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3-2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选修3-2模块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收录机等小型家用电器所用的稳压电源,是将220V 的正弦交变电流变成稳定的直流电的装置,其中关键部分是整流电路,有一种整流电路可以将正弦交变电流变成如图所示的脉动直流电(每半个周期都按正弦规律变化),则该脉动直流电流的有效值为
A
. B
. C
. D
2.物理实验中,常用一种叫做“冲击电流计”的仪器测定通过电路的电荷量。

如图所示,探测线圈与冲击电流计串联后可用来测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已知线圈的匝数为n ,面积为S ,线圈与冲击电流计组成的回路电阻为R 。

若将线圈放在被测匀强磁场中,开始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现把探测线圈翻转180°,冲击电流计测出通过线圈的电荷量为q ,由上述数据可测出被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A .qR/S
B .qR/nS
C .qR/2nS
D .qR/2S
3.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距离为d ,用导线、电键K 与一个n 匝的线圈连
接,线圈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变化磁场B 中。

两板间放一台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上表面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球。

K 断开时传感器上有示数,K 闭合时传感器上恰好无示数。

则线圈中的磁场B 的变化情况和磁通量变化率分别是
A .正在增加,q m gd t =∆∆ϕ
B .正在减弱,nq
m gd
t =
∆∆ϕ C .正在减弱,
q m gd t =∆∆ϕ D .正在增加,nq
m gd
t =
∆∆ϕ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通入交变电流i =Im sin ωt ,副线圈接一电流表且与负载
电阻串联,电流表的读数为0.10A,在t =(3/8)T 时,原线圈中电流的瞬时值为0.03A,由此可知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A.3:10 B.10:3 C.102:3 D.3:102
5.如图甲所示的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其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的右边界为MN ,在MN 右侧有一矩形金属线圈abcd ,ab 边与MN 重合。

现使线圈以ab 边为轴按图示方向匀速转动,将a 、b 两端连到示波器的输入端,若电势a 高b 低时u ab 为正,则从图乙中示波器观察到的u a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二、多项选择题:
6. 下列关于传感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话筒是把电学量转换为声学量的装置
B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能够把温度这个电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C .机场的安检门可以探测到人身携带的金属物体,是因为装有红外线传感器
D .电熨斗能自动控制温度主要利用了双金属片,两片金属的膨胀系数是不相同的
7. 下列甲、乙两图是电子技术中的常用电路, a 、b 是各部分电路的输入端,其中输入的交流高频成
分用“ ”表示,交流低频成分用“~”表示,直流成分用“—”表示.关于两图中负载电阻R 上得到的电流特征是
A. 图甲中R 得到的是交流成分
B. 图甲中R 得到的是直流成分
C. 图乙中R 得到的是低频成分
D. 图乙中R 得到的是高频成分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 1和A 2是两个相同的灯泡,线圈L 自感系数足够大,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合上开关S 时,A 2先亮,A 1后亮,最后一样亮
B .断开开关S 时,A 1和A 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C .断开开关S 时,A 2闪亮一下再熄灭
D .断开开关S 时,流过A 2的电流方向向右
9. 如图是电熨斗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常温时,上、下触点应是分离
B.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的上层金属比下层金属膨胀大
C .假设原来温度上升到800
C 时,电熨斗停止加热,现要求温度上升到600
C 时就停止加热, 则应向上调节调温旋钮
D.假设原来温度上升到800
C 时,电熨斗停止加热,现要求温度上升到600
C 时就停止加热, 则应向下调节调温旋钮。

10. 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巨磁电阻
(GMR)效应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图是利用GMR 设计的磁铁矿探测仪原理示意图,图中GMR 在外磁场作用下电阻会大幅度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探测到磁铁矿,则指示灯亮 B .若探测到磁铁矿,则指示灯不亮
C .若电阻R 调大,该探测仪的灵敏度提高
D .若电阻R 调小,该探测仪的灵敏度提高
三、简答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 学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ф
△t 后,为了定量验证感应电动势E 与时间△t 成反比,某小组同学
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一个实验装置:线圈和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强磁铁和挡光片固定在运动的小车上。

