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水稻的优化节水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种水稻的优化节水管理
水稻是喜水作物,然而水稻的各个阶段对水的需求却是不同的。
水稻全生育期总需水量是从幼苗到孕穗期逐渐增多,孕穗期到黄熟期逐渐减少,孕穗期是需水量最多时期。
水稻在一生中有两个时期不需水层,第一个时期是从萌芽至三叶期,此时土壤含水量达70%为好;第二个时期是分蘖末期,幼穗分化前最好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根壮秆。
一、泡田期水层管理泡田冲洗一般在收割后到上大冻前和化冻后到播种前两段时间进行,泡田冲洗水量应视盐碱轻重而定,新稻田水量一般占总用水量的20%左右,老稻田用水量可适当少些,一般在5厘米水层即可。
春泡田5-7天后,进行水耢地,待插秧田应保持3-4厘米水层,有利于提高水层温度,促进稻苗返青。
二、幼苗期水层管理种子出芽阶段具有旱长根、水长芽,热长根、冷长芽,有氧长根、无氧长芽的生理特性。
因此,应保持土面湿润,以水保温,补水灌溉为好。
水稻苗期抗盐能力最弱,对盐份十分敏感,采用大中棚钵体育苗技术有利于水分管理,能够培育壮秧,增强抗逆性。
对直播田,在种子发芽到三叶期一般保持3-4厘米水层补水灌溉为好,当幼芽长1-2厘米时,落干晒田3-5天,通气增氧,有利于扎根,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三、分蘖到拔节期水层管理泡田耙地后一周,是插秧的最佳时机,此时应保持3-4厘米的水层,有利于生温、供氧。
反青后,应保持浅水层以利分蘖,水层深度以水稻第二叶露
出水面为好,浅灌水能使低位节间顺利分蘖。
当返青25天左右,轻晒一次田,以田面结皮即可。
促使根系发育和下扎。
四、孕穗期到抽穗期水层管理此期是水稻生育最旺盛时期,蒸腾作用强,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时期,也是水稻抗旱性最弱的时期,缺水将影响颖花分化,幼穗发育,造成穗小,早衰而减产。
初穗期植株生长正常时,灌5-6厘米活水有利于抽穗,在抽穗前5天,进行间歇性灌水,以补充土壤中氧气,排出有毒气体,增强根系的生理机能。
若遇低温,应加深水层到15-20厘米,使颖花处于水中,免遭低温冷害,低温过后,应及时排水,恢复正常灌水。
五、灌溉结实期水分管理此期是水稻籽粒形成期,主要是促早熟,提高结实率及粒重,应采用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法,水层不超过5厘米,达到三天有浅水,二天无水层,充分供给氧气,防止根系早衰,保持活秆成熟。
到了蜡熟后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水。
停水时间不必过早,否则会直接影响产量和米质。
对排水不良的粘质土或低洼土到抽穗25天左右就应停灌,漏水田砂质土要延长灌水时间。
总之,水稻田间水管理,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肥力状况,看苗、看地、看天、看水、看种等进行合理灌溉,保证水稻全生育期生长旺盛,最终达到节水、高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