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作业成绩1
答:对政治权力而言,我认为权力制约比较好。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正由于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
就本案而言,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2002年10月31日就参加了有关汽车首次登记税建议的讨论,而他本人又是本次讨论会的领导;那么他在次年1月买车,而在3月份出台汽车首次登记税调整,就是权力的自我扩张和膨胀的综合表现,他令公众的质疑也是无可厚非的。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
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虽然本案例中梁最终被定性为“严重疏忽”,但是公众的心是不能平静的。
而廉政公署的调查也是必然的。
正由于此,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而权力制约政治权力也变得重要,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子成为防止专权最有效的手段。
经验事实证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用一个正确的、可行的方法来制约政治权力,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如果是道德制约,则需要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有很高的道德标准,清楚“公域”与“私域”的界限。
而社会成员对其的约束力则不会有任何作用,完全靠掌握权力的领导者的自身条件。
就本子案而言,“公域”与“私域”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当梁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比较时,梁选择了个人利益。
如果按梁本人所讲的是由于工作忙而忘记,那是不可能的,一个政府主要官员不可能不清楚《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的。
所以,只靠道德制约是不够的。
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
一、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2、社会监督的娇正功能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二、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1、公民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
3、舆论监督
联系实际的例子
1、2005年5月18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共重庆市委原市委常委、宣传部
部长张宗海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张宗海有期徒刑15年。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受理并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查明:1997年至2002年期间,被告人张宗海利用担任重庆市黔江地委书记、黔江区区委书记等职的职务便利,接受重庆市缙云水泥厂法定代表人雷某(另案处理)的请托,为其谋取利益,并收受雷某人民币300万元。
张宗海以他人名义将该款用于其个人投资房地产,获取非法收益人民币122.9万元。
案发后,上述赃款
和非法收益被依法收缴。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宗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人民币300万元,其行为构成受贿罪。
鉴于张宗海到案后能如实供述受贿犯罪事实,协助追回全部赃款和非法收益款,认罪态度好,并积极检举他人,依法可以酌定从轻处罚。
遂作出上述判决。
(资料来源于中国法院网:/doc/6613356510.html,)
2、200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
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资料来源于新浪网)
小组讨论提纲:
1、什么是社会监督
2、社会监督有哪些功能
3、如何进行社会监督
4、社会监督在当前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
5、我们能为社会监督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作业3
推进法治现代化是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如何用法治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呢?本人以为当前应当着力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倡导法治反对人治。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走过的曲折发展里程,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出现的种种严重失误,都同“一人说了算”,国家缺乏可靠的法治
保障机制有关。
第二,要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坚持依法制约权力,保障权利,警惕国家各级领导人变成特殊阶层。
林林总总的腐败现象,其实质都是权力滥用,即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问题根治的根本途径,唯有法治,舍此别无良策。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的要求,改革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
推进依法治国,关键是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坚持和实行依法行政。
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分析起来,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严重弊端:其一是行政执法权横向配置不合理,执法权过于分散,造成行政执法机构过多、过散、过滥。
二是执法权趋利化。
许多行政执法部门,把法律赋予的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的手段,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要求的严重背离,成为执法腐败的一个重要的体制原因。
其三是执法权缺乏必要的制约,不少执法机关自己设定权力,自己制定规矩,自己执行,使权力失控,以权谋私,为非作歹,肆意侵害公民的私权利;其四是执法成本高,效率低,导致国家财政支出过大,纳税人不堪重负。
因此,必须依照法治的精神,下大力改革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
首先,行政执法权应相对集中,大大压缩行政执法部门,建立高效的“小政府”;其次,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制约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实行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再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最后,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严格奖惩制度。
第三,要实现政治文明,就必须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文明从法理学角度上的直接表意就是正义和公正。
目前我国司法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领导体制方面,司法机关与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旧体制形成的司法权弱化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常发生对司法权的干预,甚至有的机构变相行使司法权等现象;在财政集体制上,各级司法机关的经费完全由同级行政机
关控制,难以摆脱地方利益的影响。
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就是这种体制的产物;
在机构设置方面,司法机构设置完全与行政区划对应,也不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在工作程序方面,存在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问题,检察机关的工作还缺乏完备的程序。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必须下大气力对司法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
一是要摆正党组织、人大政府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行政工作与司法权的严格分离,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二是要切实推进审判方式的根本改革,全面实行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审监分立;三是完善司法机关的外部监督机制和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扼制司法腐败;四是严格司法程序,通过公正、透明的程序正义来达到实质正义;五是切实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严把“入口”,撇开“出口”,严惩害群之马,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职业化的司法队伍。
总之,加强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实施。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都与法制密不可分,无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民主政体,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
违反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就会危害党的领导,破坏社会主义秩序,侵犯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就会防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进程。
因此,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沿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业4
一、填空题
1、公民的意志
2、分权制衡
3、暴力
4、权力
5、政治文化
6、权力
7、工会
8、宪政建设
二、选择题
1、C 2. D 3.ABCD 4.AB 5.ABD 6.AD 7.D 8.B 9.CD 10.B 11.D 12.B 13.D
14.ABCD 15. C 16.ACD 17.B 18.B 19.ABD 20. D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这种观念由一系列概念、价值和符号所组成,从总体上表达了对人性的看法,对人类行为的批评,对应然问题的阐解,以及对正确安排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意见。
2、公民权利: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公民权利的外延大于政治权利的外延,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3、共和制: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4、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团体、工会、商会、学会、学校团体、社区和村社组织、各种娱乐组织和俱乐部、各种联合会和互助协会等等。
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内容?
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2)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从政治参与的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第二,从政治参与的本质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
第三,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第四,从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和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
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2)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众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3)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
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
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期望不要过高。
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4、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级强调“无为而治”;墨子的政治学则以“兼爱”、“非攻”为中
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
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
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
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它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三,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而且更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
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公司的治理、社会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与参与。
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的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
与此同时,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
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它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