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八下物理《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版八下物理《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G A=20牛,G B=5牛,F=120牛,若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
A.20牛B.25牛C.120牛D.145牛
2.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支持面所受到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物体越重对支持面的压力就一定会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小
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一定会越大
3.当你上体育课练习正步走时,你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p1;当你立正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p2,则()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4.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
C.斧刃磨得很锋利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
6.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匀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图中的虚线竖直切去,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A.B.C.P D.
7.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B.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8.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
下列问题中不能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9.在图所示中盛满水,那么容器壁AB所受水的压强是()
A .0
B .ρ水gh 1
C .ρ水gh 2
D .ρ水
g (h 1+h 2) 10.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S A >S 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大于h 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小于V 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等于h 乙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到马洲公园沙滩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小明突然奇想对爸爸说:“我的质量是50kg ,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cm 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 N ,压强是 Pa (g 取10N/kg );小明注意观察,自己的脚印比爸爸的深,但爸爸踩出的脚印却比自己大。
此时 (填“能”或者“不能”)比较自己和爸爸对沙滩的压强大小。
12.如图所示,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13.当自行车的车胎发生漏气而未漏尽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生活处处有物理,勤于思考皆学问。
只要你善于观察,在厨房中你就可以发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和问题,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1)李明发现妈妈切肉前总是先磨刀,目的是为了 。
(2)夏天,李明从冰箱里取出自己喜欢喝的“可乐”后,不一会就发现可乐瓶壁上出现了一层
小水珠,这是由于。
(3)从厨房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试举一例(要求写出现象或厨具名称,以及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现象或厨具名称:。
涉及的物理知识:。
15.在松软的泥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了木板后可以增大,减小。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重10N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地面的压力F。
17.如图,容器中灌满水,图中A、B两孔的流水路径已给出,请画出C孔流水的大致路径。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在“估测人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实验中,老师在A4纸上打印出1cm2的方格纸,在其上面描出了某同学的鞋底形状,如图甲所示。
(1)先数出整格子166格,再数出不是满格的格子68格,折算成34格整格子,一共200格,即一只鞋子的底面积为m2,若该同学质量为60kg,请算出该同学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小明同学看到打印纸的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他以为这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的意思。
由此启发:把刚才描出的鞋底形状用剪刀剪下来,如图乙所示,如果能测出这张纸片的质量,就可以算出这张纸片的面积了。
有了这个思路,小明立马用一张A4纸描出自己鞋底的形状,并用剪刀剪出4张与鞋底形状相同的纸片,用天平测出4张纸片的质量为7g,则小明每只鞋底的面积为。
19.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二: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1)在探究“猜想一”的实验中,将小桌放在海绵上,再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如图所示。
通过观察,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个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请你设计出探究“猜想二”的数据记录表格。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0.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质量为1.6×103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m2,g取10N/kg,求:
(1)车对地面的压力;
(2)车对地面的压强。
21.今年5月13日,小明参加了我市“环南湖健步行”活动,小明的质量为50kg,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4m2,g=10N/kg。
求:
(1)小明所受的重力大小;
(2)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3)小明的体积(人的密度跟水的差不多,取小明的密度为1.0×103kg/m3)。
2019年人教版八下物理《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G A=20牛,G B=5牛,F=120牛,若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
A.20牛B.25牛C.120牛D.145牛
【分析】重力是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的力,压力则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在此题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墙面所受压力的大小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
【解答】解:墙面受到的压力是120N的水平推力F产生的,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因此为120N.答案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真正理解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才是正确解决此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支持面所受到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物体越重对支持面的压力就一定会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小
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一定会越大
【分析】(1)根据压强公式p=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选项。
(2)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解答】解: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故A错误;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故B错误;
由p=可得,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
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3.当你上体育课练习正步走时,你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p1;当你立正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p2,则()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分析】在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但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而立正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地面的受力面积不同,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人行走或站立对地面的压力相同,
F1=F2=G,
∵人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立正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人行走时地面的受力面积小于立正站立时的受力面积,
即:S1<S2,
∵p=,
∴人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大于立正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即:p1>p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人行走时一只脚着地、立正站立时两只脚着地是本题的关键。
4.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A、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A不合题意;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取出一些书的书包,重力减小,对肩膀的压力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压强
减小,所以背起来更舒服。
故C不合题意;
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
C.斧刃磨得很锋利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与人的受力面积,减小对人的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玻璃的受力面积,来增大对玻璃的压强,使玻璃容易击碎,故B不符合题意;
C.刃磨的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斧刃对物体的压强,容易把物体劈开,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扎进去,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是关键,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6.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匀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图中的虚线竖直切去,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A.B.C.P D.
