4]
•798 •
认为寒、湿、瘀毒为主要伏邪,伏邪人络,留于冲任,伺时而发。
临床治疗以化瘀通络、透达伏邪为第一 要务,多选用何首乌、当归、丹参、桃仁、干姜、艾叶、川棟子、薏苡仁等标本兼治,防治并举。
瘀、寒、伏邪三大病因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且与 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心、肝、脾、肺等脏生理功能正 常,才能维持血液正常运行。
心气亏虚、肝不藏血、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统血无力、肺失宣发肃降等都 会导致瘀血形成;人体外感之寒伤及肺气,饮食生冷 损伤脾胃,而内生寒邪则尤易导致脾肾阳虚;机体先 天正气不足,或后天身体失养,会给伏邪创造发病的 条件。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伏邪与脾肾 关系密切,因而有医家从五脏的角度治疗原发性痛 经,辨证求本,消除病理因素的产生。
2五脏论治
2.1从心论治心主血脉,血脉通畅对胞宫机能具有资助与促进作用。
《女科经纶》曰:“妇人百病皆 自心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言:“诸痛痒疮皆 属于心”,说明一切疾病疼痛与心有密切关系。
心 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唐王冰曰:“心寂则 痛微,心躁则痛甚”,指出心神之躁寂与疼痛的关 系。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血液不能正常运行,气滞 血瘀,不通则痛。
基上所述,有医家从心火、心主血脉及心主神明 的角度人手,探索从心论治原发性痛经的诊疗思路a 丛慧芳在“心”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认为原发性痛经 的发生与心功能失常有关:心火能够下行温煦胞宫,心血能够濡养胞宫,心阳虚衰,心血不足则会导致温 煦濡养功能失常而引起原发性痛经;又因“心主神 明”,患者心情紧张会加剧疼痛感,因而治疗时善用 桂枝、补骨脂等补心火,益心血,以琥珀、钩藤、牡蛎、龙骨等安神定志,缓解疼痛[15_16]。
同样,郑纯在从 心论治原发性痛经时,重视心主神志的作用,认为该 病的发生是气血运行障碍时反应传导至心而产生的 感觉,故选用宁心降气的丹参、夜交藤等调经止痛
2.2从肝论治《河间六书》云:“天癸即行,皆属 厥阴论之[~”。
国医大师夏桂成认为原发性痛经患 者多为弦脉,脉弦主痛经,而属肝,指出痛经与肝密 切相关[19]。
《临证指南医案》曰:“女子以肝为先 天。
”肝藏血,为“血海”,为经血生成之源3肝主疏 泄,调畅气血,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病及血,血 行不畅,甚至停滞为瘀,则出现原发性痛经,正如 《傅青主女科•调经》所载:“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 而疼生”。
临床医家认为女性多为情志致病,肝郁气滞是 导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其他证型的 基础因素,故治疗时应重视舒肝调气止痛。
肝喜条 达而恶抑郁,怒伤肝,而女性易情志不遂,导致肝失 疏泄。
因此马英茹[2°]认为治疗原发性痛经首先应 调肝,调畅患者情志,临床以疏肝、养肝、清肝三法辨 证论治。
焦玉娟等[21]根据“多情交织致病首先伤 肝”的理论,认为原发性痛经是肝郁气滞所致。
肝 属木木郁达之”,因此方选逍遥散舒肝行气止痛。
孙玉洁等[22]认为肝郁是引起临床各型原发性痛经 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肝郁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以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清热调血汤、胶艾八珍汤 分别治疗肝郁气滞型、肝郁血瘀型、肝郁湿热型及气 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
张春敏[23]强调原发性痛经 应调气,故以疏肝调气为大法,分别采用膈下逐瘀 汤、丹栀逍遥散、少腹逐瘀汤、调肝汤治疗肝郁、肝 热、肝寒、肝虚型原发性痛经。
基于上述研究,从肝 论治首要是疏肝解郁,使机体气机畅通,减轻疼痛。
2.3从脾论治明代医家武叔卿曰:“此妇人经血 不调,必审脾气生化之源,健脾为调经之要也”,说 明原发性痛经与脾关系密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统血,脾气健运,统摄有权,化源充 足,则经血藏泄正常;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冲任胞宫 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脾气亏虚,不能运行血液,日久 瘀滞,不通则痛。
临床学者从脾论治原发性痛经,认为多由脾胃 虚损导致气血不足引起,治疗之本在于调脾。
刘春 燕[24]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是脾胃损伤-气血失和- 冲任劳损,调养脾胃为根本治法。
同样,王亚娟 等[25]认为脾胃失常是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其核 心为脾胃虚损,化源不足,冲任气血无源,不荣则痛,故在“澄源为主,止痛为辅”理论指导下,选用四君 子汤健脾补气,调经止痛。
综上,从脾论治原发性痛 经,关键在于益气补脾,养血调经。
2.4从肺论治阴阳的升降浮沉可形成一年四季,若将阴阳细化为四时,阳转化为阴的时期为秋,月经 周期为行经期,在脏为肺[26]。
