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刘集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选择题(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裨.(bì)益找茬.(chá) 诠.(quán)释嶙.(líng)峋
B、憧.(chōng)憬折叠. (dié) 刹.(shā)车模.(mú)样
C、霎.(shà)眼瑕疵.(cī) 反刍.(chú) 徘徊.(huí)
D、踌.(chóu)躇锃.(zèng)亮一沓.(dá)纸票半明半昧.(wèi)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嶙”读lín,C“徊”读huái,D“昧”读mèi,答案为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今年黄金周期间,美丽的瘦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往返
....。
B、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D、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烟花三月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C句中“事倍功半”指花费很多气力收效很小,本句错用,应该用“事半功倍”。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 ( ) (2分)
A、多么美丽啊,瘦西湖!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到了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D、他告诉我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是怎样变成今天的繁华世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B句中冒号为逗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对学校的情况,李老师非常熟悉。
B、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的精神,是能够改正错误的关键。
C、星期天,李明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D、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迅速改正了缺点。
【答案】A
【解析】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丹麦小说家、诗人安徒生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构思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想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B、《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C、《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回报。
D、《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小说,作者借助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去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A错,《安恩和奶牛》任务是丹麦的约翰尼斯延森。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
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答案为A,③句中的“因为担心”承接前句的“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①句“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承接前句的“每天都殷勤观看”而说,②句“顶出一个茸头来”与前句“那茸头褐色”衔接,④句“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与前句“顶出一个茸头来”衔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35 分)
一、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16分)
7、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 4分)
春光明媚的瘦西湖 pàn(),闻名遐迩的五亭桥旁,一群群tà()青的少女从我们身边走过。
飘扬的黑发,清澈的目光,花一般清新的红yùn( ),鹿一般轻盈的脚步,仿佛整个世界都洋y ì( )着她们的歌声和笑声。
【答案】畔踏晕溢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 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本题要注意区别畔/伴、踏/沓、晕/荤、溢/益。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共8分)。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成功的花,!
(3)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4)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心中的风雨来了,。
(6)《郑人买履》中体现郑人执迷不悟的句子是,。
【答案】(1)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 是血与泪滋润的结晶,是奋斗与牺牲孕育的蓓蕾(3) 贡献你自己(4)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5)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6)宁信度,无自信也。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载、孕、蓓蕾、矣,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9、语言运用题(4分)
班级组织开展“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编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
请你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拟定栏目名称。
小报名称:
栏目名称: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活动的主题,结合手抄报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拟作报名和栏目名,栏目名“文学”一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赏析古诗。
(5分)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2分)
11、整首诗通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0、“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分)
11、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理解此诗歌内容,一定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尤其要了解“幽州台”的典故,根据这些知识来理解“古人”与“来者”所指。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与解答上一题一样,要根据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
抓住题目中“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7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③项为之强.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1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观之.正浓
B、而置之.其坐
C、至之.市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15.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1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2分)
【答案】
12、①看清②比③同“僵”,僵硬④鞭打(4分)
13、C(2分)
14、①心中想像的景观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是鹤了。
②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③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6分)
1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3分)
16、因为作者有很好的眼力,有观察的特殊爱好并且富于幻想。
(答对两点即可)(2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强”为通假字,“鞭”为名词动用,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之”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
C句中的“之”为动词,其它三句的中“之”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向”“或”“神游”“怡”“得”“是”“所以”“坠”,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我”的活动概括情节点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找到文中与“物外之趣”有关的语句,理解其含义,结合实现生活从体验生活的情趣来理解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神奇的魔术师》。
(共19分)
神奇的魔术师
冬苗
(1)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2)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
“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
”“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约当茨放声大笑,笑声很空洞。
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3)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
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4)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
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来,郁郁寡欢,心事重重。
自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已近尾声。
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
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
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5)“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
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
“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
“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
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
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
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
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
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6)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
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
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
断双腿。
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7)一切都明白了。
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
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8)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进行曲。
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7、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4分)
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
18、文中第二段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3分)
19、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请结合文中的一处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
......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3分)
20、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你认为魔术师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1、文中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你能调动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再举一个具有这样品质的人物,并说出他(她)的事例吗?(3分)
【答案】
17、a鄙视、冷淡;b钦佩、感激(意思对即可)(4分)
18、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
(3分)
19、示例一:”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中“小心翼翼”“商量”可以看出妻子是个体贴、温柔的女人。
示例二:“妻子嗔怒地瞟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中“嗔怒”是假,“让座”是真,通过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妻子的温婉和对丈夫的关心。
(能抓住具体的语句或词语分析出具体的形象特点分析)(3分)
20、一是魔术的技艺高超、神奇;而是魔术师用巧妙的方法帮助约当茨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三是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坚强的品质让人感到神奇。
(答对一点得2分)(6分)
21、不设具体答案(3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答点“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根据题中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关的文段,找到作者写当茨行为活动的语句,体会其内心情感概括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梳理相互照应的语句,要注意情节中的细节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情节,找到与“他自己找上门”有关的内容概括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阅读《书香作伴》。
(15分)
书香作伴
丁立梅
(1)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2)那时家贫,无钱买书。
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
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
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
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
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闪现出、挪动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
我(走、扑、溜)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4)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
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
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
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
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
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
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
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
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5)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
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
一个村庄,在安睡。
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6)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
他藏有一壁橱的书。
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
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7)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
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
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8)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
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
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
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9)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
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10)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11)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
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12)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22、仔细阅读第(3)段,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回答所填词语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4分)
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欢喜来,哦,在呢,在呢。
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所选表现了“我”的心情。
23、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欢租书或借书,请仔细阅读,说说其中的原因。
(4分)
24、文章题目作者“与书香作伴”,请仔细研读全文后,梳理在“我”的梦想实现之前“书香”和“我”“作伴”的主要经历,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
(3分)
【答案】
22、腾跳出、扑;表现出“我”看见小人书书摊的欢喜与渴望看小人书的急切。
(4分)
23、年少家贫,无钱买书。
而自己对书又很渴望,(意思接近即可)(4分)
24、(3分)
惧感和孤独感,衬托出“我”对书的渴望和借到书的幸福感。
(意近即可)(3分)
【解析】
22.
