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NTING FIELD 2018.06
足够达到相应色密度和遮盖力的墨量,使油墨附着于仅需要墨层转移的区域,从而提升有效的油墨转移。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网点增大,并让印版在无须擦版的情况下运行更长时间。
迎难而上,直面挑战
然而,要实现更加出色的油墨转移效果,并不意味着要将尽可能多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增加油墨密度以及提高印刷清洁度,可以扩大色域范围;但如若油墨的密度过大,事实上又会减小可以复制的色域范围,而且墨量过多也会导致印刷的色调范围缩小,这样便会降低对比度,使得网目调印刷品的外观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既要将密度或不透明度提高到所需的目标水平,同时又要尽可能确保最广泛的色域和色调范围。
要在印刷机上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油墨转移的整个机制进行优化,包括如何将油墨从网纹辊传送到印版,又如何最终使油墨有效地转移到承印
毫无疑问,如今的柔性版印刷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凭借其能有效地控制油墨密度,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并能获得最具有吸引力的图像效果等诸多优点,柔性版印刷已经发展成为印刷行业中备受青睐的一种印刷方式。
随着柔印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更小的高光网点以及优化油墨实地密度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正得益于各方作出的共同努力。
然而,就最广的色域和色调范围,尤其是图像对比度而言,柔性版印刷往往难以在与胶印和凹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最具有挑战性的还在于如何在实现上述印刷要点的同时,能使印刷机保持高速运行,并最大限度地缩短停机时间。
柯达公司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展开合作,以帮助他们顺利地把凹印和胶印转化为更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柔性版印刷。
在这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有效的油墨转移和最小的印刷压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通过更小载墨量的网纹辊来传递
如何改进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Douglas A.Weiss
物上。
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网穴的形状和工况
•印版本身
•印版的表面特性
•油墨和承印物的表面张力配合
•环境条件
各个领域的柔印供应商都在通过自身的技术发
展完善和改进这一工艺。
油墨生产厂家对油墨的颜料分量、黏度、p H值以及其他特性进行了优化。
网纹辊制造厂家开发出各种不同规格和尺寸的网穴,推出了陶瓷材质的网纹辊,并且不断致力于研发创新的激光和雕刻工艺。
新型的承印物和涂料相继问世,印刷厂则可利用电晕等处理方法来改善油墨的覆盖性和附着力。
或许柔性版技术才是改进油墨转移的最大贡献者。
印版供应商提供了通过成像或机械手段对印版表面进行织构处理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旨在改善油墨的扩散性,而不仅是增加墨层厚度。
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均可提高油墨的密度或不透明度;然而,就在最大印刷量的前提下扩大色域(E G)和色调范围以及提升对比度方面,每种方法所表现出的能力并不相同,甚至于在油墨是否能够完全覆盖承印物的性能方面也是如此。
油墨转移
在透明的印膜上印一块实地黑色油墨,放大显示后会发现,印刷品中有许多间隙、小孔或空洞(图1)。
这种网格状的外观有可能是受到了材料表面张力以及油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但其主要原因是用于分隔网穴的网墙形成的。
当这些网穴内的油墨堆积在印版表面时,油墨会因印刷机的旋转运动而沿着机器运动的方向流动。
除非拥有理想的印刷条件,否则油墨将无法轻易地相对于机器进行横向扩散。
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规做法是增加着墨量,同时加大印版压力。
油墨转移的解决方案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印版进行微表面织构化处理得到解决。
