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频率范围及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波的频率范围及利用
声波的频率范围分为三个频段:
一:次声波(人耳听不到)0.0001-20Hz。
大功率的次声波可以摧毁一切生命。
二,声波:(人耳可听到的,因人而异)一般为:20-
16000Hz。
三:超声波:16000-10的12次方Hz,是人耳听不到的范围,许多动物可听到,电子驱蚊器就是用40-65kHz的超声波让它们讨厌。
超声波还用在医疗诊断、定位探测等。
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低于人听觉频率的声音,我们称之为次声。
人的耳朵虽然听不到次声,身体的各个部分却能感觉得到。
法国学者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次声不论怎样总对人体有害。
弱的次声波会影响内耳,引起晕船;强的次声波振动身体,损伤人体器官,甚至导致心跳骤停;中等强度的次声会扰乱消化道和脑的功能,出现昏厥、全身乏力等症状。
为什么次声会造成这样的损害呢?原来,人体各器官总是有一定振动频率的,当次声频率与某器官的固有频率吻合时,便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体感到不适。
对人体最不利的是频率在2~15赫兹之间的次声。
因为人体的固有频率是7~13赫兹,头部固有频率为8~12赫兹,胸腹腔内脏固有频率为4~6赫兹。
2~15赫兹的次声正好在这些固有频率范围内,一旦功率过大,就极易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造成头晕、恶心、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惊恐、失去知觉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大小血管破裂而死亡。
因此,虽然次声无形无声,也不能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自然界中次声的来源很多。
雷击、地震、飓风、火山爆发、极光、山崩、森林火灾等都可产生次声,不过次声最大的来源还是海洋。
1953年,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苏列金认为,在风暴和强风的作用下,在波涛表面上方会发生波峰部的波流断裂现象,于是便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能量与波浪的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海浪速度为20米/秒时,
每平方米的波浪峰面上次声的功率可为3瓦。
所以,一个并不算大的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就可达数千瓦。
同时,由于次声波的能量在空气中传播时消耗很少,因此比起其他高频声音来它可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危害也能随之传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