每当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经过光电门时,光电门会记录下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 ,同时触发接在线圈两端的电压传感器记录下在这段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

利用小车末端的弹簧将小车以不同的速度从轨道的最右端弹出,就能得到一系列的感应电动势E 和挡光时间△t 。

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乙 甲 强磁铁
弹簧
(1)观察和分析该实验装置可看出,在实验中,每次测量的△t 时间内,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距离都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了控制___________不变;
(2)在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之后,为了验证E 与△t 成反比,他们想出两种办法处理数据:第一种是计算法:算出_______________,若该数据基本相等,则验证了E 与△t 成反比;第二种是作图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______________关系图线,若图线是基本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也可验证E 与△t 成反比。

1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热敏电阻特性而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分若干次向图甲所示的烧杯中倒入开水,观察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把各次的温度值和对应的热敏电阻的阻值记录在表中。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纸上描绘出热敏电阻的阻值R 随温度 t 变化的图象。

并说明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

(2)他们用该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设计了一个温度控制电路,如图乙所示,请在虚线方框中正确画出施密特触发器。

(3)当加在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电压逐渐上升到某个值(1.6V )时,输出端电压会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而当输入端的电压下降到另一个值(0.8V )时,输出端电压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从而实现温度控制。

已知可变电阻R 1=12.6KΩ,则温度可控制在 __ 0
C 到 ____ 0
C 之间(结果保留整数,不考虑斯密特触发器的分流影响)。

四、计算题:
13、某经济开发区引进垃圾焚烧发电设备,该发电机输出功率为40kW ,输出电压为400V ,用变压比(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的变压器升压后向某小区供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5 ,到达该小区后再用变压器降为220V 。

求:
(1)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 (2)降压变压器的变压比。

图甲
14.(15分)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模型,已知单匝线圈的面积为S ,线圈匝数为N 匝,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线圈内阻为r ,负载电阻为R ,在线圈由图示位置(中性面)转动90°的过程中, 求: ⑴ 通过电阻R 的电量;
⑵ 外力所做的功。

15.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传感装置,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所示:迎风板与一轻弹簧的一端N 相接,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

弹簧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劲度系数k=1300N/m ,自然长度L 0=0.5m ,均匀金属杆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制成,迎风板面积S=0.5m 2,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 端相连,右端导线接在N 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

限流电阻的阻值R=1Ω,电源的电动势E=12V ,内阻r=0.5Ω。

合上开关,没有风吹时,弹簧处于原长,电压表的示数U 1=3.0V ;如果某时刻由于风吹使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迎风板稳定后,电压表的示数变为U 2=2.0V ,求:
⑴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 ⑵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

16.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它的结构是一个套在辐向形永久磁铁槽中的半径为r =0.1 m 、匝数n =20的线圈,磁场的磁感线均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其右视图如图乙所示)。

在线圈所在位置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均为0.2 T ,线圈的电阻为2 Ω,它的引出线接有8 Ω的小电珠L 。

外力推动线圈框架的P 端,使线圈沿轴线做往复运动,便有电流通过电珠。

当线圈向右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时(x 取向右为正),求:
(1)线圈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
(2)线圈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I 的大小,并在图丁中画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图甲中取电流由C 向上流过电珠L 到D 为正);
(3)每一次推动线圈运动过程中作用力F 的大小; (4
参考答案 B 、C 、D 、 B 、 D 、 BD 、 AC 、 AB 、 BC 、 AC 11、(1)相同 、磁通量的变化量(2)电动势
E 和挡光时间△t 的乘积、电动势E 与挡光时间△t 的倒数
12、 (1) 减小 (2) 38±20C 82±20C 13、(1)2×103W (2)9:11
14、(1)r R NBS + ⑵)
(4222r R S B N +πω 15、(1)1Ω/m ⑵260N
16、 (1)2 V (2) 如图 (3)0.5 N . (4)0.32 W


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