试题分析:根据前文中“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此句描写理解“我”的激动的心情即可选词填空,根据全文所写的“我”对书的情感来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试题分析:抓住第二段第一句“那时家贫,无钱买书。
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
”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
试题分析:“经历”是个过程,抓住文中表示“我”生活阶段的词语如“小时候”“高中时”等依次概括每个阶段关于“我”与“书”的事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本句即写了景物,又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所以要点明此两种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
其主要作用有突出景物的特点,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
解说时要说清楚为下文什么情节铺垫,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
本句景物描写要从“我”与“书”的情感这个角度来理解其衬托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作文(60+3)分
26、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刚刚结束了六年的小学生涯,迈入了初中的大门,开始人生新的旅程,在未来的日子里陪伴我们的将有亲情、友谊、理解、知识、叮咛……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请用“×××”代替。
3、不少于600字。
4、内容健康积极,有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
带着感动出发
感动是什么?其实感动我认为就是,一个人的爱。
在我年少的时候我不懂得什么是感动但现在我略有感慨,那就是我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朴实,平凡的人给他儿子所有的爱。
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感动。
我的父亲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山,一座灯塔,我是个马虎人也是个粗心的人但是有了父亲在我身边我就觉得什么也不怕了
在我脑海里我最清楚记得事情就是在我小的时候,每当我下楼不小心摔交,父亲就会严厉的批评我,那个时候我还不懂,认为父亲太狠心。
可现在着这个行为我很感动因为儿子现在能读懂,那是爱。
一个父亲能表达出来对儿子的爱。
父亲是个当过兵的人他学历不高但是他的为人不但令我敬佩更令我感动,父亲对每一个人`都很平易近人,看待事情都以一个冷静的头脑来对待,对待朋友他不虚滑,对待家庭他不冷淡,对待事业他一丝不苟,对待父母他关怀倍侄,对待儿子更是尽心尽力,所以父亲他是一个榜样,我一生学不完的书。
其实父亲有些事情对我来说我一生难忘,其实以前我觉得父亲也是一个懒散的人,但是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在我高考的一年里,父亲是早起晚睡,因为我是个艺术生,记得我学画画要学到很晚,父亲不论是什么情况都来接我回家,时间长了父亲也很疲惫,因为一工作完就要来接我没有休息的时间玩笑的说他好象是个考生,时间长了,我也很心疼于是我问他累不,父亲就说了俩字;”没事。
其实就俩个字已经说明了太多说出了父亲对我学业的重视和对我的关怀,就在今年的2月我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我的父亲,父亲很欣慰,我更高兴,因为这个成绩与我的父亲难以割舍。
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平凡,朴实爱我的父亲感动了我,这么一个象山一样的男人让我感动。
我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带着感动带着对父亲的感动对父亲的爱我要对父亲说,我不能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不能辜负你对我的爱,我将要乃一纸通知来报答您。
其实感动我认为就是,一个人的爱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题中可填的词很多:感动、感恩、幸福、理想等,基本上一些情感和思想,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选择填写。
先把这与个词有关的事写一写,突出这种情感或思想,比如自己是如何被感动的,为什么要感恩,自己幸福感的由来,自己理想的产生等。
叙述后,不要忘了本题中“出发”一词,即要写到自己如何行动。
可以说前文可写他人或生活给了我什么,然后要写自己怎么去在这种情感和思想的影响下去生活,这就是“出发”的含义。
考点:按要求写作。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