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管性能实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台是采用锥形入口孔板流量计来测量喷管的实际流量。根 据孔板流量计上所显示的压差,求得流量与压差的关系式:
三、实验设备
1.喷管实验装置
图1 喷管实验装置系统 1. 实验段(喷管); 2. 孔板; 3. 探针移动机构;4. 孔板压差计; 5. 调 节阀; 6. 真空泵;7. 风道入口; 8. 背压真空表; 9. 探针连通的真空表; 10. 稳压罐;11. 调节阀 ; 12. 实验台支架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并进一步加深气流在喷管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的理解;
2. 了解气流在喷管流动中的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 及测试方法;
3. 加深对临界状态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根据气体在喷管中作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特点,
得出气体在变截面管道中气流速度W、密度ρ、压力 P的变化与截面A的变化及马赫数Ma的大小有关。
三、实验原理
2.探针测压实验装置
图2 探针测压简图 1. 管道;2. 喷管;3.探针;4.测压孔;5. 测量喷管各截面压力的压力 表; 6.测量喷管入口压力的压力表;7.测量喷管排气管道中压力(背 压)的压力表
四、实验步骤
1、装上所需的喷管,用“坐标校准器”调好“位移坐标 板”的基准位置。 2、打开罐前的调节阀,将真空泵的飞轮盘车旋1~2转, 一切正常后,全开罐后调节阀,打开冷却水阀门。然后 启动真空泵。 3、测量轴向压力分布
四、实验步骤
4、流量曲线测试 (1)把测压探针的引压孔移至出口截面之外,打开罐后调节阀,并关
闭罐前调节阀,启动真空泵。 (2)用罐前调节阀调背压,每变化20~30mmHg便停顿一下,同时将
背压值和U型管压差计的读数记下来。当背压升到某一值时,U型管压差计 的液柱便不再变化(即流量已达到了最大值)。此后尽管不断地降低背压, 但U型管压差计的液柱仍保持不变,这时,再测2~3点。至此,流量测量即 可结束。 5、打开罐前调节阀,关闭罐后的调节阀,让真空罐充气;2~3分钟后停闭 真空泵,立即打开罐后调节阀,让真空泵充气(防止回油);最后关闭冷却 水阀门。
二、实验原理
对于空气,k=1.4,代入(2)计算得:
p2 = pc = 0.528 p0
(3)
将(2)代入(1)计算得:
二、实验原理
3.喷管中气体实际流量的计算 由于气流与管壁的摩擦,实际流量是小于理论流量。本实
验台是采用锥形入口孔板流量计来测量喷管的实际流量。根 据孔板流量计上所显示的压差,求得流量与压差的关系式:
(3)要想获得超音速流,必须使亚音速气流先在渐缩喷管中加速。 当气流被加速到Ma=1,即达到临界状态时,就要改用渐扩管,以使气流 继续加速到超音速。
二、实验原理
2.喷管中气体理想流量的计算 由连续方程:
由公式(1)可以看出: 当p2=p0时,m=0; 当p2=0时,m=0。
因此,在0<p2<p0时,流量将存在一最大值。
dA A
M
2
1
dc c
二、实验原理
dA A
M
2
1
dc c
结论:
(1)Ma<1,气体在dA/dx<0的管道(渐缩管)里速度W增加,密度 ρ、压力P降低;在dA/dx>0的管道(渐扩管)里速度W减少,密度ρ、压 力P增大。
(2) Ma>1,情况与亚音速流动的特点相反,气体在渐缩喷管中速 度减少,压力、密度增大;在渐扩喷管中速度增加,密度、压力降低。
二、实验原理
3.喷管中气体实际流量的计算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喷管前装有孔板流量计,将有压力损
失。对本实验台,损失等于压差计读数的97%。则进口压力 P1为:
由于实验台采用的是真空表测压,因此,临界压力Pc在真 空表上的读数Pcˊ(真空度)为:
二、实验原理
3.喷管中气体实际流量的计算 由于气流与管壁的摩擦,实际流量是小于理论流量。本实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绘制不同工况下喷管内的压力(绝对压力)分布曲线Px/P1~X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绘制流量曲线△H~ Pb/P1
六、撰写实验报告
(1)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至一定值(见真空表读 数),并记下该数值。
(2)转动手轮,使测压探针向出口方向移动。每移 动一定距离(一般约2~3mm)便停顿一下,记下该测 点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压力值,一直测至喷管出口之处 。于是便得到一条在这一背压下喷管的压力分布曲线。
