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IBM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以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收购金额: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5亿的债务
·收购形式:在股份收购上,联想会以每股2.675港元,向IBM发行包括8.21亿股新股,及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收购资产: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获得Think系列品牌·收购后规模:本次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年收入规模约120亿进入世界500 强企业。
·企业领导: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
·公司分布:联想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员工总数达19000人,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
·股权结构: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联想并购IBM
供应商方面:联想与零部件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都有合作协议,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好。
购买者方面:市场上的电脑品牌有很多,国内品牌联想、神州、方正、宏碁等,国外品牌戴尔、惠普、东芝、IBM等,而且高中低端都有。
购买者在选择产品时,品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一部分国人也会有外国品牌比国产货要好的想法,联想并购国外优秀品牌IBM,可以树立国际化品牌,打开高端产品市场。
潜在竞争者方面: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在向高科技产业方面发展,对技术、品牌、规模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潜在竞争者方面影响不大。
替代品方面:随着MP4、智能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的一路发展,电脑出现了功能越来越完善、体积越来越轻便的替代产品。
而联想并购IBM则可以将PC 这块做的更加精细,纳IBM的专利技术为己用,削弱替代品对联想电脑的影响。
今天ThinkPad几乎就是商务笔记本的代名词,一些IBM独有的功能是其他产品不能替代的。
行业内竞争者方面:这是联想并购IBM最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一,虽然国内的PC市场在扩大,但是品牌众多,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成必然趋势,售价降低使利润减少。
二,前面所言,购买者更倾向于大品牌,与戴尔、惠普相比,联想在并购IBM前不论在品牌知名度还是技术能力方面都相对弱势,尤其在全球市场上知名度并不高,收购IBM的PC业务就可以获得IBM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尤其是全球品牌知名度会大大提高,是打入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
联想并购IBM PC 业务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角度,从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上我会觉得在这次并购中联想是成功的,因为联想现在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全球性品牌,国内品牌坐的上第一把交椅,而在一些外国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能看到lenovo的身影,据我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所言,她们学校的所有教学电脑都是lenovo,所以联想当初收购IBM PC业务想要提升品牌档次和知名度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现在联想的产品也很全面,高中低端兼具,商务系列的ThinkPad,时尚娱乐的IdeaPad,而且联想在消费者心中也再是走低价路线的国产品牌,成长为可以和惠普、戴尔比拼的高品质的国际大品牌。
从这方面看,联想对IBM的并购还是很成功的。
但是在业内来看,这次并购案还是存在争议的。
德勤事务所的高管就曾经说,这次并购是不成功的案例,因为只有收购,没有合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和联想的业务还是各自为政,管理团队也是各自为政,所以导致了现在IBM和联想的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而且在这次并购整合的过程中,联想遭遇金融危机发生巨额亏损,直到六年后的2011年才扭亏为盈。
其次,当初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就是想打开国外市场,但是在欧美,原来ThinkPad占据的市场份额是下滑的,外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和产品抵制并不是你收购一个外国品牌就可以打破的,同样IBM真正的核心技术也不是你通过品牌就可以买过来的,在通过并购打开欧美市场大门这一点上看,这次并购是失败的。
最后,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2011年对当年并购IBM PC业务定下了“成功”的结论,2011年联想全年毛利率同比提升近2%,营收增速是市场平均增速的4倍,全球市场占有率创下10.2%的历史新高,首次达到两位数,营业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0亿美元,税前利润翻番达到3.58亿美元。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说:“历经六年努力,Think品牌的产品成为了盈利的主打产品,完全符合当年并购IBM PC的初衷,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肯定地说,这次大规模的并购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