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优选卷 01(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2.著名学者余英时在《东汉生死观》中写道:“战国文献中‘仙’被描绘为漫游空中的隐居的个人,与人间毫无联系。
但在东汉文献中,我们开始发现‘仙’也享受家庭生活,他们不仅将家人带到天堂,而且把在人间的所有动产、不动产也带到天堂”。
对这段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战国典籍中仙人超脱尘世,自由自在,折射出民众对残酷社会现实的厌恶
B.汉代文献中仙人世俗化,反映出在两汉稳定的社会秩序下民众眷恋现实生活
C.东汉时道教兴起,为吸引底层民众,在仙道传说中增加了世俗化的成分
D.汉代商品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学术文化受市民文化影响逐渐走向世俗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4.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
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5.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6.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
7.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专制 B.君主制
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8.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
这可以佐证()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各项摘自某世界科技史书籍的目录,其先后顺序应是()
①西方不亮东方亮
②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
③近代科学的诞生
④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0.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11.“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12.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13.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直适用到1967年。
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14.“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
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
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6.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使奢靡之风逐渐盛行B.有利于生活习俗西化
C.淡化了传统等级观念D.社会上交际活动增加
1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8.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9.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20.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
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
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21.“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22.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23.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
C.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
24.下面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25.“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出现于50年代中叶。
伴随其国内繁荣富强而来的是高度的紧张和分裂,统治阶级患了共产主义恐惧症。
该流派的作家抵制对外战争及种族隔离,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
“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背景无关的是()
A.种族歧视B.朝鲜战争
C.新经济的兴起 D.美苏冷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1)依据材料一,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2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
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