(3)若要做若干条压力分布曲线,只要改变其背压 值并重复步骤(1)~(2)即可。
三、实验设备
1.喷管实验装置
图1 喷管实验装置系统 1. 实验段(喷管); 2. 孔板; 3. 探针移动机构;4. 孔板压差计; 5. 调 节阀; 6. 真空泵;7. 风道入口; 8. 背压真空表; 9. 探针连通的真空表; 10. 稳压罐;11. 调节阀 ; 12. 实验台支架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并进一步加深气流在喷管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的理解;
2. 了解气流在喷管流动中的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 及测试方法;
3. 加深对临界状态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根据气体在喷管中作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特点,
得出气体在变截面管道中气流速度W、密度ρ、压力 P的变化与截面A的变化及马赫数Ma的大小有关。
三、实验原理
2.探针测压实验装置
图2 探针测压简图 1. 管道;2. 喷管;3.探针;4.测压孔;5. 测量喷管各截面压力的压力 表; 6.测量喷管入口压力的压力表;7.测量喷管排气管道中压力(背 压)的压力表
四、实验步骤
1、装上所需的喷管,用“坐标校准器”调好“位移坐标 板”的基准位置。 2、打开罐前的调节阀,将真空泵的飞轮盘车旋1~2转, 一切正常后,全开罐后调节阀,打开冷却水阀门。然后 启动真空泵。 3、测量轴向压力分布
四、实验步骤
4、流量曲线测试 (1)把测压探针的引压孔移至出口截面之外,打开罐后调节阀,并关
闭罐前调节阀,启动真空泵。 (2)用罐前调节阀调背压,每变化20~30mmHg便停顿一下,同时将
背压值和U型管压差计的读数记下来。当背压升到某一值时,U型管压差计 的液柱便不再变化(即流量已达到了最大值)。此后尽管不断地降低背压, 但U型管压差计的液柱仍保持不变,这时,再测2~3点。至此,流量测量即 可结束。 5、打开罐前调节阀,关闭罐后的调节阀,让真空罐充气;2~3分钟后停闭 真空泵,立即打开罐后调节阀,让真空泵充气(防止回油);最后关闭冷却 水阀门。
二、实验原理
对于空气,k=1.4,代入(2)计算得:
p2 = pc = 0.528 p0
(3)
将(2)代入(1)计算得:
二、实验原理
3.喷管中气体实际流量的计算 由于气流与管壁的摩擦,实际流量是小于理论流量。本实
验台是采用锥形入口孔板流量计来测量喷管的实际流量。根 据孔板流量计上所显示的压差,求得流量与压差的关系式:
(3)要想获得超音速流,必须使亚音速气流先在渐缩喷管中加速。 当气流被加速到Ma=1,即达到临界状态时,就要改用渐扩管,以使气流 继续加速到超音速。
二、实验原理
2.喷管中气体理想流量的计算 由连续方程:
由公式(1)可以看出: 当p2=p0时,m=0; 当p2=0时,m=0。
因此,在0<p2<p0时,流量将存在一最大值。
dA A
M
2
1
dc c
二、实验原理
dA A
M
2
1
dc c
结论:
(1)Ma<1,气体在dA/dx<0的管道(渐缩管)里速度W增加,密度 ρ、压力P降低;在dA/dx>0的管道(渐扩管)里速度W减少,密度ρ、压 力P增大。
(2) Ma>1,情况与亚音速流动的特点相反,气体在渐缩喷管中速 度减少,压力、密度增大;在渐扩喷管中速度增加,密度、压力降低。
二、实验原理
3.喷管中气体实际流量的计算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喷管前装有孔板流量计,将有压力损
失。对本实验台,损失等于压差计读数的97%。则进口压力 P1为:
由于实验台采用的是真空表测压,因此,临界压力Pc在真 空表上的读数Pcˊ(真空度)为:
二、实验原理
3.喷管中气体实际流量的计算 由于气流与管壁的摩擦,实际流量是小于理论流量。本实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绘制不同工况下喷管内的压力(绝对压力)分布曲线Px/P1~X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绘制流量曲线△H~ Pb/P1
六、撰写实验报告
(1)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至一定值(见真空表读 数),并记下该数值。
(2)转动手轮,使测压探针向出口方向移动。每移 动一定距离(一般约2~3mm)便停顿一下,记下该测 点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压力值,一直测至喷管出口之处 。于是便得到一条在这一背压下喷管的压力分布曲线。
(3)若要做若干条压力分布曲线,只要改变其背压 值并重复步骤(1)~(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