肺朝百脉,主治节,主 宣发肃降,助心行血,推动气血运行,经血畅通而下。
《素问》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感寒 后,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气机阻滞,血行瘀滞胞 宫,引起原发性痛经。
李筠等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胂失宣降,上焦闭塞导致下焦不通,使经血排出困难,血液凝滞 在胞宫,引起原发性痛经。
肺主月经周期中的行经 期,而经行腹痛属于行经期病变,故治疗时应重视治 肺,临床选择香苏散加减以宣肺散寒,活血调经,疗
• 799 •
效明显。
2.S从肾论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 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 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肾气盛为月经生殖 轴“肾-天癸-冲任-胞宫”的主导。
《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
”肾藏精,精血同源,为先天之本,主生 长发育与生殖,与女子胞密切相关。
若患者先天禀赋 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伤肾,肾气亏虚,精血不足, 冲任血虚,胞宫经行失畅,则产生原发性痛经。
从肾论治原发性痛经,有医家重视补肾阳,而肾 虚导致气血不足,易形成瘀、寒等病因,因此治疗时 重点在于调肾虚。
姜文英等128]治以补肾阳为主,临床以自拟复方莪术散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体现温补肾阳、以通为用的治疗思想。
而李龙骧29;总结李洁生教授从肾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经验,认为 该病的发生与肾气未充、肾虚经亏血少有关,治疗应 注重补肾固精,分别以大补元煎、金匮肾气丸、两地 汤、左归丸治疗肾气不足、肾阳不足、肾阴不足及肾 精不足者;此外,李素荷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 机为肾虚夹瘀滞寒凝,注重分期辨证论治。
疼痛发 作急性期运用耳针内生殖器、腹、神门、肾治疗,以活 血调经止痛,日常调理可于经期前1周对次髎穴、肾俞穴、子宫穴、关元穴埋线治疗以调理冲任,培元固 本[3°]。
综上,医家运用自拟方、经方、耳针等从肾论 治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较好。
临床医家从病因以及五脏论治原发性痛经各具 特色,病因之中以瘀、寒为主,五脏之中尤以肝、脾、肾为重。
肝藏血,主疏泄,为经血生成之源;脾统血,保证经血的藏泄正常;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
三 脏功能失常,既影响他脏,又相互影响,因此治疗多 从肝、脾、肾人手。
病因论治原发性痛经以瘀和寒较 多,即便是以伏邪论治,也以寒、瘀为主。
脏腑病因 论治中临床多以中药内服为主,而针灸外治较少。
故有医家从原发性痛经与经络的相关性出发,探索 安全有效、组方精确的针灸疗法。
3经络论治
经脉循行中,原发性痛经与多条经脉关系密切,尤以冲脉、任脉、督脉为重。
此三脉皆起源于胞宫,称为“一源三岐”,共同参与胞宫的生理机能。
督脉 与肝脉“会于巅”,与心肾及足太阳相通,为“阳脉之 海”,任脉分别与肝、脾、肾三经交会于曲骨、中极、关元,为“阴脉之海”,任督二脉协调机体阴阳气血,使精血津液充沛,并且任主胞胎,与女子月经来潮及 妊养、生殖机能有关,正如《太平圣惠方•卷一》曰:“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
冲脉汇聚脏腑 之血,为“血海”,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娠密切相关。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足三阴、足三阳经脉皆 与带脉相通,故取足六经气血为用,约束冲任督三脉 以维持胞宫正常生理活动。
临床医家多选择任督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的医家重视经络诊察,分期分经论治,能够达到较 好的疗效。
田忠惠等「31根据任脉的循行部位与生 理功能,认为原发性痛经与任脉关系密切。
素体虚 弱或其他原因使患者冲任虚衰,胞宫失养,或冲任气 血失调,胞宫血行不畅,引起原发性痛经,治疗多选 用关元、中极、气海、神阙等任脉腧穴调经止痛。
赵 凌等总结任督脉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发现,选穴多为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腰阳关、命门 等,维持人体冲任督带和胞宫的生理功能,疏经通 络,调和气血。
赵吉平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 经络诊察,分期分经论治:发作期应重点循按足太阴 脾经,以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为主;休止期重点循按 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以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及足三里为主[33]。
研究表明,选取任督脉穴位治 疗原发性痛经能够使气至病所,调经止痛。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所选穴位以任 督二脉穴位为主,配合足太阴等经穴补益气血,调补 冲任。
