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教材打造高效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进行教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解析教材打造高效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进行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的协调发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这一关键课程呢?“这法那法,钻研教材是根本之法”,正确进行教材解析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前提。
我们备课时不仅要钻研这一课,更要站在整个学科的高度,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第一,建议通读整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
第二,研读本学期所用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整体把握整册教材内容。
第三,研读这一课所在单元的内容,了解本课在整个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精心进行课时备课。
在进行课时教材研读时,一定要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关注教材的编排意图。
在解析教材时,要反过来问问,编者的编排意图是什么?只有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
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
为什么在三年级上期编写这一课呢?师生关系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关系。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通常都是正确的、公正的、值得信任的。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也逐渐有自己的好恶和判断,对他人
的评价变得更加独立、客观。
学生会逐渐感觉到教师并非完人,也会
有疏忽大意和犯错的时候。
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内心是一种冲击,他们
需要时间理解和接受教师的不足,也需要学习如何应对。
鉴于此,在
三年级起步阶段编写了这样一课《走近我们的老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教师,学会学生和教师沟通,这是本
课的重要目标和意图所在。
了解了编写意图,我们就会不会把教学目
标仅仅制定在感恩老师这个层面了。
又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
为什么编写这一课呢?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在学习上
出现了一些分化现象,有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在
学习上表现出泄气和不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潜力,
树立学习的信心,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编写了这
一课。
了解了编写意图,那么我们教学的着力点就很明确了,要通过
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蕴含着巨大的学习潜力,能认
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
方法。
再如,小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包含了校园探秘和我最
喜欢的地方两个话题。
如果仅仅停留在熟悉校园的层面就太浅泛了,
我们想想这一课的编排意图,这是一年级刚入校时候安排了这一课,
属于入学适应课程,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熟悉校园,尤其在第
二课时“我最喜欢的地方”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中与自己
密切相关的场所、设施,知道自己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能说出喜欢的
原因,还要说出该怎样对待自己喜欢的地方,也就是能够爱惜这些地方,正确、文明使用这里的设施。
当我们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那
么教学的思路就出来了:谈谈喜欢的地方——说出喜欢的原因——了
解其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文明使用,将喜爱落实到行动中。
而正确、文明使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场馆应该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去突破。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学会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材为什么要编排这一课呢?学生进入小学五
年级,开始了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很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
看法,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但是,学生
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一些问题:比如,大多数学生既不知道什么样
的课余生活是适合自己的,也不清楚如何协调课内生活与课余生活之
间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既然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那就应该
都自己做主,只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了,不考虑选择课余生活
是否有意义和价值;还有些学生在参与课余生活时遇到困难便放弃,
对于坚持过有意义的课余生活缺乏毅力。
正是基于此,教材编写了这
一课。
了解了这一编排意图,那么我们的教学重点就会放在提高学生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能力上,引导学生学会统筹安排、理性选择。
可见,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认真揣摩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编排
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根据教学活动,
分配教学时间。
第二,关注教材的内部逻辑。
解析教材时要梳理清楚教材的内部
逻辑,只有把教材的内部逻辑梳理清楚,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
课时。
教材的逻辑应该是:温暖回忆——理解老师——主动沟通。
第一部分:回忆老师。
回忆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激发师生之情。
第二部分:理解老师。
有时学生不能理解或接受老师的做法,但事后发现老师是有道理的,引导学生感受老师的良苦用心。
第三部分:主动沟通。
有时,老师也有疏忽大意或者误解你的时候,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学习如何用适当的当时表达自己。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发现教材的内在逻辑是层层递进的。
如果不梳理清楚教材的内在逻辑,这节课特别容易上成感恩教育课。
综上所述,要想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一定要认真进行教材解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知晓教材的内部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