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系软岩巷道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垩系软岩巷道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与应用
黄思远
【摘要】内蒙古查干淖尔一号井风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典型的软岩巷道,强度低、稳定性差、巷道表现为四周普遍受压,并且全断面收缩,同时底鼓现象十分严重,局部巷道甚至引发顶板冒落和两帮破坏.井下所用测量控制点均布设在巷道顶板位置,由
于巷道受压,造成测量控制点极不稳定,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布设稳定的测量控制点成为一大难题.经过反复的探索和研究,为便于今后测量控制点的使用,最后决定在巷道交叉点处加强支护(采用特殊的钢管混凝土支架),在该处布设测量控制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观测,交叉点处巷道较为稳定,能够满足风井区巷道测量放线需要,也为井下贯通及其他巷道的施工打下了坚实的测量基础,使测量工作得到了有
力保证.
【期刊名称】《矿山测量》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5页(P40-43,45)
【关键词】白垩系软岩;钢管混凝土支架;测量;布设与应用
【作者】黄思远
【作者单位】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十工程处,安徽宿州 2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22
查干淖尔一号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西南方向约70 km,是河北冀中能
源峰峰集团新建的一个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8.0Mt/a,采用两立一斜的开拓形式,主井为斜井,副井及风井为立井。

副立井施工到底后即停止巷道施工,主斜井已施工至里程330 m处,并停止施工
进行巷道修复,尚未到底,风立井承担与副立井贯通及井下主要巷道施工任务。

2号煤层是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主要巷道和硐室均设计在2号煤层中,可采煤层厚度3.10~41.95 m,平均22.32 m。

该煤层下距2X1煤层0.85~32.00 m,平均9.83 m。

查干淖尔一号井各井筒及主要巷道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一号井各井筒及主要巷道布置图
1 查干淖尔一号井2号煤层顶底板主要岩性
1.1 2号煤层顶底板岩石主要组成
查干淖尔一号井属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组煤系地层,形成年代较晚,遇水水化,遇风风化,地层胶结性极差。

查干淖尔一号井主要可采煤层为2号煤层,主要巷道和硐室均设计在2号煤层中,2号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各种岩石的力学强度偏低,多为软岩类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地层粘土矿物含量高达60.6 %,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含
量达到82 %,遇水膨胀、软化、崩解,流变、蠕变现象严重,强度低,稳定性差,承载力小,是典型的软弱围岩。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对查干淖尔一号井2号煤层顶底板岩石矿物成分化验得知:2号煤层顶板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石英和黑云母,其中伊利石含量为83.3 %,石
英含量为10.2 %,黑云母含量为6.6 %,泥岩呈灰黑色,粘泥状,细腻,无层理,表面受水影响粘滑,手捏成型,锤击变形,端口略平坦,光照下有色泽。

2号煤层底板主要矿物成分为珍珠陶土、伊利石、石英和黑云母等,其中珍珠陶土含量为
16.3 %~46.3 %,伊利石含量为9.1 %~52.9 %,高岭石为9.4~17.5 %。

泥岩呈灰绿色,断面不平坦且呈颗粒状,手捏成型,较细腻,整体如土状,质均一。

1.2 2号煤层顶底板软弱围岩主要特性
1.2.1 可塑性
2号煤层顶底板软弱围岩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任意成形,变形后不再恢复原形,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这也是软岩的基本属性。

1.2.2 流变性
2号煤层顶底板软弱围岩受外力发生变形与时间有关,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岩体内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流变不可逆转,外力增加到一定量时,变形量加大,支架造成破坏。

1.2.3 膨胀性
2号煤层顶底板软弱围岩在物理、化学、力学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体积膨胀,特别是在潮湿或遇水后,改变了围岩分子结构,变形速度加快。

