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初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初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
期中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5分)
文学是一个xuàn( )烂迷人的世界。
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国画,你尽可流转明眸,欣赏蓝天白云、激流飞瀑;文学是一座诧紫嫣红的花园,你尽可敞开心fēi( ),呼吸玫瑰馥郁、秋菊清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砥砺闪光的智慧,丰富纯洁的情感,熏陶高贵的灵魂。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xuàn( )烂心fēi ( )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分)( )改为( )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11分)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
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相见欢》中,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6)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B、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负众望。
C、今年十一国庆假期,来宿迁三台山森林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D、这次教育局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第三届中国红高粱文化节29日在新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家乡山东高密举办。
莫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搞创作。
B.近日不时传来的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
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
C.皂河中学成立学生“幸福剧团”,这一活动为鼓励、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为皂中学子提供了展示自我。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综合实践题(6分)
请你参加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一)汉字溯源(2分)
①“行”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
②带有“行”的古文例句:行有死人。
——《诗经•小雅》
行,道也。
——《说文解字》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请你推测“行”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广告设计(2分)
电动车因其环保轻便等优势,逐渐成为普通百姓便捷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些同学也加入了骑行电动车的行列。
但据统计,由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且伤亡率高。
请你设计一条文字公益广告,劝告同学们不要骑行电动车。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提高广告语的艺术效果;不要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明劝说(2分)
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
请你劝说正在玩手机的学生给老人让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进专题——气象物候
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
(3分)
A 《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B 《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C 《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答:基本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钱氏据.两浙时_______________(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_______________
(3)但逐层布板讫._______________(4)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说明文《大数据---云气象》,完成11--13题(10分)
大数据——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
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
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1.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④⑤⑥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3分)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
....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
一公里、一小时
.......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议论文《不妨边走边读》,完成14--17题(10分)
不妨边走边读
李笙清
①在图书馆里读书,纵然可以博览群书,阅尽世间沧桑,但那感觉只停留在想象中。
其实,读书与旅行结合,也是不错的选择。
祖国的名山大川,众多的人文胜迹,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灿烂的古文化遗址,都可以在身临其境时翻开图书的页码,在走动中阅读。
②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在旅途中读书,那种怡然自乐,是在书房中找不到的。
通常在确定了旅游线路后,我会事先阅读一些反映旅游目的的相关的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在旅游景区,当别的游客大包小袋的忙着购买土特产、工艺品时,我总是将目光投向当地的书摊,购买那些跟旅游景区有关的书籍。
结合景点阅读,从中了解当地的历史名人、风土人情、人文民俗、历史典故。
在旅途中有书相伴不寂寞,让旅途变的更充实,不至于走马观花,而成为有意义、有目的的旅行。
③养成在旅途中读书的爱好,得益于少年时代读过多遍的《徐霞客游记》。
“性酷好奇书”的徐霞客用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留下厚重的宝贵篇幅,这让我对旅途充满了向往。
跋涉在旅行路上,我的旅行袋里带回来的,全是一本本书籍,一片片笔记,一次次心灵之旅的强烈震撼。
捧着书籍旅行人生,我领略到西递、宏村徽派建筑的古老神奇、张家界“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秀美灵韵、黄山花山石窟的难解之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陀山南海佛岛的袖珍庄严,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的厚重悠远。
④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只有在行路中眼观耳识,才能补其知识的不足。
是啊!在旅途中读书,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大自然的地大物博,让我的心胸更加开阔。
有时面对一处景物,掏出随身携带的书,翻开那些跟眼前景点相对应的章节,边读边游,那种文字与景物交融互动的韵味,那种赏心悦目的心灵感悟,令人陶然欲醉。
特别是夜宿旅途,一边读书,一边细细回味白天旅途所得,却是夜间的伴侣之美妙感受。
⑤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是一场旅行,也是一种漫长的阅读过程。
如果想让人生中的风景更美一些,不妨将心扉敞开,边走边读。
14.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2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个合适的论据,与上下文内容一致。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四个道理论据能较好地印证本文观点的是()。
(2分)
A.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
——【法】笛卡儿《方法论》
B.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美国谚语
C.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五、阅读《攥一把芳香的泥土》,完成18--21题。
(13分)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
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
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
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
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
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
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
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
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
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
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
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
庄稼也就不爱长了。
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
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
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
人勤地不懒。
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
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
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
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
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
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
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
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
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
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8.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
(3分)
19.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
(4分)
(1)请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⑨段中“芳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
【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名著鉴赏(12分)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5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22.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7分)
24.下列有关《格列佛游记》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
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C. 《格列佛游记》中“语言的妙用”的情节,作者以平和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巧妙运用了反语讽刺。
D.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形象。
他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的人。
25.填空。
(5分)
①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名)所写的《格列佛游记》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______________、慧骃国等国家的情形。
在慧骃国,格列佛见到了一种长相像人的动物,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宫廷游戏》写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国的游戏,请说说:
利立浦特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选拔官员的;作者借此抨击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作文(60分)
八、作文(内容55分,书写5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向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参考答案
1、(1)绚扉(2)诧改为姹(3)开放试题,答案略
2、(1)壁立千仞,无欲则刚(2)随风直到夜郎西
(3)雉从梁上飞井上生旅葵(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思而不学则殆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D
4.A
5.
(一)(1分)“行”的本义是:路(道路,答“道”也可)
(二)(2分)答案:略。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要超过30个字。
(三)(2分)答案:略。
要求:注意称呼和礼貌,语言得体。
6、(2分)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
(视答题完整性给分。
)
7.①统治②派③终了,完毕④通“服”佩服
8.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9.未布瓦,上轻;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10.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11.列数字、举例子;作用是具体而有准确的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组建有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12.第④段,因为这句话概括说明的是天气预报在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的作用,与第④段说明的中心相符。
13.“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
这些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具体生动的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14.不妨边走边读
15.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我喜欢在旅途中读书,收获知识,享受那种怡然之乐。
16.开放题目。
示例:西安兵马俑的厚重、张家界的静谧与宁静。
17.D
18.感情:当作命根、庄重虔诚、享受依恋(意思对即可)
19.交代了故乡地势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故乡比喻成“心灵皈依的圣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引起下文对儿时的回忆和对故乡深深的敬意。
(为下文写我对儿时的回忆铺垫)
20.(1写出菜园农作物生长繁茂,表现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芳香”一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表义,是指)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故乡“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闻起来是芳香的。
;另一层含义是它的象征义,在这里象征泥土的无私、伟大、宽容、奉献,泥土孕育希望,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
21.开放试题。
22.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23.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4.C
25.①江奈生•斯威夫特(或斯威夫特) 飞岛国耶胡②比赛绳技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26作文(按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