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蟹鳖间养轮牧生态养殖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池水旋转后,能迅速让附着在池壁上的粪便等有机物聚集到排污口和底部排污管道里,排污时打开阀门经瞬间的落差,把残饵、粪便分离出水体。

科学的集污、排污,达到了清洁生产、养殖环境可控的目的。

该模式通过2018-2019年的养殖试验,在草鱼、加州鲈养殖过程中无鱼病发生,只添加部分保肝利胆中药制剂、维生素等以强身健体,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因大量使用药物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同时增氧机推动池水流动,养殖品种一直处在运动状态,鱼体形修长,肉质紧凑,做到了提质、降本、增效、产品质量优良。

试验证明该模式改变了传统高产池塘养殖粪便、残饵沉积到池塘底部,引起水质恶化、鱼病频发的现象。

与传统结构的加州鲈养殖池塘相比,养殖过程中前期加注池塘水升温,中后期补充井水,养殖季节保持最适生长温度。

销售时降低水位,小水体水温易降至20℃以下,解决了夏季温度过高,影响加州鲈吃食和水温高卖鱼难问题。

定期泼洒有益菌、藻调节水质,晴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增氧机溶氧控制器自动控制,比室内工厂化养殖节约用电和设备消耗。

利用落差排污、循环,具有操作管理方便、节能高效智能、组装配套灵活的效果。

该模式利用原有池塘20%的面积养鱼即可达到同样的产量,集中连片设计,易于集中管理。

其他面积可作为人工湿地、生态湖处理养殖肥水,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周边种植棕榈树,景观小桥流水,适合打造“美丽渔场”。

2019年10月,该基地加州鲈销售结束后,在鱼池上方搭建钢架结构的圆拱形大棚,进行保温养殖,使北方地区每年可增加3~4个月的鱼类生长时间。

前期培育大规格苗种或提前开展成鱼养殖等,可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改进尾水处理方式,建立高效生态循环系统,打造优美养殖水域环境,提供优质、绿色、生态水产品。

近年来,为加大长荡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长荡湖先后实施了4轮网围整治,目前还剩溧阳网围养殖责任区9800余亩。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转变大水面渔业
发展方式,科学设置网围养殖设施,充分发挥渔业的生态功能,对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荡湖湖管会管理处积极探索网围养殖模式新途径,开展了蟹鳖间养轮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生产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苗种放养前准备
(1)网围设施。

网围选择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底质软硬适中、湖底较平坦的水域。

网围东西朝向,长宽比2∶1,面积60亩;网围内分别设置蟹、鳖网围,蟹、鳖网围面积1∶1。

蟹和鳖苗种采用间隔放养方式,根据鳖基本不食水草的特性,鳖网围内长势丰茂的水草可源源不断地提供到养蟹网围中供蟹食用。

河蟹起捕上市后,翌年采用蟹、鳖换位养殖,将原水草丰茂的养鳖网围作为养蟹网围,以满足蟹对水草和环境的要求。

蟹网围内设置暂养区,鳖网围内设置稚鳖网围、幼鳖网围、成品雄鳖网围、成品雌鳖网围以及投饵台(兼有晒背功能)。

(2)清除敌害。

网围设施搭建完后进行拉网捕捞,清除网围内乌鳢、鲇鱼等具有生存竞争优势的鱼类,以提高蟹、鳖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种植水草。

网围内种植一定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沉水性的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为主,辅以少量浮水植物。

水草面积为网围总面积的1/3~1/2。

(4)放养螺蛳。

螺蛳每年投放两次,清明前投放活螺蛳200~250千克/亩,8月投放250~300千克/亩,投放时均匀遍撒于网围内。

2.苗种投放
(1)苗种要求。

苗种规格整齐、无伤残畸变、反应敏捷、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

(2)蟹种放养。

2月先将蟹种放入暂养区,放养规格为80~100只/千克的蟹种800~900只/亩;培育到5月底、6月初,待网围内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再将蟹种分别放入多个蟹网围内。

