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优化集训1宇宙中的地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集训1宇宙中的地球
2019年11月29日日落时分,土星、月球、金星、木星四个天体在西南方天空由高到低排成一条直线,形成“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吸引了不少天文爱好者观测。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出现的四个天体中,与其他三个天体类型不同的是()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2.形成“四星连珠”这种天文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地球及四星一致的自转方向
B.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作用
C.地球上具备良好的观测条件
D.各天体在宇宙中不断地运动
2020年9月,美国和德国的研究团队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24颗距离地球超过100光年的“超宜居”行星。

“超宜居”判断标准包括行星年龄、质量、体积、表面温度、是否有水、与恒星距离等。

据此完成3~4题。

3.这24颗“超宜居”行星位于()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下列关于“超宜居”行星的推测,可信的是()
A.“超宜居”行星与主恒星距离适中,能保持较厚的大气层
B.“超宜居”行星因体积、质量适中,所以有液态水的存在
C.“超宜居”行星表面有坚硬的岩石,可防止星际物质撞击
D.“超宜居”行星运行轨道附近宇宙环境较安全,不易受到撞击
5.“旅行者2号”于1977年8月20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读“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行线路和日程示意图,据图可推测它飞离小行星带的时间约在()
A.1986.1
B.1979.7
C.1981.8
D.1989.8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6~7题。

6.(双选)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B.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D.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7.(双选)我国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
D.晴天多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11月25日9时18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附近震感强烈。

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8题。

8.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A.靖西市位于震源附近
B.靖西市震级大于德保县
C.靖西市烈度大于天等县
D.德保县震级小于天等县
某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

在该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5千米左右的地下城中。

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横波无法传播,纵波能够传播
B.位于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上部
C.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D.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
10.有关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岩石圈
B.乙为地幔
C.丙为岩浆发源地
D.地核最厚
11.下列化石可能出现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①三叶虫化石②恐龙化石③鱼类化石④被子植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年夏至日,发生了被称为“金指环”的天象奇观(如下图所示),即日环食现象。

读图,完成12~13题。

12.此次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可能位于左图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月球的夜晚能观察到()
A.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
B.流星在天空一闪而逝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土星在小行星带中穿梭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若图中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总辐射量相比,最可能是()
A.A地比B地大1 000
B.A地比B地大500
C.A地比B地小500
D.A地比B地小1 000
15.A地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D.地势低,太阳辐射弱
读图,完成16~17题。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6.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A.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
B.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C.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7.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地壳厚度均匀
B.海拔越高,地壳越薄
C.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D.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18~19题。

18.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动物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19.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环境
B.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C.湿热的森林环境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读图,完成20~22题。

20.图示中的植物是()
A.珊瑚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1.关于图示时代地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大陆抬升
B.我国东北、华南抬升
C.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抬升
D.喜马拉雅山形成
22.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期是()
A.太古宙
B.元古宙
C.中生代
D.古生代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和;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上的行星与太阳适中,所以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层③是层,该层太阳活动主要是,其到达地球极地上空时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

(3)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是千米,层(填名称)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

(4)岩石圈范围是指全部和的顶部。

(填写图3中文字)
优化集训1宇宙中的地球
1~2.1.B 2.D解析第1题,土星、金星、木星绕太阳运动,属于行星,月球绕地球运动,属于卫星,故选B。

第2题,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A错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作用、地球上具备良好的观测条件不会导致土星、月球、金星、木星四个天体在西南方天空由高到低排成一条直线,B、C错误;各天体在宇宙中不断地运动,使土星、月球、金星、木星四个天体运动到一条直线上,D正确。

故选D。

3~4.3.B 4.D解析第3题,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直径小于100光年。

材料显
示,24颗“超宜居”行星与地球的距离超过100光年,因此这24颗“超宜居”行星应位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

地月系属于太阳系,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第4题,能否保持较厚的大气层主要受行星质量、体积的影响,和该星球与主恒星距离无关,A错误;液态水的存在是因该行星有适宜的温度,与该行星体积、质量无关,B错误;防止星际物质撞击是大气层的作用,与行星表面是否有坚硬的岩石无关,C错误;行星上适宜生存说明该行星有安全的宇宙环境,不易受到撞击,D正确。

故选D。

5.B解析“旅行者2号”于1977年8月20日从地球上发射升空,因此图中离太阳最近的那颗行星为地球。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轨道之外依次为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读图可知,1979年7月9日“旅行者2号”到达木星轨道附近,之后远离木星轨道。

因此它飞离小行星带的时间约在1979年7月。

故选B。

6~7.6.AC7.CD解析第6题,产生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的影响,不是太阳辐射的作用,B错误;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所以太阳辐射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D错误。

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A正确;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

第7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昼夜长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纬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

与德国、日本相比,我国上海纬度偏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另外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

8.C解析据图分析,此次地震靖西市位于震源上方的震中附近,A错误。

一次地震震级相同,靖西市震级等于德保县震级,德保县震级等于天等县震级,B、D错误。

靖西市距离震中近,地震破坏程度大,烈度大于天等县,C正确。

故选C。

9~10.9.C10.D解析第9题,地下城的深度约5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地下城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其位于莫霍面以上,横波、纵波均能够在其中传播,A、B错误。

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地下城所在圈层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C正确。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D错误。

故选C。

第10题,从图中数据可知,甲为地幔,A错误。

乙为外核,B错误。

丙为内核,C错误。

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 400千米,是最厚的一层,D正确,故选D。

11.B解析恐龙和被子植物分别迅速发展于中生代和新生代,三叶虫和鱼类在古生代出现,①③正确。

故选B。

12~13.12.A13.C解析第12题,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故选A。

第13题,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因此月球的夜晚看不到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A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中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
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看不到流星现象,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土星不会在小行星带中穿梭,D错误;月球为地球的卫星,位于银河系中,因此会看到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正确。

故选C。

14~15.14.A15.C解析第14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A地位于横断山区,B地位于四川盆地,则A地较B地太阳辐射强;再依据等值线差值为300,可判断A地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 800~2 100千瓦·时/米2,B地太阳年总辐射量为900~1 200千瓦·时/米2,则两地差值为600~1 200千瓦·时/米2。

第15题,该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图中A地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地太阳辐射量比周边同纬度地区多,可能是该地晴朗日数多于周边地区所致,A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

16~17.16.D17.D解析第16题,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D正确。

第17题,地壳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陆地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

故D正确。

18~19.18.B19.C解析第18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该地质年代恐龙繁生。

第19题,湿热的森林环境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20~22.20.B21.C22.D解析第20题,图示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第21题,蕨类植物繁生的时代是古生代。

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第22题,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了。

23.答案(1)地球火星距离(2)日冕太阳风极光(3)5~10硅铝(4)甲、乙丙
解析第(1)题,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上的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

第(2)题,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图中显示,太阳大气层③是最外的一层,应为日冕层。

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风,其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影响,向极地上空运动,与其高层大气碰撞,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是5~10千米。

图中显示,地壳中的甲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甲层除氧之外,硅和铝的比重较大,密度相对较小,称为硅铝层。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其范围是指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在图中包括甲、乙全部和丙的顶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