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马》《唐翁猎虎》人教实验版五四制知识精讲.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马》《唐翁猎虎》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马》《唐翁猎虎》
二.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 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 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5. 掌握重点虚词、实词,做到会翻译课文。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2. 积累文言词汇。
四. 知识分析
《马》
(一)作者介绍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二)结构分析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
第三、四、五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主题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四)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唐翁猎虎》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记》,这部书是笔记体小说集,记载了很多鬼怪神
异故事,题材广泛,文笔质朴流利。
(二)整体感知
《唐翁猎虎》记载的当属奇异之事。
一奇在:官府出面组织猎户围捕,只“伤猎户数人”,而一翁一童出面马到功成;二奇在: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显然年老体衰;“一童子十六七耳”,年浅艺未必精。
然配合默契,虎患顷刻即除。
三奇在文章虽短小,容量却惊人,且情节设置巧妙,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三)文章结构
寥寥417个字,包含了两个故事:一是先人伤于虎,亲人为报此仇辈辈苦练杀虎绝技。
二是县令请唐打猎诛虎。
(四)结尾有什么作用,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解析:结尾一句用反衬的手法,道出了反复苦练的重要意义。
作用有二:一是为故事增加传奇色彩,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巧之技,真正的超人的绝技是反复苦练的结果。
”
在今天,这句话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适用于各行各业。
对我们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习是快乐的过程,但是也要付出辛苦,一点辛苦都不付出,不可能有所成就,哪一个奥运冠军鲜花背后没有汗水和泪水。
学习还需要反复的熟练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无他,但手熟尔”,告诉我们的是相同的道理。
【典型例题】
一. 基础知识: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窥.伺()
羁.绊()疮痍
..()
阔绰.()庇荫
..()
遒.劲()妒.忌()
相得益彰.()面面相觑.()
观瞻.()
2. 解释加点的字:
面面相觑.:__________ 相得益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目疮痍
..:__________ 慷慨以赴.:__________
二. 填空:
1. 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2. 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3.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
4. 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它的尾巴()是垂着的,()于它很适合。
()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它的皮肤()很坚实,()满生着厚密的短毛,()还是十分敏感的。
三. 课文精读:
(一)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二段: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
后来又经过训练. 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
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被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创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
壮观瞻而喂养着。
供养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鬃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1. 试用三个词语概括马的天然品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一词是______的修辞手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_________。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
3.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略
二. 法;博物学;作;皇家花园;《自然史》;科学小品;散文;人类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对比;由衷赞美;深刻同情
三.
(一)
1. 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2. 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二)
1.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 拟人、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3. 那些披着鞍鞯劳动的马,尽管受尽奴役,但剽悍豪迈的天性还没有完全丧失,而这些摆阔绰、壮观瞻的马所有的天性都丧失了,他们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侮辱。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
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模拟试题】
一. 阅读第四段: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
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
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
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
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
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 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马的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文字把哪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综合理解:
1. 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在本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并用本文的一个词来为这句话作注释。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马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详细介绍了马的知识,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请你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第一句。
2. 驯良、豪迈、清心寡欲。
3. 把马和其他凶猛的食肉动物作比较。
这样写更能突出马惹人喜爱的原因:它的驯良、豪迈的性格。
二. 1. 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高贵。
2.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3. 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绿色蝈蝈》通过介绍蝈蝈的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等,教会了我们一些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马》通过马的两种特性,表达了对自由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