1.2.4 崩解性
2号煤层顶底板软弱围岩开挖后与空气接触,产生片状解体,黏结力降低,在潮湿环境下风化加速,分解成碎状粉土或砂土,完全失去了围岩的自撑能力。

1.2.5 易扰动性
2号煤层顶底板软弱围岩受震动、应力、超声波作用时,岩体呈悬液状态,粘土质越多越易发生扰动。

1.2.6 蠕变性
蠕变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衰减阶段、稳态阶段、加速阶段,当巷道进入蠕变阶段时,围岩失稳。

2 软弱围岩破坏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查干淖尔一号井风井区施工巷道较多,主要有:风立井井底临时车场、总回风巷、
2煤回风大巷、2煤主运大巷、2煤辅运大巷、2煤回辅联络巷等。

巷道施工时先后采用了刚性支架+锚网喷+锁腿锚杆+锚索联合支护、16#工字钢
单棚、16#工字钢对棚及U36支架等支护形式,并采取了一系列辅助支护措施。

即便采用工字钢支护,支护不到一个月巷道变形达到1 m,采用U36支架返修,
巷道变形仍然很严重,变形最多达到2 m多,巷道内架设的支架受压力影响,两
腿蜷缩,顶板下沉,底板上鼓,支架变形严重,导致巷道报废。

由于软岩巷道破坏,造成井下测量控制点不稳定,无法保证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井下测量的起算数据是通过风立井联系测量(钢丝投点、陀螺仪定向、长钢尺传递
高程),由地面传递至井下,供巷道施工测量放线使用。

井下巷道均为软岩巷道,
极不稳定,破坏频繁,返修次数多,这就造成了井下无法布设稳定的测量控制点,也就无法给井下各类施工测量放线提供准确的起算数据,使井下测量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测量精度得不到保障。

为了确保井下起算数据的准确性,若每一次测量放线均通过风立井进行联系测量由地面传递至井下,从理论上虽然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困难太大,难以实现,原因在于,立井联系测量时需要占用井筒,时间也较长,一般从开始到结束大约需要5
个小时,需要的仪器设备也较多,矿建施工单位一般都没有陀螺经纬仪,无法自行完成联系测量,且没有测绘资质,只能委托专业的具有测绘资质的测量队伍完成。

井下施工测量放线较为频繁,如果每隔几天就请专业的测量队伍来进行一次联系测量,显然不太可能。

因此,要想保证井下测量控制点的稳定,为井下测量放线提供稳定可靠的起算数据,只能是加强支护,保证巷道稳定,在稳定的巷道处布设测量控制点,供测量放线使用。

为便于使用和检核,测量控制点共布设4个,分别为K1、K2、K3、K4,均选在
巷道交叉点处,为保证测量控制点的稳定,经中国矿业大学设计研究,采用特殊的
钢管混凝土支架修复巷道,不仅解决了传统支架工字钢和U型棚连接处应力集中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支架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支架承载能力是相同钢量U型棚支架3倍以上)[1-3],基本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达到了理想的支护效果,保证了测量控制点的稳定性,测量控制点具体布设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测量控制点具体布设位置
3 交叉点巷道特殊的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
查干淖尔一号井风井区巷道由于变形导致巷道破坏,甚至报废,全部经过返修,反修次数高达4次,最后采用中国矿业大学设计研究的钢管混凝土支架进行返修,尤其是交叉点处采用了特殊的钢管混凝土支架返修,因交叉点不同于正常巷道,另外专门设计了不同于正常支架的异形支架,效果十分明显,目前都已经达到稳定,完全可以满足测量控制点的布设要求。

现以测量控制点K1所在的一号交叉点为例,说明交叉点巷道特殊的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

一号交叉点共计使用钢管混凝土支架32架,其中正常架23架,支撑架1架,异形架8架。

异形架支架之间全面用工字钢连接(工字钢两端切弧焊接),异形架支架按照编号正确对接法兰,对接时切割口两侧编号必须一致,异形支架4#和5#、3#和6#、2#和7#、1#和8#关于支撑架中线对称分布,各支架具体位置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各支架具体位置分布图
采用钢管混凝土支架(钢管内灌注40#混凝土,并掺加钢纤维)+锚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正常段钢管混凝土支架分为5节,采用Φ194 mm×10 mm无缝钢管制作。

