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读后感3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琅琊榜》读后感3000字
他是胸有丘壑的将门之后,也是奇兵绝谋的天才将领。
17岁那年遭
遇梅岭惨案,身中火寒奇毒。
为了能够平反冤案,他挫骨拔毒以致面目全改,成为江左盟的盟主,蛰伏于江湖。
29岁入帝都,凭一己之力搅乱时局,削弱太子的实力,扶持新皇继位,洗刷了冤屈。
林殊,苏哲,梅长苏,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
林殊是悲,梅长苏是祸。
曾几何时,他是意气风发的林殊,天之骄子,银袍长枪,在阳光下驰骋沙场,不齿于任何隐于阴暗的诡谲。
然而十三年
前的一场赤焰逆案,让林殊跌入万丈深渊。
七万赤焰军战死梅岭,侥幸活
下来的他再也不是金陵中那颗最耀眼的新星了,现在的他,只是从地狱归
来的孤魂野鬼。
因此他变成了满腹阴诡的谋士梅长苏,在短短的十二年里
成为江左盟宗主,并带领江左盟成为天下第一大帮,继而踏入朝廷,扰乱
了金陵看似平静的局面。
庄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梅岭一战活下来的林殊成为了梅长苏,在平冤昭
雪之后却恢复了林殊的身份,当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时,他重披战甲,
战死沙场。
不是梅长苏一定要死,而是梅长苏一定要林殊回来,这是他的
宿命。
兄弟有义,梁帝无情。
作为《琅琊榜》的灵魂人物,梅长苏化名苏哲
受邀入京、搅弄风云,他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七万冤
死的英魂,为了父母、为了祁王,更是为了胸中那不可磨灭的真情与道义。
于是,他经过十几年的筹谋与布局,终于还清白于天下,还正义于人间,
可以说,他本身就是有情有义的典型代表。
然而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主要
人物,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情义无价的道理:与他青梅竹马,定下婚约的
霓凰郡主,在发现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后,明白他的难处,压抑住内心澎湃的感情,不给他添麻烦,“只要知道彼此的牵挂,彼此心中最纯洁、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就已经足够”了;
靖王萧景琰从小跟林殊一起习文练武,并肩成长,长大后又一起面对战场烈烈狼烟,一起背靠背杀出血路,建立起心照不宣的情谊和默契。
起初,他误会梅长苏是阴诡谋士,在得知梅长苏就是当年的林殊时,一句“苏先生就如同我本人一样”,让人泪目;
此外,还有大梁第一高手蒙挚是帝都禁军大统领,他曾是赤焰军中的一员,重情温义,心地率直,在梅长苏面前,从不掩饰矫作,一心一意地支持和保护梅长苏;武功奇绝、身手不凡的飞流是梅长苏的贴身护卫,对他的苏哥哥非常依赖,虽然年龄不大、心智不全,却是梅长苏最亲近的人;妙手神医蔺晨是梅长苏的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他不仅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更是梅长苏复仇布局的参与者、协助者和实施者。
对于梅长苏心系国家安危、执意从返战场,再次到北境,蔺晨却无奈地说:“你虽食言,我却不能失信”,彼此间的情感早已胜于兄弟之情义。
反观梁帝,则是小说中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对立面。
对皇权的倚重和贪恋导致他对几乎所有人都猜疑和忌惮,什么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朋友情,在梁帝眼中,这些统统没有统治权力重要,其冷酷无情可见一斑。
为了稳固皇权,大梁朝历代皇帝身边都设有一个直属的监察机构——悬镜司,只奉皇命行事。
恰恰是悬镜司首尊夏江为了自身利益,与宁国侯谢玉密谋,利用梁帝的猜疑心理,致使七万赤焰军冤死梅岭,导演了一场惊天血案。
而血案的导演之一谢玉,曾经是也赤焰军的旧部,当他以援军名义、谎称施救同僚,对昔日并肩作战的赤焰军战友举起屠刀时,心中毫无一丝
丝的战友之情,眼中喷射出的就只有对军权绝对占有的欲望。
他和夏江狼
狈为奸,既无情可言,也无义可论,泯灭了人性和良心,最后落得个役死
他乡、凌迟极刑的下场。
致胜的法宝是环环相扣的谋局。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梅长苏化名苏哲进京两年期间,翻
云覆雨地把局势搅动得天崩地裂。
智退百里奇、庆国公案、兰园藏尸案、
换囚案、朝堂论礼等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案,表面看起来跟梅长苏毫
无关联,实则都离不开这位梅宗主的暗中相助、推波助澜。
十三年来,他
通过准确的分析和缜密的布局,一出手便打中了对手的七寸与要害,六位
尚书,仅一年便剪去五位,体现的都是梅长苏卓尔不群的智慧。
梅长苏对形势、局面、人心精准的判断与透彻的分析,更是贯穿在昭
雪冤案扶立新君的始终。
他明选誉王为主,暗择投选靖王,世道人心,了
然于胸,这是一种大智慧,但比这种大智慧更高一层境界的,是不仅了然,还善于利用。
梅长苏利用的就是人性的弱点。
比如在谢玉案的取证上,附带夏冬旁听,打感情牌,让夏冬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在择主上,他抓住了萧景
琰对当年旧案的孤愤,让萧景琰默认与他合作。
十三载不急不躁的隐忍与
耐心,十三载反复变换的推敲权衡与完善,十三载不露声色的埋棋布局,
一一体现了梅长苏计谋的高深久远,为他实现最终愿望做好了最优质的铺垫。
一切终究是幻影。
尽管传统的中国故事大都以大团圆结局,但《琅琊榜》却挣脱了固有的传统模式,重新回归到人物本身,在新与旧,生与死,理智与情感间做出了悲剧性的选择。
《琅琊榜》中人物多达百位,结局都
不同程度的悲剧。
梅长苏战死沙场;霓凰郡主孤独一人;靖王虽登帝
位却痛失挚友;谢玉死于流放;悬镜司夏江雷众叛亲离;誉王殊死
一搏惨死等等。
尤其是梅长苏,旧案昭雪,冤屈得洗,朝局新开,本是一
片清明的格局,梅长苏的使命完成了,却因硝烟四起的战争,为了赤焰军魂,重披战甲,重回战场。
那一刻,他笑容飞扬,了无遗憾。
这位战场上
的神,在他最后三个月的寿命里,重塑赤焰军魂,安定战乱,重筑北境防线,完成了他作为赤焰军少帅最后的使命。
寒风瑟骨,战旗飘飘,梅长苏以林殊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琅琊公子
榜上从此再无“江左梅郎”的名号,但充满赤焰军魂的“长林军”军旗缓
缓升起了。
梅长苏,亦可说是林殊,他的精魂留存,虽死犹生。
爱他的人
把他视为神,读后感m恨他的人说他是搅动金陵的幕后黑手,然而这位算
计险恶人心的梅长苏,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既强大又弱小,虽可自由追求,却又被自身所限制。
得不到救赎,达不到完美,却依然不放弃追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长或短的人生,都只是其中溅起的滴滴水花。
而
真正能铭记于历史泛黄的长卷的,除了那些有限的名字,更有中国无论传
承多少代都不曾遗忘的蕴涵着中华民族风骨与文化底蕴的精神,而借着梅
长苏这个人物,这样的精神傲骨有幸被我们欣赏与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