最新的高级印版图案选项包括一组六种图案(图2)。
先进的柯达DigiCap NX图案技术对于控制油墨在物体边缘部位的流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减少印刷压力的关键因素。
与表面采用固定织构处理的印版不同,这项图
图2 先进的柯达DigiCap NX图案技术,即根据油墨、网纹辊、承印物、胶带的组合,选择适当的表面微图案,以实现最佳的油墨转移效果,单个图案元素的大小为5~30 μm 不等,每个图像仅大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直径(70
μm)图1 传统的柔性版印刷(左)与基于数字化表面织构处理
技术的柔性版印刷(右)
PRINTING FIELD 2018.06
图3 柯达独有的AED技术,既可
通过尺寸较大的图案提高油墨密度,又可通过边缘部位的较小图
案确保仅在需要的地方着墨
案技术采用了数字化控制,主要应用在目标区域中需要使用的部位。
这些精心设计的图案可以适应不同载墨量的网纹辊,可以根据油墨、网纹辊、承印物、胶带的组合进行相应的选择,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油墨转移效果。
针对原色墨印刷而言,可以根据网纹辊的网穴容积下限选择最精细的表面图案。
对于专色印刷而言,网纹辊的网穴容积通常为色墨印刷所需油墨量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选择尺寸较大的图案。
针对
网穴容积达到2~3倍甚至3倍以上的白色油墨、上光和涂胶,可选更大尺寸的图案。
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用户只需使用一种柔性版,便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制作专门的印版,适用于色墨印刷、专色印刷、白墨印刷、涂胶、金属印刷等印刷工艺。
在尺寸允许的前提下,适用于不同应用的专用印版可以组合于一张版面布局之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版材的库存需求,有效避免用错印版类型的可能性,并且有助于缩短制作不同类型的印版所需的加工时间。
这些数字成像功能利用油墨的传递与扩散配置,在网目调、实地和文本区域保持较高的油墨密度,并自动在所有边缘上应用较小图案(图3),从而仅在需要的部位储墨着墨。
AED(Advanced Edge Definition)技术的阻隔性能既可使印刷边缘更加清晰和锐利,还可防止翻白文字和细小的文字出现油墨的填充,同时有助于排放油墨中所含的空气。
借助于油墨的这一释放特性,加上采用拥有相应平顶网点结构的印版,便可以减轻压印所需的压力。
这可以形成更细腻的高光,降低印刷机操作人员停机以及擦版的频率,减少承印物的浪费,同时延长印版的使用寿命。
这种技术可确保仅在需要的地方上油,而在不需要的地方留住墨。
其结果便是出色的油墨覆盖性,同时实现了最大化的色域和色调范围。
这一方法不仅能确保最平滑的白色油墨基底效果,映衬出鲜艳明亮的套印颜色,或者防止产品或承印物在背面透出印刷图案,而且还适用于表现中间色调和四分之三色调,使网目调具有真实而连续的色调外观,从而真正提升货架影响力(图4)。
这也是图像对比度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有效的油墨阻隔技术需要具有先进的成像和复制能力,既要求保持2 400 d p i的运行速度,还要求在4×4的矩阵中创建每个像素,从而使每个像素都能有效地包含16个激光点。
这一成像系统可以选择性地关闭或开启这些激光点,从而允许精确地表现出微细的图案特征。
将这一成像系统与制版工艺相结合,便可按照1∶1的比例将图像文件复制到印版
上,并确保印版上的成像图案每次都能得到完整而准确的复制。
实现有效的油墨转移
总而言之,有效的油墨转移和最小的印刷压力是使柔性版印刷达到胶印和凹印效果的关键。
为此,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完全覆盖表面所需的用墨量,同时又不能造成非印刷区域的油墨填充,或者导致过度的网点增大。
其目标是要在实地底色上印出强烈而平滑的色彩,采用白色油墨来遮盖产品或承印物质本身的颜色,以免影响图像的效果。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保持色域和色调范围的开放性,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比度和货架影响力。
最佳的解决方案应当使图像印刷品拥有最佳的油墨转移效果、扩展的色域和色调范围以及动态的对比度,从而获得堪与凹印工艺相媲美的印刷质量。
作者单位:柯达公司
关键词:柔性版印刷 油墨转移 解决方案
图4 Advanced Edge Definition 技术(右),可以通过保留网目调印刷品的阴影细节来增加对比度,既可获得强
烈的色彩效果,又能确保出色的货架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