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 (6分) (2019高三上·厦门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靠着“祖传秘方”,有些“老字号”青春永驻,活力四射;()。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
“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新自救的老字号。
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_。
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美国“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牙膏品牌_________。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在时代变迁的喧嚣中,只守住经营诚信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却也不在少数
B . 可是“讨饭吃”的老字号,守着秘方的也不在少数
C . 可是因守着秘方而“讨饭吃”这类老字号不在少数
D . 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守着秘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只守住工艺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
B . 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工艺独特的秘方
C . 只守住代代相传的工艺独特的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
D . 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江河日下闻名遐迩浴火重生各有千秋
B . 每况愈下好整以暇脱胎换骨平分秋色
C . 每况愈下闻名遐迩浴火重生平分秋色
D . 江河日下好整以暇脱胎换骨各有千秋
2. (2分)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族庖月更刀族秦者秦也
B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视无可置者
C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 . 视为止,行为迟吾见其难为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20高一上·芜湖期末) 语言表达
(1)汉字属表意文字,观察汉字的形体结构,往往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汉字作出新的诠释。
请你参照示例,从“舒”“鸿”“墨”三个字中任选一个,拆拼汉字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例)俗:人只看到地上的谷物,而看不见空中的云朵,那就俗不可耐了。
(2)修改下面的春联,使之符合对联要求。
(可更换词语、调整词序)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飘,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 (2019高三上·惠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吕祖谦以及众多帝王将相的高度赞赏。
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
反思张载之志的成败得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理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虽有学术担当,也不乏人文情怀,却没有科学精神。
比如,理学家们将“天地”解释为尊卑等级关系,宇宙万物也都有尊卑等级,如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羊羔跪乳等都反映尊卑等级,然后依据“天人合一”论证三纲五常符合“自然之理”。
这种缺失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了“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
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古代文明却从鼎盛走向衰落。
在应对民族内争或外敌入侵方面,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与时俱进、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的欲望、能力和进程都受到四书之学的严重抑制。
当西欧的精英们致力于创新文化、发展科学、变革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却把“为往圣继绝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当作“为万世开太平”的灵丹妙药,大大延误了中国的发展。
当下,有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怀有余、科学素养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证据,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逻辑上经不起分析,至于历史逻辑、辩证逻辑就更谈不上了。
正是由于科学素养的不足,一些观点明显简单化,一些观点甚至可以说有害无益。
可见,缺失科学素养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多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和学校一直强调人文情怀的培养、道德的培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只是强调道德教育、国学教育,而没有把培养科学素养摆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那就会出现很多偏差。
就立人而言,立德无疑是最重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德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德。
科学素养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
一个能将实事求是精神融入灵魂、植入骨髓的人,一般而言其道德情操、人文情怀和其他素养也不会差。
因此,我们不能将培养科学素养与培养人文情怀对立起来,二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才与德的关系,某些科学素养其实就是德。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科学素养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手段,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必然包含人文情怀教育的成分,也是可以立德的。
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重视科学常识教育,使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科学教育搞好了、科学素养提升了,人们才能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传统。
(摘自张分田《科学素养是立德的基础》——人民日报6月16日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载有崇高的学术担当,也有伟大的志向,但“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既不可能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也使其人生失败。
B . 三纲五常是为了调整尊卑等级关系,理学家认为其符合“自然之理”的依据是“天人合一”,这是理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
C . 造成“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是因为理学的“人文情怀”缺少科学精神,可见,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很难实现社会的文明理性。
D . 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统治者和百姓丧失了与时俱进、富国强兵、改革变法的欲望,中国从鼎盛走向衰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着重论证了忽视科学素养培养的危害,提出了强化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看法。
B . 理学家认为,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等自然现象都具有尊卑等级,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则,用三纲五常调整社会关系符合自然之理。
C . 当代某些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研究成果经不起逻辑分析,一些观点简单化甚至有害无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们注重人文情怀。
D . 对于立德教育,文章认为中国历史和现实都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但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进而论证了“实事求是”是养德之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宋代理学家具有学术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同时具有科学精神,那么他们在实现个人抱负的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持续发展。
B . 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是简单的才与德的关系,有些科学素养就是德,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立德的过程。
C . 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实事求是科学素养也是一种德,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其道德情操、人文情怀以及其他素养一般也不会差。
D . 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在小学阶段抓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5. (9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
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
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
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
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
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 .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 .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6. (12分) (2017高二上·淮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致爱丽丝
裘山山
秋天的时候,素梅终于给爱丽丝报了钢琴班。
去少年宫的路上,九香问素梅,妹妹为什么叫爱丽丝啊,你不姓爱,叔叔也不姓爱。
素梅说,爱丽丝是小名。
到了少年宫,看到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她恨不能爱丽丝成为他们中最出色的一个。
可是,爱丽丝真不像素梅的女儿,她不喜欢钢琴,一点儿都不喜欢。
每次爱丽丝去学琴都哭闹不休。
幸好有九香哄着劝着。
一年过去了,爱丽丝长进不大,连最简单的曲子都弹不成调。
素梅忍不住就发火,用痒痒挠打爱丽丝的手背,九香就去挡,误中了好几下。
有一次九香没挡住,爱丽丝的手背被素梅打出两道血印。
这下丈夫不依了,声称再这样就把钢琴给砸了。
①素梅气得一个人躲在卧室掉眼泪,哭过以后,终于气馁了。
虽然还是要求爱丽丝继续学琴,但声称不再管了,
爱丽丝弹琴的时候她就跑出去,或者躲到卧室去看书,总之眼不见心不烦。
奇怪的是,爱丽丝反而有了些进步,素梅偶尔竖起耳朵听一下,感觉那调子比原来像样多了。
但只要素梅让她弹,她就结结巴巴,错误百出。
也许是太紧张了?
