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滴灌肥对草莓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滴灌肥对草莓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作者:***
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4年第01期
摘要通过膜下滴灌方式,研究3种滴灌肥对草莓生长发育、光合色素、光合指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以随机区组排列设CK(不施用无机肥料)、T1(氨基酸)、T2(全生物有机肥)和T3(黄腐酸复合肥)共4个处理,均以腐熟猪粪(施用量30 kg/亩)为底肥,在草莓开花前期、幼果期、膨大期进行膜下滴灌施肥。
结果表明,T3处理对促进草莓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效果最佳,其成熟期株高、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40.32%和
37.44%;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57.63%、119.35%和75%;其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Gs(气孔导度)和Ci(胞间CO2浓度)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32.8%、29.04%、35.71%和11.07%;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全株生物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99.76%、87.83%和97.24%;其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24.3%、44.94%、37.95%和67.99%;可滴定酸较CK降低
18.94%,差异不显著,糖酸比较CK显著增加70.57%;其单株果数、单果质量、单株果重和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9.1%、27.1%、51.46%和41.71%。
综上,T3(黄腐酸复合肥)滴灌肥综合表现最佳,可在定西设施草莓水肥一体化生产中推广。
关键词滴灌肥;草莓;生长发育;产量
长期单一、超量施用化肥对草莓产量、品质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增施有机肥可促进草莓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施用竹纤维菌肥能够显著增加草莓叶片SPAD值、促进根系增长;施用酵素菌肥不仅能让草莓提早上市,对其品质也有显著提高;球毛壳菌生物菌肥中的球毛壳菌ND35可在草莓植株内繁殖,在整个生育期对草莓品质及产量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可见,肥料与草莓生长、品质、产量具有直接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叶面喷肥方面。
我们实施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草莓生长、品质及产量影响对比试验,为定西半干旱区设施草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草莓温室大棚内进行。
采用起垄膜下滴灌栽培方式,草莓品种为红颜,供试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1.2 试验设计试验组均施用30 kg/亩腐熟猪粪作为底肥,设CK(不施无机肥)、T1(氨基酸)、T2(全生物有机肥)和T3(黄腐酸复合肥)4个处理,3次重复,12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56 m2 (8 m×7 m),滴灌周期为8~12 d。
3种有机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见表2。
1.3 测定指标
1)株高。
在草莓生育期各阶段,每小区选择20株测定株高。
2)叶面积。
在草莓生育期各阶段,每小区选择15株,测量叶长和叶宽,计算叶面积(草莓叶面积=叶长×叶宽×0.73)。
3)光合色素。
在草莓初果期,使用95%乙醇浸提法测定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
4)光合参数。
在草莓初果期,通过Li-6400光合仪在连续晴天上午测定叶片Pn、Tr、Gs 和C i 参数。
5)生物量。
第1茬草莓成熟后,每小区选15株,烘箱杀青(105 ℃烘干30 min)后
75 ℃烘至恒干,分别用台秤称量地上部、地下部及整株质量。
6)产量。
每小区随机选15株,草莓第1茬果实成熟时,收取第1级序果,用电子秤称取果实质量,算出单果平均质量;每小区随机选15株,称取每次采收的草莓质量,直至采收结束,统计单株果数和单株平均产量。
1.4 数据分析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和绘图,用SPSS 14.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從试验数据可知,不同处理草莓生育期内株高表现为:T3>T2>T1>CK(图1);成熟期T1、T2和T3较CK草莓株高分别增加19.17%、32.97% 和40.32%,且差异显著,T3处理表现最佳。
草莓叶面积在现蕾期后增加明显,从初果期开始生长速率降低(图2)。
成熟期T1、T2和T3较CK草莓叶面积分别增高15.25%、28.2%和37.44%,且差异显著,T3处理表现最佳。
2.2 不同处理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滴灌肥显著增加了草莓光合色素含量,其中T3处理表现最佳,与CK相比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157.63%、119.35%和75%。
从图3可知,3种滴灌肥处理对草莓光合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其中T3处理表现最佳,其Pn、Tr、Gs 和Ci较CK分别增加32.8%、29.04%、35.71%和11.07%。
2.3 不同处理对草莓生物积累量的影响 3种滴灌肥处理对草莓植株生物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表4),草莓地上部、地下部、全株生物量均以T3最大,较CK分别增加99.76%、
87.83%和97.24%。
2.4 不同处理对草莓品质的影响如表5所示,3种滴灌肥处理下草莓果实品质均得到提升,糖酸比T3最高,相比CK增加70.57%。