由于针灸疗法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相对西药 而言不良反应少,因此为多数患者所选择。
4治未病理论与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患者除中药内服与针灸治疗外,还 需重视“治未病”理念,预防疾病的发生。
《素问•四气通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 乱治未乱。
”因此,必须重视应用“治未病”思想,既 要未病先防,去除病因,改善素体状况,又要既病防 变,积极恰当的治疗。
多项调查发现,原发性痛经的 影响因素有家族痛经史、饮食不规律、经期不良生活 习惯、睡眠障碍、情绪抑郁等。
此外,女性的偏颇体 质与原发性痛经关系密切,改善偏颇体质有助于指 导临床防治痛经[M]。
研究显示,原发性痛经多发生 于气虚、阳虚、阴虚和气郁质女大学生[35]。
有前期 研究发现,阳虚质、血瘀质女大学生是原发性痛经的 好发人群$]。
因而针对原发性痛经的致病因素,应 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积极防治:其一,定期进 行月经相关生理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 原发性痛经;其二,从心、肝防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及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调畅情志;其三,从寒、脾防治出发,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 睡眠充足、规律作息,经期忌寒凉食物,注意保暖,避 免剧烈运动;其四,从肾防治,素体虚弱或体质偏颇 之人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如练习传统养生功法易筋 经、八段锦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增强体质,或针
•800 •
No. 4_________April 20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TA CHINESE MKDICI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ol. 35________No. 263
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改善体质;其五,选择食疗、药膳 等,如元胡益母草煮鸡蛋、佛手陈皮茶疏肝解郁,活 血调经止痛,归参炖母鸡汤补益气血,鳖鱼补肾汤肝 肾同补。
总之,运用“治未病”理论,做到“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为防治原发性痛经提供新的思路。
5结语
胞宫通过肾-天癸-冲任生殖轴将冲、任、督、带与五脏紧密联系,瘀、寒、伏邪等致病因素可通过 经脉、脏腑干扰胞宫引发痛经。
临床医家基于中医 理论与临床感悟分别从瘀、寒、伏邪等致病因素及五 脏、经络(冲任)论治原发性痛经。
目前,研究仍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
痛经的临床治疗中尚未普及,重治疗轻预防,且该理 论亦未深人患者群体,多数患者早期忽视痛经的预 防;同时,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往往忽视中医体质 学说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积 极引人“治未病”思想,形成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的原 发性痛经防治策略,预防重于治疗,并进一步加强防 治宣传工作,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观念。
此外,需引起对体质学说的重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加 强体质学说的运用,做到辨体、辨病、辨证合一,提高 临床辨治水平,有效防治原发性痛经。
参考文献:
[1]()MIDVAR S,BAK0UEI F,AMIRI F N,et al.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menstrual symptoms in Indian female students:prevalence,impact and management[ J] . Glob J Health Sci ,2016 ,8( 8 ) :53632.
[2] RURAL M, NOOR N N, PANDIT D,et al. Menstru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alence of dysmenorrhea in college going girls [ J _. J Family Med Prim C are,2015 ,4(3):426 -431.
[3] HABIIil N, HUANG M S,GAN W Y,e t al. Prevalence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s intensity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Pain Manag Nurs, 2015,16(6) :855 -861.
[4]全笑征,张晓东•张晓东通经止痛汤“四辨(痛-经-兼证-舌脉)”
从瘀论治痛经[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〇18,32( 1) :5 -7.
