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这首《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年轻时的手笔,其沉雄不减《筹笔驿》。
两者互相辉映,是李商隐诗集里的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李商隐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在甘肃,王茂元在那边做过节度使。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大概是二十七岁。
在唐朝,中了进士只是意味着你有了做官的资格,你想要真正进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博学宏词科就是这种类型的考试。
在博学宏词科这个考试中,李商隐本来已经被录取,但可能是因为他依附了王茂元的原因,最后被中书驳下,也就是说他落选了。
失意的他,寄居在王茂元幕中,写下了这一首诗。
“迢递”是很高很远的样子,“迢递高城百尺楼”说城楼很高,高层上面又有百尺楼,就是说诗人登高登到最高处了。
“绿杨枝外尽汀洲”,他登高往外看,视线的尽头是水边的平地。
安定城是边塞,边地是荒凉的,但在这种地方居然能看到“绿杨”、有“汀洲”,这
应该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然而诗人没有欢喜。
他说,“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贾生是西汉的贾谊,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但短命,很年轻就死了。
贾谊心忧天下,他给汉朝皇帝上书,列举了国家有多少种值得痛哭流涕的危险状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国家会很危险。
王粲是东汉时候的一个才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就跑去荆州依附刘表去了。
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把自己比作贾谊和王粲:我像贾谊那样心忧天下,但在“博学宏词科”这个考试中落选,没有济世的机会,所以是“虚垂涕”;我投奔王茂元,就像王粲依附刘表那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两句说的都是他失意的情况。
《安定城楼》这首诗的典故很密集。
写诗使用典故,贵在能以古人事抒写诗人心,不然就只是复述故事而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这两句诗,其好处就在“虚”和“更”这两个字上。
如果没有这两个字,那么这两句就不成其为诗句了,因为那样李商隐只是在复述贾谊和王粲的故事而已。
但有了这两个字,诗人的心情就出来了。
第三联非常好。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里的典故是范蠡的故事。
范蠡帮助勾践成功复仇后,没有留恋权力,而是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归隐去了。
李商隐这里是说,我永远都想着自己能像范蠡那样,在白发苍苍的时候归隐江湖,但我的归隐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做出一番回旋天地——也就是扭转乾坤——的事业。
这两句写得太好了,第一是托出了诗人的心志,第二是句意如同苍龙
回旋,矫健有力。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特别喜欢这两句,认为即使是杜甫也无以过之。
这个赞誉不谓过分。
最后两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也用了一个典故。
“鹓雏”是类似于凤凰的神鸟,“腐鼠”是死老鼠。
《庄子》里有个寓言是说,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他的老友庄子到了魏国,有人就跟惠施说:庄子要来抢你的相位了。
于是惠施就派人到处抓捕庄子。
庄子没有躲避,而是直接跑去找到惠施,跟他说了这么一个寓言:在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不是梧桐树不会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醴泉不喝。
梧桐树、竹子的果实、醴泉,这些都是很珍贵的东西。
而有一种类似于猫头鹰的鸟呢,喜欢吃死老鼠,它看到天空中有鹓雏飞过,以为鹓雏要来跟自己抢死老鼠,就仰起头吓那个鹓雏。
李商隐这两句就是说,我是鹓雏,那些中伤我的人是猫头鹰,你们对我的各种猜忌,就像是猫头鹰对鹓雏的提防一样,你们在意的是高官厚禄,而我想要的是扭转乾坤的事业,所以我根本不会去抢你们的东西。
陈衍是近代的一位诗论家,他有一本书叫《石遗室诗话》,这本书影响很大。
他在里面提到了诗的四个要点:“‘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
”这里要注意的是排在首位的“骨力坚苍”。
所谓“骨力坚苍”,就是风格遒劲。
像《筹笔驿》、《安定城楼》这种沉雄之作,就可以归入“骨力坚苍”类别。
这种诗能让我们看到李商隐的人生抱负和高洁心性,以及他处在困厄之中虽然有伤感但绝不低头的气格。
也正是因为有了
它们,他的无题诗才如此耐人寻味。
可以这样说,沉雄才是李商隐的底色,如果没有这种底色,他的无题诗将会黯淡无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