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 1.1体味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也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
× 的产物,自然环境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4.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 提示:此观点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 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体味文化
丰城九中高一政治组 肖康
新闻我知道
2015年5月12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宣布正式启动拍 摄。据总导演陈晓卿透露,一些素材已经开始抢拍,正式的拍摄 将于9月启动,第三季依然是7集正片加1集花絮的形式,预计 2016年播出。
“舌尖3”会加大美食的比例,相应减少故事性的成分。与前 两季最大的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在全世界框架下审 视中国美食,会有更宽阔的视野,也会出现国外食物与国内食物 的比照。主创团队们除了将视野拓展到海外,展示异域美食,探 寻中国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与演变外,还会更多关注美食诞 生的历史背景、渊源、纵向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层基因。
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途径: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文化的特点
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
知识拓展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联系
区别: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
联系: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文化中的积极成果才是文明
注意:纯经济的东西不是文化 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
理解:1.动态: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人们进行文化生 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静态:文化是人类具体的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 信仰、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文化的内涵
2.从范围上看:文化分为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意识形态部分 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的力量
观看视频,感受文化 的力量!
文化本质是一种 精神力量
文化的力量
作用途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
知科识学 技术 就是是第 力一量生 产力
我 失书宁 去籍可 一 个是印全度,
也世不界愿 失的去营一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探究活动
这里的 山是文 化吗?
两者有 什么区
别?
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现象
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自然”的东西 不是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 文化
文化的特点
2.从文化与个人成长来每看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
文化“万花筒”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结论一: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现代社会
文化“万花筒”
民俗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万花筒”
影视文化
体育文化
音乐文化
结论二: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韩服
和服
旗袍
西服
结论三: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中山装
探究活动
思考:“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 治而言的人”的雕塑
× 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
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 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能将这种影响作 用当作决定作用。
知识总结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_无__时__不__在__、无处不在。 2.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_特__有__的色彩。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
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
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位莎士
比养亚品。
正确理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文化
先进文化
塑造人 ,促进 人的发

对社会 发展产 生巨大 的促进 作用
文化 具有 两重 性
落后、腐朽文化
阻碍人 的发展 ,把人 引向歧

对社会 发展起 重大的 阻碍作

文化的两重性
面对文化的两重性,我们怎么办?
1.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3.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
知识回顾
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哪些地方出 现过文化?
1.企业文化 2.综合国力 3.文化职能 4.四有青年
5.主要矛盾 6.等等……
课本框架
目标定位
1.了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生活呈现各 自特有的色彩。 2.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重点) 3.理解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重点、难点)
知识总结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相对于_经__济__、_政__治__而言的人类全部_精__神__活__动__及其产品。 2.两方面内容:
意识形态部分
世___界__观__、人生观、价__值___观__等
非意识形态部分 _自__然__科__学__和技术、语言和_文__字__等
知识总结
3.三方面特点: (1)文化是_人__类__社__会__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___会__实__践__的产物。 (2)每个人的_文__化__素__养__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文__化__活___动_、接受文___化__知__识__教___育_而逐 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物__质__活__动__,精神产品离不开_物__质__ _载__体__。
A 能改,是吾忧也。”这说明( )
A.要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B.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文化活动就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 D.道德水平是文化素养高低的唯一标志
课堂检测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
C 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课堂检测
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②③④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伦理道德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生产
⑦庐山自然风光
⑧乡镇企业
⑨军队
课堂检测
A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课堂检测
4.自“人猿相揖别”之后,出现了“只几个石头磨过”到
A “铜铁炉中翻火焰”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产品
火眼金睛
× 1.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不具有共性。 ( )
提示:此观点错误。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但文化之 间也有共性。
× 2.文化指的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品。 ( )
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题中观点缩小了文化的 外延。
火眼金睛
3.人们到外地旅游可以感受各地不同的文化,那些优美的自然环境
课堂检测
A 1.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 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课堂检测
2.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知识总结
三、文化的力量(社会作用) (1)本质:是一种_社__会__精___神__力__量_。 (2)作用途径: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_物__质__力__量__,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民__族__和__ _国__家__的历史中。
文化的特点
3.从文化与物精质神活载动体离来不看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014年2月25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赣水流韵辉耀千 载——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160余件(组)精美文物向我 们展示了赣鄱大地璀璨瑰丽的历史风貌,反映了古代江西 璀璨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文化的生产
课堂检测
5.(2013·海南单科)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
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
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
C 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