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入情以乐进情——以《波斯市场》为例浅谈音乐欣赏课中教学手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境入情以乐进情——以《波斯市场》为例浅谈音乐欣赏课中教学手段
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学生该如何听、怎样听呢?多次重复的聆听怎样才能有效、有趣?高段的孩子怎
样才能让他们愿意加入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来?……带着一个个的问题,今天来聆
听了付菲菲老师的音乐欣赏课。

1.
创设情境,以境入情
《波斯市场》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童话》中的一节欣赏课。

是由英国作曲家凯特贝尔创作的管弦乐曲。

带有浓郁的异域色
彩的音乐并不被孩子们所了解,将近六分钟并由六个主题多次重复出现,要在40
分钟的课堂上让孩子了解、体验、甚至记住。

1、生动的音乐形象
付老师很巧妙的创设了波斯市场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短笛吹奏跳动
的旋律,再伴以清脆的驼铃声,看!骆驼商队;由男生合唱一段低沉有力、带有
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听!是乞丐的悲歌;大提琴演奏的主旋律,竖琴用琶音伴奏,柔美抒情的旋律,瞧!温顺优雅、仪态美丽的公主来了;短笛表现的魔术师俏皮
而可爱;木管乐器表现的玩蛇艺人充满了波斯风味与异国风情;铜管乐器演奏出
酋长路过市场的庄重、雄壮……始终让孩子们在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去感知、去体验,一个又一个生动的音乐形象吸引着大家。

2、丰富的语言引领
课堂上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不仅仅来源于音响资料的体验,还来自于对老师所
表达出的音乐的体验。

所以老师也应该注重自我的音乐情感体验的表达,比如老
师衔接语言的引导、肢体语言的引导
在聆听第三主题
师:听!一整微风吹过,老师变成了一位公主(带上皇冠)范唱第三主题旋

一瞬间,老师就化身为波斯公主,以声入情,以情入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大
家的注意力。

1.
课堂上老师引导性的有效设问:“乐曲的力度变化是?表现了怎样的场
景?”“说一说这段曲子的演唱形式?这首歌和哪首歌相似”……;随着音乐,
在音乐中示范性的体态律动;根据不同音乐形象,变换的语速语调……老师扎实
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音乐素养都和课堂紧紧的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
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二)趣味体验,以乐进情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新课标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学生在聆
听音乐时不仅仅是聆听表层的音乐形象,还要注意音乐的内心。

所以,在学生参
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情感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
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有效的参与
音乐体验、音乐实践活动。

1、紧抓音乐要素
在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要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本节课就牢牢抓住音乐要素——听辨每个主题的主奏乐器,从导入小魔术认
识乐器(短笛;竖琴;铜管乐器组;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到大提琴主奏、
竖琴伴奏的第三主题,短笛吹奏的第一主题,男生合唱的第二主题,短笛、木管
乐器、铜管乐器表现的四、五、六主题大批牢牢的抓住这一音乐要素。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第三主题的旋律进行,骆驼商队的由远
到近、乞丐悲歌人数的由少变多、公主情绪的宣泄、公主越走越远的恋恋不舍之
情都围绕着“渐强”“渐弱”力度的音乐要素。

2、多种体验方式
新课标提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
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

”在音乐的教学活动我们要强调
有效的音乐实践,让孩子们有启发的聆听、有目的的聆听、有任务的聆听,培养
良好的聆听习惯,从而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层次地参与聆听思辨,第三主题:听老师范唱主
题旋律、听主奏乐器、魔力绳表演大提琴、竖琴是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演奏中去,
切身的体会音乐的旋律流动、情感律动,小公主的魔力球更是从视觉上感受音乐
的旋律、力度的变化。

将抽象的音乐变得具象化。

第一主题加入手板鼓、节奏律动,从节奏的律动和音乐的音色上一起营造生动的音乐形象。

第二主题:老师结
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步步引导孩子将乞丐请求阿拉丁神和公主给予安康祝福的进
行曲式的、与众不同的《乞丐的悲歌》表达出来。

在四五六主题更是运用连一连、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聆听管弦乐作品的兴趣,给
学生带来愉悦和感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