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旧路基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国道改扩建工程新旧路基衔接
施工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新旧路搭接是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技术。
其质量优劣,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行车的舒适性等问题,历来是公路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
为规范承包人作业行为,为监理工程师提供符合本项目建设实际的新旧路基搭接技术监理依据,特编写本指导书。
1.2 编写内容和依据
本项目旧路路面为在旧沥青路面(多为渣油路面)上修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建后已运营18年。
本次设计约有11.2km沿旧路布线,旧路近6km进行新旧路搭接。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结合本项目旧路状况和项目区可用资源状况编写,阐述了本项目新旧路基搭接的填料、界面处置、台阶设置等技术要求。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必须认真执行。
本指导书未涉内容,依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执行。
2 准备工作
2.1材料
2.1.1 片石
处置过湿地基用。
片石呈不规则状,无大平整面,以枣核状为佳。
最大尺寸宜为20~30cm。
其强度等级应≮30MPa。
2.1.2填料
1 砂砾(土)
要求细粒土含量不大于20%。
路堤部位砾石的最大粒径≯15cm;路床部位砾石的最大粒径≯10cm。
2 石渣:开山石渣中的细粒土含量不大于20%。
路堤部位砾石的最大粒径≯15cm;路床部位砾石的最大粒径≯10cm。
3 石灰土
采用机械拌制,石灰掺量为8%。
土:塑性指数宜为13~18,颗粒最大粒径应<15mm。
石灰:鉴于铜川及周边市场供应的生石灰粉大多存放时间长,活性降低幅度大,故本项目原则上不准采用市场销售的生石灰粉。
石灰应购买生石灰充分消解使用。
消解的石灰应过筛清除残余颗粒,其质量不应低于Ⅲ级。
消石灰应覆盖保存。
如采用购买的生石灰粉,则应每批次进行活性检验,其质量不低于Ⅲ级方可使用。
4 水泥土
采用P.c 32.5水泥;土的塑性指数为13~20,含水率应为最佳含水率±2%。
水泥掺量为4%。
采用就近或在土场翻拌拌制。
5 细粒土
土的塑性指数宜为13~20,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2%,强度(CBR,%)不小于8。
2.2 设备
2.2.1 压路机
1 不小于20T的静载压路机。
2 激振力不小于260KN的振动压路机。
3 不小于26T轮胎压路机。
4 压路机的机械组合应为每作业面(1台20T以上的静载压路机+1台260KN以上的振动压路机)或(1台20T以上的静载压路机+1台26T轮胎压路机)或以上压路机共同组合,以静载压路机稳压和压实,其它两种压路机压实,静载压路机和/或轮胎压路机终压收面。
2.2.2 小型压实机具
1 蛙式夯:规格不小于HW60型。
2 冲击夯:采用强效冲击夯。
3 小型振动压路机:不小于1T,应满足边角压实度要求。
4 施工时可选用一种或两种,对压路机不能涉及的构筑物边角压实。
2.2.3 辅助机械
1 推土机:不低于140型,用以初步摊铺填料和修整填挖界面。
2 平地机:不低于160型。
3 洒水车:不小于9T。
2.2.4 测量设备
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测量平面位置与高程。
2.2.5 压实度检测设备
采用灌砂筒或环刀测定压实度。
3 新旧路基搭接施工
新旧路基搭接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现将工艺流程分解如下。
3.1测量放样
1 采用全站仪、水平仪测量放样。
首次放样应准确确定新填路基边缘线。
有挡土墙时,准确定位挡土墙坡脚边缘;无挡土墙时,应按设计坡率计算确定新填坡脚,另增加不少于30cm的超前宽度确保设计新填路基范围内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 以后每填筑3层,进行1次复核,校正填筑宽度和核定工程,核查压实层厚度。
3.2 清除表土