【分析】首先计算出剩余部分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和重力大小,再代入压强公式P=进行计算。
【解答】解:设原均匀木块的底面积为S,对桌面的压力为F;则P=;
当竖直切去后,底面积变为S,压力变为F,则P′===P;
故选:C。
【点评】在熟练掌握压强公式后,只需根据受力面积、压力变化的倍数关系,即可口算出压强的变化情况。
7.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B.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分析】(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因此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故B错误;
C、实验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两个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
C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因此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现象分析,注意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8.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
下列问题中不能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分析】(1)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则应使液体密度相同,液体深度不同;
(2)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使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
【解答】解:
A、在隔板两边倒入同一种液体,使其深度不同,观察橡皮膜凸起的方向可知两侧液体压强的大
小,可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故A不合题意;
B、在隔板两边倒入不同液体,使其深度相同,观察橡皮膜凸起的方向可知两侧液体压强的大小,
可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B不合题意;
C、由于隔板是竖直放置的,所以该装置无法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故C符合题
意;
D、在隔板的某一边倒入某种液体,观察橡皮膜是否凸起可知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可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注意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9.在图所示中盛满水,那么容器壁AB 所受水的压强是( )
A .0
B .ρ
水
gh 1 C .ρ
水
gh 2
D .ρ
水
g (h 1+h 2)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A 、B 两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p =ρgh 即可得出容器壁AB 所受水的压强,然后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因为容器壁AB 距离液面的高度为h 1.所以容器壁AB 所受水的压强p =ρgh 1。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难点是求液体的深度,这个深度指的是距离液面的高度,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理解深度h 的含义(h 是指从该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是本题关键。
10.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S A >S 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大于h 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小于V 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等于h 乙
【分析】由题意分析:因为p 甲=p 乙,可得
=
,又因为S A >S B ,所以原容器所装的甲液
体质量大于乙液体,所以现在抽出或倒入时都要使得乙溶液装入B 瓶的质量多一些才符合题意; 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倒入或抽出体积越多,倒入或抽出的液体质量也应越多,但因为p 甲=p 乙,可得ρA gh A =ρB gh B ,所以ρA >ρB .然后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因为p 甲=p 乙,可得
=
,又因为S A >S B ,所以原容器所装的甲液体质量大
于乙液体,即F A >F B ,现在抽出或倒入时都要使得乙溶液装入B 瓶的质量多一些才符合题意;因为p 甲=p 乙,可得ρA gh A =ρB gh B ,由h A <h B ,可得ρA >ρB 。
所以△p =ρg △h , △h 甲<△h 乙,故B 错;
△m =ρ×△V ,△V 甲<△V 乙,故A 错;
如果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小于V 乙,由于(S A >S B ),所以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不一定等于h
乙
,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也可以这样解答:
倒入液体时F'=F+△F ,所以△F 甲<△F 乙.抽出液体时F'=F ﹣△F ,所以△F 甲>△F 乙.分两种情况讨论。
而且倒入时,
△F 甲必须<△F 乙,就是ρA △V 甲<ρB △V 乙,因为ρA >ρB ,所以△V 甲必须小于△V 乙,又因为S A >S B ,所以△h 甲<△h 乙,
第二种抽出液体,△F 甲必须大于△F 乙,就是ρA △V 甲>ρB △V 乙,因为ρA >ρB ,所以△V 甲和△V 乙大于、小于、等于都可能,又因为S A >S B ,所以1:体积相等,则△h 甲<△h 乙,2:体积甲大于乙,则△h 甲和△h 乙大小相等都可以,3:体积甲小于乙,则△h 甲<△h 乙, 故选:C 。
【点评】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先根据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和两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的大小,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到马洲公园沙滩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小明突然奇想对爸爸说:“我的质量是50kg ,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cm 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 500 N ,压强是 2.5×104 Pa (g 取10N/kg );小明注意观察,自己的脚印比爸爸的深,但爸爸踩出的脚印却比自己大。
此时 能 (填“能”或者“不能”)比较自己和爸爸对沙滩的压强大小。
【分析】(1)已知人的质量,根据公式G =mg 可求人的重力;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还知道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根据公式p =求出他对沙滩的压强。