T1、T2和T3的Vc含量较CK分别增加
10.63%、18.08%和24.3%,T1差异不显著。
草莓可溶性蛋白含量T3处理较CK显著增加44.94%,T1和T2差异不显著。
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T3>T2>T1>CK,其中T2和T3差异显著,较CK分别增加了24.68%和37.95%。
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3最高,较CK显著增加67.99%,T1和T2差异不显著。
可滴定酸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大小为
CK>T1>T2>T3。
2.5 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从表6可知,滴灌肥处理下单株果数显著增加,T1、T2和T3较CK分别增加15.87%、15.73%和19.1%,且差异显著。
单果质量T3表现最佳,较CK增加27.1%。
单株果重T3>T2>T1>CK。
滴灌肥处理下草莓产量显著增加,其中T3表现最佳,较CK增加41.71%。
3 小结与讨论
李爽研究发现,结果期叶面喷施氨基酸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发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果实品质提升明显,产量增加7.9%~8.4%。
马欣等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黄腐酸增加了草莓株高和叶面积,同时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
江景勇等研究发现,叶面喷施氨基酸的草莓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本试验結果表明,3种滴灌肥处理下草莓株高增加
19.17%~40.32%,叶面积增加15.25%~37.44%,光合色素含量和草莓光合作用能力显著提升,植株生物量最高增加97.24%。
左红娟等研究发现,叶面喷施氨基酸的草莓单果质量和单株果重分别增加9.3%和
38.7%。
王诗赞研究发现,叶面喷施氨基酸可使草莓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提升,商品产量显著增加。
周艳孔等研究发现,叶面喷施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草莓品质和产量有显著提升。
本试验结果表明,3种滴灌肥处理下草莓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其中糖酸比增加13.99%~70.57%,Vc含量增加10.63%~24.3%,可溶性蛋白最大增加44.94%,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增加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增加67.99%,可滴定酸含量最大降低18.94%。
同时,3种滴灌肥处理下草莓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单株果数增加15.87%~19.1%,单果质量最大增加27.1%,单株果重增加35.86%~51.46%,产量最大增加41.71%。
综上,3种滴灌肥对草莓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草莓光合色素含量,提高了光合作用能力,提升了草莓品质和产量,综合表现T3(黄腐酸复合肥)处理最佳。
参考文献
[1] 王苑馨,宋娇娇,任寅印,等.不同品种草莓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01):69-76.
[2] 朱诗君,王丽丽,金树权,等.生物有机肥和菌剂对土壤肥力及草莓生长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1):36-43.
[3] 李进,袁春新,孙正国,等.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连作草莓的影响[J].中国果树,2022(11):12-16.
[4] 卫纪,罗梓澜,张金妍,等.竹纤维菌肥配施有机肥对草莓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02):158-163.
[5] 刘波,王贺春,尚祖浩然.酵素菌肥对温室草莓成熟和品质影响[J].北方园艺,2022(16):58-62.
[6] 辛雅芬.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07):1 145-1 149.
[7] 高传彩. 草莓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控旺技术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2.
[8] 吴长春,雷伟伟,范珊珊,等.叶面喷施氧化型谷胱甘肽对设施草莓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05):163-169.
[9] 陈乐,余雯,韩效钊,等.叶面喷施水溶肥料对大棚草莓品质的影响[J].肥料与健康,2021,48(02):8-11.
[10] 廖明安.园艺植物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11] 李小方,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2] 李爽.叶面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对草莓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0,14(12):180-181.
[13] 马欣,宗静,祝宁.黄腐酸叶面肥对草莓育苗效果的影响[J].腐植酸,2020(06):62.
[14] 江景勇,周晓肖,邱莉萍,等.4种叶面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6):123-125.
[15] 左红娟,曹辉,王晓云,等.氨基酸叶面肥对盆栽草莓“章姬”生长特性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01):90-91.
[16] 王诗赞. 叶面肥与菌根剂混合使用对草莓生长发育
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21.
[17] 周艳孔,陆利民,倪秀红,等.不同叶面肥对大棚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7(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