(3)鳖种放养。

5月上中旬(水温稳定在
15℃以
上)即可将鳖苗放入鳖网围中,放养规格为6~
10只/千克鳖苗450~550只/亩。

3.养殖模式优化
(1)网围中每年搭养适量的花白鲢鱼种,放养
规格为10~20尾/千克花白鲢鱼种25~35尾/亩。

(2)鳖苗生长到200克/只左右时,将其放入幼
鳖网围内;生长到420克/只左右时,将雌雄鳖分
开,分别放入成品雌、雄鳖网围内。

4.管理要点
(1)科学投喂。

投喂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
投喂时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
看水质、看摄食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
量。

其中5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蟹、鳖摄食旺
季,应尽量喂饱喂好。

(2)巡视检查。

每天巡视检查,查看防逃设施
是否破损,观察记录蟹、鳖摄食情况,查看水
色,测量水温。

汛期到来时及时调整网围高度,
确保网围上缘高于水面1米以上。

(3)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预防以生态调控防病为主。

(4)起捕上市。

10-11月采用网捕或笼捕方式
捕捞商品鳖,11-12月使用地笼网捕捞商品蟹。

(5)轮牧放养。

商品蟹起捕上市后,蟹、鳖网
围及其设施交换,翌年蟹、鳖进行轮牧放养。

二、结果
1.养殖产量
网围养殖面积60亩,其中蟹、鳖各30亩。

2017年年底共捕获商品蟹2460千克,平均规
格165克/只,平均亩产商品蟹82千克;收获商品
鳖5400千克,平均规格428克/只,平均亩产商品
鳖180千克;收获花白鲢2200千克。

2018年蟹、鳖网围轮换,年底共捕获商品蟹
2760千克,平均规格171克/只,平均亩产92千
克;收获商品鳖5760千克,平均规格410克/只,
平均亩产192千克;收获花白鲢2450千克。

2019年蟹、鳖网围轮换,年底共捕获商品蟹
2820千克,平均规格176克/只,平均亩产94千
克;收获商品鳖5580千克,平均规格442克/只,
平均亩产186千克;收获花白鲢2520千克。

2.养殖效益
2017年收入95.19万元,支出49.47万元,利
润45.72万元。

平均亩利润7620元,比周边单一
网围养蟹亩均增效益3310元。

2018年收入94.52万元,支出47.76万元,利
润46.76万元。

平均亩利润7793元,比周边单一
网围养蟹亩均增效益3484元。

2019年收入97.98万元,支出48.12万元,利
润49.86万元。

平均亩利润8310元,比周边单一
网围养蟹亩均增效益4000元。

三、分析与讨论
1.生态效益显著
蟹鳖间养轮牧养殖模式根据蟹、鳖生物学特
性及生物与环境协同作用原理,通过在养殖区域
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盐,并搭配滤
食性鱼类,过滤水中的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同
时移植适量的底栖动物,改善网围底质环境,充
分发挥了渔业的生态功能,在增加养殖产量、获
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了湖泊的生态。

2.养殖结果理想
2017年2月起至2019年底止,该养殖模式
60亩网围共收获商品蟹8040千克,商品
鳖16740千克,花白鲢7170千克;实现产值
287.69万元,净利润142.34万元,每年平均亩利
润7910元,与周边单一网围养蟹相比亩增效
3600元,推进了湖泊网围养殖由“低产低效”的
传统模式向“优质高效”的生态模式转变。

该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以生态调控防病为
主,网围内投喂新鲜小杂鱼、螺蛳等天然饵料,
蟹、鳖外观及品质接近野生,为健康、安全的绿
色食品。

与常规养殖模式相比,该养殖模式具有
产量高、价格稳、风险小、养殖利润空间大及对
湖区生态环境有利等特点,且技术难度不大,易
于操作,可因地制宜开展推广。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
会管理处张响田荣伟徐俊华
付言言
邮编213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