(2)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脚印的深浅反映了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解答】解:小明对地面压力:
F=G=mg=50kg×10N/kg=500N;
当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受力面积:
S=200×10﹣4m2=2×10﹣2m2。
他对沙滩的压强:
p===2.5×104Pa。
由小明的脚印比爸爸的深,可知小明对沙滩的压强大于爸爸对沙滩的压强,因此能比较自己和爸爸对沙滩的压强大小。
故答案为:500;2.5×104;能。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压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2.如图所示,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选填“明显”或“不明显”).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平衡力(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分析】(1)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缺一不可。
【解答】解:(1)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属于平衡力。
故答案为:明显;平衡力。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同时要弄清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13.当自行车的车胎发生漏气而未漏尽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有两种: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有两种: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大受力面积。
据此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当车胎缓慢漏气时,车胎变扁,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增大,在同样压力(车加人重相同)的情况下,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14.生活处处有物理,勤于思考皆学问。
只要你善于观察,在厨房中你就可以发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和问题,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1)李明发现妈妈切肉前总是先磨刀,目的是为了使刀刃更薄,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夏天,李明从冰箱里取出自己喜欢喝的“可乐”后,不一会就发现可乐瓶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从厨房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试举一例(要求写出现象或厨具名称,以及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现象或厨具名称:刀把上的花纹。
涉及的物理知识:增大摩擦。
【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
(3)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1)小明发现妈妈切肉前总是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使刀刃更薄,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冰箱里取出自己喜欢喝的“可乐”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可乐瓶液化成小水珠。
(3)现象或厨具名称:刀把上的花纹,可以增大手与刀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1)使刀刃更薄,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刀把上的花纹;增大摩擦。
【点评】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非常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和摩擦力的问题。
15.在松软的泥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了木板后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解答】解:在松软的泥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受力面积;压强。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重10N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地面的压力F。
【分析】压力属于弹力,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解答】解: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10N,受力物体是水平地面,作用点在小球与水平地面上的接触点上,方向垂直水平地面向下。
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
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7.如图,容器中灌满水,图中A、B两孔的流水路径已给出,请画出C孔流水的大致路径。
【分析】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压强大液体射得越远;
【解答】解: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压强大液体射得越远,由图可知,C孔距离液面最高,所以C孔处的压强最大,射得最远,如图所示:
【点评】知道并理解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在“估测人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实验中,老师在A4纸上打印出1cm2的方格纸,在其上面描出了某同学的鞋底形状,如图甲所示。
(1)先数出整格子166格,再数出不是满格的格子68格,折算成34格整格子,一共200格,即一只鞋子的底面积为0.02m2,若该同学质量为60kg,请算出该同学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小明同学看到打印纸的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他以为这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的意思。
由此启发:把刚才描出的鞋底形状用剪刀剪下来,如图乙所示,如果能测出这张纸片的质量,就可以算出这张纸片的面积了。
有了这个思路,小明立马用一张A4纸描出自己鞋底的形状,并用剪刀剪出4张与鞋底形状相同的纸片,用天平测出4张纸片的质量为7g,则小明每只鞋底的面积为0.025m2。
【分析】(1)知道每个方格的面积和个数可求一只鞋子的底面积,该同学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