其实素梅也明白,爱丽丝不是弹琴的料,老师说爱丽丝的指头没有力道,乐感也一般。
但素梅不愿意放弃。
爱丽丝读三年级了,素梅不得不降低对爱丽丝学琴的期望,把少年宫的钢琴课停了。
只是在假期找家庭教师,每周去两次,每次费用一百。
爱丽丝上四年级时,钢琴考过了三级,五年级时考过了四级。
但从此止步不前,再考还是四级。
钢琴慢慢成了爱丽丝身上的牛皮癣,治不好,难看,但也没大碍。
转眼爱丽丝上初中了。
九香也23岁了,成大姑娘了。
素梅问九香对今后有什么想法?九香摇头。
素梅就说,这样吧,要不就去我们系里打字室做打字员,工资不会很高,但轻松稳定。
九香不吭声。
这让素梅很意外,她以为九香听到这话会感激零涕呢。
素梅说,那你到底怎么想的?九香支吾了半天说,我有个老乡,已经帮我找了个工作了。
素梅问在哪儿?九香说,少年宫。
九香走了好久都没再回来。
有一天收拾房间,素梅偶然间读到了爱丽丝的作文《我最佩服的人》,主人公就是九香。
从作文里素梅第一次知道,九香一直在学琴!
开始她是为了爱丽丝不挨打,帮她弹,让她在旁边玩儿,后来她就迷上了。
每次去上课都趴在窗户上认真听,在窗台上练指法;每次去上家教她都问东问西的,超有耐心;再后来,每次做完家务,她就在家弹琴,哪儿也不去玩儿……原来自己这么多年的希望和付出,造就的不是爱丽丝,而是九香。
一晃一年,又是春天了。
一日,素梅匆匆赶回家,走进院子,忽然,她听到了琴声,如高山流水般的优美琴声从她们家窗口里飘出来的。
她凝神听着,甚至在恍惚间回到了少女时代,她穿着白裙子,提着垃圾,站在巷口……
打开门,眼前出现的画面让素梅目瞪口呆:九香坐在钢琴前,正起劲儿地弹着,爱丽丝在她的琴声中舞蹈,舞姿优美到让素梅陌生。
两个女孩子都没有发现她进来,很投入地在表演,在享受。
素梅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看到姐姐的同学坐在钢琴前,高傲地弹奏着……
还是爱丽丝先发现了她,叫了起来,九香吓一跳,突然停下演奏,回头看到素梅,脸霎时通红,站起身叫了声
梅姨。
素梅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九香脸红着,掰着手指头笑,还是跟走之前一样那么腼腆。
爱丽丝说,妈,九香姐姐上个月钢琴考过了十级了,她被少年宫聘为钢琴课老师了!
②素梅没来由地心动过速,腿软。
她也算是个性格沉稳的人了,但眼下的情形还是让她有些失态。
许久,九香在她身后说,梅姨,你生气了?
素梅忽然鼻子发酸。
九香说,梅姨,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九香说,我想教你学琴,免费的。
素梅忽地转过身来,眼睛瞪大了。
九香急急地说,你那么喜欢钢琴,你完全可以自己学啊?其实你现在学琴一点儿也不晚。
后来的故事,素梅院子里的人都知道,那就是每天黄昏,只要三楼传来《致爱丽丝》的琴声,就是女主人下班了,而且心情不错。
(节选自《小说月报》有改编)
(1)小说为什么以“致爱丽丝”为题,分析其作用。
(2)分析小说中①②两处画横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素梅怎样的心理?
(3)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作用。
奇怪的是,爱丽丝反而有了些进步,素梅偶尔竖起耳朵听一下,感觉那调子比原来像样多了。
但只要素梅让她弹,她就结结巴巴,错误百出。
也许是太紧张了?
(4)请探究小说蕴含的深刻意蕴。
四、其他 (共1题;共5分)
7. (5分)翻译下列各题
(1)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2)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3)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20高三下·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
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
阡(qiān)表:即墓碑。
阡:墓道。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 .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 .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 .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皇考,指欧阳修亡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B . 戌,地支的第十位,可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
如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 . 进士,为通过殿试者,头名为状元;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头名会元;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头名解元。
D . 判官与推官,均为州郡长官的属官,前者掌管文书工作,后者掌管刑事;枢密,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欧阳修的父亲为官至廉。
一生清廉自守,乐于施舍,脱略俗念,不为物累,以致死后没有留下遗产。
B . 欧阳修的母亲贤淑豁达。
一生亦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 . 欧阳修的父亲奉亲至孝,为政至仁。
文中两次“涕泣”,孝心如闻如见;两次“长叹”,宅心仁厚显然。
D . 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刚毅坚强。
文中叙述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②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六、诗歌阅读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7高一上·河池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