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苏轼的《行香子》来体会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苏轼的《行香子》来体会黄公望的《富春山居
图》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这是苏东坡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再去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不禁会惊一跳,此诗此画简直是彼此的注脚,相互的呈现,只是一个用诗,一个用画,描述的同是一条富春江。
他们的心境也是如此相同,苏东坡被贬杭州通判,黄公望更是获刑出狱,皈依“全真教”,长期隐居于富春江畔,来往于道馆之间。
他们笔端流露出的冲远悠然简直如出一辙。
如果我们想用文字来解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除了引用苏东坡的这首还有更恰当的文字吗?甚至我私下大胆地猜想,黄公望作《富春山居图》落下第一笔的意像美感或许正是来之于苏东坡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当然,黄公望本是山水“大痴”,他在松江口看江海辽阔,完全忘了风雨狂浪之险情。
他也常常傻坐于山间,看不尽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甚至喜欢月夜行舟,拖一酒瓶于水中,发现绳子已断,酒瓶已失,则哈哈大笑,笑声响彻山间。
这份山水痴情,一旦付诸笔端,自
然灵动生趣。
不过,如果没有他劫波度尽的人生经历哪有《富春山居图》里凝练的辽阔之气呢?
是的,这个天才画家从小命运多奇,本出生于江苏常熟陆家,父母双亡,七八岁过继给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子。
黄公九十得子,“望子久矣!”,因而得名黄公望。
黄公望自幼聪明出众,十二岁参加神童科举考试,青年时代便成为了一名“税务公务员”,负责田粮赋税。
(因为是同行,就特别衷情于此“大痴道人”)然而,他心性耿直,或许容易得罪有钱人,情商性致又痴于山水,终其半生仕途不顺,中年做过“中台察院椽吏”(相当于监察部的副职),但因上司张闾案的连累,于46岁锒铛入狱,长达5、6年。
正是这段落寞沉郁的人生经历,为黄公望走向一个传世画家作了文化积累。
出狱以后,黄公望再无心仕途,跟随赵孟頫学画,并皈依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全真教”。
从此行走于山水之间,生命状态亦如一阕富春山水,清明悠远,壮阔疏朗。
即使作画,亦无刻意,兴之所至,画画停停,十年遂成。
这幅画带给人的艺术感染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师弟郑樗逼迫黄公望题跋,明确此画赠他。
后历经收藏家沈周、樊舜举、谈志伊、董其昌、吴达可、吴之矩之手,最后到吴问卿手里,更是视《富春山居图》为生命,吃饭也看着它,睡觉也抱着它,逃难时只带画而逃,其余皆可舍弃,直到临终之时,更付之一炬,“焚以为殉”,幸好侄儿从火中救出,却
已烧成两断!清朝乾隆皇帝自名“十全老人”,唯感未得《富春山居图》而缺憾,乃昭告全国,遍国找寻,终得一画,经权威鉴定为真品。
于是乾隆皇帝喜不可支,竟然在此《富春山居图》上题诗十首。
所幸的是,此《富春山居图》才是赝品,否则如今真品就面目全非了。
一切如黄公望自己所料,此画必为后人“巧取豪夺”。
所幸的是,直到2011年的6月在多方人士的努力下,分隔360年之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终于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合璧后,估价达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我们后人能从这样一幅中国画的扛鼎之作中读到什么?对于我这
样一个不懂画的人也分明能从此幅848公分的惊鸿长卷中感受它的壮阔辽远、人生况味。
明代大画家、也曾是《富春山居图》的收藏者沈周这样评价这幅画:“人品高则画亦高”。
此份人品实则是颂扬黄公望的学识修养,更是对黄公望至高的人生境界顶礼膜拜。
人品养人,黄公望悠然活到86岁高龄。
如若我们心中都有一阕《富春山居图》,我们的人生无论遭遇怎样的境遇都会找到自己的壮阔辽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