正常架支架巷道支护断面图如图4所示,正常架支架加工图如图5所示。

图4 正常架支架巷道支护断面图
图5 正常架支架加工图
抬棚支撑架采用Φ245×12 mm无缝钢管制作,安置在2煤回风大巷与总回风巷联接处。

异形支架采用Φ194×10 mm无缝钢管制作,共计8架,编号分别为1#至8#。

支撑架支护断面如图6所示,异型架1#至8#每一架都略有不同,总体相差不大,本文仅给出1#异型架支护示意图,如图7所示,2#至8#异型架略。

钢管支架之间采用12#工字钢连接,支架间距700 mm(中对中),整个底板直接铺设5 mm厚的钢板,钢板尺寸为1500×1500 mm,沿巷道轴向方向铺设,钢板两个方向都搭接200 mm,搭接后必须满焊,保证底板钢板连成整体。

在钢管混凝土支架外侧敷设强力抗拉网,强力抗拉网规格为1000×900 mm,间距为
250×150 mm,横筋为Φ18 mm钢筋,纵筋为Φ8 mm钢筋,采用Φ12.5 mm 钢丝绳连接,每根钢丝绳长2 m,钢丝绳搭接200 mm,采用12.5元宝卡连接。

内层使用Φ6.5 mm盘圆制作的钢筋网,网喷搭接长度为100 mm,接茬处每隔300 mm用16#铁丝绑扎。

铺底前扎钢筋,钢筋规格为Φ20 mm,间排距为250×250 mm,钢筋保护层为100 mm。

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5,铺底混凝土强度为C40。

图6 支撑架支护断面
图7 异型架支护示意
4 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与应用
测量控制点所在的交叉点采用钢管混凝土支护时,即把测量控制点布设好,与钢管形成一个整体,为防止生锈,测量控制点采用铜头+圆钢形式,铜头长度不少于50 mm,如图8所示。

测量控制点拴线绳一端采用Φ16 mm铜棒制作,钻Φ2 mm圆孔,线绳从圆孔处垂下,另一端采用Φ16 mm圆钢制作,钢与铜采用丝扣连接,用管钳扳手拧紧,如图8所示。

图8 测量控制点的布设
取2500 mm长16#工字段一段,搭在布设测量控制点的钢管支架上部,跨4个
支架(4个支架间距为2100 mm),工字钢与钢管支架焊接牢固,然后将图8所示
的测量控制点圆钢端焊接到该工字钢中部,铜头部分竖直向下,便于测量点的使用。

测量控制点圆钢部分的长度,视现场而定,如长度不够,可另外焊接一段圆钢加长,最后要求支护完成并喷浆结束后,测量控制点铜头部分外露30~50 mm为宜。

4个测量控制点均布设完成后,委托有测绘资质的专业队伍,通过风立井进行联系测量及井下7秒导线测量,将地面平面及高程坐标系统传递至井下的4个测量控
制点上,作为今后井下各项测量工作的起算数据。

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测4个测量控制点的相对几何位置关系,确定控制点无位移、准
确无误后方可使用,特别是实施重大测量工程(如贯通测量)前,更应仔细检核,必要时,可重新进行联系测量。

5 结语
查干淖尔一号井井下测量控制点布设完成并实测后,通过近一年的现场观测,发现点位比较稳定,精度可靠,完全可以满足井下各类测量放线需要,测量工作得到了保证。

同时,也证明了交叉点处特殊的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曙光,等.钢管混凝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苏林王,等.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受力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J].水运工程,2005(9):26-29.
[3] 王长锁,等.钢管混凝土支架在高应力巷道加固中的应用[J].水力采煤与巷道运输,2007(4):19-21.
[4] 马强,杨明,王祥亮.管砼支架在查干淖尔煤矿主斜井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
管理,2012(6):42.
[5] 毛永江,李少华,王海彬.查干淖尔一号井主斜井支护技术研究[J].中国矿业,2012(11):11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