1 应对旧路边坡和新填路基表层彻底清表,清表厚度不小于30cm。
2 铜川地区原为建材基地,国道210 担负煤炭、石灰、碎石和水泥的运输任务。
这些建筑材料易于抛撒,旧路路基边坡沉积层厚,应彻底清除。
3 旧路路基侧旁的灌溉渠淤泥、杂填土亦应彻底清除。
4 新填范围内的树木应砍伐、挖根,彻底清除。
3.3 填前压实与软基处理
1 非湿软地基的新填路段应进行填前压实,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2 对含水率大于或接近液限的地段,应排石碾压挤淤,然后分
层铺筑100cm厚砂砾。
,再按正常路基填筑。
3 对于含水率较大的过湿地段,当基底土的含水率小于26%时,应采用手摆片石处理一层,嵌缝后回填砂砾(砂砾土),不再进行专门处理。
4 含水率小于26%时,填前压实后可直接填筑砂砾(砂砾土)。
3.4 整理填挖界面
这是新旧路基衔接施工的关键工序。
1 地基处理后、新路填筑前,必须处理好填挖界。
应修整旧路坡面,消除弯月面和小折线。
旧路坡面宜微仰,以1/20左右仰角为宜,使填料垂直碾压而非“挤压”,消除压实盲区。
2 台背填筑前,应在现场根据界面状况进行台阶搭接设计。
如可设置台阶搭接,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并修饰成约4%的内倾坡度。
3 顶层以全断面覆盖搭接至少40cm厚,且必须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结构。
若旧路顶部40cm如高出设计高程,应挖除旧路路面全部结构至旧路路面底部以下20cm;若旧路顶部低于设计高程,应挖除旧路至设计高程以下152cm(路面厚度72+路床厚度80cm)。
3.5 填筑新路基
1 新路基底部100cm应采用砂砾(土)或石渣填料,其上采用砂砾(土)石渣或稳定土填料均可。
但顶面搭接必须采用稳定土填料。
新填路基高度大于5m的路段,经监理批准,可以在底部以上1m与40cm顶部搭接的底部之间填筑性能满足要求的细粒土。
顶部搭接以上的填料应采用石灰土或水泥土等无机结合料。
采用砂砾(土)或石渣做填料时,应采用4%的水泥或8%的石灰稳定。
采用砂砾(土)
和石渣填料时,应在路基宽度范围内采用细粒土包边20cm(不含超填宽度)。
砂砾土或含细粒土的石渣经试验证明可以不包边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以不采用包边土。
2 压实层厚度一般按20cm控制。
结果试验,压实层厚度可以加厚,但不应超过25cm,且新路基底部1m和路床部位压实层厚度按20cm控制。
小型机具压实部位,压实层厚度不得超过15cm,应与压路机压实部位协调进行。
3 新填路基不划分压实区,一律按不小于96%控制。
4 台阶搭接:新填路基应在距台阶顶面1m范围调整压实层厚度,使新填路基压实后在台阶顶面同高程或略高1~2cm。
新填路基压实时,应在稳压后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在接缝界面骑缝碾压不少于5遍,直至新填路基压实为准,而后采用压实层厚度20cm在搭接台阶之上填筑1层后,按正常压实施工。
5 顶面搭接:这是新旧路搭接的关键部位。
同台阶搭接相似,新填路基应在距修正后的旧路顶面1m范围调整压实层厚度,使新填路基压实后在台阶顶面同高程或略高1~2cm。
然后铺筑水泥或石灰稳定的细粒土填料,按20cm压实层厚度最少填筑2层。
4 质量控制要点
1 必须彻底清表。
应将路肩抛撒的煤、石灰、水泥粉等沉积物彻底清除。
清表结束、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方准许下道工序施工。
2 必须认真修整界面,采用推土机辅以人工修整,彻底消除小折线和弯月面
3 砂砾填料应置于底部不少于100cm,降低底部毛细水上升高
度。
4 顶部搭接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填料厚度不小于80cm,新旧路全幅分层摊铺碾压,确保整体结合效果。
4 必须控制回填厚度与压实度,不得产生压实盲区。
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厚度均应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1000㎡不少于2点,不足1000㎡时检测2点。
另外,应增加搭接界面处的压实度检测点,检测频率为每50m检测1点,监理工程师可以在界面搭接有疑问处再增加检测点。
界面处的检测点在新路基一侧,检测设备(灌砂筒、环刀)外缘距旧路界面以5c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