[5] 吴艳红.郝兰枝教授治疗痛经经验[J].中医学报,2015,30(3):
370 -372.
[6] 张静,张晓丹.张晓丹教授从瘀论治原发性痛经探析[•!].中医临
床研究,20 丨2,4(1):85 -86.
[7] 温利丹,马建伟.从“肾虚血瘀”论原发性痛经病机[J].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丨8,24(7) :1023 - 1025.
[8] 朱海润,龚利萍,郁燕敏,等.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
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2) :120-122.
[9] 董永利.“寒”与痛经[J]•光明中医,20丨4,29(4) :848 _849.
[10] 陈丽梅,姜建国.姜建国治疗痛经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2,36(5) :413 -414.
[11] 李会芳,张庆文,冯会真,等•张庆文从寒论治原发性痛经经验
[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丨丨):48 -49.
[12] 盛敏丽,丛慧芳,张天婵,等•丛慧芳教授从“伏寒三阶梯”探寻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成因[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37(4) :280 -282.
[13] 李绍林,何伟,胡勇.基于伏邪入络探讨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机制
及治疗[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6) :741 -743,748. [14] 李绍林,胡勇,何伟.从伏邪辨治原发性痛经理论体系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丨):134 - 136.
[15 ]范丽娟,刘欢,丛慧芳.丛慧芳从心论治痛经经验浅析[J ].湖北
中医杂志,2015,37(5) :27.
[16] 丛慧芳,谷栩萌,武文鹏.丛慧芳教授从“心”论治“痛经”的临
床经验总结[J].中医药学报,2015,43( 1) :98 -99.
[17] 丁正香,郑纯.郑纯从心论治妇科痛证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
2015,31(5) :32 -33.
[18 ]刘完素.河间六书[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9] 胡荣魁,谈勇,殷燕云,等.国医大师夏桂成论治痛经六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6):547 -550.
[20] 马英茹.痛经从肝论治摘要[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
(11) .440 - 441.
[21 ]焦玉娟,魏凤琴.从“女子以肝为先天”论治痛经[J].吉林中医
药,2011,31(12):1175 - 1176.
[22] 孙玉洁,王东梅.从肝论治原发性痛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23(13) :25 -26.
[23] 张春敏.从肝论治痛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 ( 10):
855 -857.
[24] 刘春燕.从脾丨1论治原发性痛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1(7) :20 -21.
[25] 王亚娟,石瑨,胡博,等.从脾胃角度论治痛经经验[门.环球中
医药,2015,8(5) :581 -583.
[26] 周雯,李筠,吴承艳.基于四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探讨从肺与大
肠论治闭经[J]•四川中医,2016,34(4) :19 - 21.
[27] 李筠,贾波.从“形寒饮冷则伤肺”论治痛经[J].江苏中医药,
2018,50(11):14-15.
[28] 姜文英,曹保利.从肾论治痛经[J].光明中医,2016,31 (7):
1014-1015.
[29] 李龙骧.李洁生从肾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
2009,29(9) :750-751.
[30] 陈广贤,李素荷.李素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J].广州中
医药大学学报,2014,31 (2) :315 -316,320.
[31 ]田忠惠,逄冰•论任脉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探讨与临床
应用[J].天津中医药,2012,29(5) :454 -456.
[32] 赵凌,林红.任督脉穴位治疗痛经的临床进展[J].针灸临床杂
2006,22(10) :61 -63.
[33] 谭程,张昶,张佳佳,等.赵吉平教授应用经络诊察治疗原发性
痛经经验[J].中国针灸,2016,36(3) :303 -306.
[34] 范翠萍,高彩霞,柳春,等.痛经与兼夹体质相关性研究[J].中
医学报,2017,32(4) :661 -663.
[35] 车金梅.探讨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体质调査及其中医预防
调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7) :177.
[36] 王晔博,刘威萍,王艳君.基于女大学生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
研究的思考[J].中医临床研究,2017,9(6) :25 -27,36.
收稿曰期:2019-丨0-13
作者简介:高美兰(1990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痛经、高血压等疾病。
通信作者:王艳君(1962 -),女,河北邢台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痛经、高血压等疾
病 E - mail :*******************
编辑:吴楠
• 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