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州学刻《梦溪笔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州学刻《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科技巨著之一,自问世后,至今已历千余年,版本众多,流传不衰。

这部名著及其作者沈括,都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沈括中进士,次年被任命为扬州司理参军。

此前不久,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知扬州,在蜀冈筑平山堂,平山堂成闻名遐迩的一方名胜。

但在沈括来扬履职的时候,时隔虽未久,平山堂却已是朽烂剥漫,破旧不堪。

其时,刚来扬州赴任知州不久的刁约主持重新修葺,特请沈括撰写《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刁约又修建九曲池新亭,仍请沈括作记。

可见沈括的才华已为时人所重。

《扬州重修平山堂记》开篇写到:“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

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从中可窥宋代扬州交通、经济、地位之显要,在东南可称首屈一指。

沈括曾参与北宋王朝的变法、外交、兵事诸大政,一度遭弹劾被贬,一生经历丰富。

晚年隐居与扬州一江之隔的润州,筑梦溪园,诗酒著述其中,完成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最初名“笔谈”,沈括在世时未有刊行的记载。

直至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方由扬州州学教授汤修年主持刊刻。

扬州州学又称扬州府学、扬州儒学,自北宋至清代,一直承担为地方选拔人才、培养英才、服务科举的职责。

汤修年字寿真,镇江府丹阳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他在扬州主持刊印的书,据载还有《高峰集》等几种,可惜大多早已散佚不传。

乾道本《梦溪笔谈》为半页十二行,行十八字,前冠作者自序,后有汤修年写的跋。

《梦溪笔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元大德九年(1305)湖南茶陵陈仁子东山书院初刻本,此本为蝴蝶装,是元刊中的精品,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该本后有汤修年跋,可知其源于南宋乾道二年扬州州学本。

其后传世的《梦溪笔谈》的诸多版本,源头都出自这个版本,扬州在《梦溪笔
谈》的发现、传播史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梦溪笔谈》是一部畅销书。

汤修年所作的跋中说:“此书公库旧有之,往往贸易以充郡帑,不及学校。

”说明刊刻、售卖该书,可以获利,以补充政府经费。

《梦溪笔谈》是一部奇书,作者沈括是一位奇人。

《宋史》卷三三一《沈括传》称:“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三十》说:“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汤修年跋称其目见耳闻,皆有补于世,非他杂志之比。

勘验斯编,知非溢美。

”现代英国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称沈括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不愧为中国古代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典籍。

沈括曾在扬州任职,对扬州颇有感情。

某年淮南地区水灾,饥荒严重,朝廷派沈括前往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浚沟渠,整治废田,民得以安。

《梦溪笔谈》中记扬州事亦不少,如对扬州名称的考证,对扬州芍药名品“金缠腰”及“四相簪花”佳话的记述,对甓社湖、新开湖上空夜明珠的记载等,而对扬州二十四桥的详细记述和考证,尤有价值,至今常为人称引。

《梦溪笔谈》在镇江写作,在扬州刻印,已被列为江苏100部传世名著之一,实属当之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